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实际教学体会,论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更新教育理念,发展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必要性,以及在教学实施过程应以构建自主学习为目标。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习倾向,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自主学习;自学能力培养
一、更新教育理念,发展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必要性
1 问题提出: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全世界迎来一个教育思想大变革的时代,其发端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素质。尤其是对人的主体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原有旧的教育思想却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促使人们从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反思历史并变革现实,从而涌现出一批批代表现代教育思想流派的学者,如布鲁纳的“发现法”原理,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等理论,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上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把发展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及促进教育教学民主化和个性化放在中心地位。
在我国,80年代初,我国教育学家提出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的重要观点,引起教育界的一场大讨论。“学生是本活书,读好这本活书”。表达了社会对主体性教育的呼唤。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市场经济呼唤人的主体性。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主体性是未来人才素质的本质属性。因此,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自觉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为目标,努力造就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而对于初中生培养其自主学习使学生“会学”显得特别重要。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开始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的研究。从课程改革到课本内容改革,从教法改革到学法改革,从对教师要求的改革到体现学生自我的改革,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也取得了局部的成效。但是我们会发现在偏远小城市和农村中学,现实教学中仍然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用口耳相传的教学法,使学生沉浸在教师严肃的“布道”和学生呆板听讲的气氛中。规训色彩浓厚的教学风格,不仅没有给学生的积极参与留下多少余地,同时也深深影响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其结果是:教师追求的是领导对纸面成绩的肯定,学生是为了应付成人各种要求,而不是为了实现自我的发展。他们的个性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自主学习自然成了一句冠冕堂皇的词语。 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和新课改精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模式为主导思想,真正让学生“会学”、“会问”、“会做”,真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文对这些问题做了探讨与思考。
2 学生主体性中自主学习的涵义。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它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地感知教材、学习教材、深入地理解教材,把书本上科学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够运用于实践。其次,学生还能够把自己看作是教育对象,对学习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控,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并利用内外两方面的积极因素,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积极向教师质疑、请教、相互研讨。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自主性特征.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他们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认知和发展潜能,为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消化和主动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3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首先自主学习教育是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要求。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使我们认识到现代化不是物的现代化,而是人的现代化,是追求人的现代性不断完善的过程。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会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和信息是未来人才素质的根本要求。面对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学会学习,学习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这就需要实现教学重心由传授知识向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转移。在这种转移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带着各自心理意向谋求与客观世界和他人的“话”实现自主自为的发展。
其次自主性学习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宋代教育家张载认为:教育要使学生有“受教之心”,否则“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而无益,以水投石不纳也不过”。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不是万能的,而是有重要条件的。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和讲解等无论其作用多大,都需要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与运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如: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多感性而少理性.在对物理规律教学时,就应因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和认知水平,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探索认识其中物理规律——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现象,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去探索知识,获取知识。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身边离不开物理,养成积极自主学习习惯。所以说,没有个体的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育是不可能成功。自主教学立足于学,着眼于创,使学生在学与创的统一互动中获得发展,学生获得的不只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物理课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在感受生活中主动地形成道德需要,并自主地对道德规范做出分析、判断,从而做出自己的选择,在自主活动中形成并实践道德选择。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品德由他律转向自律,自觉地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学生时时能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如何营造一个让学生带着各自心理意向谋求与客观世界和他人的“对话”实现自主、自为发展。我尝试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更新教育理念,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
皮亚杰认为:自主教育过程中学生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布鲁斯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教一门学科,不是使学生把知识摆在脑子里成为小型图书馆,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主动参与者。传统的教学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传授书本知识的过程,把教学看成是教师讲学生听,把教育渠道仅限于校内、课堂、书本中.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与知识掌握,纯理性的东西很多而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体验。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从培育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出发,在教学中经常有计划性、阶段性地布置指导学生去观察日常生活并发现物理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讲摩擦力,事先布置学生观察自行车。收集与摩擦力有关的材料,这样讲课时,学生就不再是一个纯接受体,一个记忆工具,而是能通过自己的感知,积极 加入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并能主动提出一些独到之处的看法,亲身感受物理是有用的。通过这样教学逐步培养学生从一个自然人变为社会人,认识并改造社会。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兴趣就有了明显的提高。
2 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乐意参与自主学习。
教学交往应有利于师生间的人际沟通、信息传输、情感交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师生交往可以互相促进、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接受处理信息特别迅速而敏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诚心诚意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启迪学生“我要学习”,我乐意跟老师学形成相互尊重与信任的支持型氛围,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尤其是对初中学生,他们已有自己的思维,他们希望得到理解、信任、承认,他们就会去自主学习,这在长期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深有体会。初中生其课堂上行为情感较强而理智相对较弱些,课堂内外。我一直奉行一个真理:“亲其师而信其道”。课堂内对学生作到“五个允许”: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允许不同意见争论;允许不举手坐着回答问题;允许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发问;允许纠正错误答案和补充不完整答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自主学习,较好完成学习任务。课堂外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思想、情感,包括可能的错误,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问题和“怪异”问题,不生硬地否定,引导学生在研讨中自悟,自我否定。学生中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要看到差异,因材施教,对于有一点成绩的较差学生及时给予表扬,使所有的学生都敢站起来。时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觉得教师不再是严肃的传教者,丽是一位可信赖的朋友。愿意随教师学。
3 诱发学生学习倾向,使其自觉主动学习,发展学生自学能力。
影响学生学习活动有两大系统,即动力系统和操作系统。但作用不同。动力系统对学生活动起着定向、强化、促进、保证作用,解决“想学”、“爱学”的问题。操作系统是学习的技巧、策略、手段、途径,解决“会学”、“学会”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倾向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欲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责任感、义务感,又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满足感、成功感。传统教学,教师只考虑到知识本身的“可接受性”和“应接受性”,忽视学生是否乐于学习。要诱发学生学习倾向首先让学生认识学习这门课程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个人的成长和生活的关系,其次是以知识的魅力来引发求知的欲望。如在“力”一节教学中.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力”,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离不开“力”。其次,师生共同进行一些活动,如:师生进行“搬手”,学生穿旱冰鞋推墙,手拍桌子等实验。通过活动感觉并理解物理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自己解开谜团,并能解释自然界一些现象。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自然界没有“力”作用将会是什么结果?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使物体发生什么变化?你是否需要力等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有了“想学”,还应善于引导其“会学”、“学会”。教师的讲应重在精讲、点拔,让学生领会“学”的技巧,如在讲“凸、凹透镜”这一知识点时,我分给学生(两人一组)凸、凹透镜,先让他们通过摸,判断凸、凹透镜,然后带他们到操场,研究凸、凹透镜对太阳光的作用,并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很快真正学会这一知识点,也知道如何去学物理,这样诱发学生学习倾向,点拔了学习方法,使他们能较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自觉性。
本文主要参考较多专家的科研结论和结合本人长期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涵和发展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同时结合实际谈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达到“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相互合作”的目标,“自主性学习”教学方法在物理课堂实施过程中,虽然一开始遇到师生配合困难的问题,进展较缓慢,但久而久之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教与学也就轻松了,自主性的教学策略发扬了教学民主,诱发了学习动力,提高了学习自觉性和自学能力,是一种较好的可发展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黄宇星.现代教育技术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肖雪慧.主体的沉沦与觉醒[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自主学习;自学能力培养
一、更新教育理念,发展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必要性
1 问题提出: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全世界迎来一个教育思想大变革的时代,其发端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基本素质。尤其是对人的主体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原有旧的教育思想却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促使人们从新的观点,新的方法反思历史并变革现实,从而涌现出一批批代表现代教育思想流派的学者,如布鲁纳的“发现法”原理,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等理论,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上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把发展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及促进教育教学民主化和个性化放在中心地位。
在我国,80年代初,我国教育学家提出了“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的重要观点,引起教育界的一场大讨论。“学生是本活书,读好这本活书”。表达了社会对主体性教育的呼唤。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市场经济呼唤人的主体性。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主体性是未来人才素质的本质属性。因此,教育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自觉培养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为目标,努力造就未来社会的行为主体。而对于初中生培养其自主学习使学生“会学”显得特别重要。
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开始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的研究。从课程改革到课本内容改革,从教法改革到学法改革,从对教师要求的改革到体现学生自我的改革,充分体现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也取得了局部的成效。但是我们会发现在偏远小城市和农村中学,现实教学中仍然以知识传授为目标,用口耳相传的教学法,使学生沉浸在教师严肃的“布道”和学生呆板听讲的气氛中。规训色彩浓厚的教学风格,不仅没有给学生的积极参与留下多少余地,同时也深深影响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其结果是:教师追求的是领导对纸面成绩的肯定,学生是为了应付成人各种要求,而不是为了实现自我的发展。他们的个性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自主学习自然成了一句冠冕堂皇的词语。 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和新课改精神,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模式为主导思想,真正让学生“会学”、“会问”、“会做”,真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本文对这些问题做了探讨与思考。
2 学生主体性中自主学习的涵义。
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自主性,首先表现在它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自觉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地感知教材、学习教材、深入地理解教材,把书本上科学知识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并能够运用于实践。其次,学生还能够把自己看作是教育对象,对学习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控,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并利用内外两方面的积极因素,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积极向教师质疑、请教、相互研讨。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自主性特征.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他们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和思维方式,采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认知和发展潜能,为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消化和主动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3 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首先自主学习教育是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要求。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使我们认识到现代化不是物的现代化,而是人的现代化,是追求人的现代性不断完善的过程。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会自主学习,获取知识和信息是未来人才素质的根本要求。面对学习化社会的到来,学会学习,学习创新成为时代的主题。这就需要实现教学重心由传授知识向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转移。在这种转移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受者,而是带着各自心理意向谋求与客观世界和他人的“话”实现自主自为的发展。
其次自主性学习是学生自身成长的需要,是教育成功的前提。在学生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宋代教育家张载认为:教育要使学生有“受教之心”,否则“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而无益,以水投石不纳也不过”。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主导作用不是万能的,而是有重要条件的。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和讲解等无论其作用多大,都需要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与运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如:对于初中生而言他们多感性而少理性.在对物理规律教学时,就应因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和认知水平,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探索认识其中物理规律——运用物理规律解释现象,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去探索知识,获取知识。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身边离不开物理,养成积极自主学习习惯。所以说,没有个体的积极思维,主动参与,教育是不可能成功。自主教学立足于学,着眼于创,使学生在学与创的统一互动中获得发展,学生获得的不只是一种知识体系,而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物理课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在感受生活中主动地形成道德需要,并自主地对道德规范做出分析、判断,从而做出自己的选择,在自主活动中形成并实践道德选择。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品德由他律转向自律,自觉地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物理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学生时时能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如何营造一个让学生带着各自心理意向谋求与客观世界和他人的“对话”实现自主、自为发展。我尝试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1 更新教育理念,构建自主学习的教学目标。
皮亚杰认为:自主教育过程中学生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实活动教育就不能成功。布鲁斯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教师教一门学科,不是使学生把知识摆在脑子里成为小型图书馆,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主动参与者。传统的教学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传授书本知识的过程,把教学看成是教师讲学生听,把教育渠道仅限于校内、课堂、书本中.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与知识掌握,纯理性的东西很多而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体验。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从培育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出发,在教学中经常有计划性、阶段性地布置指导学生去观察日常生活并发现物理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如讲摩擦力,事先布置学生观察自行车。收集与摩擦力有关的材料,这样讲课时,学生就不再是一个纯接受体,一个记忆工具,而是能通过自己的感知,积极 加入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并能主动提出一些独到之处的看法,亲身感受物理是有用的。通过这样教学逐步培养学生从一个自然人变为社会人,认识并改造社会。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兴趣就有了明显的提高。
2 营造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乐意参与自主学习。
教学交往应有利于师生间的人际沟通、信息传输、情感交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师生交往可以互相促进、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心情舒畅,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接受处理信息特别迅速而敏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诚心诚意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启迪学生“我要学习”,我乐意跟老师学形成相互尊重与信任的支持型氛围,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尤其是对初中学生,他们已有自己的思维,他们希望得到理解、信任、承认,他们就会去自主学习,这在长期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我深有体会。初中生其课堂上行为情感较强而理智相对较弱些,课堂内外。我一直奉行一个真理:“亲其师而信其道”。课堂内对学生作到“五个允许”: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允许不同意见争论;允许不举手坐着回答问题;允许对不明白的问题进行发问;允许纠正错误答案和补充不完整答案。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自主学习,较好完成学习任务。课堂外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理解他们思想、情感,包括可能的错误,对学生提出的不合理问题和“怪异”问题,不生硬地否定,引导学生在研讨中自悟,自我否定。学生中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要看到差异,因材施教,对于有一点成绩的较差学生及时给予表扬,使所有的学生都敢站起来。时时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觉得教师不再是严肃的传教者,丽是一位可信赖的朋友。愿意随教师学。
3 诱发学生学习倾向,使其自觉主动学习,发展学生自学能力。
影响学生学习活动有两大系统,即动力系统和操作系统。但作用不同。动力系统对学生活动起着定向、强化、促进、保证作用,解决“想学”、“爱学”的问题。操作系统是学习的技巧、策略、手段、途径,解决“会学”、“学会”的问题。诱发学生学习倾向就是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欲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责任感、义务感,又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满足感、成功感。传统教学,教师只考虑到知识本身的“可接受性”和“应接受性”,忽视学生是否乐于学习。要诱发学生学习倾向首先让学生认识学习这门课程与人类进步,社会发展,个人的成长和生活的关系,其次是以知识的魅力来引发求知的欲望。如在“力”一节教学中.首先,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认识生活中处处存在“力”,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离不开“力”。其次,师生共同进行一些活动,如:师生进行“搬手”,学生穿旱冰鞋推墙,手拍桌子等实验。通过活动感觉并理解物理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自己解开谜团,并能解释自然界一些现象。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如自然界没有“力”作用将会是什么结果?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使物体发生什么变化?你是否需要力等问题以提高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有了“想学”,还应善于引导其“会学”、“学会”。教师的讲应重在精讲、点拔,让学生领会“学”的技巧,如在讲“凸、凹透镜”这一知识点时,我分给学生(两人一组)凸、凹透镜,先让他们通过摸,判断凸、凹透镜,然后带他们到操场,研究凸、凹透镜对太阳光的作用,并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很快真正学会这一知识点,也知道如何去学物理,这样诱发学生学习倾向,点拔了学习方法,使他们能较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自觉性。
本文主要参考较多专家的科研结论和结合本人长期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内涵和发展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同时结合实际谈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初中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达到“学会问”、“学会猜”、“学会做”、“学会想”“学会相互合作”的目标,“自主性学习”教学方法在物理课堂实施过程中,虽然一开始遇到师生配合困难的问题,进展较缓慢,但久而久之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教与学也就轻松了,自主性的教学策略发扬了教学民主,诱发了学习动力,提高了学习自觉性和自学能力,是一种较好的可发展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黄宇星.现代教育技术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
[2]张天宝.主体性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肖雪慧.主体的沉沦与觉醒[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徐世贵.新课程实施难点与教学对策[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