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拓”下的茶文化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rui4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拓,即把碑刻、铜器等的形状和上面的文字、图形印下来。
  我国种茶、制茶和饮茶古已有之,一些重要的茶事难免有一些刻石为记,而这些碑碣被后人拓下,就成为宝贵的拓片茶文化或拓本茶文化。
  
  拓片一:碑拓片
  福建泉州南安莲花峰石上,有一处刻有“莲花荼襟”四个大字。偶见有人介绍此石刻时常把“莲花荼襟”误为“莲花茶襟”。虽然“茶”、“荼”古时相通,但在“太元丙子”(公元376年)时主要用“荼”字,石刻亦为“荼”字。
  “莲花荼襟”意思是说,在莲花峰上向四周俯视,只见茶园如襟如带,相互萦带。层层叠叠,尽是绿油油的一片茶树。文末无署名,只落款“太元丙子”4个小字。据《中国历史年代简表》资料表明,太元丙子即晋·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可见,莲花峰上的“莲花荼襟”这一石刻,比刻印问世于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陆羽撰的《茶经》还早404年,可算是福建最早的一块茶文化石刻。而“莲花茶襟”碑石因它拥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早已被拓成拓片,成为茶文化重要的碑拓片之一。
  
  拓片二:碣拓片
  位于福建北部山区的建瓯市,古称建州,是著名的茶叶产地。宋代建州北苑所产的龙凤茶,精奢无比被认为是中国茶的“龙头”,是中国制茶最高工艺的发源地。 建瓯多山,摩崖碑碣多,又由于是茶的故乡,种茶、制茶和品茶的历史悠久,许多摩崖碑碣的内容涉及茶事,所以,又形成了极其独特的福建建瓯“碣茶文化”。
  在今建瓯市东风镇裴桥村林垅山坡上。有一块高3米、宽4米、厚2.5米的岩石。正面凿有阴字8行,每行10字,计80字。文字为楷书,每字长×宽为28×21厘米,自右至左直排。这块岩石因凿有许多文字,当地人称它为“凿字岩”或“凿子碣”。“凿字岩”,是福建茶乡一处极其重要的摩崖文化,而更是福建茶乡一处极其重要的碣茶文化。
  
  拓片三:茶书拓本
  研究表明,宋代茶书有20多部,最值得一提的是蔡襄撰于宋·皇佑元年的《茶录》。
  据悉,在宋·治平元年,《茶录》曾以蔡襄手写本为蓝本,用石板刻成嵌在县学壁上,并有拓本问世并流行较广。《闽小记》载: “蔡忠惠《茶录》石刻,在瓯宁邑庠壁间。余五年前榻数纸,寄所知,今漫漶不如前。”明·徐渤对蔡襄很有研究,他在《重编江雨楼题跋》上说:“斯(《茶录》石刻)自君谟时置之建州治,瘗不知年岁,近重修府藏,掘地得之。守识其古物,洗刷仍置库舍。”至清代,杨宾在《铁函裘书跋》中还说:“君谟《茶录》石,间在三山陈湖州家。”其后不知去向仅有拓本流行至今。蔡襄亲自手书的《茶录》一书被列为中国茶艺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述流传下来,《茶录》还以其劲实端严的真楷笔法成为“有宋以来”稀世之珍。为后人勒石传拓。
其他文献
和黄传芳先生认识很偶然,在云南的茶城里闲逛的时候,透过一家茶庄的玻璃,被茶庄主人精心布置的茶席吸引住了,这个茶席的主人就是黄传芳先生。  花点笔墨描绘一下黄先生的茶席。茶席的底布是红蓝白条相间的麻质布料,简洁大方,席面是一方竹编的席子。方便擦拭,亦可防止茶汁渗漏至底布,正中央的泡茶台用一块扁平的石台垫高,陈放泡茶器皿,突出茶席的中心位置,闻香杯和紫砂壶的摆放整齐划一,整个茶席给人和谐大气之感。  
期刊
买壶谨防“豆腐渣工程”    紫砂壶的基本素质就是泥的好坏,没有好的泥,一把壶做得再好,名家章盖得再清晰,就等于是“豆腐渣工程”建的河堤与大厦,外表漂亮,质差内败。  因此,首先应该认识泥。现在的紫砂矿泥在古代的记载上有称“泥”或“砂”的。泥和砂本身是两码事,那么究竟是泥还是砂呢?  在地层深处开采出一块块坚硬的石头,在接触空气、水分之后,它们会自行分解成一堆泥,说明它们的本质是泥不是岩石;说它是
期刊
江西是个古老的茶区,在唐代就是全国八大产区之一。江西老表吃茶的风俗可谓千差万别,丰富多姿,别有一番神韵。今列举四种,以飨读者。  修水菊花豆子茶:修水人吃茶很怪,把茶渣也吃下暖腹。修水县在江西北部,四面环山,树木葱郁,茶叶资源十分丰富,宋代出产著名的“双井茶”。这种茶,嫩芽有白毛,壮如银丝,色碧味甘,列为贡品,名噪京华。当时大文学家欧阳修写下了赞颂名句:“长安富贵五侯家,一啜尤须三日夸。”  这个
期刊
学一技之长,往往是为了糊口营生,而他则以将比技艺发扬光大为己任,一生精进技艺,授艺天下,以至于好壶者,以得藏其一壹而足;制壶者,以得其一技真传而慰,他就是“壶圣”朱可心。    勤学创新,虚心可师    朱可心(1904~1986),原名凯长,1918年14岁的朱可心师从紫砂艺人汪生义,从此与紫砂技艺结下良缘,短短5年他就学成满师。当时他做了一只仿宫廷“鱼化龙”壶,云纹活脱,水波荡漾,经同业工会评
期刊
数年前,刘牧如很多年轻人一样,热爱咖啡与酒。咖啡的色香味,曾经很诱惑他。酒吧很闹,那时候,他以为那吵闹就是青春的本色。大家都沉醉在灯红酒绿里,以为,那就是表演之外的真实生活。后来,偶尔的机会遇见了茶,刘牧的心在茶的安抚下渐渐安宁。渐渐,他远离了酒与咖啡。  刘牧与茶的认识颇有戏剧性。三年前,在深圳,好友拿出珍藏的乌龙茶来款待他,醇厚的乌龙茶,咽下去时余香满口,丝丝回甘缠绕舌间。他忍不住一连喝了七八
期刊
在星罗棋布的浙江舟山群岛中,有一座形似卧海苍龙的小岛,仿佛镶嵌于莲花洋中的一颗瑰丽明珠,祥光闪耀,熠熠生辉。这就是为“中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普陀山。  普陀山以唐阎立本所绘杨枝观音圣像、九龙藻井、多宝塔为“镇山三宝”,有古刹、金沙、奇石、潮音、幻景之“五绝”,亦有莲午渡、短姑对迹、梅湾春晓、磐陀夕照、莲池夜月、法华灵洞等“十二景”,更有“香清可散净心中妄念,至味能悟得佛法妙谛”的普陀佛茶。  普陀
期刊
美丽的周庄,被誉为“江南第一水乡”,这个有着900年历史的古镇,不仅有着满眼钟灵水秀的美景,还绕着浓郁的茶香。在周庄里,“人人爱喝茶”,周庄的“阿婆茶”是当地的一大特色。乡邻街坊,男女老少。围坐“吃”着“阿婆茶”,显现出周庄人恬静安逸的生活。  周庄的“阿婆茶”年代久远,由祖祖辈辈流传下来,到现在已形成了一种民俗文化。据说,在周庄的商榻,有一个善良的老婆婆,名叫阿蒲。她爱茶种茶,把采来的一些茶叶送
期刊
世界医学上曾经有个“不解之谜”:亚洲人吸烟率很高。但心脏病和肺癌发病率却较低。例如,在10万名美国男性中每年有348人死于冠心病。而在日本,吸烟率远高过美国。但在日本,死于冠心病的人数仅为186人。另外,韩国的吸烟人口比例也高于美国,但肺癌发病率仅约是美国的60%。  这个“亚洲之谜”曾经困扰过很多医学专家。但现在,美国医学家研究后发现,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饮用绿茶是其中原因之一。    在日本、
期刊
广州有不少茶楼,但依湖而建的流花湖茶艺城却是一道独特而恬美的风景。  十年前,香港即将回归,广州的旅游业空前高涨,在流花湖公园的西苑,广阔优美的湖天一色,诞生了流花湖茶艺城。    茶艺城有专门喝茶的“迴波榭”。既是“榭”,自然依水而建,与湖水相伴,装修得古色古香。室内存放着多种难得的好茶与茶具,室外数张茶榻临着栏杆,波光荡漾中。茶香缭绕。  茶船则与“迴波榭”隔水相望,踩过木板小桥,才能进入窗明
期刊
黄金茶,一直以为茶是清雅之物,怎么起这么个“俗气”的名字呢?第一次喝到湖南保靖黄金茶的时候,印象还算不错,可却因为这个俗气的名字而遭到我的排斥……    邂逅    去年4月上旬,应朋友之邀参加了一个新茶品赏会。茶艺员递给我的是一玻璃杯用滚开水冲泡的绿茶。茶叶看起来并没什么特别,像常见的毛尖茶。倒是香气不错,纯正的板栗香,浓而不重,还透着几分清雅。啜一口。微苦但不涩,而且苦感很快化开回甘,瞬间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