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上,保罗·麦卡锡尼演唱了披头士的《Hey Jude》,这首世界级名曲引发数万人共鸣,全场大合唱。这首歌原是保罗在1968年时写给列侬的儿子朱利安(昵称Jude)的。那一年,列侬与大野洋子开始同居,这令妻子辛西娅感到万分痛苦。作为朋友的保罗担心大人们的婚姻会影响到5岁的朱利安,于是便写下这首歌。这首歌发行后立刻传至街头巷尾,流传至今。
奇怪的是,1989年,经历巨变后的捷克斯洛伐克几乎人人会唱捷克语版的《Hey Jude》,外国游客对此感到诧异。他们并不知道这对于那时的捷克人来说有着重大意义,而传奇歌手玛尔塔·库碧索娃,也在长年被禁止歌唱后终于在公众面前再次发声。
“布拉格之春”的短暂美好
从母亲口中说来,1942年出生的玛尔塔小时候还是拥有一小段幸福的岁月。那是1945年到1948年,二战胜利后,捷克终于迎来了和平。可好日子仅仅维持了3年,苏联就来了。上世纪50年代,正是斯大林残酷整肃异见份子的血腥时代,在苏联支配下的捷克到处也充满了窃听、密告与强制劳动。玛尔塔的父亲是一位医生,是崇尚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这样的家庭自然格外受到当时政府的“关照”。
高中毕业的玛尔塔希望进入大学学习,然后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医生。为了获得参加高考的资格,她去玻璃厂参加工作。那时在捷克,除了共产党干部子女外,所有人高中毕业生必须参加一年“义务”劳动才有资格参加高考。然而在玻璃厂40℃的高温下工作3年后,玛尔塔终究没有等到参考资格,于是辞职离开。为了谋生,她不得不到一个乡下小剧团应聘当演员兼歌手。几十年后接受采访时她还笑着说:“是政府把我逼成了一位让他们头疼的歌手,这可真是讽刺。”
在剧团里,为了微博的薪水,玛尔塔日复一日演出着那些无限赞美党的剧目,这让她觉得既无聊又心烦。直到1966年,一位音乐制作人发现了24岁玛尔塔的天赋,将她带到了布拉格。此后玛尔塔与当时捷克最大的唱片公司苏普拉锋签订了合同,加入演唱流行歌曲的三人组合“金娃娃”,借此出道。
那时的捷克迎来了苏联统治后最开放与自由的岁月。杜布切克等改革派在捷克共产党内崛起,国内环境变得前所未有的宽松——这对于从事歌手生涯的玛尔塔来说,无论是从大环境还是个人来说,都是一场“春天”。拥有者娇媚面容与性感沙哑嗓音的她一出道便走红了。
此时在铁幕之外,整个世界的流行音乐界里几乎只有一个名字:披头士。玛尔塔自然也是他们的粉丝,不过作为西方音乐的代表,披头士的唱片被禁止在捷克发行,为了弄到一张偶像的唱片都让她费劲不少。
1968年,杜布切克成为中央第一书记并推动了“布拉格之春”改革。同一年,玛尔塔也正式开始了个人演唱生涯,第一首单曲《玛尔塔的祈祷》非常畅销,她从偶像歌手一跃成为实力派。没多久,玛尔塔与电影导演杨·南曼奇结婚,他从学生时代就坚持拍摄反体制的作品,婚礼上很多来宾都有着后来捷克历史上不能被忘却的名字,比如瓦茨拉夫·哈维尔。也从此开始,玛尔塔在丈夫的影响下开始对政治有了强烈认识。
捷克的自由之声
美好的岁月一直持续到1968年8月21日——没有任何预兆地,苏联在这天拂晓时分闪电入侵捷克。布拉格的市民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发现街上已满是苏联坦克。
母亲走进房间,推醒还在睡觉的玛尔塔。布拉格市民把口水和手绢丢向苏联坦克以表示愤怒,布拉格的国家广播电台直到苏联士兵荷枪实弹冲进直播间前,都在坚持广播。玛尔塔的丈夫南曼奇用家庭录像机拍下了苏联入侵后的布拉格惨状:尸体、废墟和坦克横行,然后他伪装成意大利人,偷偷逃到奥地利,将这卷珍贵的录像带公之于世界。
苏联迅速扶植起了亲苏政权,文艺界名人被陆续约谈,要求他们要么公开发表声明支持苏联,要么立刻流亡国外。玛尔塔两个都没有选,而是选择在捷克继续“发声”。她决定在正在录制的专辑里加入一首歌,这便是重新写词的捷克语版《Hey Jude》:“人生带给我们的伤痛,或在伤口上撒盐,或毒打我们直到棒断,但也不要悲伤。”
专辑中的其他歌曲也隐含了强烈的反抗信息。其中一首歌的MV中,玛尔塔怀抱着一个浑身被钉满钉子的布娃娃走在仿佛战争的废墟之中——这种不与亲苏政权合作的行为将她送上了审判法庭。1970年,当局将她驱逐出音乐界,禁止她从事相关工作,唱片也被搜集起来集中销毁,喜欢她的人只能偷偷将唱片用塑料袋包起来埋在地下。
由于秘密警察的控制,失去工作的玛尔塔用光积蓄后用了几个月才找到一份糊纸袋的工作,而丈夫只能匿名写剧本赚钱。此时两人的分歧也越来越大:南曼奇觉得应该离开捷克才不至于困窘至此,而玛尔塔坚决不愿意。1974年,两人终于离婚。
此时玛尔塔的工作也没了。幸好同一年她遇到了第二任丈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并不爱他,却需要他的庇护。虽是位自由主义者,但他的父亲是捷克共产党的高官。因为这层关系,玛尔塔后来找到了在建筑公司当打字员的工作,一直持续到1989年。
柏林墙倒下
经历了几年的动荡,玛尔塔开始渴望平稳而简单的生活。女儿出生后,她已经快忘记年轻时的自己。但显然有人不会停下来,那就是始终积极投身地下运动的哈维尔。他在海外声望极高,1979年被捕。
哈维尔入狱后,地下运动组织失去了领导者,他们想到了玛尔塔。十年的时间里,玛尔塔始终坚定信念,没有与当局同流合污,而她的那首《Hey Jude》也一直被人们偷偷传唱。出乎意料的是,玛尔塔完全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地下运动者的请求。
当局大为恼怒,加紧对玛尔塔的监视与审查。相比起年轻时的桀骜不驯,37岁的玛尔塔变得更聪明。她拒绝回答警察的盘问,也不在任何笔录上签字。直到1984年哈维尔出狱,玛尔塔把一个发展壮大的运动组织交给了他,自己又默默回到家庭。
1989年11月,玛尔塔默默播下的自由种子终于开花结果,推倒柏林墙所带来的“冲击波”让布拉格街头布满了游行的人群,随后全国性示威到来。哈维尔站在数万人面前演讲,几十天后,哈维尔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任总统。
青年们找上门来,请求玛尔塔到集会上唱歌。玛尔塔站在人群中,以为请她演唱的是《玛尔塔的祈祷》,没想到人们异口同声请求她唱《Hey Jude》。玛尔塔尴尬地说:“这么多年了,词我可能有点忘了”,没想到人们高喊:“我们一直没忘记!”
禁声20年后,玛尔塔终于又唱起那首熟悉的旋律。人们不再害怕警察挥舞的棍棒,手挽着手,高唱着《Hey Jude》向警察走去。有人从自家的土地中挖出埋藏了20年的唱片,重新放出这首代表自由的歌曲。
2012年的这晚,当奥运开幕式上再一次响起这首歌时,捷克人是不是会自有一番特别的感动?而今年的玛尔塔,已经整整70岁了。
奇怪的是,1989年,经历巨变后的捷克斯洛伐克几乎人人会唱捷克语版的《Hey Jude》,外国游客对此感到诧异。他们并不知道这对于那时的捷克人来说有着重大意义,而传奇歌手玛尔塔·库碧索娃,也在长年被禁止歌唱后终于在公众面前再次发声。
“布拉格之春”的短暂美好
从母亲口中说来,1942年出生的玛尔塔小时候还是拥有一小段幸福的岁月。那是1945年到1948年,二战胜利后,捷克终于迎来了和平。可好日子仅仅维持了3年,苏联就来了。上世纪50年代,正是斯大林残酷整肃异见份子的血腥时代,在苏联支配下的捷克到处也充满了窃听、密告与强制劳动。玛尔塔的父亲是一位医生,是崇尚自由主义的知识分子,这样的家庭自然格外受到当时政府的“关照”。
高中毕业的玛尔塔希望进入大学学习,然后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医生。为了获得参加高考的资格,她去玻璃厂参加工作。那时在捷克,除了共产党干部子女外,所有人高中毕业生必须参加一年“义务”劳动才有资格参加高考。然而在玻璃厂40℃的高温下工作3年后,玛尔塔终究没有等到参考资格,于是辞职离开。为了谋生,她不得不到一个乡下小剧团应聘当演员兼歌手。几十年后接受采访时她还笑着说:“是政府把我逼成了一位让他们头疼的歌手,这可真是讽刺。”
在剧团里,为了微博的薪水,玛尔塔日复一日演出着那些无限赞美党的剧目,这让她觉得既无聊又心烦。直到1966年,一位音乐制作人发现了24岁玛尔塔的天赋,将她带到了布拉格。此后玛尔塔与当时捷克最大的唱片公司苏普拉锋签订了合同,加入演唱流行歌曲的三人组合“金娃娃”,借此出道。
那时的捷克迎来了苏联统治后最开放与自由的岁月。杜布切克等改革派在捷克共产党内崛起,国内环境变得前所未有的宽松——这对于从事歌手生涯的玛尔塔来说,无论是从大环境还是个人来说,都是一场“春天”。拥有者娇媚面容与性感沙哑嗓音的她一出道便走红了。
此时在铁幕之外,整个世界的流行音乐界里几乎只有一个名字:披头士。玛尔塔自然也是他们的粉丝,不过作为西方音乐的代表,披头士的唱片被禁止在捷克发行,为了弄到一张偶像的唱片都让她费劲不少。
1968年,杜布切克成为中央第一书记并推动了“布拉格之春”改革。同一年,玛尔塔也正式开始了个人演唱生涯,第一首单曲《玛尔塔的祈祷》非常畅销,她从偶像歌手一跃成为实力派。没多久,玛尔塔与电影导演杨·南曼奇结婚,他从学生时代就坚持拍摄反体制的作品,婚礼上很多来宾都有着后来捷克历史上不能被忘却的名字,比如瓦茨拉夫·哈维尔。也从此开始,玛尔塔在丈夫的影响下开始对政治有了强烈认识。
捷克的自由之声
美好的岁月一直持续到1968年8月21日——没有任何预兆地,苏联在这天拂晓时分闪电入侵捷克。布拉格的市民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发现街上已满是苏联坦克。
母亲走进房间,推醒还在睡觉的玛尔塔。布拉格市民把口水和手绢丢向苏联坦克以表示愤怒,布拉格的国家广播电台直到苏联士兵荷枪实弹冲进直播间前,都在坚持广播。玛尔塔的丈夫南曼奇用家庭录像机拍下了苏联入侵后的布拉格惨状:尸体、废墟和坦克横行,然后他伪装成意大利人,偷偷逃到奥地利,将这卷珍贵的录像带公之于世界。
苏联迅速扶植起了亲苏政权,文艺界名人被陆续约谈,要求他们要么公开发表声明支持苏联,要么立刻流亡国外。玛尔塔两个都没有选,而是选择在捷克继续“发声”。她决定在正在录制的专辑里加入一首歌,这便是重新写词的捷克语版《Hey Jude》:“人生带给我们的伤痛,或在伤口上撒盐,或毒打我们直到棒断,但也不要悲伤。”
专辑中的其他歌曲也隐含了强烈的反抗信息。其中一首歌的MV中,玛尔塔怀抱着一个浑身被钉满钉子的布娃娃走在仿佛战争的废墟之中——这种不与亲苏政权合作的行为将她送上了审判法庭。1970年,当局将她驱逐出音乐界,禁止她从事相关工作,唱片也被搜集起来集中销毁,喜欢她的人只能偷偷将唱片用塑料袋包起来埋在地下。
由于秘密警察的控制,失去工作的玛尔塔用光积蓄后用了几个月才找到一份糊纸袋的工作,而丈夫只能匿名写剧本赚钱。此时两人的分歧也越来越大:南曼奇觉得应该离开捷克才不至于困窘至此,而玛尔塔坚决不愿意。1974年,两人终于离婚。
此时玛尔塔的工作也没了。幸好同一年她遇到了第二任丈夫——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并不爱他,却需要他的庇护。虽是位自由主义者,但他的父亲是捷克共产党的高官。因为这层关系,玛尔塔后来找到了在建筑公司当打字员的工作,一直持续到1989年。
柏林墙倒下
经历了几年的动荡,玛尔塔开始渴望平稳而简单的生活。女儿出生后,她已经快忘记年轻时的自己。但显然有人不会停下来,那就是始终积极投身地下运动的哈维尔。他在海外声望极高,1979年被捕。
哈维尔入狱后,地下运动组织失去了领导者,他们想到了玛尔塔。十年的时间里,玛尔塔始终坚定信念,没有与当局同流合污,而她的那首《Hey Jude》也一直被人们偷偷传唱。出乎意料的是,玛尔塔完全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地下运动者的请求。
当局大为恼怒,加紧对玛尔塔的监视与审查。相比起年轻时的桀骜不驯,37岁的玛尔塔变得更聪明。她拒绝回答警察的盘问,也不在任何笔录上签字。直到1984年哈维尔出狱,玛尔塔把一个发展壮大的运动组织交给了他,自己又默默回到家庭。
1989年11月,玛尔塔默默播下的自由种子终于开花结果,推倒柏林墙所带来的“冲击波”让布拉格街头布满了游行的人群,随后全国性示威到来。哈维尔站在数万人面前演讲,几十天后,哈维尔成为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任总统。
青年们找上门来,请求玛尔塔到集会上唱歌。玛尔塔站在人群中,以为请她演唱的是《玛尔塔的祈祷》,没想到人们异口同声请求她唱《Hey Jude》。玛尔塔尴尬地说:“这么多年了,词我可能有点忘了”,没想到人们高喊:“我们一直没忘记!”
禁声20年后,玛尔塔终于又唱起那首熟悉的旋律。人们不再害怕警察挥舞的棍棒,手挽着手,高唱着《Hey Jude》向警察走去。有人从自家的土地中挖出埋藏了20年的唱片,重新放出这首代表自由的歌曲。
2012年的这晚,当奥运开幕式上再一次响起这首歌时,捷克人是不是会自有一番特别的感动?而今年的玛尔塔,已经整整70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