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条路走到赢

来源 :科技创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rleshuang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离成功最近的路
  ——从技术研发到产品商业化创业路径调查
  策划本刊编辑部 执行周洪兵彭芳霞伍一管华
  
  当《科技创业》案例库超过3位数时,我们惊讶地发现,把这些案例仔细琢磨琢磨,横竖积木样摆一摆,居然都会给我们很多全新的答案和感觉。
  老实说,创业带给我们的困惑实在太多,关于人的、创业者自身的、道德的、性格的……这些方面先不说,因为太深奥,太过复杂,太多无法罗列的个性特征,我们常常迷失在寻找答案的路途中。
  于是,我们以可知可领会的案例为路标,按相同近的属性和情节,码出一条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商业化的路径。这条路径虽然涵括了几乎所有科技创业者的必经之路,我们再横刀分类,只归纳一个人(创业者)在这条路径上离成功最近的路,即两点间健康的最短距离。
  我们再次精简概念,把这个人(创业者)锁定为技术研发者,或曰教授,或称科学家,或是研究员,反正他懂技术,能研发,最早发现了某项技术或研发成果的市场机会。于是,他开始寻找通向成功(商业化)的路,控制不住的欲望驱使许多这样的人匆匆上路了——有的带着学生,有的戴着博士帽,有的带着一大堆各种各样的社会职务,有的刚从洋教授身边撤回谓之海归,有的坐在旱涝保收的国有船上,有的白发苍苍了,有的正值青年……仔细瞧瞧,我们发现,他们居然占到了案例中科技创业者比例的60%还强。
  他们虽然匆匆上路了,可对于成功路径的选择却是外行,或者说并没找到自己熟知的那条最近的路,因为那条路很难找,并非人人都能轻而易举找到。
  因为不同路径的远近正确与否,完全取决于不同人的不同走法、不同性格、不同伙伴、不同心态,所以,我们又依次归类为如下几种路径。
  
  创业路径一
  
  无锡尚德成功了,施正荣也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当然,关注的视角可能不同,有人羡慕,有人质疑,更有人想从中寻觅到创业成功的方式方法。施正荣的辉煌是别人无法可以复制并企及的,因为行业的特殊性,因为机遇的垂青等等;但施正荣从科学家向企业家转型的创业成功路径,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的创业路径,他的困惑、痛苦的转型过程以及成功转型得到国际资本的认可,这些都值得我们创业者借鉴思考。
  创业不可能一帆风顺,施正荣一个人一条路走到赢绝非偶然,我们要了解他14年的求学、研究、累积、学习和酝酿,要知晓他转型所经受的历练,要记住尚德4年创业中的艰辛坎坷和点点滴滴。我们只有将他和尚德作为案例来剖析研究,才有可能寻找到这种创业路径成功的“密码”。
  
  一、创业不留退路
  
  施正荣创业前,连家具都清理变卖掉了。2001年5月,他跟太太、孩子全家坐同一班飞机回国的,带着40万美元的全部身家,再次来到无锡,开始了创业之路。施正荣之所以敢于不留退路,就在于他在澳大利亚留学时就已意识到太阳能电池产业化的灿烂前景。
  作为一名技术型创业者,施正荣创业时除了技术专利之外几乎一无所有。但他意识到要想向企业家成功转型就必须不留退路,只有这样,创业才能义无反顾一路向前,全心全意把创业中的事情做好。在他看来,不留退路,就是给他自己一条出路,这是他的做事原则。
  我们仔细回味施正荣几年的蜕变过程,作为一位太阳能方面的知名科学家被内心强烈欲望、激情驱使走上创业路的艰辛,走上产业化之路,我们会真切体会到,真舍了,全心全意了,也就进入到了通往成功的创业路径的起点线上。
  
  二、创业必须自信、坚韧、执著
  
  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人的创业是一路顺风顺水的。在最艰难时,两年处于亏损状态的尚德有两个月发不出工资,靠股东担保、银行贷款才渡过难关;甚至一个2万元的工程合同,在建设过程中,款已预支一半的情况下,工程公司员工冲进施正荣的办公室逼债,扬言搬走设备抵款;更甚至于连清洁公司的员工因尚德欠付清洁费而当面训斥施正荣。
  而在团队方面,施正荣是成功创业者里面,少有的缺乏凝聚力的领导者(虽有缺憾,但这无碍于施正荣的成功)。2002年至2003年间,施正荣最初的4个“嫡系”创业伙伴相继离开了尚德,现在4人都在从事光伏电池行业,并成为施正荣的竞争对手。
  而施正荣在面对上述种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局面时,正是凭借自信、坚韧和执著走出了困境,走出了自己的产业化之路。它告知我们,创业者必须具备自信、坚韧、执著等基本素质才有条件踏上成功的创业路。
  一个人决定做一件事不容易,决定不做一件事同样不容易。施正荣认为自己要是没有充分的自信,就不能赶上中国太阳能发电事业的春天,因此,他觉得自信是创业者的第一要素。
  施正荣的这种自信,是自觉的自信,即很清楚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他的自信就来自于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判断力。这种自觉的自信,能够燃烧起创业者成功的欲望,使得创业者敢于尝试新的领域,更容易获得创业成功。可以说,自信是创业者事业成功的阶梯和不断前进的动力。而拥有自觉自信的创业者不需要靠成功来增强自信,也不会因失败而丧失自信。
  尚德的第一笔资金几乎全部用于购买设备。为了生存,施正荣曾经让员工把进口的硅棒切割,变成内销的产品。另外,施正荣还动过生产热棒的念头。2002年3月到2004年底,施正荣只拿1/4工资。没钱买机器,就想办法改变工艺,想办法买国产的、二手设备。那是一个煎熬的过程,是对施正荣坚韧和执著的考验。
  特别于追求成功的创业者而言,坚韧和执著,是一种心境状态。坚韧执著是永久的追求,是不断的奋斗与拼搏。当我们创业者遭遇困难、挫折以及失败时,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坚韧执著顽强地支撑我们所进行的事业。
  
  三、创业也应竭力政府的支持
  
  在如此情形下,尚德能否进入产业化都令人怀疑,也难怪团队成员的出走。在这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时刻,无锡市政府又扶了尚德一把。从2001年到2005年,无锡一共为尚德争取了11个项目,这些项目分阶段立项,包括国家、省、市三级,其中2001年1个项目、2005年1个项目,至关重要的是从2003-2004年给了尚德9个项目,累计支持资金在3700万元左右,其中仅江苏省科技厅支持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差不多有2000万元,而这些资金都是无偿拨付,不需偿还的。
  政府的推动作用是难得的。对于企业自身商品的产业化而言,施正荣认为:“创新对一个人和一个企业都有同样重要的意义。没有不断的创新,发展就会受到限制。对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最关键的就是把实验室的技术尽快应用到生产线上。与国外小批量的试验不同,我们的产业化试验都是直接在生产线上做的。利用从成千上万片的太阳能电池中采集的大量数据,分析评价出新的生产工艺在生产线上有何效用。”通过技术创新,尚德公司太阳能电池的硅片厚度,由2005年的240微米减少到200微米,直到变为现在的160微米,厚度减少了三分之一;而相反,单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则不断提高,一年内将由现在的17%提高到18%。
  
  四、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
  
  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道理再浅显不过了,可是以正确的方式做到却何其艰难!有的创业者做到了,功成名就了;有的创业者终其一生都没有做到,无奈注定了难有大的作为。我们创业者只有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才能为自己为企业创造出一种竞争优势并从中胜出,施正荣和尚德算是达到了这个境界。
  尤其是对于一位学术研究型的科学家来说,创业最难的是如何知道什么时候,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而施正荣正是凭借着对市场销售方面独特的敏感神经和天分,对于市场的寻找和理解,对于产品的准确把握,在正确的时候做了正确的事情,扩充产能,让尚德赶上2001年以来全球太阳能产业的飞跃发展。
  扩产最大的风险来自于生产设备的高成本。为了把这种风险降到最低,施正荣利用有限的资金实现低成本扩张。尚德在建设第二条生产线时,没有继续引进国外的昂贵设备,而是主要利用国内的设备和国外的二手货。还有一个必须从国外购买的新设备,费用要1000多万元。施正荣动起了脑筋。“当时有一家日本公司做了3年广告,一直没人敢下订单给它。我主动跟他们联系,用分期付款的方式买来了设备。低成本建成的新生产线如期投产,使我们抓住了2004年的黄金市场机遇。”施正荣在关键的时刻,多次做到了在正确的时候做正确的事。
  
  五、借才、借财,整合资源
  
  施正荣不是一个完美的创业团队领导者,但我们却不能否认他在整合各种资源,实现“才”“财”联动方面的智商运用。他告诫创业者,同业要相助不要相轻。“什么叫‘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利用对手的优势和资源帮助自身发展。”他这样形容自己所做的事业。除了和竞争对手共同做大市场,和同行的密切技术往来是他技术不断更新的保证。
  全世界主要的光伏企业的技术负责人都是施正荣的校友。除了校友资源,他还跟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有非常紧密的合作,主要是进行技术上的交流。尚德也派人员到澳大利亚进修;澳大利亚每年也要派10名左右太阳能光伏专业的本科生到尚德公司实习。这是作为一名科学家出身的企业家的先天优势,别人无法复制。但我们可以复制的是,在和同行间,尤其是同门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于任何时候任何人来讲有百利而无一害,技术型创业者更是如此。
  扮演一个产业链上良好的合作伙伴,对于事业的成功事半功倍,施正荣的做事原则是帮到别人才能帮到自己。在3年前,当时原材料还不紧张,施正荣就参与援建了两家硅棒切片厂,并无偿给予技术上的帮助。如今这两家工厂生产的硅片全部供应给尚德。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资源是创业必不可少的关键元素,创业者整合资源能力的大小基本上决定了创业的成败。你整合资源能力强,整合到大量的人脉资源就可以整合吸引到人才、资本、技术等等,创业就会变得很容易、很快乐。
  
  六、把磨难和困难当成无价宝
  
  虽然在别人看来,施正荣好像是“一夜暴富”,但我们应该清楚,他在成功之前几乎经历了所有的困难和挫折。但对于自信、坚韧、执著的创业者来说,磨难和困难是创业成功路上的无价之宝,是它们成就磨练了今天的非凡事业。
  施正荣目前的成功就在于一直把磨难和困难当成是无价之宝。他认为我们每个创业者都要有持之以恒的良好心态,因为心态决定了一切,世界上没有一帆风顺的事情。确实这样,从“不留退路”到“自信、坚韧、执著”、“把磨难和困难当成无价宝”其实都是创业者的心态问题。而衡量心态的标准应该是踏踏实实,务实地面对一切,困难面前是如此,成功面前也是如此。创业者,做企业的人,在这方面尤其需要修炼,这样才有可能带领企业走得更远,走向成功。
  创业的几年中,有人为施正荣带来了一些困难、问题,但他没有怨恨,而觉得很是感激。他这样认为:没有一些问题的出现,他会误以为一切都是一帆风顺,等真碰到问题时,肯定会心理准备不足,导致糟糕的结果。
  一个创业者但凡真正把磨难和困难当成无价之宝了,他一定能度过创业的艰辛困难期。想想尚德在那段被人怀疑、置疑的困难状态,一个做研究的归国学者都一一化解应对了,而且就扎根在无锡,不论成败,不论倾家荡产,实属不易。当一个创业者真有了踏实务实的生活态度,离荣辱不惊也就不远了,离成功也就更近了,而施正荣就是这样踏上了成功的创业路径。
  
  忠 言
  
  技术研发到商品产业化,这条旁人看得十分清楚的路,技术研发者往往看不清楚,因为他太过于专注自己的技术,偏爱自己的技术,相信自己的技术。如果抵不过产业化的诱惑,就会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
  
  产品的产业化,资金的需求对创业者而言是个不小的数字。许多的风险投资虽然都有好感,但他们的谨慎态度会让创业者无法忍受。
  
  我们都不主张技术研发者随意进入产业化行列,因为技术研发者和产业化中间还有着一条漫长坎坷的路要走。而过多对技术产业化前景的憧憬和想象,影响了创业者对产业化路途崎岖坎坷的判断。
  
  对照个案
  一条道走到黑 路漫漫无尽头
  
  某保健品公司有一项研究成果在中国保健品市场很有名声。
  这样一个成功产品的研发,给生产厂家带来了无限的销售潜力和市场利润回报。
  巨大的市场利润回报促进创业者跃跃欲试“产业化”的艰难路途。
  
  经过相关的调研和市场论证,我们的创业者大步迈入产业化路途时,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以前,一个新产品研发完毕,找到卖家就换来了钱。在进入产业化后两年左右的新药研发中,创业者耗尽了自己的一切。但他仍然拒绝了好几家大型医药机构的购买意向。其实,市场营销是更为专业的创业行为,市场的难以打开更影响到技术的研发。创业者一条道走到黑,路漫漫无尽头,但愿他能够早日实现产业化,或者专注于技术的研发,或者与生产厂家进行合作。
  这样的个案有很多。笔者曾采访过另外一家上市企业,专业做医药中间体和农药中间体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不同的是,这家企业最终“回归”到了主业。
  我们都知道的脑白金的主要成分其实就是他们研发提炼出来,当时他们转让获得了100万元的收益。但当脑白金“红”遍天下时,他们曾一度动摇了专业做中间体的“坚守”,认为自己也可以渗透到下游做利润更大的产品。
  那是一段迷失的时期,企业主业某种程度处于“荒废”状态,好不容易生出来的下游产品市场难以打开,员工人心涣散,几年来流失的人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75%,而留在企业里的400多员工只有30%左右的在工作。企业靠老产品维持生存,越来越不景气,处在一盘散沙的状态。1995年的时候,企业负债1000多万元,而它的资产只有2000多万元,流动资金更接近枯竭,已经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
  1996年,企业领导层为了改变颓势,引进人才,重振往日雄风。该企业首先邀请精于医药、农药等科研产品开发的创新人才从美国杜邦公司新药研究中试基地回来担任科研和产品开发的副总经理。临危受命,凭借自己在这一领域多年研究的积累和对国际市场的了解,引进的创新人才很快就组建起企业的医药、农药开发基地,并开发、生产出可供出口的高品质的医药和农药中间体,回到了企业的主业,为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产生了人才的“链式反应”。
其他文献
姜建生从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计算机中心主任成功转变为镇海炼化和北京蓝帆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东海蓝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源自于2003年镇海炼油化工将信息化业务全部外包这一重大决策。  对于中国石化镇海炼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这么一个拥有2000多人的国有大型企业,计算机中心只能算一个边缘部门,池子太小,导致人员频繁流动,短短10年时间人已换了两遍。部门太小,不受重视,加上不断更换的工
期刊
1978年,值得全世界超人迷纪念——这一年最伟大的超人电影《Superman》横空出世。从此以后,Superman成为了全球瞩目的英雄,  钻石型的大S标志,更成为经典与勇气标志。  2006年,超人披着崭新的红披风席卷而来,  斥资数亿美元打造的《超人归来》让无数影迷翘首盼望许久。    在我看来,超人有点幼稚。不是因为他内裤外穿——这一点他至少比穿着一条小裤衩到处跑的绿巨人强——而是“超人”这
期刊
有一位企业家已经很有成就,他想更上一层楼,可是经过很长时间都没有突破。后来一位智者道破天机:有一满壶水,当我再要往里添新水的时候,总也添不进去,但是,我要是倒掉一些呢?  我倒掉的越多,添进去的新水也就越多。    “红蜻蜓10年了,又一个零点的开始。”红蜻蜓集团董事长钱金波似乎用这样的方式印证着题记所讲的故事,并且“标新立异”让自己所有的员工记住,红蜻蜓已进入“归零”的第二次创业阶段。  先来回
期刊
内蒙古包头市陈欣心理研究应用发展有限公司经理 张培芳  有宏观政策和区域政策倾斜的城市  本刊记者/朱骞    《科技创业》:请问您所在的行业对城市有何要求?  张:我所在的心理研究应用是一个新兴的行业,朝阳产业,所以我对前景非常看好,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心理咨询这个新形成的产业要发展壮大起来,需要大环境的支持,要求所在的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相关部门给予经济和政策上的扶持,更重要的是要求人们对
期刊
《创业路就在脚下》  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企业孵化案例    主编:山洪(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海外留学生创业园主任)  出版发行:天津大学出版社  电话:发行部:022-27403647  邮购部:022-27402742定价:18.00元    内容提要    本书精选了天津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业中心成立近8年来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几家企业的孵化案例,详细记述了这些企业的创业经
期刊
也许秋风带来的始终是冬天的寒冷,在这样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不合时宜地打了一个寒颤。不远处一棵植物开始成熟,而收获的人,不是我们……    (开篇)冬日午后 湖边    今天是周末,我们一家正在湖边休假。我们5岁的女儿Lily打着瞌睡,我和丈夫Bill依偎而坐,享受难得的假日。作为一家工业洗涤厂的创立者,丈夫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但我却从无怨言。我做了12年的财经记者,也出过几本有关管理创
期刊
竟然把我最喜爱的帽子打烂!可恶至极!
期刊
也许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就是羽。
期刊
“和自己比好看,但是和别人比就有点难看了。”这是信息产业部集成电路处副处长彭红兵对中国芯片设计业状况的概括。  宏观而论,目前我国自主设计的芯片产品已涉及了CPU/DSP、高档IC卡、数字电视(DTV)和多媒体、手机以及信息安全等六大领域,与一些相关制造产业逐步迈入了国际主流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芯片开发及其产业化,也取得了一定突破。    值得欣慰的是,2005年,IC设计业是最为引人注目
期刊
晨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