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基弗绘画作品的赏析,笔者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基弗的成功并不在于其绘画手法的精湛,而在于其绘画中的主题。他是一位伟大的历史记录者,把许多人抛在脑后的历史重新找到,再以艺术作品的形式供我们观赏,让我们回忆起那段历史,在画面高高的地平线下,一片被毁掉或烧焦的田野,乍看下都是过去充满疤痕的战场,因为基弗的作品通常表现的都是对战争苦痛的宣泄,他通过画面形式、色彩以及材料的运用去全方位地表达战争。
关键词:风景 色彩 主题
一、风景艺术的论证
说到风景艺术,在当代西方艺术理论界关于风景画的论述非常之多,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代表作是英国美术史学家马尔肯?安德鲁斯在1999年的著作《风景与西方艺术》。这部书独到地描述了20世纪风景画的西方理论。在阅读这部著作时,其中一段让笔者记忆深刻,即自然、风景和风景画三者的关系区分。在书中,作者强调自然相对于风景是在人们的感受之外的,而风景则是人们能靠身心去感受认知的内容,这就让人联想到在我们最初学习风景画的时候,可能我们直接去面对的是一个我们所能看到的自然画面,其实那并不是自然而仅仅是风景罢了,而在我们画面呈现的更多的是我们所描摹的“风景”。
经过多年的专业学习和对大师作品的了解,我们也逐渐认识到,风景画作品绝不仅仅是靠我们双眼看到的风景,而是画家通过常年学习积累转化得来的艺术结晶,风景与风景画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天差地别,也验证了安德鲁斯的“自然转为风景、风景转为艺术”的过程。基弗的艺术作品就是一个成功典范,他的作品打破常规,他在画面上运用沙土、稻草甚至更多的金属器材为肌理涂满画面,甚至已经覆盖整个描绘的风景作品,在杂乱的画面之下隐隐约约感觉到那片大地曾经有着和谐安详的面貌,这恰恰也表达了基弗作品的主题,即对纳粹战争的强烈抨击,映射着战争给大地带来的苦难,通过基弗的艺术加工处理让风景彻底升华,而对于我们的启发也是最为直接的,艺术需要大胆的实践表达,不要被眼前的物象所束缚,在明确方向与主题的时候有必要去大胆地尝试,或许在漫长的尝试过程中会有自己需要的画面效果,真正去畫属于自己的风景画。
二、形式的融合
在学习基弗的作品时,他对画面形式的运用对笔者在创作中的启发非常之大。正如这位艺术家的绘画主题是对战争的反思,而他作画的形式是“意蕴形式”和“率意形式”二者的统一,他以这样的形式来更好地凸显自己的主题,用现代主义的绘画形式结合历史沉重的一面去反对战争与杀戮,相比后现代主义的一些仅仅追求时尚的画家,基弗的作品明显有更高的层次和修养。
“意蕴形式”是英国理论家克莱夫?贝尔在1914年最早提出来的,其是指画家在面对自然绘制艺术品的时候,对他们所面对的物象的主观性简化处理,根据自己画面的需要可以将物象的色彩与线条搭配在一起,线条的疏密走向根据整体画面去变化,也可增加同色系或者补色对比色的小面积色块或者色点来提高画面的丰富程度,从而形成更具有主观性和趣味性的画面。色彩的丰富让画面更具有完整性,线的穿插让画面更有韵律,活跃在画面的色点更为画面增添活力,色彩与多条线的特殊融合激起了观者的兴趣,让画面上升到更高层次,而基弗将“意蕴形式”发挥到极致,为他的创作构建完整的框架,让画面更具有思想性,从而更好地表达他的主题。基弗对于“意蕴形式”的运用是具有代表性的,无论是视觉的盛宴还是审美的启迪都是无可替代的,对于我们在油画创作中的启发更是至关重要的。
基弗的作品是“意蕴形式”和“率意形式”完美的结合,因此,他的作品还远远不止对意蕴形式的解读。“率意形式”和理性的“意蕴形式”恰恰相反,如果我们将“率意形式”比作一位作曲家在严谨地围绕着旋律撰写歌曲,那么“率意形式”更像是饮酒过后的诗人在即兴高歌赋诗,为此,我们也会了解到“率意形式”更多的是本能地、无意识地为画面增光添彩,在画面这种不经意而留下的色彩和笔触,有时候确实更有感染力。而基弗运用得非常好,材料的利用便是他成功运用率意形式的例子之一,大量的沙子、稻草等材料不同比例的拿捏,有时候就是为了让画面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甚至一块金属在画面上经过拼接或直接加热燃烧而产生的效果都可能会有令人兴奋的感觉。20世纪中期的英国艺术心理学家艾仁兹维格说,“率意形式”来自深层无意识,是知觉和意识结构中被压制的部分,这种形式的不经意流露,是艺术家的无意识所为,是心理真实的外泄。为此,这种形式的表达可能更加让画面具有感性因素,对于画面主题的表达更有推进作用。
基弗的作品做到了两种形式的合二为一,如同有了理性和感性二者的支撑,将战争主题通过他的画面既直接又含蓄地传达给人们。因为他的作品是有情感、有思想的,同时也是学术性的艺术创作,为此,我们在学习他的作品时更应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这些形式去表达主题思想,而杜绝去描摹表面的形式主义。
三、色彩的运用
基弗对色彩上的运用更是惊世骇俗。压抑沉重的色调是基弗画面色彩的一大特色。他毫无顾忌地摒弃色彩的定律,在他的画面很少有那种传统的冷暖色彩对比,而是以更为直接的形式运用色彩,因此,他的色彩更多的是听命于他要表现的主题。深沉的色彩贯穿的是战争悲痛的主题,在他的色调中黑色、暗红色以及深蓝色等都是为了更直接地去触动人类精神的伤痛与死亡的苦痛,一切都是为了反思二战惨痛的教训。这并不是单纯的技术上的突破,而是思想上的升华,完全不同于小情趣式的表达,而更多的是如同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古典的叙事表达,更像是一种具有感染力的宗教情怀。为此,我们在学习基弗的作品时关注的不能仅仅是他的画面技巧,而要去了解他如何把画面的造型、色彩当作隐喻和象征的手段,他的造型充满杂乱无章与厚重的肌理,但是与他画面沉重、浓郁的色彩搭配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叙事性结构。会让观看者更多地了解基弗表达的主题,我们的创作是否真正能将自己的想法像基弗这样直截了当地传达给大家呢?显然寥寥无几。
对于出生在德国的基弗,他比任何人都深知黑色就是象征着当时德国的颜色,他所生活的地方是阴暗的、忧郁的,尤其是通过他对“二战”黑暗时期所了解的,更为他的画面蒙上了一层晦暗的色彩,暗红色与黑色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色彩,黑色在宗教象征死亡,暗红色象征着混乱与鲜血,这恰恰吻合了德国发动的“二战”所带来的苦痛与死亡,而他也常常将土黄色地面作为底色,在上面运用各种稻草等材料去作为支离破碎的肌理掠过那片土地,同时会在高高的地平线之上加上冷灰色天空,表达更为压抑的气氛。身为土生土长的德国人,他对战争是厌恶的,他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去反对战争。他在一定程度上学习了梵高的叙事手法,梵高的画中有时会通过一些画面手段来象征死亡,例如黑夜的乌鸦在田地飞过,而基弗也在继承中发展,更像是一种宗教浪漫主义的传承。
四、在痛苦中学会前行
基弗是位不折不扣的古典主义史诗画家。他所在的德国是一个伤痛的哲学的国家,基弗的作品也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孕育而出的。他的作品有很多其他国家画家所做不到的东西,他学习了西方传统的叙事性精髓,同时又在形式上与古典传统艺术相区分,结合现代主义的方法,超越了古典主义的叙事方式,以更为直接的方式去叙事,不论是在他画面上的色彩还是那些材料,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对于基弗来讲,色彩材料都服务于他在精神上的思考,对于战争的苦痛他不断设身处地去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他在艺术的道路上加速前行,对于我们来讲,我们现在身处和平年代,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相比战争年代饱受战火摧残的人们要幸福许多。先辈的传承是在苦痛中发展的,传承和发展好他们的知识是我们的义务。在基弗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完美的传承,他是时代的楷模,也是我们青年艺术工作者的典范。研究基弗的艺术,有利于提醒我们杜绝学习急功近利的低级的艺术品,而是要有苦行僧的精神去对绘画语言本身进行探索,挖掘民族性、精神性的艺术精髓。
(作者简介:李根,男,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油画)
关键词:风景 色彩 主题
一、风景艺术的论证
说到风景艺术,在当代西方艺术理论界关于风景画的论述非常之多,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代表作是英国美术史学家马尔肯?安德鲁斯在1999年的著作《风景与西方艺术》。这部书独到地描述了20世纪风景画的西方理论。在阅读这部著作时,其中一段让笔者记忆深刻,即自然、风景和风景画三者的关系区分。在书中,作者强调自然相对于风景是在人们的感受之外的,而风景则是人们能靠身心去感受认知的内容,这就让人联想到在我们最初学习风景画的时候,可能我们直接去面对的是一个我们所能看到的自然画面,其实那并不是自然而仅仅是风景罢了,而在我们画面呈现的更多的是我们所描摹的“风景”。
经过多年的专业学习和对大师作品的了解,我们也逐渐认识到,风景画作品绝不仅仅是靠我们双眼看到的风景,而是画家通过常年学习积累转化得来的艺术结晶,风景与风景画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天差地别,也验证了安德鲁斯的“自然转为风景、风景转为艺术”的过程。基弗的艺术作品就是一个成功典范,他的作品打破常规,他在画面上运用沙土、稻草甚至更多的金属器材为肌理涂满画面,甚至已经覆盖整个描绘的风景作品,在杂乱的画面之下隐隐约约感觉到那片大地曾经有着和谐安详的面貌,这恰恰也表达了基弗作品的主题,即对纳粹战争的强烈抨击,映射着战争给大地带来的苦难,通过基弗的艺术加工处理让风景彻底升华,而对于我们的启发也是最为直接的,艺术需要大胆的实践表达,不要被眼前的物象所束缚,在明确方向与主题的时候有必要去大胆地尝试,或许在漫长的尝试过程中会有自己需要的画面效果,真正去畫属于自己的风景画。
二、形式的融合
在学习基弗的作品时,他对画面形式的运用对笔者在创作中的启发非常之大。正如这位艺术家的绘画主题是对战争的反思,而他作画的形式是“意蕴形式”和“率意形式”二者的统一,他以这样的形式来更好地凸显自己的主题,用现代主义的绘画形式结合历史沉重的一面去反对战争与杀戮,相比后现代主义的一些仅仅追求时尚的画家,基弗的作品明显有更高的层次和修养。
“意蕴形式”是英国理论家克莱夫?贝尔在1914年最早提出来的,其是指画家在面对自然绘制艺术品的时候,对他们所面对的物象的主观性简化处理,根据自己画面的需要可以将物象的色彩与线条搭配在一起,线条的疏密走向根据整体画面去变化,也可增加同色系或者补色对比色的小面积色块或者色点来提高画面的丰富程度,从而形成更具有主观性和趣味性的画面。色彩的丰富让画面更具有完整性,线的穿插让画面更有韵律,活跃在画面的色点更为画面增添活力,色彩与多条线的特殊融合激起了观者的兴趣,让画面上升到更高层次,而基弗将“意蕴形式”发挥到极致,为他的创作构建完整的框架,让画面更具有思想性,从而更好地表达他的主题。基弗对于“意蕴形式”的运用是具有代表性的,无论是视觉的盛宴还是审美的启迪都是无可替代的,对于我们在油画创作中的启发更是至关重要的。
基弗的作品是“意蕴形式”和“率意形式”完美的结合,因此,他的作品还远远不止对意蕴形式的解读。“率意形式”和理性的“意蕴形式”恰恰相反,如果我们将“率意形式”比作一位作曲家在严谨地围绕着旋律撰写歌曲,那么“率意形式”更像是饮酒过后的诗人在即兴高歌赋诗,为此,我们也会了解到“率意形式”更多的是本能地、无意识地为画面增光添彩,在画面这种不经意而留下的色彩和笔触,有时候确实更有感染力。而基弗运用得非常好,材料的利用便是他成功运用率意形式的例子之一,大量的沙子、稻草等材料不同比例的拿捏,有时候就是为了让画面产生意料之外的效果,甚至一块金属在画面上经过拼接或直接加热燃烧而产生的效果都可能会有令人兴奋的感觉。20世纪中期的英国艺术心理学家艾仁兹维格说,“率意形式”来自深层无意识,是知觉和意识结构中被压制的部分,这种形式的不经意流露,是艺术家的无意识所为,是心理真实的外泄。为此,这种形式的表达可能更加让画面具有感性因素,对于画面主题的表达更有推进作用。
基弗的作品做到了两种形式的合二为一,如同有了理性和感性二者的支撑,将战争主题通过他的画面既直接又含蓄地传达给人们。因为他的作品是有情感、有思想的,同时也是学术性的艺术创作,为此,我们在学习他的作品时更应关注的是如何通过这些形式去表达主题思想,而杜绝去描摹表面的形式主义。
三、色彩的运用
基弗对色彩上的运用更是惊世骇俗。压抑沉重的色调是基弗画面色彩的一大特色。他毫无顾忌地摒弃色彩的定律,在他的画面很少有那种传统的冷暖色彩对比,而是以更为直接的形式运用色彩,因此,他的色彩更多的是听命于他要表现的主题。深沉的色彩贯穿的是战争悲痛的主题,在他的色调中黑色、暗红色以及深蓝色等都是为了更直接地去触动人类精神的伤痛与死亡的苦痛,一切都是为了反思二战惨痛的教训。这并不是单纯的技术上的突破,而是思想上的升华,完全不同于小情趣式的表达,而更多的是如同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古典的叙事表达,更像是一种具有感染力的宗教情怀。为此,我们在学习基弗的作品时关注的不能仅仅是他的画面技巧,而要去了解他如何把画面的造型、色彩当作隐喻和象征的手段,他的造型充满杂乱无章与厚重的肌理,但是与他画面沉重、浓郁的色彩搭配在一起,就会形成一种叙事性结构。会让观看者更多地了解基弗表达的主题,我们的创作是否真正能将自己的想法像基弗这样直截了当地传达给大家呢?显然寥寥无几。
对于出生在德国的基弗,他比任何人都深知黑色就是象征着当时德国的颜色,他所生活的地方是阴暗的、忧郁的,尤其是通过他对“二战”黑暗时期所了解的,更为他的画面蒙上了一层晦暗的色彩,暗红色与黑色是他最具有代表性的色彩,黑色在宗教象征死亡,暗红色象征着混乱与鲜血,这恰恰吻合了德国发动的“二战”所带来的苦痛与死亡,而他也常常将土黄色地面作为底色,在上面运用各种稻草等材料去作为支离破碎的肌理掠过那片土地,同时会在高高的地平线之上加上冷灰色天空,表达更为压抑的气氛。身为土生土长的德国人,他对战争是厌恶的,他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去反对战争。他在一定程度上学习了梵高的叙事手法,梵高的画中有时会通过一些画面手段来象征死亡,例如黑夜的乌鸦在田地飞过,而基弗也在继承中发展,更像是一种宗教浪漫主义的传承。
四、在痛苦中学会前行
基弗是位不折不扣的古典主义史诗画家。他所在的德国是一个伤痛的哲学的国家,基弗的作品也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孕育而出的。他的作品有很多其他国家画家所做不到的东西,他学习了西方传统的叙事性精髓,同时又在形式上与古典传统艺术相区分,结合现代主义的方法,超越了古典主义的叙事方式,以更为直接的方式去叙事,不论是在他画面上的色彩还是那些材料,达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效果。
对于基弗来讲,色彩材料都服务于他在精神上的思考,对于战争的苦痛他不断设身处地去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他在艺术的道路上加速前行,对于我们来讲,我们现在身处和平年代,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相比战争年代饱受战火摧残的人们要幸福许多。先辈的传承是在苦痛中发展的,传承和发展好他们的知识是我们的义务。在基弗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完美的传承,他是时代的楷模,也是我们青年艺术工作者的典范。研究基弗的艺术,有利于提醒我们杜绝学习急功近利的低级的艺术品,而是要有苦行僧的精神去对绘画语言本身进行探索,挖掘民族性、精神性的艺术精髓。
(作者简介:李根,男,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油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