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专家简介
冯希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儿童科主任、上海市口腔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医疗专长:口腔龋病、牙周病预防方法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尤在口腔龋病的预防方面具有创造性成果。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周五上午。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是婴幼儿口腔保健,中心口号是关注婴幼儿口腔健康。本刊特邀口腔预防专家冯希平教授向大家介绍婴幼儿期的口腔保健知识,愿所有的宝宝口腔更健康、笑容更灿烂。
常说身体健康要从小做起,其实,牙齿健康也应从小做起。婴幼儿期是指从宝宝出生至满3周岁的一段时期,宝宝出生后的最初三年是乳牙陆续萌出,形成牙列的阶段,是恒牙牙胚逐渐形成、恒牙逐步钙化的阶段,也是极易罹患龋齿、牙龈炎等多种口腔疾病的阶段。由于该阶段宝宝口腔中没有牙齿或仅存在将被替换的乳牙,其口腔保健常被许多爸爸妈妈忽略,为宝宝今后的口腔健康埋下隐患。今年将“婴幼儿口腔保健”定为“全国爱牙日”的主题,正是希望通过科普宣传,将婴幼儿口腔保健的理念推广开来。
婴幼儿口腔保健5“错招”
婴幼儿期口腔保健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没有蛀牙;二是完全保持牙龈健康。以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5种错误做法,希望大家能从医生的分析中得到一些启示。
错误一:给宝宝喂奶前,父母先尝一下,以免烫到宝宝。
点评:爱宝宝,就别把细菌传给宝宝。
变形链球菌是引起蛀牙的重要细菌。宝宝出生时,口腔内没有变形链球菌,随着年龄增长,宝宝口腔内的变形链球菌会逐渐增多,而这些细菌多是由于宝宝出生后,经由父母传播而获得。最常见的转播途径是父母与婴幼儿接吻和用嘴尝婴幼儿的食物。
正确做法:给宝宝喂奶时,爸爸妈妈应尽量避免直接用嘴接触奶嘴或调羹,以免将细菌传给宝宝,可将奶滴于手背或手腕内侧以测试温度,阻断细菌传播渠道。
错误二:宝宝还没长牙,不需每天清洁口腔。
点评:口腔不清洁,真菌来“骚扰”。
虽然宝宝一般在出生后第6个月才长出第一颗牙,但清洁口腔依然是很重要的日常护理工作。每天清洁口腔不仅可避免黏膜真菌感染,为乳牙的萌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还可使宝宝尽早习惯被他人接触口腔内部,为今后实施进一步的口腔保健提供基础。
正确做法: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宝宝进食后,喂一些温开水。如果宝宝口腔内还有脏物,可让其侧卧,家长洗净手后,用纱布缠绕手指或用特制的乳胶指套牙刷蘸少许淡盐水或温开水,按先口腔内两颊部、齿龈外面,后齿龈内面及舌头的顺序进行清洗。由于宝宝的口腔黏膜极其柔嫩,因此在清洗时,动作一定要轻柔。6个月后,宝宝的乳牙萌出,此时可让宝宝坐在大人的膝上,将干净纱布缠在手指上或用特制的乳胶指套牙刷,轻轻擦洗宝宝刚刚萌出的乳牙。12个月以后,爸爸妈妈可以教宝宝刷牙。开始时,可先让宝宝拿一把没有牙膏的牙刷,手把手帮助宝宝刷牙,用不了多久,宝宝就会自己刷牙了。
错误三:给宝宝用大人的含氟牙膏,认为含氟越多,预防蛀牙的功效越大。
点评:氟化物虽然有保护牙齿的作用,但过量摄入氟对人体有害。
宝宝对氟的耐受量与成人不同,且他们的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刷牙时容易发生误吞。如果长期使用成人含氟牙膏,可能因误吞而导致氟中毒。
正确做法:推荐使用儿童专用牙膏,或在医生指导下,酌减成人牙膏的使用量。
错误四:宝宝牙龈上鼓出的白色小脓疱是“上火”了,只要用一些清凉降火的药,自然就会好。
点评:莫把炎症当“上火”。
宝宝牙龈上鼓起的白色小脓疱很可能是乳牙根尖周炎的表现,光靠药物无法根治,如果不进行彻底的牙髓治疗,病情反复发作,可能会影响继承恒牙的发育。
正确做法:应带宝宝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错误五:反正乳牙是要被替换的,即使蛀坏了,也不必治疗。
点评:蛀坏的乳牙危害大。
宝宝在6个月大时长出第一颗牙齿,在之后的8~12年时间里,乳牙是宝宝主要的进食工具。乳牙质地比恒牙疏松,蛀牙发展速度非常快,如果影响到牙髓或根尖,常会引起患牙不适、牙龈肿胀,甚至发热等问题,长期的乳牙根尖炎症还可能引起继承恒牙在颜色和形态上的改变。蛀坏的乳牙如果不积极治疗,不仅会影响宝宝的日常进食和营养摄入,还会对宝宝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双侧乳后牙不发挥咀嚼功能,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宝宝日后的脸型发育。
正确做法:宝宝蛀牙不可忽视,早诊、早治是上策。
每隔半年,带宝宝看一次牙医
一般地说,在宝宝出生6~12个月内,应安排宝宝和牙医的第一次会面,并按照医生的建议,改正一切可能不利于宝宝口腔健康的做法。之后每隔3~6个月复诊一次,以便牙科医生尽早发现宝宝的口腔问题,尽早治疗。
除了看牙时机,看牙方法也很重要。很多宝宝对看牙心存恐惧,一提到去补牙总是又哭又闹,这种情况称为“牙科恐惧症”。要帮助宝宝克服恐惧,需要家长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首先,家长不应在宝宝面前表现出自身对看牙的恐惧心理,更不应该以看牙医作为恐吓宝宝的手段。其次,在首次就诊时,应尽量使宝宝熟悉牙科诊所的环境,并让宝宝与医生多交流,在没有急症的情况下,一般选取病变最轻,或者治疗时不适感最少的牙齿进行操作。第三,给口腔内有多颗蛀牙的宝宝看牙时,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即便宝宝能够非常勇敢地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爸爸妈妈也不可急于求成,以免一次治疗时间过长,给宝宝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不快,为今后的口腔保健工作带来困难。
8个小提醒,为宝宝口腔健康“加油”
1. 尽量不要让宝宝喝含蔗糖的饮料,减少蛀牙危险。
2. 奶嘴的开口不宜过大。过大的奶嘴开口会削弱对宝宝吮吸力量的要求,对宝宝的面部发育不利。
3. 让宝宝多吃含适量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牛肉等。这样不但有利于牙齿的机械清洁,而且还能使宝宝的面部骨骼和牙床得到充分的锻炼。
4. 不要让宝宝养成含奶头睡觉的习惯。
5. 不要让宝宝养成含食的习惯。
6. 不要让宝宝养成咬手指、咬嘴唇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对牙齿的正常排列及保持口腔软组织的健康都很不利。
7. 不要让宝宝整天吃零食。进食饼干、巧克力等甜食时,可以用增加每次进食量的方法来减少进食次数,每次进食后,都不能忽略口腔的清洁。
8. 注意宝宝牙齿缝的清洁。有的宝宝牙缝较大,食物易嵌塞,易发生牙齿邻面的蛀牙。这类蛀牙部位隐匿,平时不易被发现,且由于牙齿邻面组织较薄,短期内就可能导致牙髓炎症,爸爸妈妈应特别注意。
专家寄语:祝愿每一个宝宝在爸爸妈妈耐心细致的照顾下,都能拥有最健康的牙齿、最灿烂的笑容!
冯希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预防儿童科主任、上海市口腔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医疗专长:口腔龋病、牙周病预防方法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十余项,尤在口腔龋病的预防方面具有创造性成果。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周五上午。
9月20日是“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是婴幼儿口腔保健,中心口号是关注婴幼儿口腔健康。本刊特邀口腔预防专家冯希平教授向大家介绍婴幼儿期的口腔保健知识,愿所有的宝宝口腔更健康、笑容更灿烂。
常说身体健康要从小做起,其实,牙齿健康也应从小做起。婴幼儿期是指从宝宝出生至满3周岁的一段时期,宝宝出生后的最初三年是乳牙陆续萌出,形成牙列的阶段,是恒牙牙胚逐渐形成、恒牙逐步钙化的阶段,也是极易罹患龋齿、牙龈炎等多种口腔疾病的阶段。由于该阶段宝宝口腔中没有牙齿或仅存在将被替换的乳牙,其口腔保健常被许多爸爸妈妈忽略,为宝宝今后的口腔健康埋下隐患。今年将“婴幼儿口腔保健”定为“全国爱牙日”的主题,正是希望通过科普宣传,将婴幼儿口腔保健的理念推广开来。
婴幼儿口腔保健5“错招”
婴幼儿期口腔保健的目标有两个:一是没有蛀牙;二是完全保持牙龈健康。以下是临床上最常见的5种错误做法,希望大家能从医生的分析中得到一些启示。
错误一:给宝宝喂奶前,父母先尝一下,以免烫到宝宝。
点评:爱宝宝,就别把细菌传给宝宝。
变形链球菌是引起蛀牙的重要细菌。宝宝出生时,口腔内没有变形链球菌,随着年龄增长,宝宝口腔内的变形链球菌会逐渐增多,而这些细菌多是由于宝宝出生后,经由父母传播而获得。最常见的转播途径是父母与婴幼儿接吻和用嘴尝婴幼儿的食物。
正确做法:给宝宝喂奶时,爸爸妈妈应尽量避免直接用嘴接触奶嘴或调羹,以免将细菌传给宝宝,可将奶滴于手背或手腕内侧以测试温度,阻断细菌传播渠道。
错误二:宝宝还没长牙,不需每天清洁口腔。
点评:口腔不清洁,真菌来“骚扰”。
虽然宝宝一般在出生后第6个月才长出第一颗牙,但清洁口腔依然是很重要的日常护理工作。每天清洁口腔不仅可避免黏膜真菌感染,为乳牙的萌出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还可使宝宝尽早习惯被他人接触口腔内部,为今后实施进一步的口腔保健提供基础。
正确做法:最简单的方法是,在宝宝进食后,喂一些温开水。如果宝宝口腔内还有脏物,可让其侧卧,家长洗净手后,用纱布缠绕手指或用特制的乳胶指套牙刷蘸少许淡盐水或温开水,按先口腔内两颊部、齿龈外面,后齿龈内面及舌头的顺序进行清洗。由于宝宝的口腔黏膜极其柔嫩,因此在清洗时,动作一定要轻柔。6个月后,宝宝的乳牙萌出,此时可让宝宝坐在大人的膝上,将干净纱布缠在手指上或用特制的乳胶指套牙刷,轻轻擦洗宝宝刚刚萌出的乳牙。12个月以后,爸爸妈妈可以教宝宝刷牙。开始时,可先让宝宝拿一把没有牙膏的牙刷,手把手帮助宝宝刷牙,用不了多久,宝宝就会自己刷牙了。
错误三:给宝宝用大人的含氟牙膏,认为含氟越多,预防蛀牙的功效越大。
点评:氟化物虽然有保护牙齿的作用,但过量摄入氟对人体有害。
宝宝对氟的耐受量与成人不同,且他们的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刷牙时容易发生误吞。如果长期使用成人含氟牙膏,可能因误吞而导致氟中毒。
正确做法:推荐使用儿童专用牙膏,或在医生指导下,酌减成人牙膏的使用量。
错误四:宝宝牙龈上鼓出的白色小脓疱是“上火”了,只要用一些清凉降火的药,自然就会好。
点评:莫把炎症当“上火”。
宝宝牙龈上鼓起的白色小脓疱很可能是乳牙根尖周炎的表现,光靠药物无法根治,如果不进行彻底的牙髓治疗,病情反复发作,可能会影响继承恒牙的发育。
正确做法:应带宝宝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错误五:反正乳牙是要被替换的,即使蛀坏了,也不必治疗。
点评:蛀坏的乳牙危害大。
宝宝在6个月大时长出第一颗牙齿,在之后的8~12年时间里,乳牙是宝宝主要的进食工具。乳牙质地比恒牙疏松,蛀牙发展速度非常快,如果影响到牙髓或根尖,常会引起患牙不适、牙龈肿胀,甚至发热等问题,长期的乳牙根尖炎症还可能引起继承恒牙在颜色和形态上的改变。蛀坏的乳牙如果不积极治疗,不仅会影响宝宝的日常进食和营养摄入,还会对宝宝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双侧乳后牙不发挥咀嚼功能,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宝宝日后的脸型发育。
正确做法:宝宝蛀牙不可忽视,早诊、早治是上策。
每隔半年,带宝宝看一次牙医
一般地说,在宝宝出生6~12个月内,应安排宝宝和牙医的第一次会面,并按照医生的建议,改正一切可能不利于宝宝口腔健康的做法。之后每隔3~6个月复诊一次,以便牙科医生尽早发现宝宝的口腔问题,尽早治疗。
除了看牙时机,看牙方法也很重要。很多宝宝对看牙心存恐惧,一提到去补牙总是又哭又闹,这种情况称为“牙科恐惧症”。要帮助宝宝克服恐惧,需要家长和医生的共同努力。首先,家长不应在宝宝面前表现出自身对看牙的恐惧心理,更不应该以看牙医作为恐吓宝宝的手段。其次,在首次就诊时,应尽量使宝宝熟悉牙科诊所的环境,并让宝宝与医生多交流,在没有急症的情况下,一般选取病变最轻,或者治疗时不适感最少的牙齿进行操作。第三,给口腔内有多颗蛀牙的宝宝看牙时,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即便宝宝能够非常勇敢地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爸爸妈妈也不可急于求成,以免一次治疗时间过长,给宝宝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不快,为今后的口腔保健工作带来困难。
8个小提醒,为宝宝口腔健康“加油”
1. 尽量不要让宝宝喝含蔗糖的饮料,减少蛀牙危险。
2. 奶嘴的开口不宜过大。过大的奶嘴开口会削弱对宝宝吮吸力量的要求,对宝宝的面部发育不利。
3. 让宝宝多吃含适量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牛肉等。这样不但有利于牙齿的机械清洁,而且还能使宝宝的面部骨骼和牙床得到充分的锻炼。
4. 不要让宝宝养成含奶头睡觉的习惯。
5. 不要让宝宝养成含食的习惯。
6. 不要让宝宝养成咬手指、咬嘴唇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对牙齿的正常排列及保持口腔软组织的健康都很不利。
7. 不要让宝宝整天吃零食。进食饼干、巧克力等甜食时,可以用增加每次进食量的方法来减少进食次数,每次进食后,都不能忽略口腔的清洁。
8. 注意宝宝牙齿缝的清洁。有的宝宝牙缝较大,食物易嵌塞,易发生牙齿邻面的蛀牙。这类蛀牙部位隐匿,平时不易被发现,且由于牙齿邻面组织较薄,短期内就可能导致牙髓炎症,爸爸妈妈应特别注意。
专家寄语:祝愿每一个宝宝在爸爸妈妈耐心细致的照顾下,都能拥有最健康的牙齿、最灿烂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