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完美”与“有缺”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130064670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完美”只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把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和谐地实施运用,以达到有效的、创新的教学局面。事实上,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完美”是很难实现的,是理想,是境界,我们可以追求“完美”,但要以“科学”作路标,以“真实”为前提,更不能回避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缺”,这种“有缺”,当我们用智慧去解读、处理时,也会成就另一种“完美”,一如那断臂的维纳斯。
  关键词:英语教学;完美;真实有缺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108
  英语教学中的“公开课”“观摩课”“赛教课”,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这些课无论从教材的钻研、教案的设计、教法的选择,还是教学氛围的营造等都深入细致,孜孜以求,力争为学生,更多地为听课者奉献一顿美味的教学大餐。而伴随着下课的铃声,教师恰到好处地说着“谢谢大家”,成为令人称道的演出,成了首选的“完美”风景。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成了“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变成“无懈可击”的表演;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讲究“精雕细刻”的形式;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成了各种“模式”的翻版。
  拿这些公开的英语课与我们平时上的英语课相比,前者是否多了一些“演练和功利”,而后者则更多了许多“真实和有缺”呢?站在课改的层面上,比对英语教学中的“公开课”和“非公开课”,就会凸现出这样一个矛盾:英语教学中应该追求“完美”,还是允许“真实却有缺”?
  英语课堂教學的完美现象只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式,通常是把课程理念、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和谐地实施运用,以达到有效的、创新的教学局面。而“完美”只是相对来说的。教学是一种有别于机械运动的“动态运动”。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是速时生成的,教材的内容有难易,学生有差异,教师的素质也有高下,课堂即时产生问题、生成知识、出现“意外”。一堂课,固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知识的“运动轨道”,但不可能是直线式的,能“基本完成”已经不错,要达到“完美”的境界更是困难。因此,我们不一定要追求难以寻觅的“完美”,而应允许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真实有缺。这种“真实有缺”从另一个角度与“形式化的完美”相比,难道不能算是另一种“完美”吗?
  一、课堂教学内容的有缺未必不是一堂好课
  新课程的英语教材增加了许多内容选择上的灵活性,练习的内容也有了很大的弹性。每上一节课,执教者总希望展现给大家三维目标的和谐实现、师生的多元交流等,似乎这成了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标准。而过少地考虑这节课是否收到了实效,这种课型是否易于操作、推广。运用于平时实际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时,我们常常会遇到公开课中的许多方法和策略无法贯彻。那么,我们何必要追求公开课上内容的完美呢?新课程英语教材给我们教师提供了广泛使用教材的理念。因此,在使用教材时,对提供的内容可以进行合理的裁减和重组,较好地为实现课时目标服务。
  二、课堂教学时间的延误也情由可原
  现行的评课标准有许多,而这些标准中,有一条几乎达成了一种“共识”。即:能否在“法定”的时间内“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成则“完美”,“否则要大打折扣”。于是,我们在公开课时掐着时间进行,将每个环节设定好所用的时间。当下课铃声响起,教学环节刚好能结束则大功告成,对于这种“完美”的划定,我们下意识里已默认了、习惯了。如果说能在规定的时间真正达成了目标、发展了学生的能力,这种真正的完美的确是成功的。但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当我们在完成教学环节时,总要去面临孩子不断新生成的课堂问题。教学是动态的,常常一个环节设定的时间到了,而教学任务尚未完成,于是为了整堂课结构的臻美,我们不惜漠视课堂的动态生成,草草结束一个环节,又匆匆开始另一个环节,牵着学生走,而颠覆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那么,我们何必要求公开课上的“准时到达”呢,我们平时设定的课时要拖延,但不是一样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吗?
  三、课堂常规的偶尔有缺也无妨
  一种具体的做法在实行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变成一种习惯,一种习惯在同一价值观的认同下则会形成一种规范。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有很多规范:别人朗读、回答问题时必须做到静听;与人合作交流时要有较好的合作意识等。英语知识、情感、价值观的多元实现也只有在这些严格的、科学的教学常规中才得以落实。但是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不同的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知识、情感基础,认知风格是不一样的。总有一些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持否定态度,不自信,想表现自己,又找不到合适的表现方式,往往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和谐的音符,影响了课堂常规。我们不应该漠视他们,他们的反差行为有损课堂常规,但只要做好引导,也无妨。
  综上所述,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完美”是很难实现的,是理想,是境界,我们可以追求“完美”,但要以“科学”作路标,以“真实”为前提,绝不能回避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缺”,这种“有缺”,当我们用智慧去解读、处理时,也会成就另一种“完美”,一如那断臂的维纳斯。我们不要让“有缺”成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缺陷,而是应以“有缺”为原型,塑造英语课堂教学中另一种残缺的唯美,追求一种原汁原味的、本真的英语课堂,流淌一种行云流水般的自然美。
  (作者单位:陕西省安康市江北高级中学 725000)
其他文献
摘要: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存在矛盾,矛盾在人们的生活中是难免的,关键是要处理好。处理得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能会更加密切;处理得不好,有时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在本文中,笔者就简要谈谈处理学生矛盾的方法。希望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帮助。  关键词:学生;矛盾;处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92  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和
摘要:编写地方文化教材,用家乡的事物教育学生,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文化生活,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教育渠道。选择家乡富有典型教育意义的历史人物、传奇故事、文学作品、名胜古迹,运用这些事物教育学生,既形象又活生生,既可信又可爱。对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思想感情意义重大,教育效果明显。  关键词:地方文化;拓展;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
摘要:本文对3人篮球赛在农村初中学校的开展进行探究,并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及性格特点,探讨在农村初中学校开展3人篮球赛的意义。  关键词:3人篮球赛;农村初中;初中生  中圖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95  很多农村初中学校由于基础设施相对较差,有的学校只有一个篮球场地,而篮球运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点项目,以其自身的特
摘要:德育教育乃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整个社会现如今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高中英语教学中,当下,这一举措也逐渐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引领学生自主、自学,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了学生品德修养的提高。  关键词:英语教育;渗透;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97  一、德育与教师  我国著名教
摘要:今年年初,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手发起的、眼下正在全国44个布局城市全面开展的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要求广大青少年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感受到足球的快乐,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这项运动。激发所有学生的体育兴趣,从小培养崇尚体育,热爱运动的良好习惯,锻炼好强健的体魄,笔者认为只有将足球教育渗透到学科教育中,才能建立良好的足球文化氛围,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足球素养。信息技术教学,在渗透校园足球教学中
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不仅有利于抓住诗歌的本质特征,更有助于完成语文课的教学目标.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诗歌(古诗)教学中,如何对学生实施情感教育呢?笔者总结了
摘要: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等方面具有其他任何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科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优化科学实验教学,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开设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从而真正突出科学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实验教学;优化;科学素养;学生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摘要:在现代教育的逐步推进下,教育事业面临新的挑战,教学方法需要创新,提高教学效率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要务。初中体育旨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学生的身体机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当今拓展训练成为现代初中体育教学大力提倡的教学方式,它推动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帮助学生提升了团体合作能力,为其以后人生道路的发展打下良好的铺垫。本文在简要介绍拓展训练的同时分析了其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摘要:本文针对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阐述,旨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中学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帮助。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学语文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2-0082  当今我国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宠爱,社会的影响,使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
摘要:纵观七年级学生从小学高年级到七年级阶段英语学习的过程,两极分化明显提前。本文从学生的心理主观变化、环境客观因素、师资和教材四个方面系统地剖析两极分化的形成原因,清晰地展现了其现状及存在问题,并针对原因从环境、教材、教师、学生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学生两极分化的一些对策,从而实现真正的中小学衔接,进而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两极分化;剖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