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倾听的智慧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rryS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多向互动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具体到位的讲授,科学明确的提问,真诚机智的对话和细致智慧的倾听。倾听是联系讲授,提问和对话的纽带,对有效的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试着以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探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倾听学生的观点,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做一个智慧的引领者。
  首先,要体现关心——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
  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教师习惯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预定的教学内容组织学习活动,设计的问题事先有准备好的答案,把它限制在自己所熟悉的范围之内,较少地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活动,忽视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当学生的回答超出自己的预料,或与心中的标准答案不符时,常常会把它牵引到自己预设的轨道上来,长此以往,这种漠视了学生思维过程的现象,会扼杀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而一个智慧的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一定会认真倾听,表现出关注,体现出关心。
  一位老师在上季羡林的《成功》时,问同学们:“作者在文中指出‘天资、机遇我们无能为力’,你是怎样看待这个观点的?”其中一个学生认为天资与生俱来,我们无能为力,但可以通过后天努力来提高自身素质;机遇无法预期,我们无能为力,但可以通过勤奋努力,创造机遇,特别是要善于把握机遇。他的回答具体完整,体现出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方法,面对学生全面的回答,那位老师笑着对她说:“你说得太精彩了,你说完了,老师还觉得回味无穷,意犹未尽。”这种赞美自然而然,发自内心,是设身处地地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认知水平认真听取了回答,发现其中的精彩之处后真实感受的表达,言语中流露出对学生的关注和尊重。
  其次,要表现诚心——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
  教师在用语言,动作,神情告诉学生自己正在认真倾听的同时,还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要的概括和评价。这个评价不是在上课时机械地对每个同学的回答都说:“太棒了”“坐下来再想想”这些话,更不是在他们回答的并不好的情况下也说:“不错”这种口头禅式的语言,对唤起学生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精神意义不大,一个智慧的老师应当是采取不同的语言形式,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具体的回答加以恰当的点评,这不仅体现出对学生人格和主体地位的尊重,还能激发他们更加努力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培养他们乐于探究的学习品质。
  最后,要展现巧心——把握生成的教学资源。
  教师在倾听学生回答时还要有一颗“巧心”。一个智慧的老师应该善于从学生的回答中触摸到他们内心的想法,尤其是当回答存在错误的现象时,也不要轻易打断,要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恰当的引导,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使之成为课堂的生成点,教学的突破口,从而机智地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笔者在教《黔之驴》这篇文章时,问学生:“你能说说文中的老虎给你的印象吗?”其中一个学生认为老虎机智勇敢,迎难而上,善于斗争,他的回答有理有据,分析准确,并且涉及了文章的寓意,我想没有必要岔开一笔,走预先设想的思路:让学生再讨论驴的形象,最后归纳寓意。于是便说:“你的回答不仅概括了老虎的形象特征,还谈到了它给我们的启示,大家能不能再谈谈这两个形象给你的启示呢?”于是同学们进行了小组合作探究,陆陆续续又产生了一些精彩的回答,如一个学生认为驴身上有一个闪光点,就是它是在老虎不断冒犯的情况下才做出反抗的,仅仅是用蹄子踢,可以看出驴秉性善良,渴望与他人和谐相处。针对这个观点,另一个学生进行了反驳,他认为驴之所以给人这种宽以待人的印象,还是因为它本质上虚弱无能,否则,在老虎对它挑衅冒犯时,它也不会只是用蹄子踢,而会拿出更激烈的行动向老虎证明自己的实力。可见,当教师带着一颗巧心倾听时,就能通过敏锐的分辨,细致的观察,捕捉到教学过程中极有价值的生成资源,加以追问,使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有效对话。
  倾听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艺术,它检验教师的关心、诚心和巧心,细致而智慧的倾听,呼应和理解学生的声音,让学生在个性的表达中得到尊重,增强自信,使课堂在和谐的氛围中,引起心灵的碰撞,达到思想的交融,实现教学的有效,成就课堂的精彩。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梁丰初级中学
  编辑 张晓楠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情趣化教学是一种将认知与情感进行统一和整合的教学模式,在让语文课堂荡漾着情趣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转变教育观念,更要从方式方法以及技巧等方面进行细细地揣摩,把握好局部的细节,以成就语文课堂整体的优化。本文结合笔者在情趣化教学中细节把握方面的实践与思考,谈一些浅显心得以飨读者。  一、 沟通生活——用细节充盈朝气  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引入语文课堂教学,是对情趣点的一种有效挖掘,也是贴合学生实
期刊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航标。一篇文章可教的内容很多:生字生词、朗读指导、结构板块、遣词造句、文本思想……教师往往将自己解读文本时的一些体会面面俱到地设计到教案中,这样的语文课虽然环环相扣,步步有亮点,但往往教学目标分散,课时不够,学生厌烦,语文教师教得也很累,正如人们常说的“贪多嚼不烂”。那么如何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呢?  一、细读文本  要实现从“内容分析”到“策略指导”的美丽转身,制订正确的教学目标
期刊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篇篇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用心灵去感受课文中所蕴涵的美。通过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深入探究的课题之一。基于此,本文结合自己的审美教学实践,做了如下几方面探究:  一、创设恰当情境,寻找形象之美  只有在情境之中感受到美才是是鲜活的,深刻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恰当的情境,
期刊
诺贝尔奖得主法国作家和评论家安纳图勒·法朗士说:“教育的整个艺術是唤醒年轻人天然好奇心的艺术,为着以后满足它的目标。”因此放飞孩子心灵,激发出生命能量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这学期同时执教两个班的数学,就最近的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5页《10的分与合》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情境片断〗  一(4)班:预设教案时,我认为画画涂色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出示教材中的串
期刊
科学、合理地展开诵背活动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通过诵背,学生不断地进行着语文文字的积累和吸收,在不断汲取名家名篇语言精华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感逐渐得以发展和提升。然而,诵背活动不仅仅是单一的读和背,而是在教师指引下真正去体验、去理解、去感悟,并在诵背实践中形成符合学生语文学习实际的诵背方法,感同身受地触及文本背后蕴含的深刻情感底蕴。只有这样,诵背才不会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而是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
期刊
“听说读写”是初中英语写作中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试想,学生要是能够全面理解英文单词的意思,并且也可以自主组织英文词组,那么学生也自然可以写出一篇很好的英文文章。教师应该怎样启发学生的思维,不断拓宽学生写作视野,进而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升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的主动性  当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要达到使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应用所学的英语知
期刊
2014年11月中旬,我有幸参观学习深圳百仕达小学。学校并不大,700多名学生,24个班级,每班人数限制在30~32名,小班化教学;校园也不大,只有一栋楼和一个不算大的塑胶操场,但他们把教育搞得有声有色,真正回归到了教育的本真。  感触之一:校园虽小,内涵丰富,特色鲜明。  刚刚踏入百仕达小学的校园,我们有点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学校这么小有没有考察学习的价值。通过上海真爱梦想中心同志的引荐,我们
期刊
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庄子曾经十分感慨地说过:“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学无止境,古人尚且如此望洋而兴叹,更何况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但也正因为如此,专门化的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对于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而言,通过适当的方法让学生们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就某些具体的知识领域里打下坚实的基础,既是完全必要的也是现实可行的。下面,笔者就从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出发,谈一些个人
期刊
《圆周角》这节课以前也上过,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那就是效果十分不理想。那次我采用的方法是开门见山法。我是抛出了圆周角的定义,并结合图形给予正确的示范,并把能想到的几种顶点在圆上的角都展示给学生看,问学生是不是圆周角,是不是顶点在圆上的角都是圆周角?为什么两边要和圆相交,如果没有两边都和圆相交会犯什么错误,对照图形一一指出。苦口婆心,可是结果偏偏是让人失望,单元复习时有一次再提问圆周角定义,学生竟然
期刊
如何把《课标》精神贯彻到复习课中,让复习课也充满生机和活力呢?听了我校两位老师同课异构了9B Unit 1的两堂复习课,我感觉受益匪浅。  一、以话题为主线展开复习  冒老师以“whether to move to Mars”为主线围绕“why will we move to Mars ?How do we move to Mars ?When Will we move to Mars?”等话题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