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飘萍之死:为钱还是为自由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tangdan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辣手著文章
  
  邵飘萍的文章是以“辣”著称的。
  明朝的杨继盛曾写过这样一副对联,上联为“铁肩担道义”,下联为“辣手著文章”。邵飘萍很喜欢这副对联,对“铁肩”、“辣手”这四个字尤为钟意。他把这幅对联悬挂在《京报》报社的墙上,以此作为办报的信条。
  邵飘萍的直接死因,是因为他在1925年底,促成了张作霖部下郭松龄临阵倒戈的滦州事变,并支持郭冯联合。同时,他还在《京报》上发表了大量支持郭冯联合的新闻和评论。12月7日,邵飘萍在《京报》出版了一大张二整版的特刊,刊登了影响时局的重要人物,在每个人物后面,还配有他本人写的评语。之后,邵飘萍不断发表评论,公开称赞郭松龄倒戈的同时,力数张作霖的罪状,还鼓励张学良“父让子继”。
  张作霖被邵飘萍弄得灰头土脸,马上给他汇去30万元,企图封住他的嘴。邵家的后人提供的资料显示,邵飘萍收到钱后立即退回,并对家里人说:“张作霖出三十万元买我,这种钱我不要,枪毙我也不要!”之后,他继续在报上抨击张作霖。
  12月底,郭松龄在日本关东军和张作霖的联合攻击下,兵败被杀。邵飘萍把真相公诸于世,引发了规模宏大的反张运动,张作霖因此对他恨之入骨,发誓一旦进入北京,一定会让他好看。
  以“赤化”罪名被张作霖杀害,让邵飘萍成为追求新闻自由的典范。但是,邵飘萍是不是真的因为“新闻自由”而死,报界同仁却有不同的见解。
  
  做“有偿新闻”发家?
  
  致力于晚清史研究的学者谭伯牛在《邵飘萍因何而死》一文中,引用名士章士钊和民国报人龚德柏的资料,公开质疑了邵飘萍的经济来源。章土钊说,邵飘萍喜欢抽雪茄,他所抽的雪茄,烟叶都是“美洲上材”,经“名厂特造”,烟卷上还印有他的名字。雪茄是个贵重东西,但是家里来客人时,邵飘萍从不吝啬,他会请每位客人抽一支雪茄。很多客人不舍得抽,邵飘萍却“且吸且谈,豪情绝世”。另外,邵飘萍外出采访时,还自备一辆豪华小轿车,这在当时被认为是种豪华之举。
  相对于大多数报人,邵飘萍的收入显得过于丰厚。关于这些钱的来源,章士钊给出了这样的解释——“颇以言抑扬人,而言皆有值”。用今天的话说,邵飘萍是利用了他在舆论界的巨大影响力,做“有偿新闻”而“发家致富”的。
  龚德柏也是民国时代著名的报人。他创办过《大同晚报》,担任过《申报》的总编,曾经因言获罪,多次入狱。龚德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新闻记者的秘密,只有新闻记者知道得极清楚。”他经过考察得出这样的结论:邵飘萍并非因为“新闻自由”而死,他的死因,归根结底是为了钱。
  
  两面收钱,却只为一方说话
  
  当年郭松龄突然倒戈,消息传到北京时,邵飘萍在《京报》上贴出了两幅写真,一幅是张作霖,另一幅是郭松龄,张的图注为“马贼头目”,郭的图注则为“人民救主”。邵飘萍之所以厚此薄彼,不是因为追求真理,而是因为他收了郭松龄的钱。
  问题是,张作霖对邵飘萍的《京报》也不薄。《京报》作为名噪一时的大报,自然会让张作霖高看几眼。邵飘萍究竟拿了张作霖多少钱,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是谭伯牛根据资料,进行了这样的推理:“据邵氏后人转述飘萍之语,当郭松龄反戈,张作霖曾说要给邵飘萍三十万,请他向着自己说话。三十万之数,或因后人揄扬先辈节操,不免夸大;然即算打个对折,十五万元,亦是一笔巨款。所付‘掩口费’每次有数千之额,差不多是月份‘津贴’的九、十倍,以此推算,张作霖每月致送千数百元给飘萍,似为实情。”
  邵飘萍既收了郭松龄的钱,又收了张作霖的钱,但是最终却向着郭松龄说话,并极力丑化张作霖,张作霖不生气也难。龚德柏记载,当张作霖在东北读到那张报纸时,曾经质问邵飘萍:“我们常帮你的忙,何以这样不客气?”邵飘萍的回答是这样的:“你们所帮忙的是邵飘萍,宣传张作霖是马贼的是《京报》,《京报》与邵飘萍并非一物。”
  得到这样的回答,任谁都会有一股怒火从胆边升起。
  
  张学良为什么不救邵飘萍
  
  邵飘萍被抓之后,汤修慧立即四处求人解救丈夫。北京新闻界也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商讨营救的办法。会议最后决定,由13家报纸各派一名代表,集体向先期抵达北京的张学良求情。张学良与邵飘萍有私交,代表们希望他能网开一面,放了邵飘萍。但是张学良的反应却让他们大感意外。
  据上海的《民国日报》记载,当13名代表分乘四辆汽车赶赴张学良下塌的石老娘胡同,并再三恳请释放邵飘萍时,张学良始终不为所动,他说,之所以要办邵飘萍,并不是因为他的记者关系,而是因为他“宣传赤化,流毒社会,贻误青年,罪不可赦。”而且,“逮捕飘萍一事,老帅(张作霖)与子玉(吴佩孚)及各将领早已有此种决定,并一经捕到,即时就地枪决。此时飘萍是否尚在人世,且不可知。”
  张学良的一番话让13名代表面面相觑,他们不甘心就这么被打发,再三解释和恳请,求到最后,张学良竟然说:“飘萍虽死,已可扬名,诸君何必如此,强我所难。”
  从《民国日报》的解释看,邵飘萍被抓,是因为他宣传赤化。但是,龚德柏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张学良之所以不愿救邵飘萍,是对其两面收钱的行为不齿。当年13名代表向张求情时,他极不客气,淡淡说了一句:“为邵飘萍说情,太无人格。”然后,做了一个斩首的手势。
  就这样,4月26日,邵飘萍以“宣传赤化”的罪名被枪毙。
其他文献
十年前,我和朋友们用了50天时间,走完一条长达1万8千公里的“西部长征”。在回程的青藏线上,迎面碰见一对父子,磕着长头向圣地拉萨前进。他们的头顶,一只鹰也正好飞过,方向也是雪域拉萨。  这次远行中,鹰,曾三次被我有幸遇见。一次在扎达的托林寺,我独自走进一所空旷的院落,正在犹豫接下来该朝哪个方向时,传来一个刺耳的声音,让我毛骨悚然。细一看,是一只易拉罐被风吹走的声音。这时天空也有一个声音,很是打动人
期刊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0月12日报道】题:在印度,妇女新获权力宝座  在印度尘土飞扬的小乡村,一个理想的新郎应该是素食主义者,不饮酒,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并向他的未婚妻承诺提供一件需求量极大的便利设施:马桶。  在印度农村,很多年轻女性拒绝出嫁,除非求婚者给他们未来的家配备一个卫生间,为他们免去使用公共厕所或蹲在野外大小便带来的不便和困窘。  在印度,大约有6.65亿人——大约占人口的一半——
期刊
又一批80后毕业了。踏入社会。他们首先面对的便是动摇了世界的金融危机。在这“危中求机”的艰难时期,他们中的一些已找到了方向,另一些还在摸索。或许在父母眼中他们还是不谙世事的孩子,但他们其实想得很多……  转眼毕业照也拍完了,一上午的欢腾雀跃中,院里的教授们仿佛明星,“粉丝”纷纷上前要求合照。大学4年,还是第一次感觉跟老师这么亲近。作为集体照背景的文学院院楼上,最后一个“院”字的偏旁很应景地有些脱落
期刊
要赚钱,一定要会算账。  身体是人最大的资本。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轻人常为自己的贫穷发牢骚。一位老人问他:“你具有如此丰厚的财富,为什么还要发牢骚?”青年人急切地问:“我的财富在哪里?”老人说:“你的一双眼睛。只要你能给我一只眼睛,我就把你想得到的东西都给你。”“不,我不能失去我的眼睛。”青年人急忙回答。“好。那么,让我要你的一双手吧!为此,我用一袋黄金作补偿。”“不,双手也不能失去!”老人微笑
期刊
热比娅·卡德尔:多起暴力事件的幕后元凶    作为“7·5”事件的幕后操纵者,“世维会”现任主席热比娅在该组织成立之时,尚在乌鲁木齐的监狱中服刑。  此人1951年出生于新疆阿尔泰山脚下的阿勒泰市,曾坐拥“新疆女首富”名号。历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商联副主席、新疆女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并且被选为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然而,2000年,热比娅因向境外组织非法提供国家情报被判8年徒刑。  2005年,她
期刊
刘吉纯:口述 丁 丑:整理  震惊中外的“九一三”事件已经过去30多年了,关于若干情节,这些年来已频见书刊。然而,刘吉纯(当时在军委办公厅服务处工作,被组织选派到林彪办公室,编制挂在八三四一部队,为警卫科副科长)说,有许多报道,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涉及到他本人的文字,也不准确。他郑重申明,他的相关回忆,以本文为准。以下是刘吉纯关于“九一三”及之前几天所见所闻的回忆。    9月7日上午,林立衡说:
期刊
《潜伏》虽是经艺术加工的影视作品,却并非胡编乱造的“戏说”,而是有大量真实史料作为坚实后盾的。追寻历史可以发现“余则成”和“翠平”的不少原型,他们是当年真正潜伏在敌人内部的地下工作者们。  在革命战争时期,像《潜伏》中的余则成和翠乎那样“弄假成真”的夫妻并不少见。    周文雍和陈铁军    用文雍是广东工人运动的主要负责人、广州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陈铁军是中共广东区委妇女委员:1928年1月,
期刊
四野的荣耀    林彪是1948年11月30日离开沈阳的。  车轮滚滚,载着“黑土地之狐”驰奔华北的黄土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24日林彪从延安启程,目的地是山东,去接替他的老搭档罗荣桓。罗荣桓身体一直不好,中央决定让他回延安治病。  林彪、肖劲光、江华、邓华、李天佑、聂鹤亭等人,乘坐一架美国运输机到太行山,然后骑马、步行,主要是步行。到达河南濮阳,接到中央“万万火急”电报,让林
期刊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军,可以说是共产党领导的“天下第一军”。它起源于贺龙拉起的队伍。  在湘西桑植到湖北宣恩的边境,有一个叫芭茅溪的盐局税卡。它见3抽1,马帮1担盐14块光洋,要抽去4块多;交不出光洋,就扣人扣盐。  1916年新春刚过,一天,贺龙拉着好友韦寿云来到了贺锦斋家里。  一进门,贺龙劈头就说:“斋公,我串联了几个汉子,准备去芭茅溪盐税局夺枪,你也算上一个吧?”  贺龙,湖南桑植县洪家关人
期刊
文显堂  毛泽东在24年中四次重提“临阵换帅”,并断定彭德怀要夺他的权,此事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成了彭的罪状之一。唯一能证明彭清白的林彪又三缄其口,俨然是一个受害者。毛泽东为什么会对彭德怀产生这种疑心?本文详细披露了遵义会议之后的一场鲜为人知交权风波的是非曲直。    毛泽东被压抑几年的激情,此刻爆发了。他期望着打一个漂亮的大胜仗    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贵州。1月15日,决定中华民族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