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析信息技术与数学课教学的整合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gel19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的整合,一方面丰富了教学内容,改善了教学形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就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的整合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小学数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信息技术已在教育教学领域广泛应用,但应用信息技术并非简单地将板书由黑板转移至“白板”,也不单单是将教学内容通过PPT展示出来。要实现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就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兴趣等多方面考虑,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其教学优势。如此,才能实现其辅助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作用。
  一、以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数学这一学科的学习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只有兴趣所形成的驱动力,才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主动思考。在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中,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是有效的方式,其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问题情境。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知”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个动画视频:大头儿子和棉花糖两家去郊游,路上大家又渴又饿但只有两个苹果了,如果两个苹果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可得到多少呢?(1个);大头儿子看到爸爸妈妈也想吃苹果,如果可以将这一个苹果平均分,则每人可以得到多少呢?你会用数字来表示吗?动画视频是小学生所喜爱的,其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求知欲,促使学生就分数这一问题展开学习与探究,发挥了良好的导入作用。
  二、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抽象性强、对逻辑思维要求高,是数学的学科特点;在学习几何内容时还需要学生具备空间想象力。但是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导致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着一些难点问题,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有助于难点的突破。
  例如,按照规律堆放在一起的立体个数,一直是很多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很多小学生没有办法数出隐藏图形的个数。针对这一难点问题,教师就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模拟出题目中的图形,然后将图形上的立方体一个个取走,展示摆放在下层的立方体。这样,一个难点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学生的空间立体思维被打开,教师也无须用过多的语言来讲解与分析。
  三、利用信息技术展示知识形成过程
  在数学学习中不可避免地会应用到公式、定理,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是十分重要的,这一过程也是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的特点,进行过程演示,促使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规律,进而形成具体化、形象化的认知。
  以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为例。A和B两人相对而行,然后在4分钟之后相遇,已知A的速度为60米/分,B的速度为80米/分,求AB两人之间的距离。对这一题目进行分析,所求为路程,在公式“路程=时间×速度”中,时间是確定的,为4分钟,因此仅需要确定速度即可。实际上在相遇问题的解决中还涉及一个具体公式即路程=速度和×时间,教师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展示何为“速度和”。利用线段来表示两人行走的路程,在同一条线段上甲走过的路程颜色为红色,乙为蓝色。红色部分分成了4段,每段表示甲的速度,蓝色部分分为4段,每段代表乙的速度,将一段红色和一段蓝色线段合并在一起,然后发现总共有四个这样的线段,它们的总和即为总路程。这样教师仅仅通过计算机图像展示就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快速地掌握了这一知识点,提升了教学效果。
  四、利用信息技术改变练习模式,提升学习效果
  练习是夯实基础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题海战术往往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变练习模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编写一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可以用一些游戏的色彩,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以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为例。教师可以设置“趣味扑克”的游戏,在游戏中每一张扑克都呈现出反面,学生可以任意点击其中的两张,然后进行减法计算,学生要快速地说出问题的答案。如果学生回答错误则要接受惩罚,多做两道练习题;回答正确则轮到下一位同学回答。这样的练习具有趣味性,学生的参与度高,也增强了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为各个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更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的整合。具体而言,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进而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利用信息技术来深入分析知识点,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依靠信息技术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变化练习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教师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提升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小学教育中的语言教育是以启蒙为核心的教育,是小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工作中,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语言能力启发,实现对他们的有效教育,教师就必须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为前提,做好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以确保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引导下获得语言能力的锻炼,实现语言能力的启发。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代表,将其应用到学生语言教育工作中,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
随着新课程教学标准的颁布,小学数学教材已经按照课程标准进行了改版编排,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暂时适应不了新的教学内容与新的教学方式,而按照以前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还与课标要求不一致,教学无法高效进展。在这样的情况下,单元整体教学也理所当然地成了教学的主要潮流。相较于传统教学,单元整体教学优势十分明显,特别是对于加深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数学这门学科
对于教师来说,“课后反思”就是把自己和别人的课堂教学过程, 作为研究對象进行思考和总结,并通过对自己的教学不断反思,探索与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教学,使自己逐渐成长为具有更高专业素质的教师。总之,课后反思就是通过研究反思课堂教学,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怎样才能写好课后反思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记录成功,发扬光大  一堂成功精彩的课堂教学往往是多方面的,凡
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科学化教育模式,其通过对科学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现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完成对知识的学习,提升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效果。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小学教育各学科中广泛应用。本文以语文学科为研究对象,对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讨论。  一、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新课堂导入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导入
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在文化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也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古诗词的呈现方式较为精练,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就相对较为严格。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能够结合当下的潮流——大众传媒,将其作为“桥梁”,帮助学生梳理和理解。本文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对以大众传媒的使用来促进古诗词文化教学创新进行阐释,探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数学的认知结构不够重视,因而容易将知识分散,导致学生在约束中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视野就会变得肤浅、简单,不利于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提高。为了更好地完善小学数学教育,教师应引入结构化教学。本文从夯实学生认知基础、完善学生认识结构、提高学生认知品质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巧妙开展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在结构化教学中有两个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文通过对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开展分析研究,认为创设合理的数学教学情境、持续渗透数学解题思想、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采用问题数学教学方式等,能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全面培养小学生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促进加强基本的综合数学水平,数学教师应该在全面了解小学生数学基础能力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合理方式开展教学工作,有效激发小学生在数学学習过程中的积极兴趣,真正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课堂的全面学习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应用题主要考核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教学方法。但在当前教学中,教师的应用题讲解只针对具体的题目,在完成教学后学生只能够掌握该题目的解答方式,并未通过应用题教学,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因此应用题教学效率不高。本文将对高年级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有效性的提升策略展开探讨,提出提高应用题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是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从课堂教学氛围、学生认知兴趣和知识教学难度等多个方面角度考虑,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都占有优势。然而,从当前的课堂教学状态来看,想要实现对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仍需教师做好多方面的教学设计,这对教师而言是一次考验,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探讨。  一、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师教育理念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作为一个创新型的教育技术,
小学数学图形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概念。对此,需要教者精细化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并且留有足够的时间、空间给学生,为学生观察及想象提供平台,帮助学生通过观察及想象等过程对经验进行积累,促使学生空间观念有效形成。  小学数学新课标要求,教师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培养空间观念,教学环节应重点关注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值得一提的是,培养空间观念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所以教学过程教师应注重丰富感性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