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月的心情
关 峰
每年七月,我都会想起他。一个人,一个名字,—种武道,一段历史。
31年前的七月,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神秘辞世,令无数“龙迷”黯然神伤。时光荏苒,当年的婴儿如今也已人到中年,而李小龙若还在世,当过知命之年了。抚今追昔,不禁感慨人生如白驹过隙,或兼济天下,或独善其身,均当日日勤勉。
李氏以中为体,以西为用,自创截拳道,以速度、效率、直接为宗旨,其身手迅疾异常,虽然一时罕逢对手,却有悖“刚则易折、过盈必亏”之理,终致英年早逝。我不知李小龙的死因,也不想知道,但其自幼就形成的反抗与叛逆的性格与他的死或许有一些潜在的关联。李小龙当年可谓兼收并蓄,却独与太极之理无缘,实为至憾。一代猛龙虽已飞升,但龙的精神当长存于每个龙的传人心中。让我们记住李小龙,记住截拳道;记住他的豪情与辉煌,也记住他的缺点和不足。
偶尔这样想:若李小龙仍然健在,渐渐人老力衰,不复当年之勇,自己作何感想?如果是这样,大概今日的李小龙更能以博大的胸怀待人接物,更能体会武道与人生的深邃意义……李小龙大事年表
1940年11月27日,生于美国三藩市(今旧金山市),原名李振藩。
1954年,师从广东佛山咏春拳宗师叶问,系统学习咏春拳。
1960年,在西雅图唐人街一个地下室里开设第一间武馆,取名“振藩国术馆”,开始创立“截拳道”。
1964年2月,与琳达·埃默瑞在西雅图教堂举行婚礼。
1964年8月,移居加州洛杉矶,与武术家严镜海合办“振藩国术馆”,并遇到菲律宾棍王丹·伊鲁山度。
1970年,练功过度,腰伤严重,卧床半年。期间,写出《李小龙截拳道》手稿,并战胜伤痛,继续习武。
1971年10月,《唐山大兄》在香港首映,引起轰动。
1972年3月16日,《精武门》公映,李小龙在此片中使用二节棍。
1972年12月30日,影片《猛龙过江》首映,引起轰动。
1972年秋,开始拍摄电影《死亡游戏》。
1973年1月,美国华纳公司与香港协和公司在香港合拍影片《龙争·虎斗》。
1973年5月,突发脑水肿,多次晕倒,后赴美治疗。
1973年7月20日,与邹文怀赴了佩家商讨《死亡游戏》剧本。21时45分,李小龙昏迷不醒,后不治身亡。我眼中的李小龙
张红军
近来,笔者有幸与一些同龄的武术爱好者一起谈论武术。在交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人(特别是年龄在20岁左右的人)视李小龙为自己的偶像,对其崇拜至极。
李小龙在《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等影片中犀利的拳脚、矫健的身姿曾经深深地震撼了我。但随着深入了解,我逐渐觉得李小龙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神奇。下面就将我对李小龙的新看法表述出来,如有失偏颇,望广大“龙迷”谅解。
首先,李小龙并不是大家所说的是—代宗师,从某种意义上讲,称其“格斗专家”更为合适。李小龙是—个狂妄门大、脾气暴躁的人,几乎与他周围所有的人都关系不和,这似乎与宗师的形象相去甚远。古往今来,习武者向来注重祛病养身、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要想成为一代宗师,功夫高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武德。
其次,大家对截拳道称赞有加,说其融合咏春拳、跆拳道、空手道、柔道、泰拳等各种武技的精华,这样说未免夸大其词。如果咏春拳也像太极拳一样分xx氏,那么截拳道叫“李氏咏春拳”更合适。
李小龙曾与许多人比试功夫,均未尝败绩,这是许多“龙迷”在谈论李小龙时津津乐道的原因。中国散打王柳海龙在多项赛事中都以绝对优势获胜,为什么其名声没有李小龙大呢?究其原因,大概李小龙是受功夫影片的影响吧。但要知道,电影小的人物不能与现实中的人物相提并论。真正懂得格斗术的人,不会相信像李小龙在《精武门》中饰演的陈真那样,站在原地不动,等对方过来时,抬起脚连踹,将对方多人都踹飞出去。在现实格斗中,一人面对多人,必须快速移动身体,绝不会呆在原地。试问李小龙在鼎盛时期与哪一位内家高手比试过?
最后想说,李小龙将中国功夫推向世界,他的功夫无疑很高,这不可否认。以上抛砖引玉之言,希望大家能更好地认识李小龙。
关 峰
每年七月,我都会想起他。一个人,一个名字,—种武道,一段历史。
31年前的七月,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神秘辞世,令无数“龙迷”黯然神伤。时光荏苒,当年的婴儿如今也已人到中年,而李小龙若还在世,当过知命之年了。抚今追昔,不禁感慨人生如白驹过隙,或兼济天下,或独善其身,均当日日勤勉。
李氏以中为体,以西为用,自创截拳道,以速度、效率、直接为宗旨,其身手迅疾异常,虽然一时罕逢对手,却有悖“刚则易折、过盈必亏”之理,终致英年早逝。我不知李小龙的死因,也不想知道,但其自幼就形成的反抗与叛逆的性格与他的死或许有一些潜在的关联。李小龙当年可谓兼收并蓄,却独与太极之理无缘,实为至憾。一代猛龙虽已飞升,但龙的精神当长存于每个龙的传人心中。让我们记住李小龙,记住截拳道;记住他的豪情与辉煌,也记住他的缺点和不足。
偶尔这样想:若李小龙仍然健在,渐渐人老力衰,不复当年之勇,自己作何感想?如果是这样,大概今日的李小龙更能以博大的胸怀待人接物,更能体会武道与人生的深邃意义……李小龙大事年表
1940年11月27日,生于美国三藩市(今旧金山市),原名李振藩。
1954年,师从广东佛山咏春拳宗师叶问,系统学习咏春拳。
1960年,在西雅图唐人街一个地下室里开设第一间武馆,取名“振藩国术馆”,开始创立“截拳道”。
1964年2月,与琳达·埃默瑞在西雅图教堂举行婚礼。
1964年8月,移居加州洛杉矶,与武术家严镜海合办“振藩国术馆”,并遇到菲律宾棍王丹·伊鲁山度。
1970年,练功过度,腰伤严重,卧床半年。期间,写出《李小龙截拳道》手稿,并战胜伤痛,继续习武。
1971年10月,《唐山大兄》在香港首映,引起轰动。
1972年3月16日,《精武门》公映,李小龙在此片中使用二节棍。
1972年12月30日,影片《猛龙过江》首映,引起轰动。
1972年秋,开始拍摄电影《死亡游戏》。
1973年1月,美国华纳公司与香港协和公司在香港合拍影片《龙争·虎斗》。
1973年5月,突发脑水肿,多次晕倒,后赴美治疗。
1973年7月20日,与邹文怀赴了佩家商讨《死亡游戏》剧本。21时45分,李小龙昏迷不醒,后不治身亡。我眼中的李小龙
张红军
近来,笔者有幸与一些同龄的武术爱好者一起谈论武术。在交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人(特别是年龄在20岁左右的人)视李小龙为自己的偶像,对其崇拜至极。
李小龙在《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等影片中犀利的拳脚、矫健的身姿曾经深深地震撼了我。但随着深入了解,我逐渐觉得李小龙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神奇。下面就将我对李小龙的新看法表述出来,如有失偏颇,望广大“龙迷”谅解。
首先,李小龙并不是大家所说的是—代宗师,从某种意义上讲,称其“格斗专家”更为合适。李小龙是—个狂妄门大、脾气暴躁的人,几乎与他周围所有的人都关系不和,这似乎与宗师的形象相去甚远。古往今来,习武者向来注重祛病养身、强身健体、修身养性。要想成为一代宗师,功夫高是必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武德。
其次,大家对截拳道称赞有加,说其融合咏春拳、跆拳道、空手道、柔道、泰拳等各种武技的精华,这样说未免夸大其词。如果咏春拳也像太极拳一样分xx氏,那么截拳道叫“李氏咏春拳”更合适。
李小龙曾与许多人比试功夫,均未尝败绩,这是许多“龙迷”在谈论李小龙时津津乐道的原因。中国散打王柳海龙在多项赛事中都以绝对优势获胜,为什么其名声没有李小龙大呢?究其原因,大概李小龙是受功夫影片的影响吧。但要知道,电影小的人物不能与现实中的人物相提并论。真正懂得格斗术的人,不会相信像李小龙在《精武门》中饰演的陈真那样,站在原地不动,等对方过来时,抬起脚连踹,将对方多人都踹飞出去。在现实格斗中,一人面对多人,必须快速移动身体,绝不会呆在原地。试问李小龙在鼎盛时期与哪一位内家高手比试过?
最后想说,李小龙将中国功夫推向世界,他的功夫无疑很高,这不可否认。以上抛砖引玉之言,希望大家能更好地认识李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