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fang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色彩是美术课堂中传播艺术魅力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仅是一种视觉的感受,也是小学美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艺术体验。色彩是学生绘画的基本训练方式,是表现美的一种手段,也是学生创造美的探究方式。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色彩教学影响学生的视觉感官,进而影响其他神经系统,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我们该如何把握好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的运用?怎样让学生在色彩学习中感受到美育带来的快乐?这些都值得我们共同探讨。
   一、打破学生对画面色彩的常规思维
   教师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学生基本的技巧,色彩的运用上形成所谓的死记硬背的形式,从而使学生对画面色彩的敏感度不高,甚至没有,所以学生对色彩教学没有兴趣。在素质教育的倡导下,教师逐渐从知识传授转为实践加理论,着重于实践,通过课堂的视觉形象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引发学生的兴趣點,从而引导学生对色彩的不同感觉有所观察和思考,在实践中利用视觉的感受使学生能够感知,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色彩的探索和创新。教师根据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对色彩的使用和个人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使用色彩的不同特点进行训练,进而逐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知。
   学生对画面色彩的常规性思维基本上是在以前的学习中或是幼时接触的环境中所产生的,大人在解答的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答案,例如天空是蓝色的,树叶是绿色等,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就在潜意识下受到影响,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画面以固定的模式所呈现,每次遇到不同事物的时候都会用同样的色彩来表现画面。在面对这种教学问题的时候,教师尝试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打破学生的常规思维,例如在教学《认识身边的树》,以往老师首先让学生描述印象中的树,树是什么样的,树上都有什么。接着会要求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点,开始“标准化”运用线条和色彩绘制树的样子。但在素质教育的推进中,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导入的教学方法,引导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段树的样子,进而先打破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的固定形式的树,能够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除了树本身固有的色彩之外,在光、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还有会其他的色彩。以这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充分地激发创造力与想象力。
   二、引导学生感知和运用色彩
   色彩的感觉隐藏在大脑的潜意识中,年龄越小,学生对色彩的敏感度越高。在一幅美术作品中,色彩尤为重要,在课堂上,教师以色彩为基础的课程教学,不断引导学生用色彩来表达情感。例如凡·高的《星月夜》,画面中画家以蓝、紫色为主色调,描绘夜晚下的天空与小村庄。在整个画面的布局上天空占据了大部分的空间,星空运用蓝色与紫色,以流动的线条描绘出来,以黄色加以点缀描绘月亮与星星,村庄的描绘则用深色以长短线条的表现方式,与天空形成一动一静的鲜明对比,画面最前方出现了运用较深的红、绿色,以流动的线条描绘出的松树。让人们感受到在一个寂静的夜晚,蓝紫色的天空中月色正亮,照耀整个寂静的村庄,你还会看到几处有忽明忽暗的灯光显现,在夜晚中松树像是一团火焰直冲天空。
   画家运用色彩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而人对色彩的敏感度是与生俱来的,色彩的心理学和生理学可以改变人的状态。我们的眼睛具有感知色彩的细胞,可以清楚地分辨出赤橙黄绿青蓝紫。每个人对色彩敏感度和对色彩的喜好是不同的,从而色彩成为人情感交流的语言,所有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都可以用色彩来表达。色彩在画面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画面设计中,色彩可以引起人们的思考,带来不一样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利用色彩与环境的影响创作出富有感情色彩的作品。
   教师通过引导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色彩观念,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既强调色彩的技巧和技法,又加强色彩感知在画面中的表达。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创作实践中拓展设计色彩画面内容,把色彩和各种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对绘画知识,如形状、色彩和技术语言的掌握循序渐进地加强。
   总之,我们要通过色彩教学和色彩实践,逐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其他文献
扩展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因此,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新出丰富高效的扩展阅读教学方式,以便帮助学生实现能力提升。本文就小学语文扩展性阅读教学,展开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希望可以为阅读教学提供良好的帮助。   一、采用游戲化的阅读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更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期刊
机械的、浅层的学习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他们提供深度的语文知识,引导他们思考、探索,从而对语文知识形成深刻的认识,能触及学生的思维与情感深入,让他们能发现、理解,从而能将语文阅读推向纵深。   一、目标导向,引生讨论交流   教师要聚焦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要将学习目标向纵深挖掘,既能促进阅读目标的达成,也能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成。教师不能固守教参,要深度解读文本,寻找恰
期刊
铁凝的《永远有多远》以女性的视角,讲述了主人公白大省的悲欢离合,将读者引向深层的探问:心灵回归之路——“永远有多远”。女性的自我正确价值认识与定位的路途有多远。以点带面,我们不妨将聚焦点放在主人公白大省身上,看一看是什么造成了白大省式的悲剧。   笔者认为原因有三:一 、男权文化对女性的过多的期待与苛求;二、时代的变迁中过分坚守的过时热情;三、自我在精神上独立意识的缺失。   一、男权文化对女
期刊
当前许多家长和学生对美术教育没有正确的认知,认为初中美术课仅仅就是教学生画画,可有可无。事实果真如此吗?儿童美术教育理论家罗恩·菲德在《创造与心智成长》中提出:“美术教育并不是教人画画,其作用通过造型训练,促进人健康成长。”利用视觉艺术这一手段来进行人生教育,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力和创造热情,认识自身价值,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形成健康的人格,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是我们美术教育的价值所在。英国艺术
期刊
阅读是一种思想交流,也是一种知识积累的过程。对小学生而言,不同的课外阅读材料对小学生的性格养成、知识积累以及人文素养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积极作用,帮助小学生学会阅读,喜爱阅读,培养自己的语文学科素养。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   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喜欢丰富活泼的课堂氛围,学习擅于利用形象思维,这些都是进行课外阅读教学的前提。让小学
期刊
庚子鼠年,突来疫情,华夏大地众志成城,共抗疫情。面对疫情,语文教师应重构教材,建构抗疫任务群阅读教学,并在教学设计中渗透责任、理性、悲悯、生命、家国等意识,以此来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   一、责任意识   疫情突如其来,本应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却总是有部分人缺少责任心。面对此现象,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应在教育教学中渗透责任意识,为国家培育合格的社会公民。   语文教师可以在苏教版选必
期刊
在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树立一种理性思维,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提供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语文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掌握知识分类,主要强调的是教师能够在不同的知识类型上,找到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最终提升学生语文知识素养。本文基于知识分类,探讨如何提升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当前知识分类下的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个体差异大   学生在青春期时都非常叛逆,因为这时他们的生活经历还比较
期刊
一、“戏剧表演法”基本内容概述   (一)“戏剧表演法”的基本含义   “戏剧表演法”是指运用戏剧表演的模式来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在“戏剧表演法”中,教师会将班上的学生分配到不同的角色,在设定的特定情境和故事情节中来将教学的内容融入其中,从而实现推动教学进度的目标。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戏剧表演法”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有利于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提高小學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
期刊
“21世纪的文盲,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而要学会学习,首先就要学会阅读。” 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完成,语文阅读教学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见效的,而是一个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用个比喻就是“课内长骨,课外长肉”。“课内长骨”就是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内的阅读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课外长肉”就是通过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把课内学的知识迁移到课外加以运用,把课外学到的东
期刊
分段式教学方式,在各阶段性的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并且效果较为显著,主要是由于分段式教学方式,可以将负责的知识点,以及将漫长的学习过程,合理地分为若干个阶段,从而为学生创造出由易到难的系统化学习模式,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下文对分段训练模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分析。   一、初级阶段提高学生的阅读量,为写作奠定基础   分段式教学方式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