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颠倒,青效引导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ff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厘米”是小学生对测量单位的第一次接触,教学要指向于“单位”意识的确立和培养,而基本的单位“1厘米”则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很多教者都是把“1厘米”与“长度单位”割裂开来教学,这样学生形成的认知便不是完整的,甚至会产生偏差。
  一个前后呼应的提问引发的思考
  执教二年级“认识厘米”的课初,在统一測量工具的时候,很多孩子都提到了直尺,于是教者就提出了一个问题:用老师这把长尺和同学们手上的短尺来量课桌的长,结果一样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一樣。(预料之中的回答)
  教者顺其自然地引向对直尺的深度认识。从整体观察到找出1厘米、几厘米,再到读取长度、测量长度……一系列针对厘米的学习紧紧围绕着“直尺”展开,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也很高。当一切水到渠成,教者觉得可以“鸣金收兵”的时候,又一次抛出课初的提问。这样的二度提问,是基于首尾呼应的需要,同样也在检验一节课目标的达成度。可当教者的问题提出之后,学生却依然是异常自信地回答:不一样。只有一两个“救命草”般的声音响起,聊以慰藉教者惶恐的心。
  诚然,一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会认尺,会用尺测量长度和画出一定长度的线段,会根据起点和终点的刻度数出或算出长度,可是学生脑海中建立起来的只是从“1厘米”到“几厘米”的一个形象的数字码堆,而不是作为长度单位的“厘米”本身。
  特级教师蔡宏圣说,数学的本质是“单位”。对于“厘米”的认识,我们重点应研究它作为“单位”的特质。从具体情境中的直尺上形象地剥离出“1厘米”和“几厘米”本是无可厚非的,只是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受到的就是直尺上的一堆数字而已。
  要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直尺虽长短不一,但因为其中的基本长度单位1厘米都是一样长,因此无论用哪种尺,量出的课桌长度都是一样的”,着实不容易。
  1厘米的小棒带来的启示
  苏教版教材中呈现的情境图是分别用数学书、文具盒来量课桌的长,进而让学生体会:量的数量不同是因为所用的工具不同。此时,学生就自然而然想到统一测量工具,而尺正是最统一的测量工具……也许,我们顺理成章地步入了一个教学的误区。其实,我们最终统一的并不是测量工具,而是表示一个固定长度的“单位”,可我们的直尺并不是这样的“长度”单位,充其量它只是由数个长度单位累积起来的测量工具而已。
  因为教师的着力点不对,在学生的认知当中,教师的长尺是一个较长的“长度单位”,他们的短尺是一个较短的“长度单位”,最终的结果当然就不同了。因为有了这样一个错误的“单位认知”在那,反而遮盖了本来就可以凸显出来的基本单位量——1厘米。
  一位教者用古时候两个裁缝给一位姑娘做裙子的故事引入,先带领孩子们了解了一些古代中外表示长度的方法,进而告诉孩子们:为了统一,聪明的人们创造出了1米长的、1分米长的、1厘米长的三种小棒(课件展示)。然后,教师让孩子们从学具盒中拿出1厘米长的小棒,用手比划,感受一下1厘米有多长,并通过与1厘米长小棒的比较,找找生活中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体会完毕后,教师在投影上出示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让大家尝试用1厘米的小棒“摆小棒、量长度”……孩子们饶有兴致地边摆边说:( )个1厘米就是( )厘米。此时1厘米的“单位意识”逐渐形成。教者话锋一转,问孩子们:“量20厘米、50厘米长的线段,你还愿意用1厘米的小棒量吗?”很快,就有孩子想到把l厘米的小棒连接起来,此时多媒体演示适时介入,让“尺”在一个又一个1厘米相连的基础上自然产生了。
  一个从尺到1厘米,一个从1厘米到尺,看似简单的颠倒,实际是顺应了事物发展演变的过程。利用1厘米小棒的摆和连,突出了“1厘米”作为基本长度单位的本质特性,弱化了尺对孩子先入为主的印象迁移。基于这样的教学思考。如果我们把那个“用老师这把长尺和同学们手上的短尺来量课桌的长,结果一样吗?”的问题向孩子提出来时,学生的回答就不会那么让教者抓狂了。
  编辑 聂蕾
其他文献
编者按:  你,你身边的同事、朋友,亦或你的班主任,只要在学校担任过班主任工作,只要够优秀,在你的记忆里够深刻,我们就在这里聆听你的心声,感悟你的动人故事。从本期开始,我们将陆续推出最美班主任系列报道,旨在全面展示我省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的风采,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尚师德、传承师爱,全面推进师德建设。我们心中最美的人呀,我们要为您高唱,我们要为您赞扬……  正因为您的理解,我才敢挺直腰板,教
期刊
语文水平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要“多看、多读、多背、多写”。只有这样,才能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高考中应付自如,立于不败之地。语文学习,总体来说可分为三大板块:即基础知识、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写作水平的提高,没有什么诀窍,只有平时的积累和练笔。这学期我主要抓了学生小作文的写作,让他们在课前十分钟,朗读或演讲自己的作品,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收获。  收获之一:经常动笔,思维敏
期刊
《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求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体现现代教育理念、反映地理科学发展、适应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高中地理课程。”在课程理念中又指出“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就必须有乡土素材相配合。  一、教材分析  《城市化》是人教版地理
期刊
初识李镇西老师其人,缘于他的文章《学生给老师撑伞,何错之有?》,从这篇文章中我看到了李镇西老师和他的学生之间亦师亦友、亲密无间的师生感情,他不但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通过这篇文章,李镇西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因此记住了李镇西这个名字。  暑假期间,我偶尔在书店看到了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买下了这本书,并急忙回家阅读。从一开始阅读,这本书就深深地打动了我,除了吃
期刊
编者按:  “优秀教学能手”是陕西省为了表彰特别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而设立的一种既具先进性,又有专业性的称号。教育工作是行为影响行为,生命润泽生命的过程。优秀教学能手,自然在该学科业务非常精湛,不仅是学科改革的引领者,更是学科改革的实践者。那么如何发挥这些优秀教学能手的作用,带动和引领辖区内的教师呢?本期让我们带你再一次走进教学能手的世界。  “从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里,我看到了热切的期盼,扎根学校
期刊
古代诗歌阅读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题,近年来高考试题出现了由单诗向对比阅读转换的考查形式。笔者试图从高考真题中探究对比阅读的类型。  一、同一作者的写景差异  2015年新课标卷I将《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与课本中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两首诗歌进行了比较。这两首诗均出自唐代诗人岑参边塞诗作中的离别诗,但前一首为即将赴边塞任职的留别诗(自己远行,作诗赠友),后一首为在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送别诗(友
期刊
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指的是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所用到的途径、手段和方法,是人们思维过程的反映,能够将人们对于数学的理性思维体现出来。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需要注重数学思维方法在课堂中的渗透,从而使学生在数学方法的指导下提升自己的数学思维。下面我就以《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为例,来说明如何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一、课堂引入,归纳渗透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观察一组图片。同学们在观察的过
期刊
做一名受人爱戴的人民教师,是我从小的梦想,梦想着辛勤浇灌每一朵鲜花,使之茁壮成长。如今的我,梦想正在实现。回顾这九年的教书育人生涯,有成功的喜悦,亦有失败的痛苦,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传道授业解惑”,应当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才能和学识,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同样一堂课,不同文化素养的教师上课的效果是不一样的。有的教师上课语言单调,内容
期刊
“养成”的本意,是通过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教育。就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的质量和水平,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从而让孩子终生幸福和谐发展。  养成教育的意义  中国古代高度重视儿童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周易·蒙卦》指出:“蒙以养正,圣功也。”把养成儿童良好品德习惯的教育评价为圣人的功德。孔子则进一步指出:“性相近,习相远
期刊
课堂教学预设与生成关系密切,充分协调好课堂教学多重关系,能促生教学资源,打造生物高效课堂。  一、解读教材,拓展学习内容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首先要对教材学习内容展开深度解析,要从教材解析中找到教学设计突破的角度,通过学习旧知展开引导,形成新旧知识的有效对接。教师深入教材内容研究,为教学设计做好充分准备,也为课堂教学生成做好预设。  如在学习《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时,为让学生有更多直观感知,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