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训练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头戏,所以善教者,应通过思维训练培养学生乐思与善思。乐思,方能变“要我思”为“我要思”;善思,即为思之快、思之活、思之深、思之新。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训练;功能;方法
读书贵思,这为历代教育家所首肯。的确,阅读有着复杂的心智背景。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说明,阅读不是机械地念诵原文,而是要用自己的内部语言去理解和改造原文。可以说,阅读离不开思维,思维是阅读的灵犀,有了它,阅读时,才会一点就通。如果说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那么,重就重在抓思维训练上,通过思维训练来养成学生乐思的习惯与善思的品质。
一、读中质疑和问难
阅读是颇费心思的。通常说,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就道出了运用思维的苦涩与艰辛。可以说,在各种学习习惯中,思维习惯是核心的环节。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思维习惯,对于他们来说,将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培养思维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对思维发生兴趣,要以思为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抓思维训练,就要在质疑上做文章,通过质疑来激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因为有疑才会有思,而有思才会使有疑者变无疑。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难的思维训练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由教师向学生质疑,再引导学生通过思维解疑。
当学生懒于思索、不善思索、发现不了疑点时,教师若不向学生提出疑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怀疑和探索的兴趣,而要求学生去思考,那是徒劳无益的。老师向学生质疑的主要方式有下面四种。第一,以疑激疑。一篇文章,疑隐含于难点处、关键处、易错处、困惑处。教师把各处之疑抓出来启发学生思考,引出学生新的疑问来,这就是以疑激疑。第二,于无疑处求疑。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有这种情况:丰富的思想、深沉的感情却被十分浅显易懂的文字所包容。这些看似无疑却有疑的地方,往往不惹学生瞩目,他们对这些地方不屑一顾,有一种一览无余的满足感。针对这些地方,教师就要通过质疑来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出其不意地引起他们的思考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往深处开掘。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一句“那雪下得正紧”,阅读时,学生容易蜻蜓点水似的一掠而过。教师则应抓住句中的一个“紧”字质疑。第三,挑起矛盾,借以质疑。所谓挑起矛盾,是指引导学生带着挑剔的眼光去审视课文,故意去拈过拿错,抓住那些貌似自相矛盾的地方以引起思索,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二)由学生向教师质疑,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疑。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使他们明白,思维是从问题开始,创造能力也是从起疑开始。疑点是深入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有究才能打破思维平静,从而使学习深入,使智力得到开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后,就会提高质疑的自觉性。
其次,要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条件。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有质疑的机会。比如对于质疑有质量的学生,教师应予以表扬,以提高质疑的积极性。有些学生也许只能提出一些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甚至是书上现成的思考题,教师不要流露瞧不起的神色,应通过启发,让他们逐步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中提出的怪问、傻问,教师应正面引导,以理服人,切忌挖苦讽刺。总之,只要我们能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即便是差生,也能在不断提出“为什么”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思维训练,不仅可以激发思维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由乐思到善思。所谓良好的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之快、思之活、思之深、思之新。思维品质是智力品质的核心,而智力品质是智力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抓思维品质的培养,就抓住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1.训练思之快。思之快是指思维的敏捷性,它反映智力活动的速度。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就是训练思的速度,使学生的反应更加迅速。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据统计,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科学技术新发明、新发现超过了以往两千年的总和。人类智能的发展、知识的增长需要更多书籍加以记录传播。2.训练思之活。所谓思之活,是指思维的灵活性,即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灵活性强,就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与方向去思考问题。训练思之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运用迁移和渗透的规律。研究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注意发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并利用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其次引导学生发散性的思考问题。这是一种适应现代科学研究,从孤立、线状、静态向综合、立体、动态转变趋向而提出的思维形式。3.训练思之深。所谓思之深,是指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思考时善于遵循逻辑规律,做到概念明晰、判断准确、推理符合规则。训练思之深,要培养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分析是把学来的知识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把它的个别特性、个别方面分解出来加以研究。4.训练思之新。所谓思之新,是指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反映智力活动的独创程度。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鼓励学生朝着习惯性思考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或者提出与作者不同观点的阅读方法,认识到常人不易认识到的问题,提出不同凡俗的创造性见解。有人把这种方法叫作反读法,其关键是提倡个人的独立思考,不囿于成见,不迷信专家。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怀疑的眼光,挑剔的眼光专审视阅读对象。
以上的思之快、思之活、思之深、思之新是彼此相通和紧密联系着的。思之深是基础,思之活与思之新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而思之快又是以思之深、思之活、思之新为前提的。
(作者单位:建湖县沿河初级中学)
【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训练;功能;方法
读书贵思,这为历代教育家所首肯。的确,阅读有着复杂的心智背景。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说明,阅读不是机械地念诵原文,而是要用自己的内部语言去理解和改造原文。可以说,阅读离不开思维,思维是阅读的灵犀,有了它,阅读时,才会一点就通。如果说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那么,重就重在抓思维训练上,通过思维训练来养成学生乐思的习惯与善思的品质。
一、读中质疑和问难
阅读是颇费心思的。通常说,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就道出了运用思维的苦涩与艰辛。可以说,在各种学习习惯中,思维习惯是核心的环节。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合理的科学的思维习惯,对于他们来说,将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培养思维习惯,首先要让学生对思维发生兴趣,要以思为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抓思维训练,就要在质疑上做文章,通过质疑来激思,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扉。因为有疑才会有思,而有思才会使有疑者变无疑。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难的思维训练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由教师向学生质疑,再引导学生通过思维解疑。
当学生懒于思索、不善思索、发现不了疑点时,教师若不向学生提出疑难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怀疑和探索的兴趣,而要求学生去思考,那是徒劳无益的。老师向学生质疑的主要方式有下面四种。第一,以疑激疑。一篇文章,疑隐含于难点处、关键处、易错处、困惑处。教师把各处之疑抓出来启发学生思考,引出学生新的疑问来,这就是以疑激疑。第二,于无疑处求疑。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有这种情况:丰富的思想、深沉的感情却被十分浅显易懂的文字所包容。这些看似无疑却有疑的地方,往往不惹学生瞩目,他们对这些地方不屑一顾,有一种一览无余的满足感。针对这些地方,教师就要通过质疑来激起学生的认识冲突,出其不意地引起他们的思考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往深处开掘。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一句“那雪下得正紧”,阅读时,学生容易蜻蜓点水似的一掠而过。教师则应抓住句中的一个“紧”字质疑。第三,挑起矛盾,借以质疑。所谓挑起矛盾,是指引导学生带着挑剔的眼光去审视课文,故意去拈过拿错,抓住那些貌似自相矛盾的地方以引起思索,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二)由学生向教师质疑,再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解疑。
首先,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使他们明白,思维是从问题开始,创造能力也是从起疑开始。疑点是深入学习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有究才能打破思维平静,从而使学习深入,使智力得到开发。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当学生明白这些道理后,就会提高质疑的自觉性。
其次,要给学生创造质疑的条件。在教学中,一定要给学生有质疑的机会。比如对于质疑有质量的学生,教师应予以表扬,以提高质疑的积极性。有些学生也许只能提出一些不懂的词语或句子,甚至是书上现成的思考题,教师不要流露瞧不起的神色,应通过启发,让他们逐步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对于学生中提出的怪问、傻问,教师应正面引导,以理服人,切忌挖苦讽刺。总之,只要我们能注意调动和保护学生的积极性,即便是差生,也能在不断提出“为什么”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思维训练,不仅可以激发思维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由乐思到善思。所谓良好的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之快、思之活、思之深、思之新。思维品质是智力品质的核心,而智力品质是智力活动,特别是思维活动中智力特点在个体身上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抓思维品质的培养,就抓住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键。1.训练思之快。思之快是指思维的敏捷性,它反映智力活动的速度。训练思维的敏捷性就是训练思的速度,使学生的反应更加迅速。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据统计,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科学技术新发明、新发现超过了以往两千年的总和。人类智能的发展、知识的增长需要更多书籍加以记录传播。2.训练思之活。所谓思之活,是指思维的灵活性,即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灵活性强,就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与方向去思考问题。训练思之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运用迁移和渗透的规律。研究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注意发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并利用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其次引导学生发散性的思考问题。这是一种适应现代科学研究,从孤立、线状、静态向综合、立体、动态转变趋向而提出的思维形式。3.训练思之深。所谓思之深,是指思维的深刻性,表现在思考时善于遵循逻辑规律,做到概念明晰、判断准确、推理符合规则。训练思之深,要培养学生进行分析比较的能力。分析是把学来的知识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把它的个别特性、个别方面分解出来加以研究。4.训练思之新。所谓思之新,是指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独创性反映智力活动的独创程度。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鼓励学生朝着习惯性思考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或者提出与作者不同观点的阅读方法,认识到常人不易认识到的问题,提出不同凡俗的创造性见解。有人把这种方法叫作反读法,其关键是提倡个人的独立思考,不囿于成见,不迷信专家。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教师要鼓励学生用怀疑的眼光,挑剔的眼光专审视阅读对象。
以上的思之快、思之活、思之深、思之新是彼此相通和紧密联系着的。思之深是基础,思之活与思之新是在此基础上衍生出来的,而思之快又是以思之深、思之活、思之新为前提的。
(作者单位:建湖县沿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