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一体化教学设计探析

来源 :北京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junc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PLC编程与应用技术”作为目前机电一体化专业中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已成为职业院校机电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在以往教学中,通常采用“理论 实验 实训”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传统模式下,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导致学生在步入工作后仍需要重新进行相关业务培训,以适应工作环境、熟悉岗位职能。针对以上问题,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选排、实训中心建设、教学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在“PLC编程与应用技术”课程中实践“理论、仿真、实践三位一体化”新型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设计理念
  
  1.以学生为中心,以PLC综合工作的过程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科学序化
  通过三位一体化教学设计,将理论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专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培养、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工作过程与学生心理认知分别整合。课程强调学生技能的培养和直接知识的获得,在编程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通过仿真企业管理、模拟工作岗位实操等手段,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培育学生真正运用知识进行工作的能力。
  2.以合作企业资源为课程提供支撑
  “PLC编程与应用技术”是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改试点课程。为了适应市场对机电类人才的需求,课改教学团队对校企合作企业中的北京恩布拉科雪花压缩机有限公司、北一大隈机床厂、北京阿奇夏米尔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教师亲自到一线车间工作,感受实际工作氛围;对企业各层次人员进行访谈,了解现代工业企业用人现状;科学分析PLC技术应用的关键岗位和核心知识,以及企业对新毕业学生的真实需求,为本课程开展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3.与国际职业资格标准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认证书有效衔接
  课程内容与国际职业资格标准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认证书的相关内容融合,所选理论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能满足实践教学和未来从事岗位工作的需要。既包含学生未来职业活动所需的最基本、最常用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包括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所必须深化和拓展的知识,适应PLC设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为学生下一步学习的延续和深造打下了坚实基础。
  
   课程设计思路
  
  1.教学内容三位一体化
  课程教学内容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实操能力为根本目标,进行了科学增减和内容重组。对一些较难较深的内容进行大胆剔除,对一些生涩难懂的内容按照易懂易学的原则进行改编,对一些零散的知识按照教学任务进行整合;打破原有理论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其有机结合,形成了“升降电动门、电子闹钟、交通信号灯、分层升降电梯、电动舞台装置”等十几个教学任务模块。在每个教学任务中包含不同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课程任务过程中由“出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现了理论为实践服务,实践又验证理论,真正实现做中学、做学结合的理论、仿真、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教学环境三位一体化
  教学环境按照“教学 仿真 全真”的原则,讲授地点选择在教学综合实训室里。实训室划分出功能区域,包括:讨论区、教学区、模拟区和全真实践区。讨论区可以进行电气控制系统分析;教学区讲解基本原理和总结归纳知识点;模拟区进行控制程序设计、编程的仿真模拟;实践区实行企业工作间5S全真管理模式,再配合企业与工学结合定岗实习相结合,让学生在全真实训环境下掌握PLC设计的相关知识。在“三位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下实施教学,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大大缩短学生就业后熟悉企业环境的培训时间。
  3.教学过程三位一体化
  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三位一体化,突出做好四个教学环节:任务引入、知识传授、实操演练和修正延伸。任务引入,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提出教学任务,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知识传授,注重难点、重点的讲解,融入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学生实现一个个任务的形式完成学习。实操演练,突出学生自主性,以学生分小组自行操作为主,教师引导辅助,发挥学生实操创造能力。修正延伸,对实操结果和教学情况进行点评、修正,让学习成果有延伸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4.教学方法三位一体化
  课程教学方法采用对着机器讲原理,对着结果讲技术的方法,利用实物模型进行简单的项目教学,应用组态软件在全真模拟PLC的控制对象实现复杂任务教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头脑风暴、项目驱动法等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任务,开展互相讨论、分小组竞赛、设计成果展示等特色活动,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使其对可编程控制的理解更深入。
  5.课程考核三位一体化
  考核方法改变以往以一次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的传统做法,采用阶段考核、项目任务综合考核、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注重考核评价手段的多样化。应用专题报告、测试、演讲、现场答辩等方式,全方位考核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职业素质。其中除了对项目任务综合考核、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还要融入企业人员的考核办法,包括平时的出勤情况、对项目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在完成任务时是否有创新,或者是否帮助本组同学进步等办法,让学生在学校里就能感受到企业的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企业意识。在教学中还引入学生“职业发展评价机制”,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每名学生的特长和不足,评价出其适合的工作岗位,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工作规划和职业规划。
  
   教学内容安排
  
  根据教学目标,选取两节具有代表性的课程设计方案,教学内容以“交通信号灯”“升降电梯”为例,通过项目教学法与模拟仿真软件结合,实现三位一体化的课程设计,见下表。
  (作者单位: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张 雯]
其他文献
法国学者阿兰·佩雷菲特在1973年出版了名为《当中国觉醒时世界将为之颤抖》的著作,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彼时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民生凋敝,经济社会发展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众所周知,早在1816年,在圣赫勒拿岛流放的拿破仑一世就曾说过:“中国,还是让他继续沉睡吧,一旦觉醒,整个世界将为之颤抖。”  1972年,中国人均收入为132美元,世界排名第114位;美国当年人均收入为6094美元,世界排名第2位
首都师范大学教材建设工作突出重点,展现特色,扶持开发出一批体系新、内容新、方法新、手段新的高水平教材。逐渐完成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转化。在管理过程中,学校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保证教材质量。     领导亲自参加教材建设工作    为加强学校教材建设工作,努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多年来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材建设工作,多位学校领导参加了教材建设委员的工作并承担了教育部精品教材建设和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
时至这个“五四”,父亲离开我们就算整三年了。他與癌症缠斗了两年多,最终还是败下阵来。生老病死,自然规律,然而落到具体每一个人的头上,却是结结实实的爱与痛,相聚与离别,喜悦与悲伤。不得不说,他从生病到死亡,对我影响深远。过去我意气风发,恨不得主宰世界,后来才知道,这种想法极其愚蠢和幼稚,我们不但主宰不了世界,连自己的命运都主宰不了。在那之后,宿命论在我的人生观里逐渐占据了主导。我按点作息,坚持锻炼,
第五次代表大会    共产国际“五大”于1924年6月17日至7月8日在莫斯科召开。关于哪些中国人出席了共产国际“五大”,有下列几种说法:  其一,李大钊、王荷波、彭述之、刘清扬(女);其二,陈独秀、李大钊、罗章龙、刘齐佳、彭述之;其三,李大钊、王荷波、姚佐唐、刘清扬、彭述之;其四,李大钊、彭泽湘、卜士奇、刘清扬。也许还有其他的说法。    一、关于陈独秀是否出席共产国际“五大”的问题。在共产国际
作为写作者,面对白花花的稿纸或电脑屏幕,总希望还能发现一些新鲜点,总希望自己日益枯竭的想象力,还能有一点点放飞。无论对于写什么还是怎么写,写作者都是贪新厌旧的。写多了土地上的人,我知道,自己总有一天,会遭遇围绕在海南岛周围的那片蔚蓝海水——此前,我并非想不到要去写,而是积累不够,没有一个核心的意象把关于大海的一切统筹到一起。直到我知道了一个东西叫《更路经》。  所谓《更路经》,用简单点的话来讲,就
近年来,国际形势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的大流行成为引发全球动荡和不确定性的重要诱因。早在2015年第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便在演讲中阐明了相似的观点,即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极大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既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需要认真对待的新威胁新挑战。习近平主席强调,要解决好各种全球性挑战,包括发生在欧洲的难民危机,
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近10年来北京大学在各个方面全力推进本科教育改革。其中,自2004年起连续6年举办的“北京大学暑期学校”,通过聘请国内外一流大学的优秀学者、教师到学校任课,派学生参与国际暑期学校,使得本科生的学术背景更加宽厚,成为北京大学本科教育具有崭新内涵、不断提升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本着资源共享、服务社会的宗旨,北京大学暑期学校向社会人士和其他大学、
所有与刘建军教授有过交往的人,都会从心底里发出一声感慨:刘老师是个好人。对于“好人”的涵义,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解释,但在刘老师这里似乎是同一的:在为人方面,他踏实认真,是一位在交往中能够给人以很大的安全感和很高的诚信度的好人;在为学方面,他是一位学术与信仰的统一论者,也是这一理论的身体力行者,更是一位敢于在荒芜中开拓的好学者;在为师方面,他是一位富于人格魅力、深受学生拥戴的好老师。古人说得好:“经
范鸿达先生新著的标题颇为前卫大胆——上帝也会哭泣,全知全能的造物主面对中东这块他曾经青睐有加但如今却满目疮痍的土地时,也会忍不住泪眼婆娑,这其中蕴藏着多少悲悯与无奈?的确,这个标题甚为符合国内学界和媒体长期以来塑造的中东形象,那里不是烽火连天,就是争吵不休。正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中东仍然是一个神秘且充满危险的地方,即使是某些中东问题专家,也对自己研究的这个区域心存畏惧。”  这部充满作者个人辛酸
一个治学严谨、勇于探索的学者;一名重德崇才、诲人不倦的教师;一位志存高远、求实创新的院士。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世界著名金属材料专家、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陈国良。  窗外,瑞雪飘飞。在暖意融融的陈国良院士的工作室里,记者采访了这位和蔼、睿智、刚毅自信、精力充沛的老师。    领异标新二月花    陈国良,1934年3月出生,1951年起先后就读于天津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钢铁学院,1955年毕业留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