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世界的文化全球化与文化的多元化的发展下,动画艺术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多元化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动画艺术与世界的交流,但是我国动画也存在着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浮躁。文化的交流,使得我国近年来出现大量的动画,但很多动画都在模仿,没有本国自己的特色,高质量的动画少之又少。中国传统壁画一直以来就是中华艺术瑰宝,它历经千年,深植于中国主流文化的土壤中,对于研究中国文化有极大的价值。壁画中蕴含的对动态形象的表现技法对于现代影视动画,特别是人物形象的朔造具有积极地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壁画的一些创作技法,期望对我国影视动画的特色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中国传统壁画;艺术性;动画发展
1、中原传统壁画的特点
寺观壁画的价值远远超出了艺术、人文、宗教、历史、民俗、考古等学术价值。现存的寺观题材主要为佛教、道教、儒家以及民间信仰故事等。其特点有:
1.1遵循事物规律。
中原寺观壁画的作者重视深厚的造型功力和生动的艺术表现力,这与宋元时期理学家推崇的“格物致知”思想密切相关。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天地万物之间存在永恒的“理”。画家提倡发现事物内在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合理的想象并加以创新,成为固有表现形式的突破与提升。在人物造型符合宗教法度的前提下,体现出独立的性格。
1.2线条遒劲有力,色彩搭配稳重。
中原传统寺观壁画多用长线条,有的可达丈余,用笔“平、留、圆、重、变”各种手法。以线造型,沉稳精到。在铺色时,有意识地保留原线条的造型美。传统寺观壁画的颜色使用特别严格,主体颜色为青、朱、白、黑、黄五种颜色,间色为粉色,并且采用多次填充的形式达到画面的和谐统一。
1.3制作考究,严整有序。
壁画首先必须满足功能性和仪式性的要求。壁画中每个人物的服饰、所处位置、器具等都受到了宗教制度的影响。中原传统寺观壁画注重严格的绘制程序,体现出工笔重彩画绘制的特点。永乐宫壁画讲究“三矾九染”,不会因为程序复杂而有所删减,所以直至今天,其线条色泽依旧明丽。
1.4粉本传承有绪。
中原传统寺观壁画非常重视人物的造型传承。晋安中原寺观壁画群的画者就有崇古尚文的色彩,尤其是对优秀粉本的使用传承上。从現存的兩卷道教壁画粉本《朝元仙杖》《八十七神仙图卷》来看,其在构图方式、人物形象、绘画风格上,皆与永乐宫壁画的《朝元图》有着密切的联系。
2、传统寺观壁画中线的研究
中原传统寺观壁画绘制过程中会自然加入主体意识,在寻找与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之下合理想象并加以创新。比如中原传统寺观壁画中线的运用,绘画者通过改变线的疏密、行笔的缓急,运笔的轻重来表现不同的感受而产生不同的画面。其中永乐宫壁画的线可以说已经做到了艺术形式规律的极致。每条线的轻与重、长与短、粗与细、浓与淡都做到了极致,每一部分都是不多不少的。
中原传统寺观壁画中的线不仅仅能表现造型、体积、空间和质感,还能起到传神达意的作用,比如敦煌伎乐壁画,在线的造型上融入了佛的精神,菩萨们的舞姿、动态以及对音乐的表现都是通过线的走向、气韵来传达的。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线可以用来分析比例、展现透视、体现空间感、塑造出人物体型。不同的线条绘制方式得出不同的画面效果,无论是壁画中粗犷的墨线勾勒的轮廓线,还是生动、灵活、洒脱、飘逸、疏密得当的线条,都在影视动画制作中可以使用。对于中原传统寺观壁画,它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基本的造型和着色技巧,这些与现代影视动画的关联也最为密切。研究这些技法,有助于我国做出有本国特色的影视动画。
3、传统寺观壁画中的色彩研究
中原寺观壁画对于色彩的搭配是非常讲究的,中国人向来喜好鲜艳明快而又温暖热烈的颜色。壁画中青、朱、白、黑、黄五种正色占据画面主体,符合阴阳五行之说。间色基本为粉色,使得协调画面颜色。设色上注重“色薄气厚”,上色时用较薄的颜色多次绘制,显得整体色彩构成更丰富多彩。
壁画的色彩搭配是客观色彩和主观色彩的统一。在客观的基础上,将具有装饰性的色彩因素或具有情感特征的色彩要素提炼、概括并强化,使每个场景画面统一、协调。色彩的装饰表现形式在影视动画创作中也经常被采用,动画在客观真实场景造型的基础上,将固有的深度、空间、质地、光感等元素平面化,将立体三维空间的形体进行平面化的概括和处理。 例如 《大闹天宫》等动画影片都在场景和人物的造型设计上大量吸收类似敦煌壁画的色彩、构图和人物造型,以及散点透视的手法。影片大量采用中国人喜欢的藏青、黑灰、土黄、土红等颜色,并且在人物服装、道具的色彩上做了暗部选择和处理,无论从造型还是色彩,整个影片都洋溢着浓郁的东方气息。
4、传统壁画与当代动画
中原传统寺观壁画经过上千年的演变,流传下来的技法都已经很成熟。它在几千年的发展之中已经深深的烙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印记,它可以用来展示宗教的文化,也可以作为概念化的语言形式出现,也可以作为神性的符号出现,也可以作为民俗性的符号出现,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加强对优秀文化的挖掘、阐发和传承,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近年来虽然国产动画产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时不时有几部好的作品出现,但是总体情况并不乐观,目前中国现代的影视动画基本受到了日韩动漫风格的影响,没有属于本国特色的高质量动画作品,动画题材千篇一律,想要发展国产动画,就需要结合本国特色,确立一个国产动漫发展的正确方向。结合国外优秀的动画作品,从传统寺观壁画中研究中国文化,研究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将有助于推动本国动画特色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嗣徽,元代晋安寺观壁画群研究[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
[2]张诗卉,中国寺观壁画云的表现研究初探,中国美术学院,2015
[3]周大正,敦煌壁画与中国画色彩[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4]李淞,山西寺观壁画新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赵声良,敦煌壁画风景研究[M],中华书局,2005
作者简介:罗苏(1992.12.10),女,湖南省吉首市,湖南师范大学,学生,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动画。
【关键词】:中国传统壁画;艺术性;动画发展
1、中原传统壁画的特点
寺观壁画的价值远远超出了艺术、人文、宗教、历史、民俗、考古等学术价值。现存的寺观题材主要为佛教、道教、儒家以及民间信仰故事等。其特点有:
1.1遵循事物规律。
中原寺观壁画的作者重视深厚的造型功力和生动的艺术表现力,这与宋元时期理学家推崇的“格物致知”思想密切相关。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天地万物之间存在永恒的“理”。画家提倡发现事物内在的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合理的想象并加以创新,成为固有表现形式的突破与提升。在人物造型符合宗教法度的前提下,体现出独立的性格。
1.2线条遒劲有力,色彩搭配稳重。
中原传统寺观壁画多用长线条,有的可达丈余,用笔“平、留、圆、重、变”各种手法。以线造型,沉稳精到。在铺色时,有意识地保留原线条的造型美。传统寺观壁画的颜色使用特别严格,主体颜色为青、朱、白、黑、黄五种颜色,间色为粉色,并且采用多次填充的形式达到画面的和谐统一。
1.3制作考究,严整有序。
壁画首先必须满足功能性和仪式性的要求。壁画中每个人物的服饰、所处位置、器具等都受到了宗教制度的影响。中原传统寺观壁画注重严格的绘制程序,体现出工笔重彩画绘制的特点。永乐宫壁画讲究“三矾九染”,不会因为程序复杂而有所删减,所以直至今天,其线条色泽依旧明丽。
1.4粉本传承有绪。
中原传统寺观壁画非常重视人物的造型传承。晋安中原寺观壁画群的画者就有崇古尚文的色彩,尤其是对优秀粉本的使用传承上。从現存的兩卷道教壁画粉本《朝元仙杖》《八十七神仙图卷》来看,其在构图方式、人物形象、绘画风格上,皆与永乐宫壁画的《朝元图》有着密切的联系。
2、传统寺观壁画中线的研究
中原传统寺观壁画绘制过程中会自然加入主体意识,在寻找与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之下合理想象并加以创新。比如中原传统寺观壁画中线的运用,绘画者通过改变线的疏密、行笔的缓急,运笔的轻重来表现不同的感受而产生不同的画面。其中永乐宫壁画的线可以说已经做到了艺术形式规律的极致。每条线的轻与重、长与短、粗与细、浓与淡都做到了极致,每一部分都是不多不少的。
中原传统寺观壁画中的线不仅仅能表现造型、体积、空间和质感,还能起到传神达意的作用,比如敦煌伎乐壁画,在线的造型上融入了佛的精神,菩萨们的舞姿、动态以及对音乐的表现都是通过线的走向、气韵来传达的。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线可以用来分析比例、展现透视、体现空间感、塑造出人物体型。不同的线条绘制方式得出不同的画面效果,无论是壁画中粗犷的墨线勾勒的轮廓线,还是生动、灵活、洒脱、飘逸、疏密得当的线条,都在影视动画制作中可以使用。对于中原传统寺观壁画,它最宝贵的财富就是基本的造型和着色技巧,这些与现代影视动画的关联也最为密切。研究这些技法,有助于我国做出有本国特色的影视动画。
3、传统寺观壁画中的色彩研究
中原寺观壁画对于色彩的搭配是非常讲究的,中国人向来喜好鲜艳明快而又温暖热烈的颜色。壁画中青、朱、白、黑、黄五种正色占据画面主体,符合阴阳五行之说。间色基本为粉色,使得协调画面颜色。设色上注重“色薄气厚”,上色时用较薄的颜色多次绘制,显得整体色彩构成更丰富多彩。
壁画的色彩搭配是客观色彩和主观色彩的统一。在客观的基础上,将具有装饰性的色彩因素或具有情感特征的色彩要素提炼、概括并强化,使每个场景画面统一、协调。色彩的装饰表现形式在影视动画创作中也经常被采用,动画在客观真实场景造型的基础上,将固有的深度、空间、质地、光感等元素平面化,将立体三维空间的形体进行平面化的概括和处理。 例如 《大闹天宫》等动画影片都在场景和人物的造型设计上大量吸收类似敦煌壁画的色彩、构图和人物造型,以及散点透视的手法。影片大量采用中国人喜欢的藏青、黑灰、土黄、土红等颜色,并且在人物服装、道具的色彩上做了暗部选择和处理,无论从造型还是色彩,整个影片都洋溢着浓郁的东方气息。
4、传统壁画与当代动画
中原传统寺观壁画经过上千年的演变,流传下来的技法都已经很成熟。它在几千年的发展之中已经深深的烙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种种印记,它可以用来展示宗教的文化,也可以作为概念化的语言形式出现,也可以作为神性的符号出现,也可以作为民俗性的符号出现,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加强对优秀文化的挖掘、阐发和传承,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近年来虽然国产动画产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时不时有几部好的作品出现,但是总体情况并不乐观,目前中国现代的影视动画基本受到了日韩动漫风格的影响,没有属于本国特色的高质量动画作品,动画题材千篇一律,想要发展国产动画,就需要结合本国特色,确立一个国产动漫发展的正确方向。结合国外优秀的动画作品,从传统寺观壁画中研究中国文化,研究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将有助于推动本国动画特色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孟嗣徽,元代晋安寺观壁画群研究[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2011,
[2]张诗卉,中国寺观壁画云的表现研究初探,中国美术学院,2015
[3]周大正,敦煌壁画与中国画色彩[M],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4]李淞,山西寺观壁画新证[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赵声良,敦煌壁画风景研究[M],中华书局,2005
作者简介:罗苏(1992.12.10),女,湖南省吉首市,湖南师范大学,学生,2015级研究生,研究方向: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