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打印技术在柱状晶体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 :物理与工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等积球体在无限长圆管中的周期性最密堆积结构,可称之为柱状晶体.这类系统的最密结构种类繁多,并随着圆管与球体的直径比D连续变化.在一些较大D值的情况下,晶胞的颗粒数较多,晶胞结构在空间限制的影响下也变得异常复杂.要理解晶胞中每一个球体的排布和它怎样受到其他球体与圆管壁的影响,是一大挑战.本文提出,我们可以通过打印三维实物模型,去窥探复杂晶体结构中球体的空间排布以及球与球之间的接触网络.本文展示,这类柱状晶体结构可以通过熔融沉积成型、光固化快速成型、粉末烧结这三种不同的技术进行三维打印,并仔细讨论每种技术的流程、注意事项、利弊.
其他文献
课程思政建设是为了在尊重课程自身建设规律的前提下,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课程思政建设和课程质量提升的内在目标应是一致的。我们以“大学物理A:力学”课程中变质量体系和角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实践为例,对教学内容深化、拓展,结合中国火箭技术发展和矢量发动机研制成果以及在脉冲星导航技术研究方面的探索,把课程思政教育自然融入专业教育。无论在知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在知识内容实际应用的感性认识方面,课程质量和育人效果都得到了明显提升,实现课程思政教育和课程质量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适当给出一些有特色的数学推导,有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物理内容和构建相应的物理图像。理想气体的统计熵是热力学中一个重要概念,它与理想气体的体积和温度有关。本文根据测不准关系,提出理想气体分子最小空间概念。利用概率统计的基本知识,通过一定的数学处理,推导出一个统计熵的表达式。这个表达式包含了温度和体积对统计熵的贡献,与统计物理上经典表达式基本相同。这种方法比较简单、直观,有利于低年级理工科学生理解统计熵的物理意义。
针对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突出能力培养的要求以及应用型高校基础物理实验教与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将对分课堂引入基础物理实验教学,构建了讲授内化讨论操作(PADO)线上线下混合的实验对分课堂模式,并建立量化评价体系全方位评估了PADO模式在课前预习、课堂讨论、实验操作、课后报告环节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对分课堂能显著提高学生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教学效果,真正使教师变成引导者,有效破解了当前教学难题,具有推广价值。
地震属性及地震反演结果中页岩油藏中的“甜点”会出现异常特征不明显的现象,这使得“甜点”预测成为一大难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风二段“甜点”层地震振幅较弱且连续性不好,属性分析和地震反演结果与地质评钻井结果不一致,给地震预测及井位选择等带来了的不确定性。为此,采用了基于属性建模的地震正、反演联合的方法对风二段“甜点”层地震响应特征的不确定性进行了分析。首先将反演得到的波阻抗与测井资料及实际地震剖面进行对比分析,重新计算几何和物性参数,建立用于正演模拟的几何和物性模型;然后利用波动方程数值模拟方法进
在国家启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大背景下,如何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级一流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这是本文将要重点探讨的问题。我们将借鉴国内外一流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建设经验,对接国家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战略新兴产业的需求,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缘优势及大科学装置群集优势,通过深度的理工融合,全方位的协同育人,加强专业建设,优化培养方案,提升培养质量,从而实现“做优理科”战略,建成国家级一流应用物理学本科专业。
工程仿真软件的应用对于提高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感受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传统大学物理课堂教学环节中,使用仿真软件进行演示的目的较为单一,缺乏对课程基础性、外延性的突出以及与教学内容实践意义的联系。为了进一步贴合“新工科”的教学需求,丰富课堂教学手段,凸显大学物理课程基础性和延拓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本文以电磁工程仿真软件在麦克斯韦方程组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为例,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效果和教学要求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工程仿真软件在大学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的潜力和可行性,为探索提升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效果方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本文结合物理课程特点和国情价值观,提炼出了物理课程思政教育的基本要素框架。同时,我们以《文科物理》为实践课程,根据要素框架设计了课程思政案例,并以趣味漫画为案例载体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对比开展教学实验及研究。结果表明: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案例,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知,也能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及效果,但教师会付出更多的备课时间。
本文利用几何光学的反射原理,以一种较为直观的方法对旋转液体抛物液面的焦距与转速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了理论推导,一定程度上为同学们深入理解该实验的基本原理提供了帮助。同时,在实验室现有的旋转液体综合实验仪的基础上,对旋转液体抛物液面焦距的测量方法进行了优化,并对不同转速条件下液体抛物液面的焦距进行了实验测量;同时利用拟合曲线图的形式,对旋转液体抛物液面焦距的实验测量值和理论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实验测量值和理论计算值具有很好的吻合性。
本文针对玻尔共振实验设计了一套基于电子陀螺仪和三轴加速度计,配合Arduino的振动角度和角速度采集装置。本装置可以对玻尔共振仪摆轮的运动状态进行测量,并在此基础上绘制相图。实验分析了多个稳定受迫振动周期下使用该装置测量的振动角度,角速度数据。实验结果表明测量角度的相对误差在0.8%以内,测量角速度的相对误差在0.5%以内。本装置采集数据间隔较短,误差小,绘制的相图精度较高且连贯性好,可以满足实验拓展需求。这项功能改进提升了实验数据采集的信息化程度,增加了原有实验项目的实验内容,可为玻尔共振实验的拓展研究
液体折射率是表征液体光学特性的重要参数,在许多研究领域对液体的折射率进行直接测量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依据全反射定律的物理原理并运用现代传感器技术完成了对透明液体的折射率测量装置的设计与制作,可以实现透明液体折射率的实时测量,相对误差较小,具有成本低、快捷有效等特点,在实验技术等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