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正逐步走进校园,教师逐步从“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并越来越多地把多媒体应用到教学工作中来。
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正逐步走进校园,教师逐步从“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并越来越多地把多媒体应用到教学工作中来。多媒体集音频、视频、图片、音乐文字于一体,能够展示非常丰富的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直观、形象的画面尤其感兴趣,多媒体可以将难以直观表达的语言文字、抽象道理、复杂现象、美好的景物表现出来,直接明了地把所表达的意境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既能体会意境美,又拓宽了想象空间,节省了时间。下面以笔者所执教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为例谈一谈如何巧用多媒体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推波助澜。
一、课前铺垫——未成曲调先有情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篇课文写的是2003年5月21日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这件事发生的年代久远、地点遥远,事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学生没有相关的体验,大部分学生会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漠不关心的心态。这样的心态下学习这篇课文如何才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和人文关怀,成了我首要思考的难题。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上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有关当时时代背景的,有当时受灾后的悲惨画面的,有国际救援队的具体抢险、救人的录像,我把这些做成了一份多媒体课件。上课前,我先打开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课件的视听刺激,让学生目睹当时发生的一切,仿佛就在今天,仿佛就在身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起到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先导作用。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
二、导读——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教学《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一课时,揭题、解题后,我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并要求学生通过读书,从文中获取时间、地点、事情原因、什么事情、事情的结果等五个信息。但是,如果都要老师口述要求,有的学生可能听得不认真,也可能听后记不清老师提过的要求。所以,我把读书要求用表格的形式在大屏幕上打出来,让学生自己轻声读一读,然后带着问题去读书。此时,老师是静默的,但对学生的要求却是非常明确的,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不仅节省了学习时间,还能让学生养成自己读题看要求的好习惯,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品读——心有灵犀一点通
在读准、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就该进行品词、品句的品读了。品以下句式我是这样安排的:
a.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b.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首先让学生寻找两个句子的共同点,发现“一……就……”句式,(课件上红字显示共同的句式,随机飞出句式)其次是感受这个句式带给你的感觉?然后看现实生活图(起床、下课、放学等)用“一……就……”的句式说话,寻找自己生活中曾经有的体验,最后是带着这种感受用声音,朗读去表达文中句子,感受救援队救援的速度之快。巧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找到现实生活与文本的相通点,这也算一种钟心有灵犀吧。
四、美读——身无彩凤双飞翼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篇课文人文性强,需要读,但是文字内容离实际遥远,难理解体会。像国际救援队一下车见到的悲惨景象那几句话(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子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我搜集资料找到了房倒屋塌、可怜哭泣、横七竖八的尸体等图片,再把上面的文字打在下面,让学生看着图,读着文字,很容易就理解了文字的内容,并且心生怜悯,我让学生给文字和图片用一个词概括的时候,有学生列举了“悲惨”“凄凉”“可怜”“同情”等。为这段话的美读铺垫了感情基础。再加上音乐的渲染,学生读书的情绪逐渐高涨饱满起来,多媒体课件犹如彩凤之双翼,把学生带入了那个时间、那个空间,身临其境地感受着遇难者的不幸和悲哀,理解救援的急迫。学生用饱含深情的声音,随着音乐,声情并茂地读出了文字蕴含的情感。
五、小结拓展——走出文本天地宽
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教师巧用文本,挖掘出教材中的训练点进行集中的,有步骤地训练,让充分扎实的训练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在《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的结课时,我用课件出示。
填空题:
()年()月,()发生了()的地震。他们一下飞机,就(),一下车,就(),有的队员();有的队员()……特殊队员()被称为“()”,在当地()。
()月()日
中国国际救援队
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来完成,积累“一……就……”和“有的……有的……”的句式,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再配上《让世界充满爱》的歌曲,巧用多媒体让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融合,并且把情感推向高潮。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巧用文本,教师还要善于拓展教材。如何让学生从文本出发,走向更宽广的天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小学阶段学生求知欲很强烈,但方向性比较模糊,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忽视的。根据班级学生接受水平和学习能力,我把本课的拓展内容预定以下两部分:
1.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一些关于最近一些关于国际救援行动的文字和图片,感受国际上的互助精神。
2.我们自豪地对______说:“_______。”写一两句话。
写话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交流,让学生一目了然,乐在其中。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是让学生走出文本,快乐学习的一种尝试。
总之,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课,使学生学习有热情,参与积极性很高,创造出了师生共同交流、共同感悟的良好学习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教学拓展了更宽广的空间,利用这个优势,把枯燥乏味的课堂,变成充满活力和朝气的求知殿堂。把学生带入更美妙的学习空间,获取更多有用的东西,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了教学质量。事实证明,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正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高质量”的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也正逐步走进校园,教师逐步从“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并越来越多地把多媒体应用到教学工作中来。多媒体集音频、视频、图片、音乐文字于一体,能够展示非常丰富的教学内容,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直观、形象的画面尤其感兴趣,多媒体可以将难以直观表达的语言文字、抽象道理、复杂现象、美好的景物表现出来,直接明了地把所表达的意境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既能体会意境美,又拓宽了想象空间,节省了时间。下面以笔者所执教的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为例谈一谈如何巧用多媒体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推波助澜。
一、课前铺垫——未成曲调先有情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篇课文写的是2003年5月21日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这件事发生的年代久远、地点遥远,事情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学生没有相关的体验,大部分学生会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漠不关心的心态。这样的心态下学习这篇课文如何才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和人文关怀,成了我首要思考的难题。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上网搜集了大量的资料,有关当时时代背景的,有当时受灾后的悲惨画面的,有国际救援队的具体抢险、救人的录像,我把这些做成了一份多媒体课件。上课前,我先打开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课件的视听刺激,让学生目睹当时发生的一切,仿佛就在今天,仿佛就在身边。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起到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先导作用。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拉近了学生与作者的距离。
二、导读——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教学《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一课时,揭题、解题后,我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感知并要求学生通过读书,从文中获取时间、地点、事情原因、什么事情、事情的结果等五个信息。但是,如果都要老师口述要求,有的学生可能听得不认真,也可能听后记不清老师提过的要求。所以,我把读书要求用表格的形式在大屏幕上打出来,让学生自己轻声读一读,然后带着问题去读书。此时,老师是静默的,但对学生的要求却是非常明确的,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不仅节省了学习时间,还能让学生养成自己读题看要求的好习惯,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品读——心有灵犀一点通
在读准、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就该进行品词、品句的品读了。品以下句式我是这样安排的:
a.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迈尔代斯。
b.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首先让学生寻找两个句子的共同点,发现“一……就……”句式,(课件上红字显示共同的句式,随机飞出句式)其次是感受这个句式带给你的感觉?然后看现实生活图(起床、下课、放学等)用“一……就……”的句式说话,寻找自己生活中曾经有的体验,最后是带着这种感受用声音,朗读去表达文中句子,感受救援队救援的速度之快。巧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找到现实生活与文本的相通点,这也算一种钟心有灵犀吧。
四、美读——身无彩凤双飞翼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这篇课文人文性强,需要读,但是文字内容离实际遥远,难理解体会。像国际救援队一下车见到的悲惨景象那几句话(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倒塌后的房子大都呈“叠饼状”,加上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给救援工作造成很大困难)。我搜集资料找到了房倒屋塌、可怜哭泣、横七竖八的尸体等图片,再把上面的文字打在下面,让学生看着图,读着文字,很容易就理解了文字的内容,并且心生怜悯,我让学生给文字和图片用一个词概括的时候,有学生列举了“悲惨”“凄凉”“可怜”“同情”等。为这段话的美读铺垫了感情基础。再加上音乐的渲染,学生读书的情绪逐渐高涨饱满起来,多媒体课件犹如彩凤之双翼,把学生带入了那个时间、那个空间,身临其境地感受着遇难者的不幸和悲哀,理解救援的急迫。学生用饱含深情的声音,随着音乐,声情并茂地读出了文字蕴含的情感。
五、小结拓展——走出文本天地宽
语文素养的形成,需要教师巧用文本,挖掘出教材中的训练点进行集中的,有步骤地训练,让充分扎实的训练内化为学生的能力,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在《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教学的结课时,我用课件出示。
填空题:
()年()月,()发生了()的地震。他们一下飞机,就(),一下车,就(),有的队员();有的队员()……特殊队员()被称为“()”,在当地()。
()月()日
中国国际救援队
要求学生用课文中的语言来完成,积累“一……就……”和“有的……有的……”的句式,并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再配上《让世界充满爱》的歌曲,巧用多媒体让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融合,并且把情感推向高潮。语文阅读教学不仅要巧用文本,教师还要善于拓展教材。如何让学生从文本出发,走向更宽广的天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小学阶段学生求知欲很强烈,但方向性比较模糊,教师的主导地位是不可忽视的。根据班级学生接受水平和学习能力,我把本课的拓展内容预定以下两部分:
1.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看一些关于最近一些关于国际救援行动的文字和图片,感受国际上的互助精神。
2.我们自豪地对______说:“_______。”写一两句话。
写话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交流,让学生一目了然,乐在其中。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也是让学生走出文本,快乐学习的一种尝试。
总之,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课,使学生学习有热情,参与积极性很高,创造出了师生共同交流、共同感悟的良好学习氛围,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给教学拓展了更宽广的空间,利用这个优势,把枯燥乏味的课堂,变成充满活力和朝气的求知殿堂。把学生带入更美妙的学习空间,获取更多有用的东西,从而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动机,提高了教学质量。事实证明,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正在为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高质量”的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