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花儿朵朵向阳开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chengzyokok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记: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美德,感恩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更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永远感恩的人永远不抱怨,他一辈子生活在阳光下,即使在黑暗中也可以从容穿越这黑暗。
  这些年来,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广大的农村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打工,一个新的群体——“留守儿童”产生了。它带给社会、学校、家庭一个全新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均外出打工、远离父母的孩子,他们往往不是跟随爷爷奶奶生活,寄养在别的亲戚长辈家长,有的甚至自己独自留在家中。新闻报道指出:福建农村留守儿童90多万人,占全省未成年人总数的10%左右。如果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那么远离父母、缺少父母关爱和监督的留守儿童就是“寂寞的花朵”。长期缺少父母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会受到许多不良影响:
  1、家庭环境方面:大多数祖辈文化水平低,家庭教育不得法,不是过份溺爱就是根本无暇管教。有的老人迷信、打牌、饮酒、赌博等,对孩子的影响更不好。
  2、无人管教影响:放假期间,留守儿童与代理监护人之间可能因代沟而缺少沟通,家庭观念淡泊,很容易和社会中具有不良风气如厌学、逃学、上网、偷窃等这样的“问题孩子”聚在一起疯玩,极易受到不良影响。
  3、亲情缺失的影响。父母常年在外,孩子远离父母,缺少亲情的关怀,以至于成长中的最基本的心理需求都无法满足,有不少留守儿童产生了孤独、自闭甚至仇视的心理问题。
  这些原本应该阳光健康活动向上的孩子,却因为现实因素内心变得灰暗。作为教师,面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感恩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使他们能够理解父母长辈,感恩父母长辈,进而拥有强烈的责任感,养成独立自主的良好习惯,培养积极乐观的处世态度。那么,他们就一定能和其他同龄人一样信心十足地在阳光下灿烂开放。
  一、密切家校联系,找寻感恩教育的正确方向。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家庭环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直接影响着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幸福的家庭一个样,不幸的家庭千般样。”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只有深入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才能为接下来的感恩教育找到正确的方向,也才能因人而异地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
  首先:通过家访,加强与代理监护人联系。教师应在家访过程中,帮助代理监护人了解留守学生的特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多跟他们交流,但要避免唠叨、溺爱;尊重孩子的选择,正确引导,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不简单地限制、否定;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代理监护人及时帮助解决……总之,在孩子眼里,代理监护人应该是非常愿意、努力地帮助他们的。只有这样,孩子心里才不会有孤立无援的感觉,就不会因此而心烦。
  其次:经常与远方的父母保持联系。孩子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产生的。教师可以采取向外出务工家长发送《致家长的一封信》、发放联系卡、以及电话交流等方式,告诉他们不应该用一个“忙”字推脱,要经常来信来电。每次来电来信,不能一味地训斥或威胁,而应注重沟通方式,进行耐心地询问、了解,帮助孩子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
  第三: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档案中清楚标明留守儿童父母情况(工作地址、工作性质、联系电话、大约多长时间回家一次、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经济收入)、监护人的情况(家庭地址、联系方式、身体状况)、学生情况(学习成绩、性格特点、身体健康状况、行为习惯),任课教师、领导都要做到对留守儿童的情况了然于心。
  父母、教师、代理监护人应协调一致,保持密切联系,适时地给予留守儿童发自内心、无微不至的关爱,才能真正温暖留守儿童的内心,才能从细微处杜绝留守儿童的一些行为偏差及心理问题的产生。这是培养留守儿童感恩的情感、意识及实际行动的前提。
  二、进行感恩教育,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意识。
  中国家庭教育形象大使柴洁心说的话值得我们深思:“如果一个孩子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以后他还会爱谁?”爱的规矩,是需要从小训练的。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目的是让他们从小对社会、对父母、对亲朋好友,永存感恩之情,从小懂得感恩报恩,帮助他们树立责任意识、自立意识,同时克服奢侈、攀比、享乐等毛病。在感恩中,感悟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学会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基本关系,养成健康心态,塑造健全人格。
  1、识恩知恩。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道德认知是对外部规则的建构,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课堂教学正是实施感恩教育工作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课堂教学中“传道”与“授业”是结合在一起的。我们现行的教材中蕴含着相当多的直接或间接的感恩思想因素,教师可以通过充分利用这些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查阅资料、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2)开展校园教育活动。
  积土成堆,德始足下。古人云:不积圭步无以至千里。感恩美德的形成,不能一蹴而就,必须通过系列化教育活动。逐步深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孝心是感恩教育的先导。对留守儿童感恩教育应该围绕孝敬父母、敬重长辈、自立自强展开主题系列活动。如: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实行家长开放日、观看感恩教育影片、举办感恩教育文艺演出,结合中秋节、父亲节、母亲节开展主题演讲活动等,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受到撞击,确立孝敬父母、敬重长辈、自强自立的思想,学会感激他人,感激社会。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活动能力,而且更有利于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实现情感共鸣,达到教育目的。   (3)强化家校互动教育。
  教师通过密切和家长、代理监护人的联系及与他们共同协商,使他们融入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家校互动,对留守儿童实行感恩教育,不仅可行,而且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家长们一般都会非常配合学校的活动,并会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措施。如,在家里安排孩子一定量的劳动要求;有机会带孩子深入贫困山区,体会那里孩子生活的艰辛;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孩子体会生活的辛苦等。
  曾经有这样一个学生,父母都在市区开出租车,起早摸黑,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乡下。由于是几代单传,爷爷奶奶对他是百般溺爱,加上又缺少父母管教,使他成了一个贪玩、任性、懒惰、厌学的孩子。后来,学校开展了“算算父母、长辈对自己养育之恩流水帐”、“回顾成长过程中父母、长辈对自己关怀的美好一刻”的活动,让该学生观看了爷爷奶奶辛苦操持家务的照片,聆听了爷爷奶奶、父母的真情告白,并陪同父母开了几天的出租车。这样,不仅让他体会祖辈们的辛苦,父母挣钱的不易,同时也增多了与祖辈父母的交流,家庭关系更加融洽了,学生也变得懂事多了,更懂得尊重他人了。
  可见,通过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努力,学生在道德行为上会有很大改善——勤学守纪、懂事自立成为风气,厌学旷课、自私依赖明显减少。
  2、感恩报恩
  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师要积极引导、教育留守儿童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譬如为你的父母、代理监护人做一件事,可以亲自做一些感恩卡片,学会唱一些感恩的歌曲,在特定的时间献给他们,或是在特定日子为他们做一些令其感动的小事情--“为父母洗一次脚”、“为长辈做一次家务”等等,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三、回归生活实践,强化感恩教育的导行效果。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主张“生活即教育”,强调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感恩教育来源于生活,理应回归生活。感恩教育走出校园,走进家庭,走进社会,既可以强化感恩教育的导行效果,也可以检验感恩教育的实际成效。
  儿童是比较容易接受本土化的文化的,社区大环境对他们的思想具有显著直接的影响。但是现在,农村社区传统的文化生活,如舞狮灯、龙灯、以村为单位的轮回放映电影等已经逐渐荒废,取而代之的是以看电视、封建迷信、打牌赌博等不良生活方式。对于留守儿童而言,他们极易在这样的生活中迷失方向,不利于他们的思想道德向社会主流方向发展。因此,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应与所在地共青团、妇联、工会、村委会、派出所等加强联系,团结社会各界力量,学校、家庭、社会通力合作共同繁荣农村文化。建立起如文艺演出队、老年协会、传统乐器演奏队等文化合作组织,并以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为主,将中华传统美德和文化内涵融入到文化节目(如文艺演出、剪纸、绘画、书法、武术等),影响和促进农村少年儿童(特别是大量的“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这当中,最好的方式是让留守儿童也参与到农村文化组织中,让他们同台演出,使学生的感恩行动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互动强化感恩教育效果,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局面。
  只要全社会都来积极探索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新途径,制定并实行确实可行的措施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那么,“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将成为留守儿童实际行动的写照,“寂寞的花朵”一定也能绚丽绽放!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课记录”是指学生在亲历各种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以各自独特的思维形式保存下来的,既能体现知识获得,又能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科学实践。[1]科学记录是区别于简单活动与科学实验的一个重要标志,很多实验需要有效的科学记录才能长久持续开展下去,一个有效的科学记录,可以完整的体现学生的素养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但是科学记录并没有在平常的教学中被我们重视到位,一些老师把科学记录当作一种摆设,学生对
【摘要】小学体育教学是提高我国小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小学素质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立足于我国小学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结合自己是经验,对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激励模式”。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激励模式  一、前言  激励一词我们可以理解为激发和鼓励,通过语言和物质等形式,刺激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使其主动从事生产和学习活动,形成自主的创造性。激励
【摘要】“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文是表达生活、表达情感的载体,这一点如今已成为小学语文界的共识。我们做教师的一定要引导学生投身社会生活,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汲取“营养”,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潜在感情激发出来,指导小学生作文时主张贴近生活,提倡写实,用真情谱写文章。这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写出情文并茂的作文,才能还原作文“言为心声”的真面目。  只有具备了真情实感,学生的作文才有生命力。)  【摘要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一直被认为是一门理论比较抽象,教学中老师感觉难讲,学生上课感觉比较枯燥的课程,所以长期以来造成了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上课雾里看花的局面。那么,在教学中要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激发课堂气氛,要讲究教学的的技巧深入浅出,通过设疑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生动形象的比喻降低难度,有趣的漫画使学生兴趣盎然。  【关键词】兴趣漫画教学情境设疑解疑)  长期以来,现行的中学政治课教学仍以成绩衡
【摘要】现代平面广告设计,最终任务是引起人们注意,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而在平面广告设计上,色彩是人们第一的视觉反应,是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表现。一个成功的平面广告设计,尽管因素有很多,但必定有一条是合理的色彩搭配。色彩元素在现代平面广告设计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可以说色彩是平面广告设计的灵魂。这种作用不仅体现在色彩带给我们的视觉上的美感,也来自色彩在平面广告设计中传达的情感心理的感染性。色彩元素是做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新课程改革由更多关注学习的结果转为更多地关注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勤于动手动脑,积极探索。善于收集和处理信息。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摘要】强调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获取知识,体现化学实验是获取知识和学习探究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关注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关键词】动机环境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科学探究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达到提高全体公民整体素质的目的。强调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摘要】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实际,利用他们好强心的特点,立足多角度、多渠道创设情境,那么教师会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学得愉快,从而保障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做简单论述:  【关键词】兴趣形象化激发求知学习热情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心理倾向,它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
摘要:儿歌法是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的方法之一,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好奇好模仿,儿歌词句流畅、孩子们由感知到模仿,最终学会朗诵,儿歌中生动有趣的语言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通过儿歌向幼儿传授自理能力的方法,并运用儿歌进行巩固。  关键词:儿歌 小班 自我服务能力  新《纲要》在健康教育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进行
新课标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新课标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将素质教育的理念体现在课程标准之中。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从而实现向学习方式的转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