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期你都干了啥

来源 :读写月报(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weiy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以前一定无数次遐想过:如果我能在家办公就好了。这次爆发的疫情,让我们不得不留在家中,但我们开始无所适从。
  减少人口流动,阻断疾病的传播途径,是对抗传染病的最好办法。从古至今,人类有很多次都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战胜了疫病。那个时候的人们,是如何度过“宅家”生活的呢?
  1830年秋天,因为碰上霍乱爆发,交通阻断,普希金被迫在一个村子里待了3个月。因为无事可做,普希金在这段时间里创作了6部中篇小说、27首抒情诗,还有著名的戏剧《叶甫盖尼·奥涅金》,奠定了他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后来,这件事情被称作“波尔金诺之秋”,成为作家丰收期的代名词。
  把时间再往前推几百年,在1665年的伦敦,一个年轻人同样因为疫病休起了长假,同样的“停课不停学”。而且,在这段时间里,他做出的研究成果,直到今天还在影响人类对数学、光学、力学的认知。
  这个年轻人,名叫艾萨克·牛顿,这一年他23岁。
  停课在家18个月
  在公元14世纪,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世纪,黑死病的阴影一直笼罩着欧洲。我们今天也知道了黑死病,它其实就是鼠疫。
  从1348年第一次袭击英国,鼠疫断断续续肆虐了三百多年,英国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死于鼠疫,整个欧洲的死亡人数达到了5000万。
  1665年,鼠疫再次在欧洲大爆发。这次伦敦成为了重灾区,仅仅从6月到8月,伦敦的人口就减少了十分之一。
  这个时候,牛顿正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读书。由于疫情越来越严峻,剑桥大学宣布停课,遣散了大部分在校的老师和学生。牛顿只好离开剑桥,回到了位于伍尔索普的乡下庄园里。
  劍桥的停课持续了18个月,牛顿也在安静的乡村度过了18个月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但这段时期,他蓬勃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丝毫没有受到影响,反而迸发出更加耀眼的活力,成为他后来几十年学术之路的起点。
  发明微积分,计算万有引力,开启光学
  我们今天熟悉的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其实都开启于牛顿在老家的“自我隔离”时期。
  我们从小就读过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传奇故事:他坐在苹果树下,被一颗掉落的苹果砸中了头,于是灵感闪现,发现了地球的引力。在牛顿老家庄园旁边,确实有那么一棵树。人们后来专门找到了这棵树,把它看作科学探索精神的象征,它受到了人们的顶礼膜拜。
  其实,这个故事可以肯定是虚构的。第一个写出苹果树故事的人是作家伏尔泰,他对牛顿非常推崇,但他根本没见过牛顿本人,关于苹果树的故事则是从牛顿侄女的口中听说的,经过艺术加工后发表,便被世人当成了事实津津乐道。
  人们总是相信灵光一闪的天才,而忽略了这背后需要进行的大量的积累和艰难的探索。
  其实早在鼠疫发生的两年前,牛顿就已经开始对研究自然哲学感兴趣。当时人们对世界、对自然和宇宙的认知,还停留在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阶段,牛顿则更希望找到自然的真理。
  牛顿阅读了大量自然哲学类的书籍,包括笛卡尔、波义尔、哥白尼、伽利略等人的著作,他希望通过这些人弄清楚宇宙终极的奥秘。虽然这些名字今天听来如雷贯耳,但在当时其实是被主流排斥的。即便在剑桥也很难找到愿意传授这种知识的老师。
  今天我们知道,数学是一切自然科学研究的基础,但牛顿最早对数学的认知仅仅停留在数学计算的阶段。为了更深入地学习数学,他开始不断地阅读和自我学习。不过两年时间,牛顿就已经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数学研究理论。
  宅在家,也不要失去探索世界的热情
  1666年9月2日,伦敦燃起了一场大火。这场大火烧毁了很多民房和教堂,也在无意间消除了鼠疫的传染源,肆虐了两年多的鼠疫才慢慢消失。
  牛顿得以回到剑桥继续他的学业,此时他还不知道,他在停课的这18个月中为科学做出的贡献将在后来的三百多年中被世人铭记。
  在人类科学的发展史上,牛顿的地位是那么重要,人们把他称为天才、“百科全书式的全才”等等。但实际上,牛顿的每一个成功的发现,都建立在大量的学习、计算和失败上。也许1%的灵感比99%的汗水更重要,但如果没有付出那些汗水,再多的灵感也无法成为现实。
  无论是在怎样极端的情况下,牛顿都没有失去探索世界真理的热情。就像牛顿自己说的:“在那些日子里,我正处于创造的旺盛时期,我对于数学和哲学,比以后任何年代都更为用心。”
  看完牛顿的故事,你准备如何度过剩下的“隔离时光”?
  ★【语文与人生】自律的人生已经赢了一半,这个最长的寒假给了我们更多的阅读时光、更多的陪伴机会,也终于可以从忙忙碌碌中给心灵放个假,在某种程度上这算不算一段好时光?
  ★【微型写作】当史上最长寒假过去,当别的孩子弯道超车的时候,你的寒假都干了啥?给自己打个分吧。
其他文献
一条小径  穿过广漠的荒野  向前延伸……  两旁的灌木生长,又凋零  在季节的舞台上  它们是变幻的布景  小径像奔跑的小鹿不断隐现  身后,  是遠古的长夜  前方,是未来的黎明
期刊
【技法指导】  在记叙文里,如果说中心是贯串全文的一根红线,那么材料就是贯穿在红线上的一颗颗珍珠。材料无趣,文章会让人望而生畏;材料出彩,文章能呈现“一线串珠”的美感。材料的优劣决定着文章质量的高低,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选材基本功的训练。一般而言,面对同一话题,可供选择的材料有很多,大家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紧扣中心。就是你选的材料要符合命题要求,不偏不倚,紧扣主题。二要精心挑选。要有一个选优的过
期刊
2021年中等學校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一、  1. D【A项,潜“qiǎn”应为“qián”,“粗制烂造”应为“粗制滥造”;B项,“慰籍”应为“慰藉”,“聒(guā)”应为“guō”;C项,称“chèng”应为“chèn”,“消声匿迹”应为“销声匿迹”】  2.A【“处心积虑”指长期谋划要干某事,多含贬义,用在此句不妥。】  3.C【A选项否定不当,“忌”就是不要,后面不需要再加“不可
期刊
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它们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浓缩着历史的文化,蕴含着华夏文明的精神。而当成语遇上疫情,很多就被赋予了战“疫”新注解。这并不是无聊的消遣,它们的释“疫”中隐含的故事,是我们有信心决胜战“疫”的乐观精神,是凝聚众志成城战“疫”的强大力量。  【以独攻毒】  原意:“以毒攻毒”,比喻利用不良事物本身的矛盾来反对不良事物,或利用恶人来对付恶人。  “疫”时趣释:不聚会,
期刊
有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别专家组组长、84岁高龄的钟南山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达的武汉必胜信念。  我这次把一生的眼泪流光了。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疫情上报“第一人”——张继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我们有教训、有体会、有经验。我们有卫生健康系统的专业团队,依靠各级党委政府
期刊
前不久,武汉方舱医院一位年轻人躺在病床上专心看书的照片走红,网友称他为“读书哥”。  近日,“读书哥”终于要康复出舱、转入隔离点了。他还承诺,会照顾一同出院的一位15岁的小病友。  方舱里的“读书哥”  方舱医院里的“读书哥”是谁?他是武汉大学1997级材料物理专业的学生付小锋,从武大博士毕业后前往美国深造。目前付小锋是一名博士后,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教书,研究方向是高分辨冷冻电镜。  “读书哥”一
期刊
时代永远在奖励大江大河里的摆渡人。3月,武汉一个顺丰小哥汪勇直升3级,从快递员被火线提拔为分公司经理。在一家龙头公司里坐“火箭”,汪勇是少数中的少数。除了顺丰,国家邮政局和《人民日报》对他也是夸赞有加。  过去的一个月里,这个顺丰小哥到底做了什么事?  说出来可能会惊得各位的眼珠子都掉下来。疫情期间,他以一个快递员的身份,撬动了医护人员的整条后勤保障线。  疫情爆发前,汪勇只是武汉一名普通的快递员
期刊
中考标点符号的考查,带有较强的综合性和技巧性,从考查方式看,主要有以下几种设误类型:  1.句中并列的词语之间误用逗号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句中并列的词语或短语之间一般用顿号,作用相当于“和”“以及”。如果有三个以上的并列成分,连词只用在最后的两个并列成分之间,其余的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本
期刊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2020年,我们都过了一个特殊的年,也拥有了一个史上最长的寒假。人间春雨足,归意带风雷。今天,战“疫”正酣,胜利在望,我们先在网上开启新学期。  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向各位老师致以春天的祝福,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百病不侵、工作愉快、家庭幸福!向全体同学致以春天的问候,祝愿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学习进步、心向阳光、健康成长!  此刻,我们虽然只能隔空相见,但无论身在何处,
期刊
对中国人而言,没有方便面的人生是不完整的。疫情之下,这表现得尤为明显。  继口罩之后,方便面重新成为硬通货。超市里大包小包抢泡面的人成了“一道风景”,热门口味的被一抢而空。在线上平台,泡面的销量同样势如破竹。淘宝的数据显示,春节后的一个月里,搜索“方便面”的人数增长了200倍;京东大数据显示,从除夕到初九十天内,方便面就售出了1500万包;苏宁大数据显示,2月3日至2月6日,苏宁小店方便面销量环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