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是驱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处于青少年时代的中学生,往往是凭兴趣学习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学生自能作文能力的切实提高是有很强的意义的。本文试从几个方面阐述如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键词】写作 兴趣 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09-02
兴趣是驱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处于青少年时代的中学生,往往是凭兴趣学习的。但是,兴趣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培养的。有些学生原先对作文不感兴趣,由于教师善诱善导,在作文训练中确有所得,便逐渐喜欢,兴味盎然。逐渐把老师“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自愿自觉的要求。因而,要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然而,在学习过程中,事实上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更不喜欢写作文,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目前自能作文实践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中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明确写作目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作文是为了交流交际、工作生活。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要在社会中安身立命,要生存和发展,而必须学习写作,学生主体就会留心生活,学习用书面语言表达的本领。学生主体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愿写,有强烈的表达愿望,写作教学效率就有望提高了。这一环节是提高学生自能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保证。
(二)优化命题,激趣学生写作兴趣
命题是一门艺术,一个好的作文题目,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热情,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能够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现实生活的回忆、认识与情感,能够帮助学生去发现美,创造美,能够开拓学生的想象力,能够启发学生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来。
出色的命题往往如打开的闸门,有可能使学生迸射出汹涌的文思,启人遐想,让学生眼睛一亮,使之能有写作的冲动。出一个好题,要能够起到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有助于他们对生活的发现,有助于他们对生活的重新思考,也有利于开拓他们的想象力。我在自能作文教学实践中多次对作文命题进行优化,采用师生互相命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主要步骤如下:
首先,教師征题:每个写作训练月,我首先举办一个“征题活动”,就是以“与XX交流”的形式围绕与我、与家庭、与校园、与自然、与社会(时事、时尚、体育、影视等)的专题写作。学生可利用3天时间在专题提供的范围内自我命题,并推荐2-3个作文题应征。
其次,学生命题:学生必须在专题提供的范围内,根据个人的观察和生活的积累,为“我”和其他同学命题。为了保证命题的质量,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明确要求:
题要“活”,命题的形式灵活多样,可采取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问题作文、情境作文、话题作文等形式,题目能激发同学们的创作欲。
题要“亮”,题目的含义要确切,让同学一看就懂,特别是全命题作文的题目应力求准确,要在简炼、含蓄、生动、新奇、优美上下功夫,让题目亮起来。
题忌“空”,题目切忌大而“空”。或者大而无当,明显地超越自己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或者漫无边际,似乎可以任随作文者之心意去挥洒。
再次,师生选题:3天后,将学生推荐的作文题集中,由写作征题评审小组(老师和学生代表)评选后,公布6—10道作文题和命题者的姓名,学生就可根据个人的情况,选题构思,列提纲准备写作。
通过在命题形式方面的探索改革,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合作,优化作文命题,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学生逐渐就会喜欢作文,喜欢写作文。
(三)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对学生来说,教师一次不经意的表扬或鼓励,往往会影响他(她)的一生。其实,任何学生的作文都有成功之处,都会有闪光点,关键就看你善于不善于发现和捕捉。特别是差生作文,由于缺点较多而且突出,就很容易遮盖优点,使人难以发现,这时教师一定要细心、谨慎,切不可大笔一挥,全面否定。须知,差生是最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的。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对待那些差生的作文就尽量从作文中挖掘出他的闪光点来,哪怕只有一点也行,对学生来说那是非同寻常的,因为那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我在高一时所带的一个班级中就有这样的一位学生,他的字写的非常工整、漂亮,但是就是不喜欢作文,我就从表扬和鼓励入手,表扬他的字写得好,让老师阅读时心情为之舒畅,如:我很喜欢看你写的字,特别是在作文纸上写的。经过两个学期的表扬和鼓励,语文课是他最期待的科目,在学校开展的征文比赛中,他荣获了一等奖,让同学们“大跌眼镜”,对他另眼相看,他也对作文感兴趣了,拿起自己手中的笔书写心中的情。
(四)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有一种令人探索的特点,有疑就能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唤起学生对所写事物的惊疑,启疑开窦,让学生想写爱写。例如,笔者在南宁二十四中学听高一年级一位教师的作文指导课,内容是教写读后感的作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避免学生对写读后感类型的作文产生一种思维定势,写读后感无非就是先将故事简介摘录后,再写几句感想的一种简单枯燥的活动。于是这位教师便先讲述了这样一个古希腊故事: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开办了一所学校,慕名前来的学生很多。学生们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成为像您一样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你们只需每天将手臂向前、向后各伸30次,就可以了。”一天以后,苏格拉底来问,全班100%的同学都做到了。一个月以后,苏格拉底来问,全班只有80%的学生做到了。半年以后,苏格拉底再来问,全班也只有50%的同学做到了。一年以后,当苏格拉底再次来问时,全班仅有一位同学自豪的举起了手,他就是古希腊继苏格拉底之后最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在此之后,教师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①这个故事中提及了几个主要人物?②这则故事所反映的中心是什么?③以这个故事里的不同人物为立足点出发,可以提炼多少个观点?④以“人贵坚持”这个观点为例,说说你知道有多 少个事例论据可以用来证明此观点?⑤思考,你是否能从独特的角度(也可以从反面)来立意,确立新颖的观点?教师设置的五个问题能够由浅入深,处处紧扣学生对这个故事强烈的兴趣,渴求说出自己的思考答案的心理,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表现出学习此文写作的强烈愿望。 (五)走入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笔者阅读王丽的《中国语文忧思录》,发现书中特别强调了这一问题。王丽曾试图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尽管当时的社会、学校并不理解王丽,但王丽还是把学生引向社会,走向生活。书中写道:“他们投入了空前的热情,充分发挥了见过大世面的北京孩子很强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利用北京这一人文荟萃之都的优越条件,在短短两周的课余时间里,两个班八十多名学生分组或单独采访了不同社会层面、十余种职业、近百人次对象。在这些采访对象中,有国营大厂厂长、银行经理、国家体操队教练、球星、大款,也有处于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如下岗女工、外来打工仔、小保姆、卖报老人、残疾人,甚至还有地铁乞丐、癌症病人、吸毒者的亲属、离异家庭的孩子……这些十五六岁的少年人第一次以一个自觉的社会观察者的眼睛来窥视这个充满悲欢哀乐的大千世界。从他们写的采访中可以看出,他们大多都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真正关心社会,为一些陌生人的生活和命运而思考、而欢乐或担忧……。”①王丽尝试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该从这里开始。
笔者受到了王丽成功经验的启示,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寻找作文的源头。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开展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在语文活动中,学生有了学习语文、学习作文的兴趣和求知欲,有了实践的体验和感受,就有了学习语文、学习作文的主动性,就不愁学生学不好语文、学不好作文。
开展社会实践,开展语文活动,把当地社会作为语文能力实践的课堂,开通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渠道,找到作文的源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的作文就会发生以下三个方面的可喜变化:
第一,作文内容会越来越充实,题材会越来越广泛。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会更加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包括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包括山川、地理、人文、历史、环保,包括道德、法治、民俗、风情,包括国际的大事要闻、身边的琐事趣闻。这些都会进入学生的视野,进入学生的作文。
第二,体裁的多样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学生作文的体裁会明显地呈现多样性的变化,有散文、诗歌,还有新闻特写、通讯、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
第三,作文有了个性,文学色彩增强了。实现作文个性化的有效途径就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激发写作的需要、动机和兴趣,让学生有感而发,“我手写我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样,三段式作文自然会减少,千篇一律的现象就会杜绝,富有特色的作文就会多起来。
以上从明确写作目的,优化命题,表扬鼓励,设置疑问,走入生活五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这几个方面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运用,还可综合运用,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出版,1998年版,第20頁
【关键词】写作 兴趣 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109-02
兴趣是驱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处于青少年时代的中学生,往往是凭兴趣学习的。但是,兴趣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可以培养的。有些学生原先对作文不感兴趣,由于教师善诱善导,在作文训练中确有所得,便逐渐喜欢,兴味盎然。逐渐把老师“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的自愿自觉的要求。因而,要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千方百计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然而,在学习过程中,事实上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更不喜欢写作文,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目前自能作文实践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中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明确写作目的,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作文是为了交流交际、工作生活。让每个学生都认识到要在社会中安身立命,要生存和发展,而必须学习写作,学生主体就会留心生活,学习用书面语言表达的本领。学生主体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自愿写,有强烈的表达愿望,写作教学效率就有望提高了。这一环节是提高学生自能作文能力的一个重要保证。
(二)优化命题,激趣学生写作兴趣
命题是一门艺术,一个好的作文题目,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热情,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能够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现实生活的回忆、认识与情感,能够帮助学生去发现美,创造美,能够开拓学生的想象力,能够启发学生写出个性鲜明的文章来。
出色的命题往往如打开的闸门,有可能使学生迸射出汹涌的文思,启人遐想,让学生眼睛一亮,使之能有写作的冲动。出一个好题,要能够起到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有助于他们对生活的发现,有助于他们对生活的重新思考,也有利于开拓他们的想象力。我在自能作文教学实践中多次对作文命题进行优化,采用师生互相命题的方式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主要步骤如下:
首先,教師征题:每个写作训练月,我首先举办一个“征题活动”,就是以“与XX交流”的形式围绕与我、与家庭、与校园、与自然、与社会(时事、时尚、体育、影视等)的专题写作。学生可利用3天时间在专题提供的范围内自我命题,并推荐2-3个作文题应征。
其次,学生命题:学生必须在专题提供的范围内,根据个人的观察和生活的积累,为“我”和其他同学命题。为了保证命题的质量,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明确要求:
题要“活”,命题的形式灵活多样,可采取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问题作文、情境作文、话题作文等形式,题目能激发同学们的创作欲。
题要“亮”,题目的含义要确切,让同学一看就懂,特别是全命题作文的题目应力求准确,要在简炼、含蓄、生动、新奇、优美上下功夫,让题目亮起来。
题忌“空”,题目切忌大而“空”。或者大而无当,明显地超越自己的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或者漫无边际,似乎可以任随作文者之心意去挥洒。
再次,师生选题:3天后,将学生推荐的作文题集中,由写作征题评审小组(老师和学生代表)评选后,公布6—10道作文题和命题者的姓名,学生就可根据个人的情况,选题构思,列提纲准备写作。
通过在命题形式方面的探索改革,师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合作,优化作文命题,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学生逐渐就会喜欢作文,喜欢写作文。
(三)表扬鼓励,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对学生来说,教师一次不经意的表扬或鼓励,往往会影响他(她)的一生。其实,任何学生的作文都有成功之处,都会有闪光点,关键就看你善于不善于发现和捕捉。特别是差生作文,由于缺点较多而且突出,就很容易遮盖优点,使人难以发现,这时教师一定要细心、谨慎,切不可大笔一挥,全面否定。须知,差生是最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的。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对待那些差生的作文就尽量从作文中挖掘出他的闪光点来,哪怕只有一点也行,对学生来说那是非同寻常的,因为那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我在高一时所带的一个班级中就有这样的一位学生,他的字写的非常工整、漂亮,但是就是不喜欢作文,我就从表扬和鼓励入手,表扬他的字写得好,让老师阅读时心情为之舒畅,如:我很喜欢看你写的字,特别是在作文纸上写的。经过两个学期的表扬和鼓励,语文课是他最期待的科目,在学校开展的征文比赛中,他荣获了一等奖,让同学们“大跌眼镜”,对他另眼相看,他也对作文感兴趣了,拿起自己手中的笔书写心中的情。
(四)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有一种令人探索的特点,有疑就能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创设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唤起学生对所写事物的惊疑,启疑开窦,让学生想写爱写。例如,笔者在南宁二十四中学听高一年级一位教师的作文指导课,内容是教写读后感的作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避免学生对写读后感类型的作文产生一种思维定势,写读后感无非就是先将故事简介摘录后,再写几句感想的一种简单枯燥的活动。于是这位教师便先讲述了这样一个古希腊故事: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开办了一所学校,慕名前来的学生很多。学生们问苏格拉底:“怎样才能成为像您一样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说:“你们只需每天将手臂向前、向后各伸30次,就可以了。”一天以后,苏格拉底来问,全班100%的同学都做到了。一个月以后,苏格拉底来问,全班只有80%的学生做到了。半年以后,苏格拉底再来问,全班也只有50%的同学做到了。一年以后,当苏格拉底再次来问时,全班仅有一位同学自豪的举起了手,他就是古希腊继苏格拉底之后最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在此之后,教师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①这个故事中提及了几个主要人物?②这则故事所反映的中心是什么?③以这个故事里的不同人物为立足点出发,可以提炼多少个观点?④以“人贵坚持”这个观点为例,说说你知道有多 少个事例论据可以用来证明此观点?⑤思考,你是否能从独特的角度(也可以从反面)来立意,确立新颖的观点?教师设置的五个问题能够由浅入深,处处紧扣学生对这个故事强烈的兴趣,渴求说出自己的思考答案的心理,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表现出学习此文写作的强烈愿望。 (五)走入生活,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笔者阅读王丽的《中国语文忧思录》,发现书中特别强调了这一问题。王丽曾试图进行作文教学改革,尽管当时的社会、学校并不理解王丽,但王丽还是把学生引向社会,走向生活。书中写道:“他们投入了空前的热情,充分发挥了见过大世面的北京孩子很强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利用北京这一人文荟萃之都的优越条件,在短短两周的课余时间里,两个班八十多名学生分组或单独采访了不同社会层面、十余种职业、近百人次对象。在这些采访对象中,有国营大厂厂长、银行经理、国家体操队教练、球星、大款,也有处于社会下层的小人物,如下岗女工、外来打工仔、小保姆、卖报老人、残疾人,甚至还有地铁乞丐、癌症病人、吸毒者的亲属、离异家庭的孩子……这些十五六岁的少年人第一次以一个自觉的社会观察者的眼睛来窥视这个充满悲欢哀乐的大千世界。从他们写的采访中可以看出,他们大多都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真正关心社会,为一些陌生人的生活和命运而思考、而欢乐或担忧……。”①王丽尝试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该从这里开始。
笔者受到了王丽成功经验的启示,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寻找作文的源头。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开展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学习作文的积极性。在语文活动中,学生有了学习语文、学习作文的兴趣和求知欲,有了实践的体验和感受,就有了学习语文、学习作文的主动性,就不愁学生学不好语文、学不好作文。
开展社会实践,开展语文活动,把当地社会作为语文能力实践的课堂,开通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的渠道,找到作文的源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的作文就会发生以下三个方面的可喜变化:
第一,作文内容会越来越充实,题材会越来越广泛。通过社会实践,学生会更加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自然,包括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包括山川、地理、人文、历史、环保,包括道德、法治、民俗、风情,包括国际的大事要闻、身边的琐事趣闻。这些都会进入学生的视野,进入学生的作文。
第二,体裁的多样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学生作文的体裁会明显地呈现多样性的变化,有散文、诗歌,还有新闻特写、通讯、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等。
第三,作文有了个性,文学色彩增强了。实现作文个性化的有效途径就是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激发写作的需要、动机和兴趣,让学生有感而发,“我手写我心”,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样,三段式作文自然会减少,千篇一律的现象就会杜绝,富有特色的作文就会多起来。
以上从明确写作目的,优化命题,表扬鼓励,设置疑问,走入生活五个方面来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这几个方面既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运用,还可综合运用,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出版,1998年版,第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