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演绎人生多重角色

来源 :荣誉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荣誉杂志》入编稿:
  王一民女士印度尼西亚著名华人领袖(荷兰语甲必丹)王加禄的後裔,1979年来港定居,八十年代中期经营地产代理生意。从业三十多年来,她经历了香港地产市场的几次起落,尝尽人生“酸甜苦辣咸”,由高峰跌至谷底,又从谷底冲出困境。她像无数在狮子山下拼搏的香港人一样,无惧风浪,迎接挑战,奋勇向前。为生活奔波的同时,王一民女士积极参加香港的社团工作,同乡亲们一起,敦睦乡谊,凝聚力量,为建设繁荣和谐社会尽一分心力。她也是一位众所周知的廿四孝女儿,孝顺母亲,是朋友圈内出名的孝女;她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将自己在艰难的中国文革“知青岁月”中未能完成的学业梦想,寄託於两个女儿身上,不论有多大困难,都让下一代接受和完成高等教育,寄予重望:将来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几起几落,成功需要坚定的理念
  告别亲人,挥别故乡,越过群山,跨过关隘,来到香港这个神奇的地方,追寻那不息的梦想,但是初到贵境,两手空空,王一民女士租住的是廉价租金、冬冷夏热的天台潛建屋,每天出入要爬七层楼梯。晚上,老鼠上蹿下跳,“小强”遍地开花,每日都吃最便宜的芽菜和豆腐等。因为当年在中国内地当过“知青”,经历过上山下乡、生活在社会低层的艰苦岁月,香港的竞爭环境,香港人的拼搏精神,王一民女士很快就能“接轨”了,赴港前在内地任中学教师的她,来港转身为工厂妹,不但毫无怨言,而且工作忙碌,天天加班,坚持不怠,以至形成了习惯,若没有被安排加班,心里还会感到难受。
  看到香港高楼林立,自己竟没有立锥之地,王一民女士暗下决心:拼搏才是硬道理!机缘巧合,由工厂妹转入了地产代理行业。谈及为何选择地产代理行业呢,她说起了一个小故事:“我是受一位老伯伯启发,他虽然目不识丁,但在做生意方面卻颇有头脑。他初到香港时是在街上卖二手衣裤和咸肉糉的,赚到资金夠付首期就立即买楼投资;当时他让我帮忙,义务为他做些买楼方面的文书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启发,也略知了行业的遊戏规矩,顺势就转入了地产代理行业。”助人为乐,不料卻成了王一民女士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在这段小插曲中,王一民女士也悟出了一个道理:跟什麽样的人在一起,自己就可能成为什麽样的人。为此,她常常提醒自己,多与比自己层次高的人接触,像一块海绵一样,吸收、学习对方的长处,自我增值。
  初入地产代理行业时,缺乏经验,以至在1983年及1989年两次地产市值大跌时没有把握良机入货。之後她总结经验,检讨自己,再战市场。
  由1992年开始,地产市道蒸蒸日上,直到1997年,王一民女士在地产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和经验,準备充分放手一搏,然而没料到的是,楼市此时卻持续向下滑跌,2003年更是一场SARS肆虐,原本惊弓之鸟的香港地产业更是雪上加霜。王一民女士的物业统统成了负资产,债台高筑,人生跌至谷底。
  从无到有,可以觉得一种满足,由有至无再到负资产,从大屋搬到小房,由坐私家车变成坐巴士,在信贷公司私人数据库内的评级为“F”级(尾数第二),债台高筑同时还要负担两位女儿的昂贵学费,那种压力与痛苦难以形容;还有与财务困难伴随而来的人间白眼、世态炎凉,也让她倍受打击。然而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她並没有放棄,而是转攻为守,等待曙光再现。
  正当山穷水尽时,一位任银行经理的朋友计划移民加拿大,她离职前未能完成客户私人高息贷款30万的任务,因是好友,向王一民女士寻求帮助。当时王一民女士完全不需要这笔高利息的贷款,为了支持朋友,二话不说拿下了这笔30万元的贷款,没想到,在她负资产的时候,这位朋友和这30万元成了拯救她的“贵人”,让她柳暗花明,度过难关。回想当初,王一民女士唏嘘地说:“贫穷、失意……看似可怕,过後想起来,未必是件坏事。在那时那刻,远离欲望的喧嚣,才能彻底看清自己,才知道需要怎麽装备自己。”
  患难见真情,在她最困难的时候,也有一位朋友(现在的拍档)借她一笔资金,扶助其再次拼搏。时至今日,再度提及此事,王一民女士都是眼有淚光,感恩铭心。
  2008年,环球金融危机报章大肆报导金融海啸还有第二波、第三波的一类负面信息,王一民女士购买了大量的报纸、杂誌,一个星期内整天的关在屋内研究,究竟金融海啸会不会很快再来?最後,她得出结论,答案是否定的,金融危机有它一定的规律,否极泰来,当前可能正是人棄我取,遍地黄金的时候,所谓“危机危机,有‘危’就有‘机’”。
  香港楼市还有其它优势,如港元同美元挂钩,美国推出了QE3,大量印製纸币,联係汇率不变,美元长期处於低息,供楼便宜过租楼;而当时又正值祖国改革开放、万马齐发的好时期,香港房屋需求激增,但土地供应量长期不足。王一民女士蒐集资料,做足功课,付诸实践,用有限的资金去寻找相对高比率的回报,经过努力,慢慢走出困境。
  在这个商业社会,为什麽富人仅佔5%,因为他们是少数把握机会的眼光独到者,能保持独立思考,不跟“羊群心理”,积极为成功寻找方法;当形势不那麽有利的时候,他们能夠实实在在地检讨自己的失败,增强面对困难的决心,寻找机会,突围而出。王一民女士的经历,正是她应对困境的心态、和把握机会的勇气。
  承传祖辈公益精神,信“施比受更有福”
  爱国华侨领袖王加禄先生,为王一民女士的外祖父,於清朝光绪年间,在印尼和清政府的外交事务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当时清政府御封为“甲必丹·王”(荷兰语为华人领袖),他开办中、小学校,生前大力推广汉文化,热心社会公益及侨民教育事业,其子孙亦为祖国和家乡建设发展做出了无私的奉献,广受侨胞拥护爱戴。为表对先人的纪念,王一民女士特意为王加禄先生製作了一本特刊——《甲必丹·王加禄故居》,並应许当地政府的期望,出资对王加禄故居加以修葺,然而在这过程中,感恩之心也越发浓鬰。
  王一民女士说,能夠慎终追远,做这些力所能及的事也是自己的福气。也许,在几代人热心公益的土壤里长大,她的身上与生俱来就有着一颗为他人着想的服务心。她还担任家乡过港小学奖教金基金会会长,捐助过港老人会。她常说“施比受更有福”,这样的心态驱使着她,在繁忙的工作之餘还投身社团服务,以奉献一己心力。   香港漳浦同乡会是香港的一个爱国爱港社团,至今已走过了21个春秋。回归18年以来,该会坚定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支持家乡经济和文化事业建设,联络乡情,捐赠助人。此外,该会经济、政治、商界等各个领域人才辈出,会员们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实现讯息分享,资源共享,互帮互助。
  早在创会之时,王一民女士便作为创会会员加入香港漳浦同乡会,担当秘书长一职长达十年。无论何时,她都牢记“薪火相传”四个字,以身作则,形成榜样的力量,供年轻一代学习。王一民女士经常会在漳州同乡总会青委会以及漳浦同乡会青委会里和年轻人分享关於房地产的形势的一些知识,於金融海啸期间还曾开办过关於香港未来房地产形势的一些讲座,将自己分析的一些数据毫不保留地与年轻人分享。有一批年轻人曾经在她的指引下和她一起投资物业,赚取了第一桶金,因此对她心怀感激,有些还亲切地唤她为干妈。
  平日里,王一民女士在工作上追求完美,力求将每一件事情都办得细緻、完善。她说:“这个平台,终究影响了我的心志。同乡会针对香港在发展过程中经济建设、政制发展等方面的各种意见,与乡贤、会员进行沟通、研讨,如果认为正确的就旗帜鲜明地表达正面的支持。而我,也越发珍惜香港当前拥有的自由和民主,我明白,大家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香港成为一个中国出色的特区。”
  对工作近乎要求严苛的王一民女士,与人相处卻十分平易近人,她时时告诫自己,要以谦卑的心态向他人学习。她言,在同乡会,能夠接触到不同的人,香港漳州同乡总会杨集文会长、郑亚玲理事长以及香港漳浦同乡会前会长杨炳川先生等,在他们身上潛移默化学习了很多东西。别人的成功,要学习。把自己的失败作为一面镜子,提醒自己不要重蹈覆辙。王女士一再强调、感触至深地提到:人生中,如果能从成功人士身上悟到其成功之道,无论是财富上还是精神上对自己都有着很大裨益。
  同乡会的历程,王一民女士一路陪伴见证,卻也从中收获了无比的快乐。她亲自开通了一个网络群组,与大家分享健康及养生心得、社会家庭喜乐趣事,共同吸取“正能量”,提升人生的质量。她笑笑地说,这个举动虽然微不足道,但卻令她感到无比的满足和充实。
  在同乡会,她是大家的开心果,在家,她孝顺母亲的点点滴滴,亦让她成为会里出了名的孝女。回忆早年,王一民女士内心感到惭愧不已,她说以前自己总对母亲的“唠叨”感到不耐烦,母亲七十多岁那年,突然因中风手脚不能动弹,躺在医院,一句话也说不出,那时候她才知道,母亲之前的“唠叨”是多麽的宝贵。王一民女士悉心照料母亲,直至病情好转。如今,王一民女士的母亲年已91岁,患脑退化症生活不能自理,事业上正在蒸蒸日上的王一民女士便毅然放棄大部份生意,一心一意照顾母亲。说到相依为命大半生,目前相对康健的母亲,王一民女士心里是由衷的欣慰,记者注意到,她的眼中闪动着少许的淚花……她说:“我最大的成功就是能陪在妈妈身边,最大的投资回报就是妈妈的笑容”。
  王一民女士说,亲情是人一生都要提倡的孝道,希望年轻一代都能孝顺自己的父母,让他们度过幸福、快乐的每一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王一民女士深受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不仅侍奉自己的父母,还对身边的人怀着一颗怜悯之心。她分享道,小时候曾经带过自己的一个保姆,在饭桌上对待她比对待亲生女儿更好,於是,王一民女士一直对其心怀感激,她常常给其家里送去一些生活费,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未来,她亦希望举办讲座,与朋友们就养生、照顾老人,及正能量等方面作些分享,期待自己对母亲的爱,引起更多人的共鸣。
  延续梦想,需要重视孩子教育
  福建漳州出生,70年代来港,经历了婚姻生活的变故,作为单亲妈妈的王一民女士尝尽了生活的艰辛。生命旅途的沧桑,王一民女士含辛茹苦支撑着这个家。回想1999年,因有间股票行倒闭,令王一民女士的股票投资全军覆灭,损失惨重。只好离开香港,到福建厦门一间地产发展商的公司任副总经理的职位,负责销售楼宇的工作。该公司老闆非常看重她並给予很理想的薪金,她也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很乐意接受这个挑战。但是,王一民女士人在内地,两个女儿的成绩骤然下降。王一民女士最後选择放棄这份工作而返回香港,辅导女儿的学习。
  2007年一个夜晚,小女儿被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录取,整装待发。窗前就是维多利亚港,灯光璀璨,万籁俱寂的时刻,王一民女士的内心百感交集。回想起几十年前自己的豆蔻年华,正是小女儿的这个年纪,最苦难的文革岁月。热爱文学的王一民女士,没上大学成了她前半生最大的遗憾,“两个女儿是我生命的延续,我以前不能实现的理想,希望能给足条件让孩子去延续,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
  正是有这方面的精神支撑,生活再苦再难,王一民女士永远不会在孩子教育方面吝啬分毫,在最困难的时期,依然把小女儿送往国际学校学习、送往上海芭蕾舞学校进修,即使费用昂贵,生活捉襟见肘亦咬牙坚持。
  其大女儿於香港演艺学院钢琴演奏学士毕业,取得澳洲雪梨大学音乐学院钢琴演奏硕士学位,进而取得美国伊斯曼大学音乐学院钢琴演奏一级荣誉博士学位曾多次获奖学金,更於今年6月被报读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硕士学位”已被录取。小女儿则修就读英国伦敦大学医学院,亦热爱跳芭蕾舞,两位女儿都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着年轻生命的光彩。
  除了经济上的支持,王一民女士还非常注重对女儿心理质素的培养。她常常通过“肯定、表扬、鼓励”的方式为女儿增强自信,这比任何物质上的给予都要可贵。直至今日,她依然尽己所能支持其他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对於考上大学的内地亲戚家的孩子,亦以奖励金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肯定与支持,足见其对教育的重视。
  生意人最讲求投资与回报,王一民女士始终认为,对子女教育的投资远比房地产投资来得更重要,只有为孩子打好基础教育,她们以後的路才会越走越顺。古人云:“授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其女儿今日取得的成绩,恰恰证明了王一民女士当初的投资是明智的。谈及此,她颇有感触地说道:“即使今天的我在事业並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但我不後悔,财富多与少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对後代的教育是否成功,子女能否为社会多做贡献。”言语间,她的眼里闪烁着一丝骄傲与自豪。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王一民女士深谙此理,既鼓励孩子多学知识,亦要求自己不断自我提升。除了教育,看书是她最大的乐趣,她总爱畅遊在浩瀚的书海里,去享受读书的快乐和那份祯静的时光。她说:“人生的道路就是要不断学习,吸收新的知识,才能更好地充实自己,提升内在的品德与修养。”她有一个愿望,退休後一定要多去书局看书,全身心接受知识的疗愈与熏陶及享受读书的乐趣。有时候一篇文章或一个故事就能让人的一生改变。
  “改过、开心、包容、学习”,是陪伴王一民女士左右的八个字。她喜欢将每天发生的事写进日记里,一旦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便自我检讨;她说做人开心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所以她总是开心地度过每一天;她相信“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此她告诉自己要做一个懂得包容的人,每每换个角度思考问题,生命状态会大不一样;她更将学习、思考视为终身事业,以此开阔视野,提升境界。
  【王一民女士,香港漳州同乡总会副秘书长,兴民发展有限公司/瀚洋(香港)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香港漳浦同乡会荣誉会长。商人、服务者、孝女、母亲……在人生的舞台上,她演绎着多重角色,每一个角色都很重要,每一个角色她都用心做到最好。做事如做人,她对事严谨细微,对人真诚宽容,故能以最完美的姿态,演绎最精彩的人生。】
其他文献
沈慧林先生若把钟表誉为腕上的艺术,那麽陀飞轮无疑是艺术之最——精微的机械配置、繁杂的装配工艺、昂贵的製作成本、极致的动态美学,使它成为“稀世奇珍”,犹如皓月星辰,尊享着奢华的地位和无上的荣光。陀飞轮是钟表大师路易·宝玑的发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作为欧美的特有产物,出现在世界名表的舞台,包括中国香港,其它国家和地区都只能望尘莫及。然而,一个叫“万希泉”的香港品牌卻悄然打破了这一格局......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2015年7月10日,金银业贸易场在湾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黄金沪港通”启动礼暨第四十四届理监事会就职典礼暨一百零五周年誌庆,正式打通沪港两地的黄金交易市场。来自香港的政要、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政府的相关领导、上海黄金交易所领导、中国银行领导、工商银行领导等一千多人出席本次典礼。香港财政司司长曾俊华GBM,JP主礼、金银业贸易场理事长陈尚智、中国银行副行长许罗德及上海黄金交易所(
期刊
卢应铭先生 是香港搬运、吊运行业的资深前辈。多年前,他率先创建业界社团——香港专业吊运联会,致力谋取行业福利和促使行业规范化,功不可没。他更是一名关心社会的企业家,心繫教育,任多家学校之校董、校监,其以身作则的教育理念,让许多家长受益无穷。有人说,一位心繫教育的人,毫无疑问是一位心繫民族素质、国家命运前途之人,而他正因为如此,被人称为“企业家中的‘教育家’”。  从零开始创事业  热衷行业谋福利 
期刊
历经商海四十餘年,以勤奋的打拼及诚信的商业凖则,在行业站稳脚跟。他是早期来内地投资的港商,见证及参与了内地经济的蓬勃发展,而今,中小企业面临着市场的考验,作为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永远荣誉主席,他与同仁一起努力营造良好的经商氛围。在社会服务中,他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体现着一位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  【刘达邦先生,香港中小型企业联合会永远荣誉主席、1989年担任香港快活谷狮子会会长、深圳侨商会副会长、金
期刊
何顺文教授用“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来形容他,或许最为妥帖。身为会计科的博士,原可“钱途”无忧,但他遊走商界之外,寄情於学术研究;身为公立大学的精英,原可“一梦到退休”,但他拒绝安逸,投身到私立大学的崛起之中。他有一种不随波逐流的心态,有一个不趋炎附势的理想;在他身上,你既看得到一位教育专家爱学生的“藏於心”,又看得到一位明星学者建名校的“敏於行”!  从公立大学到私立大学  —— 他行
期刊
【本刊综合报道】2015年4月26日,阳光少年年度系列活动之“澳门阳光少年·2015”启动礼——‘SUN’奇活力斗一番之充气嘉年华”隆重举办。  该活动以“毅力”及“抗拒诱惑”作为主题,让大众关心现时青少年面对各项“瘾”“诱”问题,透过有趣刺激的赛事及不同元素的遊戏,透视生活上面对的不同诱惑和挑战应如何处理,及发掘和推动大众持续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澳门演艺人协会派出副理事长苏耀光、吴伽纳、倪力、
期刊
在經濟世界中,理性總是勝過熱情,然而,對於李秀恒先生來說,理性與熱情卻並駕齊驅,他不僅熱烈地去追求夢想,更是準確地把握命運,在全球鐘表容量,每10只中就有7只來自香港的時代,他的大膽嘗試,成就了香港“鐘表大王”,並相繼有了科技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利嘉酒店有限公司、永倡集團有限公司。  李秀恒先生很忙,忙着事業,忙着做决策,根本停不下來。他的身份决定着他視覺的高度,從鐘表到科技、地產、酒店、投資,每一
期刊
《荣誉杂志》杂志入编稿:  岑远之先生出生於爱国华侨家庭,从小受父亲的感染,心存浓浓爱国之情,在国家兴衰、民族存亡的关键之际,不畏艰难困苦,在读书时代就冒着生命危险参与组织众多的抗日宣传活动,後从事三十年的侨务工作,点点滴滴,一心向着祖国的和平与香港的繁荣和稳定。他老当益壮,在九十多岁时成立了夕阳红互爱互助团队交流会,旨在为老人创造健康充实的晚年生活,将爱国心、服务志传承光大。  岑远之先生是香港
期刊
鍾志乐先生既是充满斗志的商界人士,又是一位热情洋溢的运动爱好者。他曾是赛场上的运动健将,追求着进取奋发、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现在他是一位专注於推广体育用品品牌“Victor”,正努力开拓香港市场。工作之外,对体育的热爱让他义无反顾地支持香港龙舟运动的发展。积极、健康的体育精神,源源不断地为其人生注入了“正能量”。  进取不息创业  参与体育运动,欢畅淋漓地挥洒汗水、尽情享受伴随着速度或力量的激情,
期刊
邓献伦先生人称“献叔”,是傑出莞商中的爱乡楷模,在他心底蕴藏着一股爱乡源泉,数十年汩汩而流、绵绵不息。早年,他趁改革开放之际,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及机器,为家乡辟山修路,招商引资。随後,他又急乡亲们之所急,为家乡蓄水发电、修建自来水厂,提供生产生活用水用电之需。如今,他的子女们也投入到了发展东莞经济的洪潮中,引进美国之高档蓝姆酒,开创当地该酒类之先河!不管昔日今时,亦不管是他或下一辈,爱乡的情怀在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