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人都有共同之处,那就是拥有自己的幸福,只是幸福各有各的不同而已。
我平生最大的幸福,就是为年迈的母亲攒零钱,因为我已经能为辛苦了一辈子的母亲尽一份做儿子的孝心。
为维持全家人的生计,母亲付出了一般妇女难以付出的艰辛,吃尽了一般妇女难以尝到的苦头。父亲左眼有眼无珠,永远紧闭,不问世事,右眼出奇地睁得很大,但也只是个摆设。他不能像其他男人一样用大山般的身躯,承载家庭生活的重担。而一个家,总得有人挑起家庭的重担。在我和姐姐、妹妹尚小的时候,家庭的重担自然落到了我瘦小的母亲身上。
那是挣工分、分粮食的年代,为人耿直的生产队马队长,照顾母亲当饲养员,给生产队养猪,每天按正常的女劳动力给8分工分。
母亲愉快地走马上任。她肩挑谷箩,手拎镰刀,爬2公里长的陡坡,到团坡山去割红薯藤来喂猪。生产队饲养场的猪圈里,饲养着老母猪、肥猪和仔猪,大大小小八九十头,母亲每天得来回跑两趟,每趟割四五十公斤红薯藤才够猪的开销。喂了几天,母亲想,一天8分工分,一年365天才挣得2920分。靠这二千多分工分分到的粮食,根本填不饱一家人的肚子。于是,饲养不到一周,母亲就不顾父亲和全家人反对,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计。她凌晨加班给生产队养猪,挣8分工分,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另挣8分工分。她每天凌晨4点多钟就起床,穿上高筒水鞋,挑起谷箩,拎着马灯,借助昏暗的灯光孤独地爬上陡峭的团坡山去集体的山地里割红薯藤。伸手不见五指的松树林里,猫头鹰“哚……哚”地传来冷一声热一声的悲鸣,让母亲脊梁上一阵紧似一阵地发凉。母亲心跳加快,惧怕得恨不得地上有缝,立即钻进去。她怯怯地回头张望,希望弯弯的山道上能有个说话的同伴。
然而,这一切,都成了无法实现的奢望。无论怎么惧怕,红薯藤还得去割,集体的猪还得喂,白天生产队的劳动还得按时去参加。母亲身上开始冒虚汗,心跳越发加剧。母亲脑子里乱极了,突然,她急中生智,唱起了小时候常挂在嘴边的民歌《梁山伯与祝英台》:“正月好唱祝英台,一对洋雀叫春来……”母亲似乎忘记了害怕,加快速度往前赶路。
天晴时,情况还好一些。遇到刮风下雨,母亲的困难就更大了。那天凌晨,母亲出发时还满天星斗,待割够四五十公斤红薯藤准备下山时,一层层乌云顷刻涌满天空,星星悄然躲了起来,黑沉沉的山野里,冷飕飕的夜风陡然袭来。不一会,狂风便邀约着暴雨,携手肆虐。母亲挂在桃树上的马灯被暴风吹灭了,她出门时没带火柴,只好黑灯瞎火地挑着装满红薯藤的谷箩,高一步低一步地顺着下山的坡路返回。快下到坡脚时,母亲的脚下不慎打滑,一头跌倒,人和两只装满红薯藤的谷箩顺坡滚了几个骨碌。母亲被摔得鼻青脸肿,晕头转向。她十分吃力地摸着爬起来,浑身上下淋着泥水,脸上手上被擦伤慢慢往外渗血。雨还在哗哗地下,风仍在呼呼地刮。母亲摸索着找到谷箩扁担,马灯却不知躲到哪里,怎么找也找不到。她还得趁早将红薯藤送回去,再来割一担。母亲顾不了那么多,挑起红薯藤,忍着疼痛继续赶路。
将红薯藤送回生产队饲养场,天还没有亮。母亲想,反正衣服已经湿了,就没有回家带雨具,又冒雨上山割红薯藤。
到了早晨8点生产队出早工时,母亲已经割回两挑红薯藤剁碎,回家更衣,扛起锄头,与其他社员一道参加生产队劳动。
有时母亲忙不过来,就牵着满眼漆黑的父亲到生产队的碓房,将红薯藤放在碓窝里舂。父亲踩碓,母亲拌碓窝。这样,比手工剁红薯藤省时省力。母亲乐意,父亲脸上也泛起一丝丝欣慰,他为自己也能为母亲帮个小忙尽份责任而自豪。
父亲毕竟什么也看不见,感知一切靠的主要是耳朵。他帮母亲踩碓舂猪食,在为母亲节省了时间和劳力的同时,也招来了横祸和灾难。这天天刚蒙蒙亮,母亲第二挑红薯藤还没有割回来,父亲就喜滋滋地摸索着起了床,独自拄着拐棍不知走了多长时间,摸索到离我家有二三百米远的碓房,等母亲将红薯藤挑到碓房时,他已经冒着寒冷等候多时。
一谷箩红薯藤都还没有舂完,父亲便听到母亲“哎呀”一声惨叫。母亲的右手中指被碓嘴舂扁了,皮肉裂开,白森森的骨头暴露在外。顿时,鲜血喷涌而出。父亲听到喊声,匆忙踩住碓,惊慌失措地问母亲:“咋个了?”母亲疼得牙齿紧咬,十分吃力地小声说:“舂着手了。”父亲焦急地追问:“伤不伤?”母亲突然生气地大声吼道:“扁了!都怪你!就知道瞎舂!”父亲自知因为自己眼睛瞎,踩碓时不能很好与拌碓窝的母亲配合才出事,心里十分愧疚,任凭母亲怎么发火也不吭一声。
过了一阵,父亲忍不住,又对母亲说:“撒泡尿冲冲才不会发炎。”母亲没有吭气,左手紧紧掐住右手腕,一路滴着血跑到茅厕里,艰难地撒尿冲受伤的手指。血水霎时把茅厕里的粪渣染得鲜红,辛辣的尿液浸入母亲被碓舂烂的手指,痛得她忍不住“妈呀、妈呀”地叫唤。她牙齿咬得咯咯响,坚持着找出云南白药撒些许在伤口上。云南白药比尿液还辛辣,再一次钻心的疼痛,让母亲大汗淋漓,泪水纵横。母亲忍住疼痛,找块破布用左手笨拙地将伤指一层又一层包扎起来,用头巾将手兜起来挎在脖子上。母亲不能为生产队喂猪了,马队长临时安排生产队又矮又胖的婆娘,人称矮板凳来顶她几天的班。不过,吊着右手的母亲还得用左手,笨拙而别扭地做家务。包手的破布被血浸透了,母亲又找破布重新换上。第二天上午,母亲痛得受不了,就到大队卫生室去治疗。戴高度近视眼镜的女医生打开一看,吓得跳起来,“妈呀”地惊叫一声,架在鼻梁上的眼镜被震得歪在一边。母亲的伤口已经感染化脓,白乎乎的脓液夹杂着丝丝血水往外渗透,散发出刺鼻的恶臭。眼镜医生边扶眼镜边唠叨,抱怨母亲为什么当时不来卫生室包扎?母亲尴尬地笑了笑,没说什么。她是心疼家里那点只能应付买盐巴和补丁布料的积蓄。眼镜医生咧着雪白的门牙为母亲清洗伤口,舂烂的手指里还夹着碎猪食。她难以想象比她大不了几岁的我的母亲是怎样熬过这20多个小时的。
看到母亲这般受罪,我宛如万箭穿心,难受极了。只怨姐姐和我太小,帮不了母亲的忙。一连几个晚上,母亲受伤的手指都像鸡啄一样疼痛,让她难以入眠。母亲的手在疼痛,在流血。我的心也在疼痛,在流血……
当时我心里一直埋怨,我为什么不早来世上几年?要是我已经长成强壮的男子汉,母亲就不用这么辛苦,也不会去舂猪食致伤受罪。
几十年的光阴梦一般远逝,如今的母亲已年逾古稀。我曾将母亲接到我所在的城市与我一家三口共同生活,我和妻子、女儿向她尽份孝心,让她享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幸福生活。可是,母亲不习惯。听不到鸡鸣、狗吠,看不到田野里绿油油的庄稼,踩不到毛茸茸的田埂和尘灰没踝的山路……她心烦意乱。最让母亲不舒服的是,居住在城市的楼房里,她失去了劳动的权利和机会。她觉得,这不是幸福,更不是享福,是活受罪。母亲惶惶不可终日,经常看着我阳台上的几盆兰草发愣。她自言自语地说:“这兰草,远瞅像韭菜,近瞅像苞谷地里的三楞子草。”她问我能不能浇尿?我说兰草娇贵秀气,不能。我知道,母亲闲不住,她想家乡的老房子,想父老乡亲,想白花狗、小灰猫,想她的韭菜地……她成天吃不香,坐不稳,卧不安。
终于,母亲病了,卧床不起,让我和妻子、女儿万分焦急。我们带她到医院看病,医生说一切正常,只是血糖偏高。对于母亲的病,我心里有数。她的病,在思想上。果然,几天后,她就像三岁小孩,嚷着要回老家。我和妻子、女儿左劝右劝,劝不住,只能遂她的愿。
回到老家,让三妹帮母亲照管的白花狗见到母亲,先是围着她跳跃撒欢,跳得张口伸舌,大口喘气。尔后,它步步紧跟母亲,可爱得像个孩子。等我们坐在堂屋歇息时,白花狗信步来到母亲身边,紧挨母亲坐下,东张西望看我们闲聊。隔一会,又哼哼唧唧地,亲昵地用脑袋磨蹭母亲的腿,用舌头舔母亲的手。白花狗已为母亲看家护院6度春秋,与母亲朝夕相伴,形影不离,成了母亲难舍难分的“家庭成员”。
草墩尚未坐热,母亲就习惯性地拎着镰刀,背上背篮,带着我们去地里看她种的韭菜、茄子……趴在地里薅草,给蔬菜浇水。母亲又回到了她过惯了的生活,找到了她理想的幸福。她的“病”猝然好了,脸上绽放出满意的微笑。
孤身生活在老家的母亲,是我永远的牵挂,就像维系风筝的线,牢牢地将母亲这个风筝与我系在一起。每过一两个月,我就要攒几百元10元面额的零钱送回去给她零用。我从不敢给她50元和百元的大钞,惟恐她在使用时被人做手脚欺骗。只要听出嫁在本村的姐姐和妹妹打电话告诉我,母亲没钱花了,我就立即将攒好的零钱送回去,一是为母亲送零钱,二是去看望她,为她买米、买面,买降血糖、补钙等药品。用我的轿车拉着她去访友,串亲戚。
有朋友见我天天攒零钱,劝我何必那么麻烦,需要时到银行里兑换,既简单又省事。他们哪里知道我的用意。我是把为母亲攒零钱这个人生中最大的幸福,掰成若干份来慢慢享受。我每次出门买菜和买东西,找补到10元面额的零钱,就小心翼翼地将它展平,收藏在写有“我为母亲攒零钱”字样的牛皮纸信封里,积攒些日子就送回老家亲手交给母亲。每为母亲攒10元零钱,我就向母亲尽了一份孝心;每为母亲攒10元零钱,我就享受了一回幸福。我为母亲攒零钱,十年如一日不间断。
母亲吃不愁,穿不愁,可她偏要忙个手不闲地爬到团坡山的地里种苞谷,在责任田里种韭菜、白菜、茄子和辣椒……还像当年在生产队时一样风雨无阻,无论我们怎么劝她都无济于事。不论她做什么,只要看到她身体好,脸上挂着笑容,我心里就踏实了。特别是能在她的晚年攒零钱去给她养老,孝敬她老人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
责 编:谢荔翔
评选好稿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请发短信到07503377394,截止时间:5月12日。
我平生最大的幸福,就是为年迈的母亲攒零钱,因为我已经能为辛苦了一辈子的母亲尽一份做儿子的孝心。
为维持全家人的生计,母亲付出了一般妇女难以付出的艰辛,吃尽了一般妇女难以尝到的苦头。父亲左眼有眼无珠,永远紧闭,不问世事,右眼出奇地睁得很大,但也只是个摆设。他不能像其他男人一样用大山般的身躯,承载家庭生活的重担。而一个家,总得有人挑起家庭的重担。在我和姐姐、妹妹尚小的时候,家庭的重担自然落到了我瘦小的母亲身上。
那是挣工分、分粮食的年代,为人耿直的生产队马队长,照顾母亲当饲养员,给生产队养猪,每天按正常的女劳动力给8分工分。
母亲愉快地走马上任。她肩挑谷箩,手拎镰刀,爬2公里长的陡坡,到团坡山去割红薯藤来喂猪。生产队饲养场的猪圈里,饲养着老母猪、肥猪和仔猪,大大小小八九十头,母亲每天得来回跑两趟,每趟割四五十公斤红薯藤才够猪的开销。喂了几天,母亲想,一天8分工分,一年365天才挣得2920分。靠这二千多分工分分到的粮食,根本填不饱一家人的肚子。于是,饲养不到一周,母亲就不顾父亲和全家人反对,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计。她凌晨加班给生产队养猪,挣8分工分,白天参加生产队劳动,另挣8分工分。她每天凌晨4点多钟就起床,穿上高筒水鞋,挑起谷箩,拎着马灯,借助昏暗的灯光孤独地爬上陡峭的团坡山去集体的山地里割红薯藤。伸手不见五指的松树林里,猫头鹰“哚……哚”地传来冷一声热一声的悲鸣,让母亲脊梁上一阵紧似一阵地发凉。母亲心跳加快,惧怕得恨不得地上有缝,立即钻进去。她怯怯地回头张望,希望弯弯的山道上能有个说话的同伴。
然而,这一切,都成了无法实现的奢望。无论怎么惧怕,红薯藤还得去割,集体的猪还得喂,白天生产队的劳动还得按时去参加。母亲身上开始冒虚汗,心跳越发加剧。母亲脑子里乱极了,突然,她急中生智,唱起了小时候常挂在嘴边的民歌《梁山伯与祝英台》:“正月好唱祝英台,一对洋雀叫春来……”母亲似乎忘记了害怕,加快速度往前赶路。
天晴时,情况还好一些。遇到刮风下雨,母亲的困难就更大了。那天凌晨,母亲出发时还满天星斗,待割够四五十公斤红薯藤准备下山时,一层层乌云顷刻涌满天空,星星悄然躲了起来,黑沉沉的山野里,冷飕飕的夜风陡然袭来。不一会,狂风便邀约着暴雨,携手肆虐。母亲挂在桃树上的马灯被暴风吹灭了,她出门时没带火柴,只好黑灯瞎火地挑着装满红薯藤的谷箩,高一步低一步地顺着下山的坡路返回。快下到坡脚时,母亲的脚下不慎打滑,一头跌倒,人和两只装满红薯藤的谷箩顺坡滚了几个骨碌。母亲被摔得鼻青脸肿,晕头转向。她十分吃力地摸着爬起来,浑身上下淋着泥水,脸上手上被擦伤慢慢往外渗血。雨还在哗哗地下,风仍在呼呼地刮。母亲摸索着找到谷箩扁担,马灯却不知躲到哪里,怎么找也找不到。她还得趁早将红薯藤送回去,再来割一担。母亲顾不了那么多,挑起红薯藤,忍着疼痛继续赶路。
将红薯藤送回生产队饲养场,天还没有亮。母亲想,反正衣服已经湿了,就没有回家带雨具,又冒雨上山割红薯藤。
到了早晨8点生产队出早工时,母亲已经割回两挑红薯藤剁碎,回家更衣,扛起锄头,与其他社员一道参加生产队劳动。
有时母亲忙不过来,就牵着满眼漆黑的父亲到生产队的碓房,将红薯藤放在碓窝里舂。父亲踩碓,母亲拌碓窝。这样,比手工剁红薯藤省时省力。母亲乐意,父亲脸上也泛起一丝丝欣慰,他为自己也能为母亲帮个小忙尽份责任而自豪。
父亲毕竟什么也看不见,感知一切靠的主要是耳朵。他帮母亲踩碓舂猪食,在为母亲节省了时间和劳力的同时,也招来了横祸和灾难。这天天刚蒙蒙亮,母亲第二挑红薯藤还没有割回来,父亲就喜滋滋地摸索着起了床,独自拄着拐棍不知走了多长时间,摸索到离我家有二三百米远的碓房,等母亲将红薯藤挑到碓房时,他已经冒着寒冷等候多时。
一谷箩红薯藤都还没有舂完,父亲便听到母亲“哎呀”一声惨叫。母亲的右手中指被碓嘴舂扁了,皮肉裂开,白森森的骨头暴露在外。顿时,鲜血喷涌而出。父亲听到喊声,匆忙踩住碓,惊慌失措地问母亲:“咋个了?”母亲疼得牙齿紧咬,十分吃力地小声说:“舂着手了。”父亲焦急地追问:“伤不伤?”母亲突然生气地大声吼道:“扁了!都怪你!就知道瞎舂!”父亲自知因为自己眼睛瞎,踩碓时不能很好与拌碓窝的母亲配合才出事,心里十分愧疚,任凭母亲怎么发火也不吭一声。
过了一阵,父亲忍不住,又对母亲说:“撒泡尿冲冲才不会发炎。”母亲没有吭气,左手紧紧掐住右手腕,一路滴着血跑到茅厕里,艰难地撒尿冲受伤的手指。血水霎时把茅厕里的粪渣染得鲜红,辛辣的尿液浸入母亲被碓舂烂的手指,痛得她忍不住“妈呀、妈呀”地叫唤。她牙齿咬得咯咯响,坚持着找出云南白药撒些许在伤口上。云南白药比尿液还辛辣,再一次钻心的疼痛,让母亲大汗淋漓,泪水纵横。母亲忍住疼痛,找块破布用左手笨拙地将伤指一层又一层包扎起来,用头巾将手兜起来挎在脖子上。母亲不能为生产队喂猪了,马队长临时安排生产队又矮又胖的婆娘,人称矮板凳来顶她几天的班。不过,吊着右手的母亲还得用左手,笨拙而别扭地做家务。包手的破布被血浸透了,母亲又找破布重新换上。第二天上午,母亲痛得受不了,就到大队卫生室去治疗。戴高度近视眼镜的女医生打开一看,吓得跳起来,“妈呀”地惊叫一声,架在鼻梁上的眼镜被震得歪在一边。母亲的伤口已经感染化脓,白乎乎的脓液夹杂着丝丝血水往外渗透,散发出刺鼻的恶臭。眼镜医生边扶眼镜边唠叨,抱怨母亲为什么当时不来卫生室包扎?母亲尴尬地笑了笑,没说什么。她是心疼家里那点只能应付买盐巴和补丁布料的积蓄。眼镜医生咧着雪白的门牙为母亲清洗伤口,舂烂的手指里还夹着碎猪食。她难以想象比她大不了几岁的我的母亲是怎样熬过这20多个小时的。
看到母亲这般受罪,我宛如万箭穿心,难受极了。只怨姐姐和我太小,帮不了母亲的忙。一连几个晚上,母亲受伤的手指都像鸡啄一样疼痛,让她难以入眠。母亲的手在疼痛,在流血。我的心也在疼痛,在流血……
当时我心里一直埋怨,我为什么不早来世上几年?要是我已经长成强壮的男子汉,母亲就不用这么辛苦,也不会去舂猪食致伤受罪。
几十年的光阴梦一般远逝,如今的母亲已年逾古稀。我曾将母亲接到我所在的城市与我一家三口共同生活,我和妻子、女儿向她尽份孝心,让她享受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幸福生活。可是,母亲不习惯。听不到鸡鸣、狗吠,看不到田野里绿油油的庄稼,踩不到毛茸茸的田埂和尘灰没踝的山路……她心烦意乱。最让母亲不舒服的是,居住在城市的楼房里,她失去了劳动的权利和机会。她觉得,这不是幸福,更不是享福,是活受罪。母亲惶惶不可终日,经常看着我阳台上的几盆兰草发愣。她自言自语地说:“这兰草,远瞅像韭菜,近瞅像苞谷地里的三楞子草。”她问我能不能浇尿?我说兰草娇贵秀气,不能。我知道,母亲闲不住,她想家乡的老房子,想父老乡亲,想白花狗、小灰猫,想她的韭菜地……她成天吃不香,坐不稳,卧不安。
终于,母亲病了,卧床不起,让我和妻子、女儿万分焦急。我们带她到医院看病,医生说一切正常,只是血糖偏高。对于母亲的病,我心里有数。她的病,在思想上。果然,几天后,她就像三岁小孩,嚷着要回老家。我和妻子、女儿左劝右劝,劝不住,只能遂她的愿。
回到老家,让三妹帮母亲照管的白花狗见到母亲,先是围着她跳跃撒欢,跳得张口伸舌,大口喘气。尔后,它步步紧跟母亲,可爱得像个孩子。等我们坐在堂屋歇息时,白花狗信步来到母亲身边,紧挨母亲坐下,东张西望看我们闲聊。隔一会,又哼哼唧唧地,亲昵地用脑袋磨蹭母亲的腿,用舌头舔母亲的手。白花狗已为母亲看家护院6度春秋,与母亲朝夕相伴,形影不离,成了母亲难舍难分的“家庭成员”。
草墩尚未坐热,母亲就习惯性地拎着镰刀,背上背篮,带着我们去地里看她种的韭菜、茄子……趴在地里薅草,给蔬菜浇水。母亲又回到了她过惯了的生活,找到了她理想的幸福。她的“病”猝然好了,脸上绽放出满意的微笑。
孤身生活在老家的母亲,是我永远的牵挂,就像维系风筝的线,牢牢地将母亲这个风筝与我系在一起。每过一两个月,我就要攒几百元10元面额的零钱送回去给她零用。我从不敢给她50元和百元的大钞,惟恐她在使用时被人做手脚欺骗。只要听出嫁在本村的姐姐和妹妹打电话告诉我,母亲没钱花了,我就立即将攒好的零钱送回去,一是为母亲送零钱,二是去看望她,为她买米、买面,买降血糖、补钙等药品。用我的轿车拉着她去访友,串亲戚。
有朋友见我天天攒零钱,劝我何必那么麻烦,需要时到银行里兑换,既简单又省事。他们哪里知道我的用意。我是把为母亲攒零钱这个人生中最大的幸福,掰成若干份来慢慢享受。我每次出门买菜和买东西,找补到10元面额的零钱,就小心翼翼地将它展平,收藏在写有“我为母亲攒零钱”字样的牛皮纸信封里,积攒些日子就送回老家亲手交给母亲。每为母亲攒10元零钱,我就向母亲尽了一份孝心;每为母亲攒10元零钱,我就享受了一回幸福。我为母亲攒零钱,十年如一日不间断。
母亲吃不愁,穿不愁,可她偏要忙个手不闲地爬到团坡山的地里种苞谷,在责任田里种韭菜、白菜、茄子和辣椒……还像当年在生产队时一样风雨无阻,无论我们怎么劝她都无济于事。不论她做什么,只要看到她身体好,脸上挂着笑容,我心里就踏实了。特别是能在她的晚年攒零钱去给她养老,孝敬她老人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兴奋。
责 编:谢荔翔
评选好稿移动、联通、小灵通用户请发短信到07503377394,截止时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