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集合教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hayus04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探究情境,引领学生初步感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做过脑筋急转弯吗?老师这儿有一道脑筋急转弯,想考考大家,我们来看大屏幕。(出示课件):两位爸爸和两位儿子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他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各种可能性,你一言我一语地发表自己的高见。
  2.设置悬念,引人入胜
  师:“大家的猜测都有自己的道理,但答案到底是什么呢?暂时老师还不想告诉你们,我想通过下面的活动,大家一定能自己找到答案的。”
  二、创设实践情境,引领学生深入理解
  (一)情景导入
  活动:展示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运动—穿越火线和端球跑的报名情况。
  1.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班报名参加两项内容的运动员名单,你能读到什么信息?”
  学生自主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
  (1)每项的人数;
  (2)有同学只报了一项,有同学两项都参加了。
  2.教师提问:那么,参加体育项目的一共有几位同学?如果要准备号码簿,需要准备多少就够了?
  3.(自主探究)为什么两个单项的人数和不是班级的实际人数?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计算时两项都报的同学计算了两次,应该减去重复的人数。
  5.教师评价:“同学们的发言真是精彩,报名参加校体育训练的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呢?”
  (二)站位体会集合思想
  师:同学们,说的好不如做得到,不如我们请同学们到台上来表演表演。
  1.请同学们代替报名学生到讲台上来。报名参加穿越火线的同学站到一个地方,报名参加端球跑的同学站到一个地方。(把呼啦圈放到旁边,待用)
  2.学生站位后生成疑惑:两项都报的同学应该怎么站?
  3.学生自主探索后发现解决方法:“站中间、站中间”
  4.教师请学生解释站位中不同位置分别表示的意思:
  (自主汇报)“左边表示参加穿越火线的同学,右边表示参加端球跑的同学,中间是两种训練都参加的同学”
  (三)画图体现集合思想
  1.师:大家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示刚才看到的情形呢?
  生:画图!学生组内讨论,画出自己设计的图来。
  师:请学生汇报画图,集体评价。
  2.请同学介绍对图中各个部分的想法和理解。
  3.教师引导形成共识:
  用两个圈来体现,左边的表示只参加穿越火线的,右边的表示只参加端球跑的,两个圈重合的中间部分表示两项都报的同学。
  4.向学生介绍韦恩图:像这样的图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人发明了,他就是英国的数学家韦恩,所以就以“韦恩”来命名,叫韦恩图。也可以叫集合图。
  5.教师积极评价: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比韦恩更早出生的话,我们也能发明这样的图,那这图就该怎么命名了呀?
  6.明确“韦恩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看图,说说每一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注意语言的表述:
  左边:只参加穿越火线的
  右边:只参加端球跑的
  中间:既参加穿越火线的,又参加端球跑的
  7.你能列式计算这两个小组的人数吗?
  ①2+4+4=10人
  ②6 +8-4=10人
  教师引导小结:计算总人数,可以把每项报名人数相加,再减去两项都报名的人数;也可以把每个单项的报名人数和重合人数相加。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
  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真棒,不过我们要把我们学习的新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下面就是我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三、能力提升
  1.我们现在就去大自然看看,哪里有很多的小动物。(出示课件)
  它们是谁呀?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
  师:在这些动物当中有会飞的,会游泳的。找找哪些是会飞的,哪些是会游泳的,你能把它们的序号填到图中合适的位置上吗?
  师:那么我们要怎样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生:我们要按照从小到大的序号逐一填写。
  学生集体完成并评价。
  2.咦!你们看谁来了?(课件出示长颈鹿的照片)
  那么我们应该把它放在哪呢?是放在会游泳的圈里还是放在会飞的圈里呢?为什么?
  学生:因为长颈鹿既不会游泳也不会飞,所以只能放在圈外。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居然没有被这样的问题给迷惑住!
  3.三(4)班学生组织野炊活动,每人至少准备了一样物品,有18人准备了食物,有15人准备了餐具。两样都准备的有3人,有多少名学生参加了野炊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并交流方法。
  4.师:现在,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看上课开始时老师给大家出的脑筋争转弯吧:两位爸爸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得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
  “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共是几个人?”“真有这么多人吗?”“可能会有什么情况?”
  四、自我小结,共同提高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很突出,谁愿意来分享自己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用今天学习的知识还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其他文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我国针对幼儿园教育颁布的教学指导文件,幼儿园领导及其老师要深入研究该指南,重视幼儿园语言环境的创设。幼儿园主要为幼儿提供启蒙教育,这个阶段也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但是从目前幼儿园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幼儿园语言环境的创设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相关教育要求,就幼儿园语言环境的科学创设策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创建科学的语言环境,
期刊
一、教学目标  本节课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是“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知识目标  ①学生能说出从众消费心理、求异消费心理、攀比消费心理及求实消费心理的基本特征;知道如何正确评价四种消费心理;  ②能阐明做理智的消费者应坚持的原则。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分析和评价不同的消费心理,提高学生比较、鉴别及理论总结能力;  ②通过结合自身实际,
期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2)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名称。  (3)了解计算机软件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上展示图片、播放教学课件、学生观察实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2)通过小组讨论及练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利用情景教学,让学生尽快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  (
期刊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发现作文教学中最大问题则是多数学生感到厌烦,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兴趣,缺乏自信。著名教育家美纽斯曾经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时没有食欲,勉强把食物吞到胃里去,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最少也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如果在饥饿的驱使下,把食物吃到胃里,那它就会乐于接受,并很好地消化它。”可见,作文教学中着力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使学生“有饥饿感”“有食欲”,就会拨动学生乐于写作的心弦,促
期刊
教材简析:  唐诗《春晓》是长春版一年级下册第十板块的一篇课文,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晨即兴之作。诗的字里行间流荡着春晨的浓浓气息,流露着作者喜春、爱春、念春、惜春的春恋之情。  教学设想:  根据低年段识字、写字是重中之重的特点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阅读要求“要引导儿童诵读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如下:与学生共同观察总结形声字识记、写字
期刊
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名人都在强调着读书的重要意义。尤其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语文课程,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积淀学生人文底蕴,逐步养成良好的
期刊
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多向交往,除了师生讨论外,允许学生互相学习,能形成积极的课堂氛围,也能更好地沟通各类信息;也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帮互学、相互启发。同时教学由师生的双向交流变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网状立体的交流,使教学成为1+1+1>3。这样的学习能加强教学个别化,“困难户”在课堂才不会再有被冷落或遗忘的角落,效率才能全面提高。下面就是我在具体实践过程中的几点做法。  一、情感转化  学
期刊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南朝时期的山水小品文,以书信形式描绘了富春江山水的美。作者以隽永洗练,文辞兼美的语言和清新明快的文风创作此文,全文篇幅不长,但字里行间作者遣词用句之功底,是当时不可多得的经典写景抒怀之作。所以,在教授此文时要教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掌握写景散文的写作技巧,激发对文言文的语言感受能力,积累文言词汇,以便能运用到写作当中。教学中还要贯彻新课标阅读教学精
期刊
发现和探索是儿童在精神世界中的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一需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依托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发生发展过程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至关重要。本节课我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三章的《图形的旋转》第一课教学为例进行回眸。  一、创设提出问题的情境,归纳概念  由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根本所在,曾有教育家做过这样的比喻:如果把学生的大脑比作一泓平静的池水,那么,教师的课堂提问就像投入池中的一块石子,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和心灵的浪花。而提问课堂提问作为课堂交流的重要形式,在常规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足够重视,加强课堂教学研究,特别是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研究,是巩固课程改革成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