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外一篇)

来源 :神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0056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妈妈是“家”的最原始概念,是我每次受伤都想要回到的母体。我知道她是我的镇妖塔,是一座伫立在我心底的殿堂,折戟沉沙,经年累月。
  她也是我的软肋,是拉着我飞的线轴。
  还是我一用力对待就想往反向逃的弹簧,我常常不知道该怎么和妈妈相处。
  人很奇怪,总是把最坏的一面留给最亲的人。她是倔强霸道的母亲,也把这一点遗传给了我,我们在原生家庭的战场上针锋相对,唇舌大战,节节败退,彼此刺痛。
  而后来,我越走越远,在目光所视处她越来越小。这似乎是不公平的,因为当我终于成长到可以更理解她的时候,可以和她平静对话的时候,甚至是有平等的力量和她抗衡的时候,这本来可以是一场更精彩的对决,但现在,我们之间的“战场”上却只留下她一个人。后来妈妈跟我说,爸爸是不够懂她的,因此没有我在,她经常觉得孤独。
  对我而言,这一路上无论走到哪里,我知道那根线就在妈妈手里,所以安心。
  现在想来,呵,这自私的感受啊。无意中,我把她晾成了守望者,借用她的守护,放大了我自己的人生。
  二
  她在三十二岁才有了我,视我如命。在那之前,她是漂亮的女人,有少女的幻想和娇嗔,有心里的秘密。有了我之后,她自觉收起所有天真,心甘情愿把所有颜色都给我,自己藏在黯淡里,守护我长大。
  小时候我体质弱,据说还没满月就开始住院打吊针,针扎在脑袋上。我当然对此毫无印象,但爸爸每次说起来眼睛里都有泪,不是对我,是对妈妈。他说妈妈那时候没日没夜守在我身边,哭到医生从踏进病房之前就开始有压力。为了照顾我,她两周没有出过病房。那是夏天,病房里闷热,加上我因为肺炎不能吹风,所以连风扇都省得开了。妈妈就带两件圆领衫,每天换着穿和洗,两周之后我出院,那两件衣服已经洗变形了。
  三
  上学时,我不是自觉的好学生。妈妈并不苛刻我的成绩,她更看重读书的习惯,成绩可以不好,作业却不能不写,书也不能少读。有一次周末,她加班回家,我骗她已经写完了作业,也完成了读书任务。结果周一被老师抽查,拿不出作业,于是被通知家长。她来时,表情柔和,我记得清楚,是因为当时老师愤愤不平的脸和妈妈平静的脸对比鲜明。她对老师的负责尽心表达了感谢,也维护了我被批评时心里的那点尊严。
  回到家,她态度异常严厉,那种变脸般的严厉让我害怕。我记得当时家里有一把量衣服用的竹尺,她就用那把尺子打了我的手心,让我站在原地反思。后来掌心的疼痛逐渐消退,她却过来抱着我哭。
  印象里,每次我犯了错被打手心之后,她都比我哭得更厉害。
  但惩罚还是照样进行。
  四
  上大学前,我没有念过寄宿学校、没有被允许住过好朋友家、就连旅行都是和爸爸妈妈一起。
  大学在开封,她和爸爸一起送我到学校的第一天,很开心地逛了校园,吃了附近几乎所有的美食,还拍了很多照片。我更加开心地盼着爸爸妈妈快点回家,能开始享受自己做主的寄宿生活。
  两天后,妈妈和爸爸返程回家。上车之前,她依然努力微笑着,却不是刚来时的笑容,很明显的,她眼圈红了。我叮嘱他们,到家之后给我打电话。
  后来在电话里,她语气欢快地祝福我展开大学生活,又不放心地交代我种种注意事项。
  于我而言,第一次离家是热烈里兼有淡淡不舍,但阳光明媚,思念只在睡前偶尔闪现。
  很后来了,我大学快毕业时才听爸爸说起来,妈妈一坐进车里就哭了。
  我再问她时,她想了很久,不直接说当时的情绪,只说回到家后的那天下午,她去逛商场,是从前我们常去的那一家,不想买任何东西,只想重温一遍从前我和她一起坐过的电梯、一起吃过的小吃店、一起看过的电影院。
  我试着想象,只觉得那场景很是寂寥,与我当时离家的兴高采烈截然不同。
  五
  她不仅是妈妈,还是女儿。从小我就很羡慕有兄弟姐妹的家庭,觉得那样的家庭里,父母的注意力就不会全放在一个孩子身上。她们可以在没食欲的时候少吃半碗饭,或者不想学习的时候多偷懒一会儿。
  而妈妈有三个姐妹,所以我很羡慕她,经常在她教育我的时候,想象着她小时候不会被这般严厉对待,而是可以无拘无束地生活。
  那时我并不懂得她身为女儿的落寞。
  姥姥走的时候,葬礼上来了很多人,妈妈和姨妈们一起料理后事,组织仪式。火化之前,大姨致辞,她在其后。每个女儿都哭得很痛心,但并不放声,现场很有节制。
  当时姥姥已过九十大寿,属于喜丧。我以为妈妈也是这么想的。
  可是当天晚上回到家,半夜我起床时路过她房间,看到她蜷在床上,头埋在臂弯里抽噎。
  我过去小声叫“妈妈”,她抬头时是满脸的泪,已经说不出完整的话。
  过了很久她忽然放声大哭,吓了我一跳。不像一个大人,更不像妈妈,仿佛只是个孩子,她哭着说,“我以后再也没有妈妈了……”
  那时,我忽然懂得了她的孤独,也懂得了她对我的那份曾让我窒息的、用力的爱。
  六
  还有太多太多的故事,深压于心底。
  柴静说,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这些年,当我终于懂得了一点点人生滋味之后,只要想到她在,就如同卜神之后得到了安宁。而每当我想要揭起成长,掠过那些花花绿绿之后,就看见妈妈屹立在时光里无言守望,无问西东。神情里容得下很远的距离,和很深的眷恋。
  他
  对我来说,这人间还没有太多
  拓印在生命里的事情
  但是对于父亲
  却有太多事情在缠绕
  在声声叩响着他的灵魂
  他的前半生,像泥沙中
  沉淀的一片瓷器
  每个瞬间都洁白如雪
  假如我找到他曾唱过的歌谣
  故乡和我之间
  就会多出一座桥,而河水两岸
  各自都要结出岁月的果实来
  年轮在我们身体里挤出
  一阕描写爱情的诗
  首先得万里云
  是长歌行板,故人归
  我们说到的大雁
  仍旧是《诗经》里的那群大雁
  铃铛也仍旧是梦里
  带着驼队前行的铃铛
  声音仿佛从远古
  传到现在
  我看到一只白鸟飞在中央
  太阳照着它的翅膀
  我为它读了很长一段经
  毗卢遮那佛大光明
  它也为我唱了一首歌
  一年又一年,在坦诚的人间
  有风吹来时,內心的万物如同海洋
其他文献
有梦的地方就有希望,梦想成就未来。中国载人飞船梦的幕布是在1985年被悄然拉开的,拉开这一幕布的人正是年已70岁的老人任新民。当年他正担任航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宇航学会理事长。  一  这位老人把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十年奉献给了中國的航天事业,凭借着对祖国和航天事业的挚爱,在我国的试验通信卫星发射、定点成功并投入使用后,在我国航天的“三抓”任务圆满完成后,油然而生为中国航天事业未来着想的责任
期刊
恰逢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志愿军老兵侯炳茂的散文集《会唱歌的金达莱》出版了,炮火与鲜花齐放,硝烟与芭蕾共舞,来自“三八线”的真实故事,如美丽的金达莱,生动鲜活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我與侯炳茂同志是因十年前军休所组织的一次春游才认识的。那是个阳光灿烂的春日,京郊果园桃花飞霞、梨花堆雪,几十位参加春游的军休干部陶醉在迷人的春光里,彼此开心地交谈着。他走到我面前,自我介绍:我叫侯炳茂,
期刊
苏青诗文集《岁月如歌话人生》年初出版。有文、有诗、有词,知音、知意、知韵。“文如其人”也!书的副标题“诗词相伴,从青从争”,似更能体现我了解的苏青的人品、知品、德品。  多年前,我就看到过苏青写的诗,尤其是所填的词,很是喜欢。惊异于一个学习火工烟火技术专业的“理工男”能写出那么多令人赏心悦目的好诗与词。  近些年常常在“微信”中看到苏青的诗文频频闪耀,既有对“大事件”的咏叹,也有对身旁“小事”细致
期刊
回望人类历史的长河  一百年并不久远  放眼五千年华夏文明  一百年依然短暂  当一种执念穿越百年  改变着古老民族的命运  当一腔热血化作宏愿  让苦难国度涅槃重生  它所放射的光焰  又何止光熠百年千年  为人民谋幸福  为民族谋复兴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  这就是党向全国人民许下的诺言宏愿  初心是信仰的火炬  它在國际歌的铿锵旋律中举起  它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点燃  它汇聚着志士仁
期刊
石钟山出人意料地写了一部农民军人的故事。写军队大院生活是石钟山的特长,而《五湖四海》写的却是农村兵的成长经历,更出人意料的是,他写农村兵也写得荡气回肠。  《五湖四海》为我们描绘了一种军人理想成长模式:当兵,遇到心爱的人,经历磨难,转到地方,再次经历磨难,最后成功。虽然小说情节复杂曲折,但是,最终获得的成功是关键。这符合中国人对“大团圆”结局的欣赏要求。我们可以肯定地预测,《五湖四海》即将成为中国
期刊
地球远去了,山川河流远去了,泛黄的历史远去了,战马、长矛、火炮、军舰、核武远去了,爱情、嫉妒、算计和恃强凌弱、自私贪婪、环境恶化、瘟疫灾难、地壳裂变、飓风海啸、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功名利禄,一切人间怪象,统统烟消云散。眼前只有旋转的星球、浩瀚的银河、无垠的天体。翻开诗人王童新诗集《寻找旅行者一号》,仿佛登上了太空船,飘逸在遥远的辽阔和辽阔的遥远里,遨游苍穹的快感,忘记了空间的存在。  问天的航天人
期刊
这是历史的机遇,也是历史的巧合。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經过20多年的刻苦攀登后,恰逢赶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这个喜庆之年,建造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对于全体航天人来说,这无疑是送给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最好的“礼物”。  而这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中国从落后走向先进、从弱小走向强大的大智慧、大战略和大气魄,充分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正如那句歌词所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而
期刊
黎明时分,我搭乘西行的航班前往拉萨。  天空晴朗,大气清澈。透过舷窗外朦朦胧胧的昏暗,隐隐约约看到了大地的芳容。先是平缓,然后起伏,接着隆起。一眼望去,好似一幅平铺在大地上的浮雕巨作。田野、村庄、城镇、河流,宛如一个个镌刻在上面的符号,密密麻麻,相连缀貌,透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很快,大地隆起的痕迹明显增多,由丘陵变成了突兀峻峭的山峰。随着时间悄然逝去,山峰也从冷暗色调慢慢变亮起来,微微发白。此刻,
期刊
自然意象  热爱大自然,故亲近自然,是人类的景仰之情;  珍爱大自然,故尊崇自然,是人类的敬畏之情。  爱大自然,就要走进自然,融入自然,呼吸它的呼吸,感受它的感受,从而找回自在的心性和自由的恬静。  爱大自然,不仅要贴近自然,融入自然,更要师从自然,这才是真正的道法和敬畏。  天高地厚,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泽——一个让日月昼夜普照,一个让万物四季生长。  人生况味  人生,有信仰就会守信不失信,有
期刊
1946年冬天的林海雪原,天气很特别,大雪落满了整个张广才岭和老爷岭,威虎山下一片耀眼银白,除了大雪,还是大雪。在我们回望风雪烟尘时,一支穿着黄棉袄、头戴狗皮帽子且军容不整的队伍,一路翻山越岭,走过大半个世纪的历史风尘,向我们急驰而来。行走在队伍中的,背着背包,瘦长脸,略带些胡子的,就是在这里要被讲述的主人公——杨子荣。  旧报讲述的战斗传奇  杨子荣是战斗英雄无论走到哪里都是一件毋庸置疑的事,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