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二中 洋溢世界情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libb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敞开心扉,拥抱世界。
  像衢州二中这样,外事工作开展得如此之早、抓得如此之实、定位得如此之高,在中小学界,当是不多见的……作为一位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者,我既惊异也十分感动他们在外事工作方面的远见卓识。
  ——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办公室主任许琳
  
  一部以茶叶为题材的电影《龙顶》上映,让外国友人了解了中国茶文化,也认识了浙西名茶——开化龙顶。
  电影中的一个片段尤其让人印象深刻:一个外国小伙在饭店用餐时不会使用筷子,用生硬的中文和男女主角交流,想要刀叉。小伙子帅气的外形,配上憨态可掬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
  世上的事就是这么奇妙,在今年4月9日,浙江省教育厅召开的中英盖普项目二十周年庆祝会上,电影里那位小伙子熟悉的脸孔又出现在我们面前。面对现场浙江教育界的精英和外国友人,他一点都不怯场,发言绘声绘色。精彩的中文博得全场的一致赞赏,省教育厅副厅长蒋胜祥还现场为他题词勉励。
  小伙子名叫安东尼,来自英国,是一名盖普项目的志愿者。该项目始于1990年,旨在促进各国青少年的相互了解与文化交流,以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高中毕业生志愿者到中国学校担任英语助教和中方教师志愿者到英国、澳大利亚教授中文和中国文化的形式展开。
  我问安东尼:“为什么会选择盖普,选择来到浙江?”他的回答是,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吸引了他,比如参与《龙顶》电影拍摄中,感受到浓浓的茶文化。
  我又问他,在中国期间,对哪里最难忘;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你的中文就说得那么好,是在哪里学的?
  安东尼的回答是:衢州二中。
  于是,我们走进了这所英国小伙口中“师生们都很亲和友好、校园环境美丽、学习氛围很浓,大家相处得很开心”的衢州二中。
  
  儒学校园和友好往来的传承
  孔子第七十五代嫡长孙、衢州孔氏南宗家庙管委会主任孔祥楷先生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衢州二中首届校友。
  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一直很关注母校衢州二中。这里有他多年的朋友、师长,他也常来这里做讲座。学生们都亲切地叫他“孔爷爷”。他深知接轨世界,拓宽孩子们的眼界,也让更多老外了解中国、了解衢州文化的重要性。
  但是,怎么接轨,怎么交流?
  孔祥楷常把“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挂在嘴边,他说,衢州是中国南方儒学的摇篮,而作为当地学校的衢州二中,就是一个典型的“儒学校园”。
  在衢州二中的一份对外交流材料里,我们看到,近16年来,学校已经接待世界各地的国际友人达80多批次,许多外国友人回国后还介绍家人到衢州二中访问、讲学。每次国际友人来访均由学校师生接待。
  但是,光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够,衢州人的友善也是吸引老外们来此的重要原因,比如衢州二中和美国雷德温市互派外教,就源自一段感人的历史。
  1942年,美国杜立特尔机队大举轰炸日本东京成功后,由于燃油耗尽,飞机或坠落或迫降在浙江境内,衢州成了机队的集中地。机组人员被当地农民营救。当时有些农民用毛竹担架抬着受伤的美国军人到60公里以外的安全地带。为此,衢州等地遭到了日寇的疯狂报复,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对这段历史作了高度评价:“在突袭以后,那些善良的中国人不顾自己的安危,为我们的飞行员提供掩护并为他们疗伤……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所作出的伟大功勋,也永远不会忘记为自由和正义事业作出贡献的中国人。”
  1994年10月5日,美国雷德温市政府代表团访问衢州,两市正式缔结为姐妹城市,商定衢州二中为教师交流互派单位。1995年,两市互派交流教师活动正式开始,衢州二中由此也正式拉开了外事工作的序幕。至今衢州二中和雷德温市分别有10位教师参与了互派交流活动,一次为期半年或一年。
  
  国际理解教育水平共同提高
  衢州二中的老师告诉我们,外教在华期间不仅结交了许多中国朋友,还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学到了不少中国习俗和历史文化。不少中国朋友送给他们毛笔、字帖、手工艺品、蚕丝织品等富有中国元素的礼物。老师们还手把手教他们写毛笔字、画水彩画、折纸、剪纸、打木兰拳、跳扇子舞、练气功、做中国菜等。这些绝活让外教大开眼界,钦佩不已。潜移默化中,他们提升了文化涵养。
  同时,衢州二中的老师们也在与老外的交流中提高了自身的英语水平和对英美文化的理解程度。还有不少教师被派到国外担任交流教师,增强了业务能力。回来后,他们还把异域见闻讲述给学生们听。
  学生们也对外教钦佩有加,至今,有9位美国教师在衢州二中任教。学生们对外籍教师授课十分喜爱,高三(3)班徐庆同学在首次听完多娜·麦考丽女士的讲课后,撰写了一篇名为《听麦考丽女士上课》的文章,称道麦考丽老师别出心裁的教室布置、别开生面的教学方式,令其学习英语兴趣陡增。
  当然,针对外教在课堂上讲授量不大这一问题,衢州二中还专门开设了“二中大讲堂”,邀请外教给更多的学生讲述课本之外的异域文化。
  不懈的努力带来了丰硕的成果。
  2007年12月9日,浙江省外国留学生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衢州二中举行。38个国家的100多位外国留学生与衢州二中的学生共同见证了这个富有历史意义的时刻。
  衢州市副市长高启华在致辞时说,衢州二中作为衢州市基础教育的品牌学校,积极发展外国留学生教育,不仅可以提高衢州教育的质量和国际化水平,而且对提升衢州对外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授牌仪式结束后,由100多辆三轮车组成的车队,每车载着一位外国留学生和一位担任翻译的衢州二中学生,沿着江滨路,穿过水亭门,游览衢州老城,参观孔氏南宗家庙。广泛深入的中外交流,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提高,也让双方建立了长久的友谊,不少学生至今与老外们还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一幕,被衢州日报的摄影记者拍成新闻照片,成为衢州二中校史上的经典篇章。
  
  大有可为的对外交流天地
  采访中,衢州二中校长潘志强对我们讲述了他参加过的一场独特的跨国婚礼。
  新郎是一位美国小伙子,曾在衢州二中当过外教。潘志强校长1995年至1996年在美国雷德温市进修时,小伙子曾听过他关于中国文化的讲座。
  新娘是一位漂亮的衢州姑娘,也是潘志强的学生。
  新郎说,没有潘校长当初对中国文化精彩的介绍,他就不会对这块土地产生那么大的兴趣,最后来到这里,认识新娘。
  新娘说,没有潘老师当初英语课上那些幽默风趣的英美文化介绍,她就不会如此爱好英语学习、与老外打交道,也就不会和新郎有更深入的交流。
  所以,潘志强是这场跨国婚姻的牵线人和搭桥者。喜宴当天,新人把最大的贺礼送给了潘志强校长。
  衢州二中的老师们都说,这只是潘校长多年致力于英语教学和文化交流事业中,一个不起眼的片段。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
  这位浙江省英语特级教师、浙江省功勋教师说,衢州二中的对外交流工作,在未来还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是一件对学校学生、教师英语水平和文化素养提高;对老外认识中国、认识衢州都十分有利的“大好事”。作为省一级重点中学和浙西的窗口学校,衢州二中克服了地处偏僻等不利条件,积极开展与国外的各种教育、文化交流活动,对外交流规模由小到大,交流范围由窄而宽,走出了一条富有特色的与世界文化融合之路。
  潘校长告诉我们,有的外教已回国十几年,但仍一直与中国朋友保持联系。不少外教还纷纷主动申请延长在华工作时间。比如,一位名叫阿莉莎·卡尔森的女教师,曾作为美国雷德温市派往衢州的第7任交流教师在衢州二中任教6个月。其间,她和包括潘校长在内的衢州二中师生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时隔一年后,她再度申请重返中国,成为雷德温市派往衢州的第8任交流教师,任期一年。当再次回到心仪的第二故乡后,她心潮澎湃,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文章。
  我们有幸读到了由潘校长翻译、阿莉莎·卡尔森撰写的《举国应对地震之殇》,文章里这样写道:“在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5月19日下午2点28分,全国哀悼日三分钟默哀时,我正在上课,我注意到不止一个学生在抽泣。衢州二中也举行了大型赈灾捐款仪式,全体师生捐出了数以十万计的爱心款。每个教室的黑板上都写着‘加油中国’、‘中国挺住’……”
  再比如,美籍教师莫娜·莱尼欧通过希望工程捐助了多名失学儿童,同时她还发动她的朋友、家人也参与进来。此外,还有外教多娜·麦考丽、苏珊·克蓝兹、保罗·里德纳更是先后获得了浙江省人民政府为表彰文化交流中作出杰出贡献外国专家所设立的“西湖友谊奖”。
  一名外教与中国师生的深厚感情,在平白不张扬的词句里显露出来,潘校长动情地说,就像那对跨国小夫妻、就像阿莉莎·卡尔森等外教一样,很多文化交流的成果需要时间的积累才能慢慢显示出来,并孕育出越来越美好的未来。
其他文献
Hangzhou, the capital of eastern China’s coastal Zhejiang Province, has engaged a team of art and literary celebrities as cultural and art advisors. These celebrities include novelists, actors, direct
期刊
After a rain in a summer morning, we visited Shi Xing at Zhejiang Hospital. The 95-year-old man is “a national drama artist with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Seeing us, he is all smiles. Though dressed
期刊
“莺啼燕语报新年”,2011年的新年已经来到。值此辞旧年迎新春之际,我谨向热情关心和支持《文化交流》办刊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文化交流》的广大读者、作者朋友以及《文化交流》的办刊工作者道一声:谢谢!谢谢你们,在过去的一年中,《文化交流》因你们而精彩!  一年来《文化交流》始终遵循自己的办刊宗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紧围绕浙江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大力宣传先进文
期刊
2010年11月27日晚上,有45个国家和地区10000多名运动员参加的广州亚运会经过16天的紧张比赛后,圆满降下了帷幕。而本届亚运会的开闭幕式则呈现出“文化亚运”的鲜明特色,将被载入亚运会的史册。回眸广州亚运会充满“文化味”的开闭幕式,可以说精彩纷呈,亮点多多。    走出体育场融入水文化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文化之脉。在广州亚运会的开闭幕式中,都融进了浓郁的水文化。这中间还有一段内幕故事。  
期刊
Inner Mongolia in northern China has five large deserts scattered from west to east across its vast land. The 45,000-square-kilometer Badanjilin Desert is the third largest desert, larger than Belgium
期刊
June 20th, 2010 marked an important chapter in the history of Hangzhou. On this day, Hangzhou was officially designated as “Famous City of Calligraphy of China” by China Calligraphers Association. The
期刊
Guan Xiu (832-912) was a Buddhist monk of the late Tang Dynasty (618-907). He is considered a major poet of the Tang, a dynasty when a galaxy of poets emerged making an eternal poetic prestige for the
期刊
2009年9月,我作为关西日中和平友好会访华团的一员,访问了浙江省。尽管我与中国的交往始于1991年初次访华之时,近20年的时光已经流走,但访问浙江省则还是首次。迄今为止的访华,多为友好交流和观光。此次则抱着明确的“商务访问”的目的,与15位企业界人士一起访浙。  从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前往宾馆的道路,交通非常通畅,道路两侧满是田园风光和崭新时髦的3层楼农居。从接待人员那里得知,因为道路扩建的缘故,这
期刊
Zhu Danyang, born in Suichang, Zhejiang Province in 1984, is a photo journalist of City Express, the most widely circulated newspaper in Hangzhou affiliated with Hangzhou Daily News Group. The hardwor
期刊
Puzi published his novel “Dragon Kiln” in 2009. The serious novel has made a stir among critics. Literary reviews in influential media such as People’s Daily, Guangming Daily, China Youth News, Art N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