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tx48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梁朝文学家陶弘景在《答谢中书书》里如是说,这说明了古代文人就爱自然美。古人不仅能欣赏“自然美”,更能完整的表达自然美。现以初中课文中写自然美的文章为例,探索名家们是怎样表现山水之美的,从而让学生从中学习写山水。希望以此能理解写景文章,提高写作水平。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写的,找找他们的共同规律。
   陶弘景对自然之美作了一个概括:“高峰入云,清流见底。”“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换作现代的说法,就是山高水清,还要树林茂密,鸟鸣声声,水中游鱼不断。只有这样,才能算得是美景。
   初中有许多优美的写景文章,又是怎样的一些景色呢?
   郦道元写的《三峡》,总体概括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山的高大,绵延,林木的茂密,令人震撼。
   写江水之急,坐船能“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写山中之景,真是一绝,“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岩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涑其间,清荣峻茂。”水之清,令人真想捧一口尝尝。怪柏、瀑布、花草树木,样样具备。
   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写《小石潭记》,“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让人想起一首歌曲:“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泉水叮咚响。”真恨不得捧起一捧水往脸上浇一把。
   岸上“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微风拂面,树叶婆娑起舞。
   写鱼真是写绝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滁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鱼真是可爱极了。可是往里一想,这水更是清澈啊。鱼衬水,水映鱼,鱼水相依,看得出这里的景美,更衬出作者的高明。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写水又有不同。如果说柳宗元的水是小鸟依人,那范仲淹的水就是性格易变的大家闺秀。“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宽阔、浩荡,甚至令人生畏。
   发怒之时是,“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吞并一切,摧毁一切,大自然凶狠一面展露无疑。
   当温柔时,“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欧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碧。”好一幅水墨画。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主要写山,“日出而森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山间气候变化异常,林木秀丽,芳草秀美,惹人喜爱。
   从以上可以看出,古文中的山水描写给我们的启示。当然,要说这就够了,那还远远没有看出这些文章的精髓。一篇优美的文章,不仅仅是对大自然的描写,更是作者内心的感受,往往也是写这篇文章的出发点,只有了解这些,才能真正读懂他们的文章。
   《三峡》的结尾说“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做为一篇主要介绍地理的文章,没有了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松与愉快,不讲理想主义,而换做现实。三峡景色虽美,但带给行人和船工的苦难也是难以述说的,作者的同情溢于言表。
   而《与朱元思书》里,一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给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引起人们对当时的社会现象的思考,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从政的,不知有多少,
   《小石潭记》有,“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柳宗元为什么要去出游呢?自己因政见不和而被贬,心情郁闷,出去散心,但心中始终有一团解不开的结,景色虽好,终不是自己的目地,所以无法开心。
   《岳阳楼记》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这乐而乐。”滕子京修好岳阳楼,请范仲淹写序,但都因与宰相政见不和而被贬,有同感。同时,俩人又都身处高位,不能只顾自己的感受,要有远大的理想,要有为民服务的心胸,故而写出了千百年来的绝唱。
   所以,看一篇写景文章,不能只看景有多么美,还要看里面的情感,只有有感而发,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加打动人。
其他文献
作文教学在初中教学中占据着突出位置,作文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总体成效。然而,不少执教者由于未能准确把握教学过程中施教对象的心理特征,加之教学方法操作失当,因而尽管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苦心耕耘,多方尝试,但仍感收效甚微。作文教学无形中成了语文教改的一大难点和焦点。本文拟结合笔者多年的写作教学经验,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影响初中作文教学效能的种种心理因素进行一番剖析。   (一)作文训练中负性
期刊
长征,地球上的红飘带。   这个飘带曾经映红了山川,照亮了心灵,但是时至今日,学生却无法真正感受到“红”的力量,无法理解长征的真正内涵。   在讲《七律 长征》时,学生说不出赤水如何四渡,金沙江如何巧渡;在讲《老山界》时,学生不理解“少数民族的误解”;在讲《长征剧本》时,面对长征路上发生的一幕幕故事、一场场战役、一桩桩事件,更是知之甚少。   那么,如何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长征,融自己于那个
期刊
初中生,内心世界丰富多彩,它容纳着许多梦想与渴望,承载着无数的心酸和眼泪。我坚持让我的学生每人每周写一篇周记,周记的范围、题材、文体不限,只要是学生感兴趣,想写的事,想说的话都可以写,字数一般300字以上。现在我越来越觉得写周记是较好的途径之一,它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思想,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世界上最感人的作品往往是作者的内心独白,一篇篇周记写下了青春的誓言,留下了青春的热情,录下了青春
期刊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幼时便知这是赞美老师的诗句。当理想成真时,作为一位普通的乡镇教师,我以自己的努力践行了就业时的承诺。今年我又因为领导的信任继续担任九年级的班主任,作为一名女班主任,我深感身上的担子艰巨,时刻告诫自己要不断努力,时刻告诫自己不仅要授业、解惑更要传道,使他们走好初中生涯的第一步,成为德才兼备的学生,使自己成为他们人生之路的领路人,同时也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实
期刊
当下“课堂改革”可谓是教育界的一个炙手可热的新词,几乎所有的学都在展开课堂改革,探索各种教学模式。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学习的高效课堂模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许市中学的“五环渐进”式教学模式,一拨又一拨的成功模式刺激着各级领导的神经。于是,不断的派遣自己的教师奔赴各地开展一轮又一轮如火如荼的学习高潮,期望在自己领导的一方教育陈地上也能开出圣洁的课改之花,结出累累硕果。当然这个初
期刊
历来人们都称《水浒》是歌颂农民起义的赞歌,它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塑造了108个个性鲜明的英雄好汉的形象。尤其是对于男性,“及时雨”宋江,“行者”武松,“托塔天王”晁盖,等等。一个个英雄形象,早已深入了读者的心中,让读者对英雄人物产生各种膜拜。可是,在男性朋友热衷于《水浒》的同时,却少有女性喜欢看《水浒》,这是为什么呢?女性对于阅读,他们注重的是情感的体验,喜欢一部书,沉迷一部作品,很大的原因是内容能够
期刊
作为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一个组成部分,古诗词的重要意义显然没有得到必要的凸现。或者说,至少在现实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古诗词受到的实际关注,与其应有的地位远不相符。由于现行的考试制度和显性的目标价值,古诗词的教学,在实践中通常被定位为朗读、背诵、理解和默写。表面的事实也可确凿表明:这样的教学应对现行语文考试中的各类诗词填空题,实可谓是“游刃有余”,只要教师勤于督促,再稍加研究考试,几乎没有哪个空能够难倒
期刊
一、明引诗词增添文采   明引,即学生在理解诗词句意的前提下,把经典诗词大胆地、原封不动地引入文中,让文章显得文采斐然。我把它归纳为直引和嵌引:   1.直引。这是最常用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种方法,即把整句诗原封不动地搬入文章当中。我国的古典诗词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其中的名句浩如烟海,直接引用诗词入文,可以借古义表达现代的情感,如“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一句,简单的十四个字就把对朋友的祝
期刊
闲谈中,经常听到一些高中语文教师抱怨高中作文难教,抱怨高中作文教学投入大、收效微。事实上,教师的抱怨,是实有其情。对于高中作文教学,确实应该有所改进。   一、回归本源,体验生活   作文本质上是人文,其本源是生活。生活之于作文,犹如大米之于米饭。毕竟,技巧再高的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回归本源,体验生活,并在生活中学习写作文,在写作文中表现生活,这是高中作文教学的必由之路。   道理浅显
期刊
A女士与B女士是发小,B女士对女儿溺爱,A女士对儿子管教有方。一天她们相约带孩子出来玩,A女士讲述了自己教育孩子的心得。   一、不能随意乱用“棍棒教育”。   结合自己平时教育儿子的具体事例,A女士认为:   1.儿童初次犯错,不应用“棍棒教育”。A女士在查看儿子的作业时,发现儿子有一个很基本的口算题目算错了。A女士没有斥责儿子不该算错,而是找了一道比较难而儿子又算对了题目,先把儿子夸奖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