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算” 与人的认知过程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写”、“算”其实是人类认识周围各种事物的三个不同层次、从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认知过程。我最近看了一部《神断狄仁杰》的电视剧,其中的第28、29集就有这样一个剧情:王桂(神断狄仁杰称之为小桂子)是一个不满8岁的小孩,靠帮助油老板王三儿送油赚点工钱。可是有一次小桂子送完了油因玩耍而使装在空油篓里的200文铜钱被人偷了,装在空油篓里的200文卖油得来的铜钱竟然变成了小石头。油老板王三儿硬是说小桂子藏起了他的200文铜钱不还给他,把小桂子打得死去活来仍不肯罢休。幸好遇上神断狄仁杰路过,狄仁杰就精彩地运用了我们祖先几千年来积累的“读”、“写”、“算”认识事物的三部曲从而顺利抓到了刁常这个小偷才使小桂子获救的。狄仁杰刚一接触到小桂子卖香油的铜钱被偷这一事物,于是就紧皱着眉头思索——认真仔细地“读”懂这件事物,了解小桂子的铜钱被偷这一事物的来龙去脉,当狄仁杰“读”懂了这件事物后就开始“写”——小桂子的铜钱是卖油收回来的钱并且又将铜钱放在了空的油篓里,那么卖油的铜钱——香油——偷油钱的人这三者是存在着什么样的关联呢?很快狄仁杰就在脑海里“写”出了卖油的铜钱——香油——偷油钱的人这三者的连线关系。于是狄仁杰的思维很快就进入了认知过程的最高阶段——“算”!他想出了一个“天机不可泄漏”的妙计:也就是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凡前往药王庙观看热闹的人只需交一文铜钱做观赏费就行了。其实狄仁杰就是在人类认知过程的最高阶段——“算”这个层次上比常人更高一筹,他灵敏、迅速、准确地想到了偷油钱的人偷来的铜钱上肯定沾有无法抹掉的香油。于是狄仁杰不动声色地只是请看热闹的人们把铜钱扔进装有清水的臉盆里即可,于是根据谁丢的铜钱在脸盆的水里出现了油珠,谁就是偷了小桂子卖香油钱的人。说破了谁都懂得,可是一下子一般人就是想不到。想不到被偷的铜钱上肯定是沾有抹不掉的香油,更想不到要破这个案子还必须用到一点点物理化学知识——香油是有机物、油不溶于水而且会浮在水面上。 全文查看链接
其他文献
口语交际练习的天地是广阔的,途径是多样的.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可以从这几方面来做:一、利用教材中的口语交际进行专题训练;二,将口语交际的训练渗透在课堂教学中;三、利用多
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或多或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 要使“师生互动”这一理念真正内化到课堂教学方式中,我们必须明白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的给与者,而应该是获取方法的引导者。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大脑智力因数、引导学
从事教学工作将近二十年了,如今闭目静思,思绪万千: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面对新课改,我们应该怎样让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呢?下面以我在历史课程实际教学中的部分片断为例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对于兴趣的重要性,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在初中阶段,所学的课程有十几门,
期刊
会议
期刊
儿童节目在电视节目中是单独的一个类别,研究儿童节目美从何来,无疑要研究儿童观众的收视心理,这样才能把握儿童节目的审美层次。一、儿童感知的特殊性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统称。
期刊
教师设计每一堂课,最关注的是“学习目标”的认定。因为,如果学习目标不明确,那上课就没有什么意义。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是目标设置笼统、模糊、大而空,而这些“学习目标”大多是从某些参考书上抄来的。现略举几例: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比比皆是,这些能力的确要“发展”、要“培养”,但这不是一节课的任务、更不是一节课就能做得到的?那么,在“这一节课”
提出了智能型交互式集成化可拓决策策略生成器(I<,3>EDSG)的设计思路和总体结构框架。系统设计根据综合集成方法的基本思想,遵循信息组织和可拓决策知识的特点,将决策专家的经验和知识、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