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课作为幼师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也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而发生着改变,它的出现给幼师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但现代教育技术能否完全取代传统语文教学,成为最主要的教学手段还值得人深思。本文从利和弊两个方面进行简要分析,指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幼师语文教学
语文课作为幼师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对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幼儿教师具有其它课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不仅传授基础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诸多技能,而且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儿童观、教育观的形成以及组织活动、动手操作、学习研究等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拓展和丰富了教与学的信息来源,也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的组织过程,冲击着幼师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拥有知识的“霸权”,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知识传递型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高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为幼师语文教学的改变提供了一个支撑。它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像于一体,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同样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给幼师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但现代教育技术是否就能完全取代传统语文教学,成为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呢?笔者想就自己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及听他人的语文课过程中产生的感触略谈一下。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首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创设教育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语文学习,需要一定情境,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才可能更有兴趣地进行阅读、理解、赏析和品味。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情境素材,创设教学情景,图文并茂、声画同步、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利用其动态、直观和形象的特点激发学生的联想,一改以往传统教学中单调、乏味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笔者在教《春江花月夜》时,配上“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用蓝色的画面相衬,进行配乐朗诵,古琴声中缓缓流淌出的美文,使学生沉浸在浓浓的思念氛围中,此情此景,学生又怎能触摸不到作者当时的心境呢?再如,在给学生讲朦胧诗时,我通过图片的方式呈现当时文革的情景,让学生深深了解朦胧诗人的心情,同时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朦胧诗呈现出多用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的特点。
其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幼师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她们肩负着培养幼儿的良好素质、发展幼儿健康个性的重要任务。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创新力,能根据幼儿特点设计开放式教学活动的教育者,从中可以看出现今的幼师生在培养其必备基本功的同时,应更注重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一改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这也是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主动建构意义而获得。而这种学习方式有赖于对相关资料的大量占有,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为之提供有力的保障。其中的信息数字资源,从形式看不仅有文字,还包含了图形、图像、声音等;从来源上看,它可以来自局域网,也可以来自因特网,可以扫描文字图片,也可以复制录音录像;从内容看,可以有关键的主题资料,也可以有相关的资料链接。因而,它能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在众多的、丰富的资料中,学生如何从中搜索、分析、选择自己需要的资料,这是一个很能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再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现代教育技术恰有助于此。在语文课堂上,充分运用图文声像,给教学带来了多维空间,能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同时给学生刺激,加大了信息容量,有效地传递了教学信息,使学生在40分钟里,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同时,由于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减少了板书的时间,使教学更紧凑,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改善师生双边活动,优化教学结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的运用,可以营造助教与助学相结合的优化的教学环境,锻炼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探究的能力,获得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从而促使其全面发展,拥有更好的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然而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弊端
1. 不再注重板书
“三字一话”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以往的语文教师以一手好字,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为荣。现在年轻的语文老师太过依赖多媒体,不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字随意了,板书也随意了。一堂课结束,黑板上是零星的几个字,或随意的几个圈儿。殊不知,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已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而语文课的板书则有着它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好的板书应该是简明、概括的,可以对讲课的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板书突出了课文重点和难点,抓住了教学内容的核心;好的板书因其形象性、直观性,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记忆;好的板书还能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板书设计,通过图示,对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促使学生形成各种概念,并通过上述那些局部性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不再注重范读
在语文教学中,范读,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历来为许多语文教师所采用。特别是50、60年代的语文教师,更把它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使用后,语文教师的范读越来越少了。其实,范读也是语文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它是教者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语言艺术创作活动。通过恰当的有声语言,它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正确掌握、理解常用字词的读音和意义,弄清和记住各种句式(尤其是文言文),了解各种体裁文章的层次结构,懂得常见的修辞知识等。同时,还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尽管我们现代化教学手段很先进,但课堂上教师范读的直观性、可亲性,依然是很难让多媒体来取代的。
3. 限制了思维,缺少了碰撞
多媒体课件往往都是事先制作好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意外”,为了把学生往事先做好的答案上引,有的教师就可能不顾学生的感受,忽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当然就难以引起师生的互动。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创设氛围,调控学生学习的课堂情绪,激活他们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维的碰撞和灵感的迸发,就如“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师的这种作用是多媒体课件无法达到的。
另外,学生对文章语言艺术魅力的领悟,创新灵感的激发,依靠多媒体,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更有赖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涵咏、品味,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正的阅读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而这也是多媒体技术无法达到的。
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是汉语言文字的特性又决定了它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正如日本作家青冈卓行在《米罗斯的维纳斯》中所说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所以,过分依赖多媒体,会使学生失去参与审美活动的机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文学欣赏的“共鸣”也就无从谈起。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什么内容的课,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
参考文献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01年 第6期
[2]钟启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略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得与失 快乐作文 冯风雷等 2011
[4]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利弊分析及对策 中国医学教育 李美歌 2007
作者简介:
吴敏,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教科处主任,硕士,副教授。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幼师语文教学
语文课作为幼师教育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对于培养一专多能的幼儿教师具有其它课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它不仅传授基础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诸多技能,而且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儿童观、教育观的形成以及组织活动、动手操作、学习研究等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拓展和丰富了教与学的信息来源,也改变着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学的组织过程,冲击着幼师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教师不再拥有知识的“霸权”,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师讲学生听的知识传递型教学方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高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的出现,为幼师语文教学的改变提供了一个支撑。它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像于一体,为教师提供直观、形象、高效率的教学手段,也同样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智力培养、素质提高提供了有效途径,给幼师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但现代教育技术是否就能完全取代传统语文教学,成为最主要的教学手段呢?笔者想就自己多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及听他人的语文课过程中产生的感触略谈一下。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首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创设教育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对学生来说,兴趣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语文学习,需要一定情境,只有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才可能更有兴趣地进行阅读、理解、赏析和品味。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情境素材,创设教学情景,图文并茂、声画同步、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呈现学习内容,利用其动态、直观和形象的特点激发学生的联想,一改以往传统教学中单调、乏味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笔者在教《春江花月夜》时,配上“春江花月夜”的古筝曲,用蓝色的画面相衬,进行配乐朗诵,古琴声中缓缓流淌出的美文,使学生沉浸在浓浓的思念氛围中,此情此景,学生又怎能触摸不到作者当时的心境呢?再如,在给学生讲朦胧诗时,我通过图片的方式呈现当时文革的情景,让学生深深了解朦胧诗人的心情,同时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朦胧诗呈现出多用象征的手法,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的特点。
其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培养学生探究、创新能力
幼师培养的是未来的幼儿教师,她们肩负着培养幼儿的良好素质、发展幼儿健康个性的重要任务。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有创新力,能根据幼儿特点设计开放式教学活动的教育者,从中可以看出现今的幼师生在培养其必备基本功的同时,应更注重其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一改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这也是培养学生探索与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主动建构意义而获得。而这种学习方式有赖于对相关资料的大量占有,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为之提供有力的保障。其中的信息数字资源,从形式看不仅有文字,还包含了图形、图像、声音等;从来源上看,它可以来自局域网,也可以来自因特网,可以扫描文字图片,也可以复制录音录像;从内容看,可以有关键的主题资料,也可以有相关的资料链接。因而,它能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保障。在众多的、丰富的资料中,学生如何从中搜索、分析、选择自己需要的资料,这是一个很能培养学生能力的过程。
再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的过程是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现代教育技术恰有助于此。在语文课堂上,充分运用图文声像,给教学带来了多维空间,能从视觉、听觉等多方面同时给学生刺激,加大了信息容量,有效地传递了教学信息,使学生在40分钟里,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同时,由于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减少了板书的时间,使教学更紧凑,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切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改善师生双边活动,优化教学结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的运用,可以营造助教与助学相结合的优化的教学环境,锻炼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探究的能力,获得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从而促使其全面发展,拥有更好的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然而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弊端
1. 不再注重板书
“三字一话”是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以往的语文教师以一手好字,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为荣。现在年轻的语文老师太过依赖多媒体,不注重基本功的训练,字随意了,板书也随意了。一堂课结束,黑板上是零星的几个字,或随意的几个圈儿。殊不知,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已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而语文课的板书则有着它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好的板书应该是简明、概括的,可以对讲课的内容起到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板书突出了课文重点和难点,抓住了教学内容的核心;好的板书因其形象性、直观性,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记忆;好的板书还能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板书设计,通过图示,对教学内容进行比较、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促使学生形成各种概念,并通过上述那些局部性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 不再注重范读
在语文教学中,范读,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历来为许多语文教师所采用。特别是50、60年代的语文教师,更把它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使用后,语文教师的范读越来越少了。其实,范读也是语文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它是教者把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语言艺术创作活动。通过恰当的有声语言,它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正确掌握、理解常用字词的读音和意义,弄清和记住各种句式(尤其是文言文),了解各种体裁文章的层次结构,懂得常见的修辞知识等。同时,还训练和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尽管我们现代化教学手段很先进,但课堂上教师范读的直观性、可亲性,依然是很难让多媒体来取代的。
3. 限制了思维,缺少了碰撞
多媒体课件往往都是事先制作好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许多“意外”,为了把学生往事先做好的答案上引,有的教师就可能不顾学生的感受,忽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当然就难以引起师生的互动。一堂成功的语文课,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注重创设氛围,调控学生学习的课堂情绪,激活他们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维的碰撞和灵感的迸发,就如“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师的这种作用是多媒体课件无法达到的。
另外,学生对文章语言艺术魅力的领悟,创新灵感的激发,依靠多媒体,虽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更有赖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涵咏、品味,这样,学生才会获得真正的阅读效果,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而这也是多媒体技术无法达到的。
在语文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是汉语言文字的特性又决定了它无法替代语文教学本身。我们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决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文学意境。文字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正如日本作家青冈卓行在《米罗斯的维纳斯》中所说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臂膊,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所以,过分依赖多媒体,会使学生失去参与审美活动的机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文学欣赏的“共鸣”也就无从谈起。任何事物都有长短利弊,多媒体教学手段也不例外。不管执教者上课采用何种形式,不管这是什么内容的课,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永远只能是辅助位置。它的一切设计都应为教学服务,而不能代替教学。
参考文献
[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通讯:高中(A)》2001年 第6期
[2]钟启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略谈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得与失 快乐作文 冯风雷等 2011
[4]大学语文多媒体教学利弊分析及对策 中国医学教育 李美歌 2007
作者简介:
吴敏,苏州高等幼儿师范学校教科处主任,硕士,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