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尤其是随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作文在语文教学中所占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是一提起作文,教师摇头,学生叹气,把作文视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即使是作文能力比较强的学生也宁愿多做基础知识题,也不愿做作文题,这种状况着实令人担忧。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加上我在实行新课程标准实施后的探索,总结出一些可行的做法。
一、观察生活,及时记录,积累素材
写作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他与生活如同鱼和水。没有生活就没有制作,没有熟悉的生活也就没有了出色的习作。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充满了新奇事物,在他们眼里,什么都是那么鲜活。生活中,他们有喜、怒、哀、乐,具有独特的情感和体验。因此,我们就要更多的有目的引导他们去观察、参与、实践、体验、感受,让学生尽可能接触,捕捉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如:一年四季,农村中有着不同的美丽风光,有不同的劳动方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田野里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农忙季节和学生一起种田,一起割草。一起采菊花等。在喜获劳动成果的同时,由于贴近生活,学生有了更多切身的体验和感悟,也为习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校园生活更是学生所熟悉的,有他们开心的事,也有烦恼的事,也有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这些都是学生亲自经历、参与的,因而也应有了更多的感受。
习作素材可以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家庭到社会,遍及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实践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但前提条件是你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作为教师则需时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才能使学生作文素材做到“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虚浮的,失去了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公敌煞是了得,但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的说套话,以为只要从振奋精神、积极进取方面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样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能如实表现。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的抒发自己的创作原则。
三、多阅读、多思考、多联系、多修改
每一个人,凭直观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的,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和方法都是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的。你可以很自然的随手拈来,把自己的情意表达的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协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写作能力在不断实践中提高。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文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方法。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大纲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好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从起始年级起,就应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
四、注重榜样带动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提供给学生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模仿。这些作品包括,课本上或课外书籍中一些内容上比较贴近生活、形式上便于模仿的文章。可模仿文章的语言、修辞方法、文章结构方式等。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词句优美,比喻贴切,描写细腻,表达的感情积极向上,是一篇十分难得的好文章。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教师就可指导学生吸取该篇绘景状物的手法和细致观察景物的特点,写一篇同类型的文章,反应季节特色,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同时也要点出人物活动,要表达积极情感。当然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写作特色,还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绿》等文章,拓展学生的视野,深入理解写景的方法,并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为文章增色,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其次,我们要选择好的学生作品,或老师的作文作范文,指导学生写作。好的学生作品无疑可以很好地起到榜样的带动作用。因为学生的言语是相通的,其中的优点也最容易被其他同学汲取,缺点也往往具有代表性,所以,教师要积极搜集好的学生作品,树立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提供给同学更多更好的学生作品,供大家参考并加以借鉴,提高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
五、师生同评,增添写作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只有尊重其主体人格,师生平等相处,才能产生写作乐趣。在作文评讲中教师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是小作者通过面对全体学生朗读优秀习作,产生一定的成功感,引导其他同学仔细聆听,说说哪些地方写得较好,为什么?启发学生评价、修改。教师可以适当表扬、鼓励,不失时机的插一句:“同学们都很聪明,都能当小老师了”。其他的习作老师念,同学们互评。写作中存在毛病的学生,通过师生同评这一过程,就会仔细回忆、开动脑筋,认真写好作文。而那些经常被老师、同学表扬的同学,就会产生一定的成功感,会更有信心写好作文。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体验生活,适当加大阅读量,拓宽视野,多进行练笔,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学生的习作少批评多鼓励,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一、观察生活,及时记录,积累素材
写作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他与生活如同鱼和水。没有生活就没有制作,没有熟悉的生活也就没有了出色的习作。学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充满了新奇事物,在他们眼里,什么都是那么鲜活。生活中,他们有喜、怒、哀、乐,具有独特的情感和体验。因此,我们就要更多的有目的引导他们去观察、参与、实践、体验、感受,让学生尽可能接触,捕捉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如:一年四季,农村中有着不同的美丽风光,有不同的劳动方式,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田野里走一走、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提高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农忙季节和学生一起种田,一起割草。一起采菊花等。在喜获劳动成果的同时,由于贴近生活,学生有了更多切身的体验和感悟,也为习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校园生活更是学生所熟悉的,有他们开心的事,也有烦恼的事,也有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这些都是学生亲自经历、参与的,因而也应有了更多的感受。
习作素材可以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家庭到社会,遍及到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实践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但前提条件是你必须做生活的有心人。作为教师则需时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才能使学生作文素材做到“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虚浮的,失去了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公敌煞是了得,但没有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有些同学在写作中,一味的说套话,以为只要从振奋精神、积极进取方面写就是没错的,其实,这样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不论高下,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能如实表现。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表现个性真实坦白的抒发自己的创作原则。
三、多阅读、多思考、多联系、多修改
每一个人,凭直观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的,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和方法都是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的。你可以很自然的随手拈来,把自己的情意表达的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自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协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写作能力在不断实践中提高。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好文章一半在起草,一半在修改。修改是写作文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方法。而修改又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大纲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好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从起始年级起,就应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
四、注重榜样带动的作用
首先我们要提供给学生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模仿。这些作品包括,课本上或课外书籍中一些内容上比较贴近生活、形式上便于模仿的文章。可模仿文章的语言、修辞方法、文章结构方式等。如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词句优美,比喻贴切,描写细腻,表达的感情积极向上,是一篇十分难得的好文章。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教师就可指导学生吸取该篇绘景状物的手法和细致观察景物的特点,写一篇同类型的文章,反应季节特色,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同时也要点出人物活动,要表达积极情感。当然为了让学生更充分地了解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写作特色,还可向学生推荐《荷塘月色》、《绿》等文章,拓展学生的视野,深入理解写景的方法,并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文章当中,为文章增色,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其次,我们要选择好的学生作品,或老师的作文作范文,指导学生写作。好的学生作品无疑可以很好地起到榜样的带动作用。因为学生的言语是相通的,其中的优点也最容易被其他同学汲取,缺点也往往具有代表性,所以,教师要积极搜集好的学生作品,树立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带动作用,提供给同学更多更好的学生作品,供大家参考并加以借鉴,提高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
五、师生同评,增添写作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只有尊重其主体人格,师生平等相处,才能产生写作乐趣。在作文评讲中教师给优秀学生提供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是小作者通过面对全体学生朗读优秀习作,产生一定的成功感,引导其他同学仔细聆听,说说哪些地方写得较好,为什么?启发学生评价、修改。教师可以适当表扬、鼓励,不失时机的插一句:“同学们都很聪明,都能当小老师了”。其他的习作老师念,同学们互评。写作中存在毛病的学生,通过师生同评这一过程,就会仔细回忆、开动脑筋,认真写好作文。而那些经常被老师、同学表扬的同学,就会产生一定的成功感,会更有信心写好作文。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体验生活,适当加大阅读量,拓宽视野,多进行练笔,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学生的习作少批评多鼓励,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