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有效转化学困生的途径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ll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的基础、兴趣、情感、倾向、习惯、潜能等方面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而表現出不同的学习水平。在学习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因成绩差,会有暂时困难,学习的绝对成绩(主要指考试分数)可能较落后,距教师的要求和期待较远,这些学生不能令教师满意,姑且称其为“学困生”,教师承认差异,树立“有教无类”的思想,坚持“因材施教”,挖掘学困生长处,做好家访,正确选择谈话地点,这样才能有效转化学困生。
  [关键词]班级管理;学困生;转化;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06-0039-02
  《礼记》有云:“教者也,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应当承认的是,每一个班级都会有学困生,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学困生。只有把学困生教好了,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实现促进每一名学生发展的宗旨。转化学困生是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只有做好了这一环,班级工作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把这项基本工作做实做细,有的放矢,全身心投入进去。下面谈一下我在多年教育教学实践和班主任工作中进行学困生转化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承认差异
  1.几乎在任何一个教学班级,都会有教师眼中的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
  任何一个学生及群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都会表现出差异,即使是考试分数接近或相同的学生,也会存在各种差异和变化。教师要承认这种差异,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这既尊重了客观现实,又遵循了教育规律。
  2.把握面向全体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平衡
  教学中既要关注学困生,又要保证其他学生的发展;既要面向全体,力求每一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和进步,又要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个性。教师不能反对差异,更不能排斥差异,而应正视差异,甚至要充分利用差异,构建教学相长,和谐共建“学习共同体”。
  二、教师要树立“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1.享受同等的教育是学生的基本权利
  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每一名学生在其原来的基础上,都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学生原来的知识水平有高有低,学习兴趣、习惯也有好有差,但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个人发展”,既是必需的,也是可能的。就进步的“绝对量”而言,也许学困生的进步空间更大,教学效果更明显,提高教学成绩更显著。教师不可能让所教的每一名学生都考出一样的成绩,达到整齐划一的较高水平,但可以并且应该让每一名学生得到应有的发展。
  2.让学生公平地拥有教师的爱
  或许每一位教师都会毫不犹豫地说,他已经为每一名学生付出了爱,但是不是每一名学生都真正感受到了教师的爱呢?答案是否定的,不是教师没有付出爱,而是付出的爱学生没有感受到。如果说学困生是被霜打虫咬的花朵,那么,只要教师倍加爱护,让他们充分感受到爱,也一定能使他们恢复生机、散发芬芳。我们作为教育管理者,往往直接面对的是一大群学生。怎样做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公平呢?比如,在座位的问题上分小组按成绩好坏错落有致地安排,本着“先进带后进”“定期流动”的原则,让学习不好的学生有足够的信心,有向别人学习的机会和空间,绝不能把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放在前面,更不能让他们集中在一起。我在与学生沟通时,一般不仅仅局限在学习上,更多的是和他们谈生活、谈父母、谈社会,只有听到学生内心深处的声音,才能了解他们,一味地与学生谈学习困难,他们会非常反感的。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和细心教导,才能促进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
  三、教师要坚持“教而有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是重要的教学原则;分层教学,是实现“教而有类”的重要途径。学困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但也有自己的创造精神,在学习过程中不时地会迸发出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只有心中想着学困生,才能做到面向全体,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有教无类,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而有类,因材施教,对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期待,采取相应有效的教学行动,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正是实现有教无类的重要举措。例如,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而分层设置。正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对学困生多一分爱心,多一分耐心,多一分细心,多一分等待,那么,教师会惊喜地发现:其实学困生往往是插着隐形翅膀的天使。
  四、挖掘学困生的长处,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
  应当承认,学困生一般是教学过程中的弱势群体,由于其自身基础薄弱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信心不足,主动性不够,探究意识和能力不强,扮演着被动、等待、旁观的角色,但他们身上会有一些普通学生不具备的长处和积极因素,在他们的心灵深处也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因此,教师在教育管理中应当善于抓住学困生的积极因素和“闪光点”作为转变的突破口,成功地改变他们的心理状况,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其学习的信心,这些都是促进学困生转优的关键。这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几点:给学困生平等的机会,同时,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学困生领悟,并对学困生的良好表现给予恰当鼓励。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点的成功就鼓励,使他们尝到学习的乐趣,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从而排除自卑心理。
  五、家访是转化学困生的重要途径
  每一名学生的背后,都有与众不同的故事,怎样去了解学困生背后的故事呢?了解学困生背后的故事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经常与其家长取得联系,通过家长了解学困生的全貌,特别是了解学困生的主要心理障碍。这样可以和家长互通情况,共同帮助学困生排除心理障碍,有针对性地对学困生实行“对症下药”的教育。
  六、教师要善于选择最佳谈话地点
  1.选择最佳谈话地点的意义
  马卡连柯曾说:“任何教育方法都不是永远绝对有益的,最好的方法在若干情况下也会成为最坏的方法。”这就说明教育方法本身具有二重性,其使用效果取决于时间、地点、条件,取决于运用方法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实际。因此,做学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应善于选择最佳的谈话地点,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与个别学生谈话是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好方法
  大多数教师喜欢在办公室做学生的思想工作,然而他们却忽略了学生对办公室的看法,忽略了学生怕进办公室的心理特征,尤其学困生更是如此。对教师的谆谆教导,也许他们心里根本不服,只是迫于教师的威严,想早点逃离办公室才敷衍了事。在这样的环境和气氛中,要想取得谈话的成功是很难的。因此,和学困生谈话,除了选择恰当的时机以外,还要选择恰当的地点。最好选择在学困生经常玩耍的地方,如操场、花圃、走廊等,在这些场合中他们会感到轻松自然,逆反心理和敌对情绪比较少,能敞开心扉,把自己的痛苦和欢乐告诉教师,使谈话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教育的效果才会水到渠成。
  (特约编辑 斯 陌)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班主任、一名语文教师,我常碰到特殊学生,因为存在特殊性,所以要么这特殊性引起的问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要么这特殊性引起的问题会影响到了学生品德或是习惯的养成,而这
【摘 要】基于中职纺织专业英语课程的具体教学实践,结合广西纺织工业学校纺织专业毕业生在纺织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从转变观念,重新定位角色;转变方法,设计操作性强的任务;转变教学载体,开发优化校本教材;转变评价体系,注重过程与发展等方面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纺织专业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例释。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 纺织专业英语 中职 运用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
作文讲评与学生的作文实践同在,每有一次作文,必有一次作文讲评。作为对学生作文写作知识的检验、对学生作文实践的总结指导,作文讲评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现实中真正爱好写作
新课程改革以来,故事教学法得到了很多思想品德教师的重视和运用,这种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在思想品德课上运用小故事,应注意其选择标
[摘 要]教师要掌握丰富的实践性知识、深厚的教育情感、强烈的自我效能感和扎实的教学技能,才会拥有教学机智。  [关键词]故事;悬念;包容;适时;拓展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13-0031-01  什么是教学机智?教学机智,即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出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高度,也折射出其教育
我校坐落在“林木葱郁花草香,雕梁飞阁泉瀑鸣”的旅游胜地一兰州市五泉山下,因汲取五眼名泉清澈、绵长的泉水精神,凝练出“润智教育”的办学理念,并充分挖掘“五泉”校名的文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提出了在我国“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我国当前处在经济社会深刻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社会阶层明显分化,不同
[摘要]随着社会环境的快速变革和发展,社会对新时期人的综合素养也有了新的要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改革新的方向和重要趋势。物理作为高中理科生一门重要的学科,承担着极大的育人责任。文章结合教学实际探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影响因素及策略。[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5005102物理学是一
根据具体情景创设不同的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游戏情境、魔术情境等.在这样的情境下,再辅以有效提问,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探究物理、学习物理,能有效
教材审查是教材建设工作的重要环节,是确保教材质量的重要保障。受教育部委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工作委员会”)承担了对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