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视野下的路径探索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an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强校之路——华北电力大学办学理念与创新实践(2001~2011)》是一部以华北电力大学十年办学历史作为个案研究的高教新著。该书以战略的视角,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学校进入新世纪以来,围绕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目标,全力推进改革发展的十年办学历程,着重探讨了华北电力大学办学的历史经验,揭示了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路径。该书选取的十年,正是本世纪初的十年。面对世纪之交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与高等教育改革大潮,立足十字路口的中国高等院校该何去何从?一所原行业主管、受体制羁绊的高等院校,又是如何顺应时世、抢抓机遇、披荆斩棘、迎风而上,在高手如林的中国高教界初显峥嵘?读者尽可以带着这样的问题意识去翻阅此书,领略其中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
  一、“知天、知地、知己”的哲学审思:强校之路的理论架构与战略举措
  “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这是著名军事家孙武在《孙子兵法》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既了解对方,又了解自己,就可以必胜无疑;既懂得天时,又懂得地利,胜利就可保万全。引申看来,在当前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一所学校想要脱颖而出,走出强校之路,无异于一场激烈残酷、优胜劣汰的战争。只有做到知己知彼、知天知地才可能胜出。现代大学已经逐渐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其管理与发展必须置身于社会大的系统环境中,只有对自身发展定位、国内外教育发展形势、国家教育政策导向、地方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才可能作出科学的规划和决策。这就是为什么学校的发展要上升到战略的高度,学校的领导要具备战略家的视野与能力。否则,一所学校就不可能做大做强,在竞争中生存和获胜。通读全书就会感觉到,华北电力大学这十年,正是以“知天、知地、知己”为建设高水平大学理念与实践的基本出发点,去审时度势、招兵买马、排兵布阵,积极开辟战略发展之路,实现超常规的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
  本书的著者在理论架构方面,也尤其突出了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战略思维,体现出一定的哲学高度与深度。如在论述学校的战略规划、目标定位、道路选择等理论层面时,通常会通过以下几个层次去分析和透视:首先是对国内外社会及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准确把握;其次是对中国高等教育与能源电力行业、企业发展形势的准确把握;三是对自身的发展状况、地位与形势的准确把握,进而说明学校为何选择这样的路径。由此可以看出学校管理者及本书的著者对办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原则的高度重视。正所谓做到了“上知天”,“下知地”,环顾周围、设身处地“知自己”,将学校的发展建设始终放在具体的时代背景下,放在中国社会特定的变革进程中,找准坐标、找准定位,突出办学理念的现实性与可能性,为理论与实践的探索奠定基本的前提和必要的依据。本书的研究故而形成了不脱离时代,不脱离实际,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唯真、唯实、唯用的务实风格。正基于此,反过来看,透过该书我们同时能够隐约看到时代对于高等教育及高等院校的现实需求与殷切期盼,它无疑在为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这也从另一个角度体现出本书的应用价值。
  二、多维度的创新启示:创新之路与其彰显的实践价值
  高校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强校之路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本书的论述恰恰是对华北电力大学办学历程中从理念到实践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多角度的、较为具体的全景展示,旨在带给读者多角度、多样化的认识和启迪,尤其彰显路径探析的实践价值,对同类高校乃至其他高校都具有较高的参考借鉴意义。
  在实践的道路上,华北电力大学给人最深的感觉,就是学校的站位靠前,思索靠前,行动靠前。以书中体现的大学基本职能为例: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在办一所负责任大学的理念指引下,坚持以责任理念育人,以质量为核心,不断强化“重实践、强能力”的人才培养特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与国家、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战略诉求是一致的,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不谋而合。
  在科学研究方面,学校坚持走现实需求与前沿高端之路。学校始终考虑的是国家需求,面向的是国家战略,从学科到科研,通过构建“以传统优势学科为基础,以新兴能源学科为重点,以文理学科为支撑”的“大电力”学科体系,目标是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学科转型、科学研究的视点上体现了前瞻性和战略性,走在同类高校前列。
  在社会服务方面,学校坚持走校企合作兴校之路,依托理事会,通过与企业、地方战略结盟等形式,在致力于知识的传承、创新、转换、利用等方面,与企业、地方政府一同开创了协同创新、服务社会的局面,契合了当前国家致力于以协同创新全面推进社会创新体系建设的战略要求与社会需求。
  在文化传承方面,学校更走出了理念创新之路。学校紧紧抓住当前国内外从以往单纯的电力技术革命向节约型社会、清洁能源、新兴能源、绿色革命转换的时代脉搏,以更加开放的国际视野、更具前瞻性的战略思维和举措,发挥自身优势,服务社会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传递正能量。这也同样适应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国家总体布局的需要。
  在理论架构下,该书实践层面提出的很多创新模式,都是极具创造性的,这也恰恰说明强校之路、创新之路往往需要立足实际,独辟蹊径。如异地实质性一体化管理模式、创建校董会与教育部共建的管理模式、“大电力”特色学科发展模式、“四模块”人才培养模式、人事绩效考评管理模式、干部目标管理模式等等,都开创了国内高校的先河。学校不只是单纯地跟随社会变革的脚步,而是要在这个变革的历史进程中成为主角。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敢为天下先的胸怀,在大学事业的诸多领域,学校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并经过实践检验修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这些实践探索,已不单纯是华北电力大学一所学校的经验和财富,而应该成为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界共同的经验和财富,值得高教管理者与研究者共同去认识、珍惜、回味。   三、坚守大学的本色与特色:强校之路的两个重要支撑
  在这样一本面向21世纪、时代感特别强的高等教育著作中,编者展现了一所高校十年的发展历程和办学规律,不仅凸显出时代的特色,还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一些独到的、探寻教育发展规律的意见和建议。坚持大学的本色与特色,成为强校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因素。
  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的发展道路独具特色,“行业特色”是其呈现出的最为显著的办学特征。华北电力大学以服务国家能源电力事业为己任,紧密依托行业、服务行业,坚持扩展、丰富、保存和传播知识与文化,坚持学校历史形成的传统和特色,同时又能站位高远、上升到面向国家需求、服务国家战略的层面去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大学的各项基本职能,从而摆脱行业狭隘性与局限性。学校秉持“办一所负责任大学”的办学理念,不为躁动的社会变革所动,不为大众化阶段规模效应所左右,与社会即时的、功利的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坚守大学的基本精神、基本品质和基本原则不变,强调大学的核心价值和更高追求,以强校之梦带动逐梦的步伐,实现自我的不断超越,由此创造了辉煌的办学成就。
  虽然华北电力大学曾有过原行业主管院校服务面向单一、开放性不强、教育理念滞后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也因此制约了学校在高等教育改革初期的转型和发展,但学校能够及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通过改革克服了学校办学中存在的缺陷和薄弱之处,适应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在保持自己传统办学优势不变的基础上,走向开拓创新的强校之路,在高等教育界占据了一席之地。
  华北电力大学在这十年的办学历程中所形成的理念、思路和经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比较、学习和借鉴的范例。其独特的发展道路告诉我们,建设高水平大学可以有多种模式和选择,关键在于坚守大学的核心价值和人文精神,关键在于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关键在于形成为达成办学理想、办学目标所必需的民主团结和开拓创新的氛围、条件和制度。如此,大学才能做到稳固、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四、以路之名的思考:立足实际,着眼未来,走向强校之路
  从根本上说,本书算得上一部写实的著作,寓研究于办学实践,又以实践去深化思考。求真、务实,这与华电人的人文底蕴、精神传统是一致的。作为理论与实践成果的结晶,本书最终的落点还是对当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见证与展望。以探路之名,行审思之意。除了书中揭示的办学经验值得我们去品味,在建设创新型国家、高等教育强国的前行途中,这本书也会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思考。
  1.路在何方?
  中国目前有上千所高校,已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历史阶段。众多高校都在谋求自身的发展,探求前进之路,那么,路在何方?该书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迪就是:认清形势才能找准路,把握机遇才能发现路,勇于探索才能开辟路。不同高校,都要立足实际,做到“知天、知地、知己”,才可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强校之路。迎接变革时代,一所大学要走上强校之路,占据重要的社会地位,必须以深刻的方式服务于现代化的社会,体现出自身的社会价值。华电人让我们看到了这一点。
  2.谁来引路?
  办大学是一项大事业,需要把全校师生的力量凝聚在一起,齐心协力去推动发展。如何集中集体意志和行动,进行引领?通览全书,似乎应有三点必备。
  一是精神引路。走向强校之路的前提是有强校之梦。逐梦之旅绝不会一帆风顺,但有梦就有未来,有更高的战略愿景、办学理想才能驱动办学行为,才能提升事业的期待与工作的标准,才能迈上更高的办学层次。
  二是领导引路。大学的发展无疑要依靠国家、社会的大力支持,要依靠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但真正把现代大学这样一个巨型社会组织引向成功之路的话,领导者无疑是关键的因素。这需要新时期高校的领导者拥有教育家、战略家的视野,打造目光长远、团结奋进的战斗团队,带领全体师生齐心协力地开创未来。
  三是以规划引路。战略规划在学校的前进途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引作用。科学谋划并以一定的执行力去持续推进,才可能成功。华电人通过十年持之以恒的建设,最终取得“211工程”建设的成功等一系列实践事例,充分体现战略规划对学校前行的引领意义。
  3.路有多远?
  当今时代瞬息万变,机遇虽多但也稍纵即逝。高等教育的格局并非一成不变。高校寻求战略发展,必须具有永在路上的危机意识。不能固步自封、骄傲自满、停滞不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的一句名言提醒我们:强校之路,永无止境。在高等教育改革大潮中,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唯有肩负国家和社会的期望,勇往直前。《强校之路》对华北电力大学这所学校而言,是总结,是凝练,是提升,是在迈上新高度之前的回顾与展望。积淀与总结过后需要的是立马扬鞭,驰骋向前。对其他高校而言,这何尝不是一种激励与警醒。
  4.路径取舍,何去何从?
  辩证和发展地看待问题,任何一种际遇或者条件,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改变,都可能成为有利因素或不利因素。在高校改革路径选择中,哪些传统优势要保持,哪些传统壁垒要破除,总要有所取舍。行业特色大学一般特色鲜明,坚持特色之路毋庸置疑,但在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上,创新与保守看似一对矛盾,有时却是学校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两个必要维度,其间的尺度如何把握,尤其需要高校的决策者以更具战略视野的长远眼光去分析、判断、抉择和实践。大学发展道路中需要深入思考和亟待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还有很多,而历史将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者系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副主任)
其他文献
4月19日,中国(南京)人才发展研究中心工作情况和研究成果汇报会召开。中心常务副主任、课题组负责人、河海大学赵永乐教授作了《南京市突破人才和经济发展不成正相关关系瓶颈研究》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报以及《从人才的“南京现象”看南京的人才体制改革》的报告。中国(南京)人才发展研究中心由南京市委、市政府与河海大学于去年3月联合成立,旨在加强校地合作,深入实施“人才引领、创业驱动”战略,大力推进中国人才与创业创
期刊
4月11日,广东省电力公司干部宣布大会召开,南方电网公司人事部主任杨爱民出席会议并宣读干部任免决定。会议宣布于俊岭同志不再担任广东省电力公司巡视员、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委员职务,交流到南方电网公司总部工作,张卓、赵树华同志兼任广东省电力公司巡视员,吴宝英同志任广东省电力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唐远东任广东省电力公司总法律顾问。(南方电网报)
期刊
烟花四月,美丽的杭州城,探访浙江省电力公司人力资源和教育培训工作,结识了众多的培训人,现场体验浙江电力的工作作风,拂面而来的是对事业追求的那份坚毅与执着,宛如四月的春风流淌。  杭城,坐落有以“求是、创新”为校训的浙江大学。浙江电力的培训人亦如在“求是、创新”精神的感召和指引下,在实践着严谨勤奋、开拓创新、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的誓言。对于梦想的精雕细琢与默默耕耘,对于工作的一丝不苟与开拓创新,所有的
期刊
近日,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现设本科专业整理和201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华北电力大学对现有本科专业进行了调整,并申报了一批新专业。经过本次调整,华北电力大学共设有7个学科门类,34个二级类,58个专业,5个二学位专业。其中北京设有42个专业,保定设有35个专业,两地共有专业有19个。(华北电力大学)
期刊
浙江省电力公司嘉兴电力局高度重视劳模精神和技能的传承,不断发挥劳模人才的育人作用。自2009年开始建立以劳模为核心的工作室,形成高素质专业团队,努力培育生产经营发展需要的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甘于奉献、技能精湛的优秀技能人员。目前,嘉兴局共建有14个“劳模先进(技能)工作室”,专兼职教师团队52人,专业涵盖供电系统生产、运行、营销的主要专业工种,培训工作覆盖嘉兴所辖所有县(市)供电局和
期刊
《强校之路》作为华北电力大学的一项高等教育研究课题的具体成果,在研究中力求体现两个特点:一是历史性。这项课题的研究,不是从理论到理论,而是从实践到理论。一切以学校的发展历史为根基。要求每一论断,每一个观点,都要出自对史实的提炼,都有史实的支撑。对“史意”的追求,是课题研究奉行的基本准则。二是学术性。这一课题的研究,既是回顾过去,又是着眼未来。在回顾学校十年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以华北电力大学作为典型案
期刊
2012年底,在《强校之路》正式出版后,华北电力大学适时召开了出版发行座谈会,高等教育专家、新闻媒体记者、校友代表、现任学校领导、退休老领导、教师代表、编写组成员等参加。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发表了许多精彩的观点和看法。  道路决定成败,一个国家、民族是如此,一所大学,也是如此。办一所大学,特别是一所高水平大学,只有有正确理论的指导,才能使得我们把未来的事业发展好。我们编写《强校之路》这本书,就
期刊
不是只有雕刻家才会做到对工作的细致入微与精雕细琢,浙江省电力公司的人才培养工作,用每一步的脚踏实地,架起员工成长、成才的坚实阶梯,当细致已潜化成一种习惯,工作也成为一门可雕琢的艺术。  详解一:浙江省电力公司人才发展通道实施办法  浙江公司建立企业人才库,构建人才发展通道,引导员工多渠道成才,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各类人员职业发展晋升机制。  公司建立“普通员工——基层单位人才称号——公司人才称
期刊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这对应急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应急培训,作为应急管理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作为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已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认同。此次四川芦山抗震救灾行动中,我国电力行业应急抢险人员凭借扎实、过硬的专业素质,忘我拼搏的工作热情,充分展现了“特别负责任、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风貌,以无
期刊
因从事宣传工作的缘故,笔者曾几次参加了厂里举办的新进电厂大学生座谈会。新员工们在进行自我介绍和发表感言时,大都激情满怀,踌躇满志,希望能在企业里展现自己的才华,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新员工们正值青春年少,朝气蓬勃,理应拥有远大的抱负和“仰望星空”的激情。但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它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地学习和脚踏实地地工作。  脚踏实地地学习  学校所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