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啦啦操产生于美国的橄榄球比赛场边,它是在音乐或口号的衬托下,借助标语、道具等表达手段,通过展示各种具有强烈鼓动性、感染性的动作为形式,以调动观众情绪来支持本队为目标的一项体育运动。该项目在我国最早只在高校开展,因此在我国各类高校開展相对较好,随着各项体育赛事的推广,啦啦操逐渐从大学校园延伸到中小学,并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在大大提高了学生体育锻炼兴趣的同时,也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比赛项目之一,昆明市及各区县近几年连续举办的学生啦啦操比赛就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和组织积极参与。然而由于啦啦操是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许多教师对啦啦操了解甚少,更谈不上对啦啦操的系统学习,因此,在接到比赛任务以后,该如何进行科学而有效的训练工作,成为了困扰许多教师的难题。本文就根据啦啦操的特点来探讨如何实施有效的训练来提高小学生啦啦操技术水平。
一、重视选材
运动员良好的身体形态、素质条件及心理因素是提高动作质量及创造优秀成绩的基础,所以选材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全面地评估。在啦啦操的特定动作如托举、叠罗汉等造型中,在最下面作支撑的运动员称为底座,上面做造型和翻腾的运动员称为尖子,对底座的选材要求是身体强壮结实、有力量,对于尖子的选材要求是瘦小、身体灵活。当然啦啦操是一项表演性运动项目,因此在比赛时对运动员的形象要求是非常高的,运动员的长相,体型直接影响着观众、裁判的欣赏和评判。所以在运动员选材时,力求选择热爱啦啦操运动、形体美、容貌好、气质佳、富有艺术表现力,身体素质全面的运动员作为培养对象。
二、认真学习竞赛规则,准确把握方向
竞赛规则是各项体育运动比赛过程中始终要共同遵守和执行的统一规范性的标准与要求,它不仅是裁判员评分的客观标准,也为教师和运动员提供了技术发展方向。目前在昆明市中、小学生啦啦操比赛规则中通常会对场地的大小、成套的时间、上场人数与男女生比例、成套中的特定动作(如托举、翻腾动作)、运动员的服饰等作出明确的要求,教练们在赛前一定要认真学习规则,并按要求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例如提前划出与比赛要求大小相符的场地,挑选出与要求相符的人数和男女生比例,对特定的如托举、翻腾等动作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教师只有先学习规则、准确把握方向才能在比赛中减少不必要的扣分因素,只有在把握方向后再突破创新、彰显风格才能在比赛中获得高分。
三、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尊重个体差异
训练计划是为实现训练目标而选择的状态转移通路,合理安排训练的内容和手段,是提高运动水平的关键。每天的训练时间尽量保证在40-90分钟,所以纵向计划(阶段计划、周计划、课时计划)与横向计划(团队计划、个人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由于小学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个人身体素质差异性比较大,男生普遍是柔韧性较差,女生是力量素质较差,所以教师还要注重纵向计划与横向计划的有效结合,真正做到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保证训练具有较好的实效性。
四、重视音乐的选择及成套的创编
节奏鲜明、强劲、富于力量美的音乐是啦啦操的首选,当然,如果教师有很强的舞蹈及艺术功底也可以创新,例如加入民族、戏曲等音乐元素,最重要的是要确保音乐与动作的完美融合,因为音乐与动作是啦啦操的灵魂,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将啦啦操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造型、每一个表情变化都融会在音乐中,通过身体的自然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内在感情,才能使啦啦操真正达到烘托赛场气氛、调节观众情绪的效果。
成套动作通常由舞蹈动作、口号和标语组成,教师可采用古典、民族、现代、爵士、拉丁、街舞、踢踏舞等各种风格的舞蹈进行啦啦操创编,也可以使用简单道具如啦啦花等,若是学生综合素质较高,还可以在成套动作中加入翻腾(跟头)、托举(叠罗汉)、金字塔(罗汉造型)等。成套的编排力求做到难度动作有特色、舞蹈动作有风格、音乐效果有烘托,这样才能使整套啦啦操突出独特的风格特点。另外新颖、流畅、富于变化、有较强视觉效果的队形变化也是吸引观众和评委的重要因素。
五、重视体能与技术训练相结合
啦啦操是一种身体综合能力的体现,根据啦啦操力与美的特点,柔韧、力量、耐力和协调性是啦啦操竞技水平的主要身体素质。但由于小学生正处在发育期,各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再加上训练时间少,所以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耐力素质练习中可以采用跑跳动作连续数组或俯卧撑、仰卧起坐和高踢腿循环数组的练习方法;可以采用在准备活动时编排一套动作相对简单、重复次数多、持续时间长的活动操;也可以在成套练习时,减少休息时间;或采用两个成套动作连续完成。总之,尽可能地利用准备活动或成套练习中一些与提高身体素质密切相关的典型动作来练习,这样可以同时提高身体素质和动作技术。
六、 注重表现力的培养
啦啦操表现力是运动员在成套过程中,把动作、口号和音乐的内涵转化为自身内在的情感,借助于身体姿态、技术动作以及面部表情等外部形态持续地表达出来,以为本队队员加油助威、吸引和感染观众、调动观众情绪来支持本队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运动员自信心、自我陶醉和热情感染观众能力的综合反映,是运动员内在精神气质和外在动作表现的完美统一。可见,表现力是整套啦啦操在场上表演时给评委和观众最为直接的表象。通过表现力才能渲染气氛,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训练时加强学生表现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影响啦啦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因素包括气质与性格、专项素质、动作规格、舞蹈、音乐和兴趣等,这些因素对运动员先天的表现意识形成、各类动作完成质量的提高、动作表演内涵的丰富、表现情绪的激发及艺术修养的培养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最终影响运动员的表现力水平。在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啦啦操、街舞、健美操等项目的比赛和表演,来学习优秀运动员比赛时的激情和感染力;另外,教师还应多激励学生,不断地用语言来引导学生,并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大胆的通过面部和肢体语言来充分表现内心的情感。一般情况,小学生的柔韧性和体能可以通过短期训练得到有效提高,而表现力却不能在短期内达到理想效果,它是长期的艺术熏陶和运动员的性格来决定的,所以教师在训练中一定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坚持不懈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表现力的培养。 七、加强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团结协作的能力是当今社会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啦啦操旨在体现团队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反映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团队精神是啦啦操的灵魂,所以在训练中加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十分重要。通常一支小学的啦啦操队是由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如何在短时间内消除队员之间的陌生感,建立良好的队风显得尤为关键,在啦啦队组建的初期,教师可以在教授一些基本动作后,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积极讨论、以合作的方式共同创编组合动作和队型,让学生在自主、宽松的训练氛围中,不仅充分展示学生个人才能、体现个性特点,更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快乐,体会到创新的享受,调动了学生训练的主动性、创造性。最后,建议在训练中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意志力,同时还要使学生有着对于自身团队的荣誉感、使命感。让每个人都明白,只有将自已融入集体,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只有严密有序的集体组织和高效的团队协作,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创造奇迹。
八、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秀运动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赢取比赛的关键所在。心理素质训练的目的就是培养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及个性心理特征,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取得良好的比赛效果。由于学生们平时都在熟悉的场地、环境里训练,而且训练时没有观众,所以比赛时,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裁判和观众就会紧张,动作容易出现错误,面部表情显得呆板等等。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积极把握校内外的各种表演和比赛的机会,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同时可以组织模拟比赛,可先采用组织同学观摩训练,使队员们逐步地适应在别人面前表演,最后再模拟比赛场景进行練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比赛心理状态,从而使他们更加能适应比赛。有研究表明,经常参加各种比赛是提高和增强心理素质的有效措施。另外,在平时训练和参加比赛后,要认真总结失误的教训,才能分析原因,寻找出对策,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要有自信心,既不轻敌,也不怕强。
九、结束语
一支优秀的啦啦操队伍需要具有优秀的啦啦操教师,而一名优秀的啦啦操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更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编排动作和把握音乐的能力、良好的教学素质以及相当的管理能力和责任心,才能真正带出一支优秀的啦啦操队伍。希望本文能为广大的啦啦操教师提供帮助,为中小学啦啦操创造更优异的运动成绩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一、重视选材
运动员良好的身体形态、素质条件及心理因素是提高动作质量及创造优秀成绩的基础,所以选材的时候一定要细心、全面地评估。在啦啦操的特定动作如托举、叠罗汉等造型中,在最下面作支撑的运动员称为底座,上面做造型和翻腾的运动员称为尖子,对底座的选材要求是身体强壮结实、有力量,对于尖子的选材要求是瘦小、身体灵活。当然啦啦操是一项表演性运动项目,因此在比赛时对运动员的形象要求是非常高的,运动员的长相,体型直接影响着观众、裁判的欣赏和评判。所以在运动员选材时,力求选择热爱啦啦操运动、形体美、容貌好、气质佳、富有艺术表现力,身体素质全面的运动员作为培养对象。
二、认真学习竞赛规则,准确把握方向
竞赛规则是各项体育运动比赛过程中始终要共同遵守和执行的统一规范性的标准与要求,它不仅是裁判员评分的客观标准,也为教师和运动员提供了技术发展方向。目前在昆明市中、小学生啦啦操比赛规则中通常会对场地的大小、成套的时间、上场人数与男女生比例、成套中的特定动作(如托举、翻腾动作)、运动员的服饰等作出明确的要求,教练们在赛前一定要认真学习规则,并按要求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例如提前划出与比赛要求大小相符的场地,挑选出与要求相符的人数和男女生比例,对特定的如托举、翻腾等动作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教师只有先学习规则、准确把握方向才能在比赛中减少不必要的扣分因素,只有在把握方向后再突破创新、彰显风格才能在比赛中获得高分。
三、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尊重个体差异
训练计划是为实现训练目标而选择的状态转移通路,合理安排训练的内容和手段,是提高运动水平的关键。每天的训练时间尽量保证在40-90分钟,所以纵向计划(阶段计划、周计划、课时计划)与横向计划(团队计划、个人计划)的制定与落实就显得尤为重要。另外,由于小学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个人身体素质差异性比较大,男生普遍是柔韧性较差,女生是力量素质较差,所以教师还要注重纵向计划与横向计划的有效结合,真正做到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样才能保证训练具有较好的实效性。
四、重视音乐的选择及成套的创编
节奏鲜明、强劲、富于力量美的音乐是啦啦操的首选,当然,如果教师有很强的舞蹈及艺术功底也可以创新,例如加入民族、戏曲等音乐元素,最重要的是要确保音乐与动作的完美融合,因为音乐与动作是啦啦操的灵魂,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将啦啦操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造型、每一个表情变化都融会在音乐中,通过身体的自然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内在感情,才能使啦啦操真正达到烘托赛场气氛、调节观众情绪的效果。
成套动作通常由舞蹈动作、口号和标语组成,教师可采用古典、民族、现代、爵士、拉丁、街舞、踢踏舞等各种风格的舞蹈进行啦啦操创编,也可以使用简单道具如啦啦花等,若是学生综合素质较高,还可以在成套动作中加入翻腾(跟头)、托举(叠罗汉)、金字塔(罗汉造型)等。成套的编排力求做到难度动作有特色、舞蹈动作有风格、音乐效果有烘托,这样才能使整套啦啦操突出独特的风格特点。另外新颖、流畅、富于变化、有较强视觉效果的队形变化也是吸引观众和评委的重要因素。
五、重视体能与技术训练相结合
啦啦操是一种身体综合能力的体现,根据啦啦操力与美的特点,柔韧、力量、耐力和协调性是啦啦操竞技水平的主要身体素质。但由于小学生正处在发育期,各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差,再加上训练时间少,所以有针对性的体能训练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耐力素质练习中可以采用跑跳动作连续数组或俯卧撑、仰卧起坐和高踢腿循环数组的练习方法;可以采用在准备活动时编排一套动作相对简单、重复次数多、持续时间长的活动操;也可以在成套练习时,减少休息时间;或采用两个成套动作连续完成。总之,尽可能地利用准备活动或成套练习中一些与提高身体素质密切相关的典型动作来练习,这样可以同时提高身体素质和动作技术。
六、 注重表现力的培养
啦啦操表现力是运动员在成套过程中,把动作、口号和音乐的内涵转化为自身内在的情感,借助于身体姿态、技术动作以及面部表情等外部形态持续地表达出来,以为本队队员加油助威、吸引和感染观众、调动观众情绪来支持本队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运动员自信心、自我陶醉和热情感染观众能力的综合反映,是运动员内在精神气质和外在动作表现的完美统一。可见,表现力是整套啦啦操在场上表演时给评委和观众最为直接的表象。通过表现力才能渲染气氛,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训练时加强学生表现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影响啦啦操运动员表现力的因素包括气质与性格、专项素质、动作规格、舞蹈、音乐和兴趣等,这些因素对运动员先天的表现意识形成、各类动作完成质量的提高、动作表演内涵的丰富、表现情绪的激发及艺术修养的培养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最终影响运动员的表现力水平。在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欣赏啦啦操、街舞、健美操等项目的比赛和表演,来学习优秀运动员比赛时的激情和感染力;另外,教师还应多激励学生,不断地用语言来引导学生,并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大胆的通过面部和肢体语言来充分表现内心的情感。一般情况,小学生的柔韧性和体能可以通过短期训练得到有效提高,而表现力却不能在短期内达到理想效果,它是长期的艺术熏陶和运动员的性格来决定的,所以教师在训练中一定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坚持不懈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表现力的培养。 七、加强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团结协作的能力是当今社会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啦啦操旨在体现团队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反映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团队精神是啦啦操的灵魂,所以在训练中加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十分重要。通常一支小学的啦啦操队是由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组成,如何在短时间内消除队员之间的陌生感,建立良好的队风显得尤为关键,在啦啦队组建的初期,教师可以在教授一些基本动作后,让学生以分组的形式积极讨论、以合作的方式共同创编组合动作和队型,让学生在自主、宽松的训练氛围中,不仅充分展示学生个人才能、体现个性特点,更让学生尝试到合作的快乐,体会到创新的享受,调动了学生训练的主动性、创造性。最后,建议在训练中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意志力,同时还要使学生有着对于自身团队的荣誉感、使命感。让每个人都明白,只有将自已融入集体,才能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只有严密有序的集体组织和高效的团队协作,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才能创造奇迹。
八、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秀运动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赢取比赛的关键所在。心理素质训练的目的就是培养运动员在比赛中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及个性心理特征,使运动员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取得良好的比赛效果。由于学生们平时都在熟悉的场地、环境里训练,而且训练时没有观众,所以比赛时,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裁判和观众就会紧张,动作容易出现错误,面部表情显得呆板等等。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积极把握校内外的各种表演和比赛的机会,带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同时可以组织模拟比赛,可先采用组织同学观摩训练,使队员们逐步地适应在别人面前表演,最后再模拟比赛场景进行練习,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比赛心理状态,从而使他们更加能适应比赛。有研究表明,经常参加各种比赛是提高和增强心理素质的有效措施。另外,在平时训练和参加比赛后,要认真总结失误的教训,才能分析原因,寻找出对策,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要有自信心,既不轻敌,也不怕强。
九、结束语
一支优秀的啦啦操队伍需要具有优秀的啦啦操教师,而一名优秀的啦啦操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更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编排动作和把握音乐的能力、良好的教学素质以及相当的管理能力和责任心,才能真正带出一支优秀的啦啦操队伍。希望本文能为广大的啦啦操教师提供帮助,为中小学啦啦操创造更优异的运动成绩提供有价值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