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内瓦位于西欧最大的湖泊——莱蒙湖畔,处在Jura山和ALPs山之间,有人说“日内瓦不属于瑞士”,原因很多:这里有联合国欧洲总部;有国际红十字会;还因加尔文宗教改革而成为反对旧体制的人的避难所。
诗人徐志摩在写康桥时说:“一个人要写他最喜爱的对象,不论是人是地是多么使他为难的工作。你怕,你怕描坏了他,你怕说过分恼了她,你怕说太谨慎了辜负了她……” 对于日内瓦,总有那么一种类似的复杂情绪,虽然并非因为单纯的喜爱,却因为它的复杂,因为它的美和特殊让提笔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不需要太多的渲染,日内瓦本身已足够你描绘。
一个在任何角落都能看见的地标
在日内瓦是不容易迷路的,因为她有著名的日内瓦湖,以及这里标志性的大喷泉(Jet d’Eau),以130马力喷出的140米水柱让你漫步在日内瓦时,随时都能找到自己的方位。一个城市如果少了水,就像一个人没有了眼睛,始终少了灵动的生气。
如果因日内瓦湖的名字而以为它只在日内瓦境内,你就错了。日内瓦湖的一面是瑞士,对面是法国。因为湖面辽阔,第一次看到它还以为是海。记得一位友人在临去日内瓦前跑来问我,“如果我参加游船游湖一圈,要多少时间?”“大概要一两天吧,呵呵。” 望着他瞪大的眼睛,我笑着。“你可以顺便游览洛桑和蒙特罗。”这是它的特别之处,虽然如此之大,却独立恪守自己的领域,享受风平浪静的魅力,不像其他的河流一样匆匆奔入大海。仔细想想,大自然把日内瓦湖赐给了瑞士,是不是也在冥冥中注定瑞士和它一样的宿命呢?
不过,泛舟荡漾在日内瓦湖,虽然不能穷尽,也仍然是妙不可言的。乘坐着游艇,渐渐靠近那道湖中冲天而上的140米高的大喷泉,看着银色长剑在空中划成扇形细雨倾泻湖中,你可能会因为发现它周围的水珠在灿烂的阳光下形成的七色彩虹而兴奋不已。荡漾在湛蓝的日内瓦湖上,细心地倾听解说里讲述的每一个遥远又熟悉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又把它们和近在咫尺的沿岸绿树和优雅建筑联系起来,手中忙不停地拍这拍那,深怕错过了每一幅如画的风景,你可能会感叹自己的幸运,终于被命运之神带到了这个从容游走在“世内”和“世外”的 “桃源”。即使不坐船,优哉游哉地在湖边的公园散步,水中悠然自得的天鹅、路边棕榄树下神气活现的滑板少年、公园里6300盆鲜花组成的准时的花钟,无疑不让你迷惑。是的,迷惑。这是我当时坐在湖边的石栏上最深刻地感受。我被这里的阳光、美景和人们的悠然自得所迷惑,虽然去过那么多地方,但第一次有了恍如隔世的感觉,不知身在何处了。 因为自己从来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地方存在。
“世界分为五个洲,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和日内瓦”
日内瓦的古城不大,古朴的感觉最适合在夕阳下漫步。踩着碎石铺成的向前沿伸着的弯曲街道,沉醉于道旁常青藤掩映中古朴凝重的欧式建筑,听着教堂回旋的钟声,感觉自己正穿越在时光隧道里,日内瓦已经向你伸出了手, 要把你带向一个没有经历过战乱的宁静的世纪童话。
古城里没有很特别的建筑,最出名的莫过于圣比德教堂,这是一座颇具瑞士建筑特色的教堂,周围原本是凯尔特族(Kelten)的居留地,现在则成为欧洲最大的凯尔特族文物发掘地之一,加尔文就曾在这个教学里传播他的思想。教堂不大,像其他所有的欧洲教堂一样,有炫目的彩色玻璃窗,室内灯光昏暗,点着蜡烛,却更显庄严圣洁。
夕阳下了,渐渐灯火阑珊,路边的小餐馆,露天的咖啡座,已是人声鼎沸。我饥肠辘辘地走进一家店,也学着瑞士人那样要一点瑞士的葡萄酒、奶酪、面包,在餐桌上点上蜡烛,生起一个小火炉,尝试一下著名的瑞士火锅。这是一种用很多的酒和奶酪做锅底的火锅, 可以煮进小蘑菇,搭配土豆和面包。第一口吃的时候,有点酒的苦涩, 再尝尝又觉得回味悠长别有一番滋味。虽然价格不菲,但不妨体验一次。
其实日内瓦不只是个优悠的历史古城,事实上,古城以外的地方,是现代、繁华、世俗的,各种肤色面孔的人流在此穿梭,人声鼎沸,还有琳琅满目的商店,闻名世界的Rolex、Tissot、 swatch,精雕细琢的瑞士军刀……自然、历史、财富,拥有这些还不够,这个被上天眷顾的风水宝地,偏偏还要再加一些特殊的地位,和政治色彩。这便使她更加与众不同。
十九世纪外交家塔列兰曾说,世界分为五个洲,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和日内瓦。足见日内瓦在世界城市中的不寻常地位。这里是联合国的欧洲总部所在地,240多个国际组织在这里设立,其中包括WTO、ILO、WHO、Red Cross。
也许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地位,或者他们的财富和优越,日内瓦人总显出一种傲慢的冷漠。虽然它的迷人程度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却使这个城市少了几分亲和力,多了几分不可攀的气势。
走进联合国
谈到日内瓦,如果不谈联合国,就好像去了北京没有看到紫禁城和长城般,如同隔靴搔痒,总觉得缺了什么。联合国区的环境非常优雅,各个机构之间往往需要步行10分钟左右,有时还需要搭乘公共汽车。进入这个区域并没有围墙,只是街道里没有商店,或是其余的建筑。各座大楼,是现代,是经典,他们都有自己的领域,有高高的铁栏围着,有摄像头监视。行人很少,通常只有汽车。机构建筑间满是树林,草坪,山坡,小道。工作的压力无处察觉,倒仿佛是呆在一座大公园里。这里绿树繁茂,草坪青幽,虽然能见人工雕琢的痕迹,却不会觉得逆了自然,反而会赞赏它们的精致和恰到好处。只是当偶尔碰到一个摄像头,或是路过某机构的大门时,守在铁门旁配着枪的保安人员才会让你猛然间意识到自己身在何处。
WTO也好,ILO也好,红十字会也好,都有自己独立的大楼,分散与联合国区某一个环境幽静处,这些地方不开放,且戒备森严。事实上在联合国里除了博物馆可供游人自由出入,其他的机构只有通过事先的安排、预约、严格的身份确认和安全检查才可以进入。
联合国的国书馆是我呆得最多的地方。它座落于一个白色大理石质的高大建筑内,正门有很多高高的石柱,颇有古希腊神庙的庄严与气派,这倒是很符合UN在我心里的形象。建筑内的楼梯和地面一例是华丽的大理石,楼梯很宽敞。图书馆入门后所见的一排排电脑,可供人上网、收发邮件、查阅各种图书信息,只不过键盘是法文的,不熟悉键盘结构的人,常常会因寻找一个小符号而费去很多时间。借书有严格的程序,甚至很多时候不可以借出,不过需要复印的话可以免费使用馆内的复印机。这里的藏书非常地丰富,甚至可以找到几十年前中国的旧杂志和最新的国内资料。
图书馆人不多,只要保持安静,没有人来干涉你。 所以这里是我在UN里最喜欢的地方。
在这里工作和学习容易给人带来优越感和成就感。可是同时,也因为它严格的安全控制、高大威严的建筑风格、深深的长廊、复杂的机构和运行程序,以及不苟言笑衣着讲究的工作人员,让人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所以虽然有着漂亮的办公室和优雅的环境,在这个复杂的机构中你能感受到更多的是官僚和等级,压力与紧张。
诗人徐志摩在写康桥时说:“一个人要写他最喜爱的对象,不论是人是地是多么使他为难的工作。你怕,你怕描坏了他,你怕说过分恼了她,你怕说太谨慎了辜负了她……” 对于日内瓦,总有那么一种类似的复杂情绪,虽然并非因为单纯的喜爱,却因为它的复杂,因为它的美和特殊让提笔变成了一件困难的事。不需要太多的渲染,日内瓦本身已足够你描绘。
一个在任何角落都能看见的地标
在日内瓦是不容易迷路的,因为她有著名的日内瓦湖,以及这里标志性的大喷泉(Jet d’Eau),以130马力喷出的140米水柱让你漫步在日内瓦时,随时都能找到自己的方位。一个城市如果少了水,就像一个人没有了眼睛,始终少了灵动的生气。
如果因日内瓦湖的名字而以为它只在日内瓦境内,你就错了。日内瓦湖的一面是瑞士,对面是法国。因为湖面辽阔,第一次看到它还以为是海。记得一位友人在临去日内瓦前跑来问我,“如果我参加游船游湖一圈,要多少时间?”“大概要一两天吧,呵呵。” 望着他瞪大的眼睛,我笑着。“你可以顺便游览洛桑和蒙特罗。”这是它的特别之处,虽然如此之大,却独立恪守自己的领域,享受风平浪静的魅力,不像其他的河流一样匆匆奔入大海。仔细想想,大自然把日内瓦湖赐给了瑞士,是不是也在冥冥中注定瑞士和它一样的宿命呢?
不过,泛舟荡漾在日内瓦湖,虽然不能穷尽,也仍然是妙不可言的。乘坐着游艇,渐渐靠近那道湖中冲天而上的140米高的大喷泉,看着银色长剑在空中划成扇形细雨倾泻湖中,你可能会因为发现它周围的水珠在灿烂的阳光下形成的七色彩虹而兴奋不已。荡漾在湛蓝的日内瓦湖上,细心地倾听解说里讲述的每一个遥远又熟悉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又把它们和近在咫尺的沿岸绿树和优雅建筑联系起来,手中忙不停地拍这拍那,深怕错过了每一幅如画的风景,你可能会感叹自己的幸运,终于被命运之神带到了这个从容游走在“世内”和“世外”的 “桃源”。即使不坐船,优哉游哉地在湖边的公园散步,水中悠然自得的天鹅、路边棕榄树下神气活现的滑板少年、公园里6300盆鲜花组成的准时的花钟,无疑不让你迷惑。是的,迷惑。这是我当时坐在湖边的石栏上最深刻地感受。我被这里的阳光、美景和人们的悠然自得所迷惑,虽然去过那么多地方,但第一次有了恍如隔世的感觉,不知身在何处了。 因为自己从来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地方存在。
“世界分为五个洲,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和日内瓦”
日内瓦的古城不大,古朴的感觉最适合在夕阳下漫步。踩着碎石铺成的向前沿伸着的弯曲街道,沉醉于道旁常青藤掩映中古朴凝重的欧式建筑,听着教堂回旋的钟声,感觉自己正穿越在时光隧道里,日内瓦已经向你伸出了手, 要把你带向一个没有经历过战乱的宁静的世纪童话。
古城里没有很特别的建筑,最出名的莫过于圣比德教堂,这是一座颇具瑞士建筑特色的教堂,周围原本是凯尔特族(Kelten)的居留地,现在则成为欧洲最大的凯尔特族文物发掘地之一,加尔文就曾在这个教学里传播他的思想。教堂不大,像其他所有的欧洲教堂一样,有炫目的彩色玻璃窗,室内灯光昏暗,点着蜡烛,却更显庄严圣洁。
夕阳下了,渐渐灯火阑珊,路边的小餐馆,露天的咖啡座,已是人声鼎沸。我饥肠辘辘地走进一家店,也学着瑞士人那样要一点瑞士的葡萄酒、奶酪、面包,在餐桌上点上蜡烛,生起一个小火炉,尝试一下著名的瑞士火锅。这是一种用很多的酒和奶酪做锅底的火锅, 可以煮进小蘑菇,搭配土豆和面包。第一口吃的时候,有点酒的苦涩, 再尝尝又觉得回味悠长别有一番滋味。虽然价格不菲,但不妨体验一次。
其实日内瓦不只是个优悠的历史古城,事实上,古城以外的地方,是现代、繁华、世俗的,各种肤色面孔的人流在此穿梭,人声鼎沸,还有琳琅满目的商店,闻名世界的Rolex、Tissot、 swatch,精雕细琢的瑞士军刀……自然、历史、财富,拥有这些还不够,这个被上天眷顾的风水宝地,偏偏还要再加一些特殊的地位,和政治色彩。这便使她更加与众不同。
十九世纪外交家塔列兰曾说,世界分为五个洲,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和日内瓦。足见日内瓦在世界城市中的不寻常地位。这里是联合国的欧洲总部所在地,240多个国际组织在这里设立,其中包括WTO、ILO、WHO、Red Cross。
也许是因为这样特殊的地位,或者他们的财富和优越,日内瓦人总显出一种傲慢的冷漠。虽然它的迷人程度并没有因此而受到影响,却使这个城市少了几分亲和力,多了几分不可攀的气势。
走进联合国
谈到日内瓦,如果不谈联合国,就好像去了北京没有看到紫禁城和长城般,如同隔靴搔痒,总觉得缺了什么。联合国区的环境非常优雅,各个机构之间往往需要步行10分钟左右,有时还需要搭乘公共汽车。进入这个区域并没有围墙,只是街道里没有商店,或是其余的建筑。各座大楼,是现代,是经典,他们都有自己的领域,有高高的铁栏围着,有摄像头监视。行人很少,通常只有汽车。机构建筑间满是树林,草坪,山坡,小道。工作的压力无处察觉,倒仿佛是呆在一座大公园里。这里绿树繁茂,草坪青幽,虽然能见人工雕琢的痕迹,却不会觉得逆了自然,反而会赞赏它们的精致和恰到好处。只是当偶尔碰到一个摄像头,或是路过某机构的大门时,守在铁门旁配着枪的保安人员才会让你猛然间意识到自己身在何处。
WTO也好,ILO也好,红十字会也好,都有自己独立的大楼,分散与联合国区某一个环境幽静处,这些地方不开放,且戒备森严。事实上在联合国里除了博物馆可供游人自由出入,其他的机构只有通过事先的安排、预约、严格的身份确认和安全检查才可以进入。
联合国的国书馆是我呆得最多的地方。它座落于一个白色大理石质的高大建筑内,正门有很多高高的石柱,颇有古希腊神庙的庄严与气派,这倒是很符合UN在我心里的形象。建筑内的楼梯和地面一例是华丽的大理石,楼梯很宽敞。图书馆入门后所见的一排排电脑,可供人上网、收发邮件、查阅各种图书信息,只不过键盘是法文的,不熟悉键盘结构的人,常常会因寻找一个小符号而费去很多时间。借书有严格的程序,甚至很多时候不可以借出,不过需要复印的话可以免费使用馆内的复印机。这里的藏书非常地丰富,甚至可以找到几十年前中国的旧杂志和最新的国内资料。
图书馆人不多,只要保持安静,没有人来干涉你。 所以这里是我在UN里最喜欢的地方。
在这里工作和学习容易给人带来优越感和成就感。可是同时,也因为它严格的安全控制、高大威严的建筑风格、深深的长廊、复杂的机构和运行程序,以及不苟言笑衣着讲究的工作人员,让人感觉到自己的渺小。所以虽然有着漂亮的办公室和优雅的环境,在这个复杂的机构中你能感受到更多的是官僚和等级,压力与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