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初一学生学好地理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jx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课是中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必修课程。我国将初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定位为:通过初中地理课程的学习,了解有关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形成初步的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所以,地理课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好地理很有必要。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它具有两个突出特点:第一,综合性。上至宇宙空间,下到地球内部,还有我们生活的人类社会,这些都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都属于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所以我们说,地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综合性科学。第二,地域性。不同地区,地理环境是不同的。地理学研究的正是地理环境的差异、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除此之外,地理学还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在生活中观察到许多有趣的地理现象,在生活中学到许多有用的地理知识;反过来,我们还可以运用所学的地理学理论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不仅如此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解决当今世界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起着重要作用。既然地理如此重要,我们怎样才能学好地理呢?有些同学认为,地理不难,关键是记性好,只要死记硬背就行;还有的同学认为地理课没意思,除了背还是背。其实不然,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地理学也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学习方法和技巧,我们就会学得既简单又有趣。
  • 培养空间概念,学会正确的读图、用图方法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课区别于其他学科课程的突出特点,于是有人说,“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用图习惯,形成基本的地理技能,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地理课的最重要的工具。
  首先,养成良好的读图、用图习惯。要知道地理知识不仅存在于课本的文字当中,也蕴含于地图之中。在地理学习中,我们要做到左图右书,注意随时运用地图,查阅地图,善于从地图中发现地理知识,寻找地理规律。长期坚持下去,你就能够做到眼中有字,心中有图,文字和图象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正确的空间想象。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先看图名、图例、比例尺和方向,知道该图表现的主要内容、范围等,再观察图的具体内容。观察要仔细全面,不要漏掉每一个信息。
  例一:在“经纬网图”上我们观察到的知识就有:①我们在这幅图上可以看到有许多线,其中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是经线,与经线垂直相交的线是纬线。②经线与纬线的特点: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并相互平行;纬线圈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且相交于极点。③指示的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④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0经线以东为东经度,0经线以西为西经度;自西向东,东经的度数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逐渐减小。纬度以赤道为界,以北是北纬,以南是南纬;自北向南,北纬的度数由大到小,南纬的度数由小到大。⑤经纬网:确定地球上某一点的位置。
  例二:我們在《森林资源》一课中曾经学过的原理图,其图名叫做“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我们以这幅图作为例子,讨论阅读原理图的几个主要步骤。
  第一步,获取信息,是获取原理图中所显示的各种信息。在“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有山坡、两道林带、降水和河流,一些不同粗细、不同颜色以及不同指向的箭头,还有 “微量清水入河”和“泥沙径流”等文字。
  第二步,分析地图,是要分析我们在图中获取的各种信息和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山坡从上到下,表示地表径流的箭头由粗到细,颜色也由深变浅,最后变成“微量清水入河”。这些说明了大气降水在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受到了林木枝叶、枯枝落叶层的阻滞,促使大量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流量不断减小,含沙量逐渐减少。护坡林降低了泥沙流失的程度,起到保持坡地水土的作用。
  第三步,说明原理,明确原理图所说明的原理。这幅“护坡林带保持水土示意图”,说明了森林具有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 学会读书,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地理教材是我们获取地理知识、提高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怎样才能学好教材上的地理知识呢?我们应该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读出书中有什么。阅读教材,首先要读懂,明白书中讲了些什么。比如,教材在介绍某个地理区域时,一般从构成这一区域的各地理要素分别进行论述。这个区域在哪儿?这里的自然概况怎样?经济发展情况如何?存在什么问题?等等。
  (2)读出知识网络。地理环境是一个有机整体,组成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个地理要素的改变,都可能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我们应该将理清这些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头脑中形成这一地域的知识网络。
  例:通过世界地理的学习我们知道,南极大陆一块特殊的大陆,这里的地理环境特征与众不同,烈风、暴雪、严寒是南极大陆最显著的气候特征,这里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冰川,动植物种类稀少,有极昼极夜现象,还有美丽的极光……等等。而形成这些地域特征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由于南极大陆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以以南的高纬度地区,其他诸多的地理特征都与这一要素紧密相联。
  (3)学会梳理知识。①教材对于同类知识的论述角度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地理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具有范围广、信息多等特点,但是它对同一类型知识进行描述的角度和方法,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和规律性。
  例如描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往往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加以说明。而气温又包括着年平均气温、年温差和气温的分布等内容;降水主要是由年降水量、降水的时空分布所组成。除了这一点外,我们还可以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②将差异性或相似性较明显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对比梳理。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或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或相似性。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对比差异性,找到相似性。如我们在学习印度和巴西、日本和英国、我国的南方和北方、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时,就可采用这种方法。
  例: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无论是在自然条件、经济发展还是在生活习惯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如果我们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概括,那么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诸多的差异便一目了然。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任何学科都有学困生的存在,高中历史学困生除了和其它学科学困生具有共同之处外,还有其学科的特殊性。历史学科在师范教育中属于必修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课堂。因此,历史学困生的转化是历史教师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学生和老师两方面分析了历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转差措施。  关键词:历史 学困生 转差  历史学科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贯彻德、
期刊
情感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根据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各种相应的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情感越丰富,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越强烈,在外部表现为急于倾吐,这就是所谓的“情动而辞发”。  儿童心胸坦荡,乐于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与所思所想。在教学中,我对他们发自内心的真情不加阻碍,并随机引导,创造条件让他们尽情倾吐,化为文字,达到训练写能力的目的。  一、指导实践,培养孩子对生活的满腔热情,丰富学生的
期刊
我国传统教育喜欢百依百顺的学生,把优等生视为掌上明珠,面对不时越常规的学生和学困生采取厌烦、不公正的态度,以致学生在课堂上创造的火花常在教师的冷眼中泯灭。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把学困生放在“人”的主体地位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既要爱优等生,也要关爱学困生。所以提高学困生学习是我们英语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怎样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呢?作为教师,决不能抛弃学困生,要对他们给予关爱,以真诚的
期刊
孩子们在学校学得不仅仅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品质。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才培养,就是人的素质培养。只有不断提高人的素质,才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而构建全面、个性、主动发展的评价制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四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一文中提出“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改革评价制度和人事制度。”教
期刊
解三角形问题,可以较好地考察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恒等变换,边角转化,正弦余弦定理等知识点,是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和不等式的知识的交汇点,在高考中容易出综合题,其中,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又是一个重点。其实,这一部分的最值问题解决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建立目标函数后,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来解决,二是也可以利用重要不等式来解决。  类型一:建立目标函数后,利用三角函數有界性来解决
期刊
一、希望研究和解决的教学问题  生物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掌握知识快,学习兴趣浓厚,希望了解更多的生物科学知识,有些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低,学习比较吃力,如何在教学中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让学生都有提高,在提高中增加对生物学科的求知欲,是我想要解决的问题。  二、对问题及原因的剖析  科技的进步、传媒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获取丰富的生物学知识,视野也越来越宽广,当同样的知识出现在不同学生面前时
期刊
语文课标指出:“注重学生素质的深层建构和整体提高,变‘教书’为‘铸魂’。教师要善于化知识为智慧,变行为为‘素养’,积‘文化’为‘品格’。”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实现文道统一,我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探究语文学科中的德育无声浸润。  一、借助语文学科优势,构建渗透媒介  (1)利用好教材,随风潜入夜。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篇目均是一些文质兼美的优秀文章,尤其是古典名著的编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案例1
期刊
小学教育处于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诵读国学经典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其人格的形成,经常诵读国学能够对学生在积词累句、品味优美佳句、培养良好的人文情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诵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的策略两方面来论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国学经典。一、诵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性  一个人要获得成功或人生价值得到肯定,首先这个人必须要有
期刊
正逢国庆节假期,难得有闲暇时间,我带孩子出门游玩。地点是附近的一个仿古景点,游人不多比较安静,分布着不少的私人艺术馆,艺术馆里陈列了一些绘画书法之类的艺术品。没有想到的是孩子并不喜欢这里,觉得非常无趣,想尽早离开。于是乎这次的游玩就匆匆回程了。  静下心来反思过后,我觉得此次出行最大的失误是没有与孩子事先做好沟通,没能了解孩子的需求而自作主张。以此,我想到在自己的教学中,是否也经常发生了这样替学生
期刊
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通常运用讲解灌输的教学模式,学生缺少主动学习的机会,也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英语写作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综合英语能力训练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具体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会发现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有的学生感到英语写作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学生写作中错误百出,如出现语法错误、句法错误等;学生不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