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心灵枯萎的河流

来源 :文化月刊·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a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枯河》是作家莫言发表于1985年的短篇小说,作者以儿童视角解读时代的荒谬和人性的丑陋,为读者讲述了一个鲜活生命因意外事件惨遭暴力摧残的悲剧故事。
  《枯河》的故事情节较为简单,主人公小虎是一个身心不健全的孩子,经常受嘲弄、挨打,却有着高超的攀树技能。在村支书女儿小珍的怂恿下,小虎勇敢地爬上全村最高的白杨树为小珍折树杈,不料连同树杈摔落下来,砸晕了小珍。这场意外导致小虎被村支书、哥哥、母亲、父亲轮番毒打,身心俱创,小虎离家出走后惨死在村中的枯河里。作为一个会讲故事的小说家,莫言先生围绕小虎的遭遇,通过凄凉的语境、浓烈的画意、残酷的现场感,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陷入沉闷压抑的悲剧意象之中,引发人们对小虎的悲剧产生了深切的关注,从而敲响了严酷时代的丧钟。“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笔者不辞浅陋,试从文本细读出发,对语境、画意为主导的艺术手法及其悲剧意蕴谈点感想。


  如闻其声:借助儿童视角,在凄凉语境下沉郁述说
  小说从小虎离家出走起笔,“一轮巨大的水淋淋的鲜红月亮从村庄东边暮色苍茫的原野上升起来时,村子里弥漫的烟雾愈加厚重,并且似乎都染上了月亮的那种凄艳的红色……一个孩子从一扇半掩的柴门中钻出来,一钻出柴门,他立刻化成了一个幽灵般的灰影子,轻轻地漂浮起来……”随即交待小虎在枯河里惨死的结局,“明天早晨,他要用屁股迎着初升的太阳,脸深深地埋在乌黑的瓜秧里。一群百姓面如荒凉的沙漠,看着他的比身体其它部位的着色略微浅一些的屁股。这个屁股上布满伤痕,也布满阳光,百姓们看着它,好像看着一张明媚的面孔,好像看着我自己。”小虎晚上离家出走,第二天早晨死在枯河,原因何在?作者通过“水淋淋的月亮”“瘦小的星斗”“幽灵般的灰影子”“像只青蛙一样蜷伏在何底的红薯蔓中长眼不醒”“布满伤痕,也布满阳光的屁股”这一系列耐人寻味的意象,交代了小虎离家的原因(挨打)和惨死的结局,营造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凄凉语境,从而激起读者追随小虎命运深入阅读的兴趣。


  故事拉开序幕后,作者以智障儿童小虎的回忆,对故事的起因(折树枝发生意外事故,小虎从树上跌落砸伤了村支书的女儿小珍)、发展(遭到村支书、哥哥、父亲、母亲的痛打)、高潮(离家出走)、结尾(死去)做了完整叙说。从儿童或残疾人的角度讲故事,或许是作家的偏爱,高尔基在《童年》里借小孩阿廖沙的见闻重现了旧俄时代家长制下无聊的小市民社会,鲁迅在《狂人日记》里借狂人之口道出了封建社会“吃人”的历史,阿来在《尘埃落定》中借麦琪土司二少爷傻子的视角追忆了一段土司制度瓦解的风景,贾平凹在《秦腔》里借疯子引生的眼光描绘了商洛农村生活的画卷。正如法国学者茨维坦·托多洛夫所说:“视角的重要性应属小说创作技巧的首位。事物的各个方面都由呈现于我们面前的视角所决定。”用儿童或智障者的视角来观察世界,不仅可以将原本蒙着层层面纱的现实生活逐一显露出原型,而且可以用童言无忌或疯人疯话的方法使现实与魔幻巧妙对接,融为一炉。在《枯河》中,作者对小虎离家出走后的心理感受进行了精雕细啄,“他蹲在思考堤上,把双手夹在两个腿弯子里,下巴放在尖削的膝盖上。他感到自己的心像只水耗子一样在身体内哧溜哧溜地跑着,有时在喉咙里,有时在肚子里,有时又跑到四肢上去,体内仿佛有四通八达的鼠洞,像耗子一样的心脏,可以随便又轻松地滑动。”“或许,他在一团阴影的包围中蹲在河堤上时,曾经有抽泣般的声音从他干渴的喉咙里冒出来,他也许是在回忆刚刚过去的事情。”透过文本,我们发现,小虎饱受委屈离家出走后,从心气儿像水耗子一样在体内乱蹿乱撞,到抽泣声也渐渐被干渴的喉咙所压制,经历了由心潮澎湃到心如枯河的无尽哀伤。作者让小虎置身于“狗不叫,猫不叫,鹅鸭全是哑巴”的朦胧月色里,选取哀伤渐息这一刻,在 “此地无声胜有声”的凄凉语境下,借助小虎的回忆对悲剧故事进行了全景式的沉郁述说。


  如临其境:运用鲜明对比,在浓烈画意中感受苦难
  苏轼品评王维诗画时,曾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表示由衷的赞叹。与诗情画意相仿,文学作品写人述事最紧要的是刻画细微,给人以强烈的画面感。在《枯河》中,莫言先生运用对比、通感、比喻等手法,浓墨重彩地为读者呈献了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为作品注入了丰沛的悲剧意象,使人身临其境,心旌摇曳,对孩子的无邪击节赞叹,对小虎的受难满怀悲愤,对时代的严酷倍感绝望。


  首先看小虎与小珍一起玩耍时的一组欢欣画面:“他穿着一件肥大的褂子,赤着脚,站在白杨树下。白杨树前是五间全村唯一的瓦房,瓦房里的孩子是一个很漂亮的小女孩,漆黑的眼睛像两粒黑棋子”,通过衣着、神情描写,一对玩童活灵活现,如在眼前。随后,在女孩子想要树岔的怂恿下,小虎“用黑眼睛很亮地看着女孩,嘴咧着,像是要哭的样子。他把脚放在地上搓着,终于干巴巴地说:我能上去。”在女孩的激将法下,小虎心里虽不情愿,但还是决定爬树帮助女孩实现用树枝做枪的愿望。“在渐渐西斜的深秋阳光里,白花花的杨树枝聚拢上指,瑟瑟地弹拨着浅蓝色的空气。冰一样澄澈的天空中,一绺绺的细密杨树枝飞舞着;残存在枝梢上的个把杨叶,似乎已经枯萎,但暗蓝的颜色依旧不褪;随着枝条的摆动,枯叶在窸窣作响。”小虎在爬树过程中展现了自己的才能,这样的场景或许是他人生最自豪、最幸福的时刻。“白杨树奇妙的动作撩乱了女孩的眼睛,她看到越爬越高的男孩的黑色般的脊梁上,闪烁着鸦翅般的光翚。”透过女孩的眼睛,小虎爬树给人以鱼翔浅底、鸟飞冲天的美感。“他爬上白杨树,心底里涌起一种幸福感。所有的房屋都在他的屁股下,太阳也在他的屁股下。太阳落得很快,不圆,像一个大鸭蛋。”登高望远,在树顶鸟瞰,房屋、太阳都在他的屁股下,小虎在爬树过程中找到了自由自在的感觉。“街上尘土很厚,一辆绿色的汽车驶过去,搅起一股冲天的灰土,好久才消散。灰尘散后,他看到有一条被汽车轮子碾出了肠子的黄色小狗蹒跚在街上,狗肠子在尘土中拖着,像一条长长的绳索,小狗一声也不叫,心平气和地走着,狗毛上泛起的温暖渐渐远去,黄狗走成黄兔,走成黄鼠,终于走得不见踪影。”一只小狗遭遇车祸,拖着肠子一声不叫,临死也心平气和,这也预示着小虎的无声无息的悲剧命运。“树杈断裂时发出很脆的响声,他头颅里有一根筋愉快地跳动了一下,全身沉浸在一种愉悦感里。他的身体轻盈地飞起来,那根很长的树杈伴着他飞行,清冽的大气,白色的炊烟,橙色的霞光,在身体周围翻来滚去。”乐极生悲,小虎不慎从树顶掉下,在下落过程中感受到飞翔的美妙。通过这组动感十足的嬉戏图,农村儿童朴拙、友爱、要强、坚韧的天性得到了充分表现,与事故发生后成人世界的严酷形成了鲜明对比。


  小虎从树上掉下来砸伤小珍后,大人们一连串动画般的卑劣反应:“从忽然变扁了的瓦房里,跑出了一个身穿大花袄的女人,她的嘴巴里发出马一样的叫声。”“ 穿花袄的女人飞一般来到房后,骂道:“小坏种,你能上了天?你爹和你娘怎么弄出你这么个野种来?折我一根树杈我掰断你一根肋条!”“ 她气汹汹地冲到跪在地上的男孩面前,踢出的脚刚刚接触到男孩的脊梁,便无力地落下了。她的双眼发直,嘴巴歪拧着,扑到女孩身上,哭叫着:“小珍子,小珍子,我的孩子,你这是怎么啦……”小珍子母亲从呼叫、谩骂、踢打到哭嚎,震惊、恼怒、凶狠、怜女之情栩栩如生,“穿花袄”凶猛异常。“高大的红脸汉子蹿了过来,(小虎)耳朵里嗡了一声,接着便风平浪静。他好像被扣在一个穹窿般的玻璃罩里,一群人隔着玻璃跑动着,急匆匆,乱哄哄,一窝蜂,如救火,如冲锋,张着嘴喊叫却听不到声。他看到两条粗壮的腿在移动,两只磨得发了光的翻毛皮鞋直对着他的胸口来了。接着他听到自己肚子里有只青蛙叫了一声,身体又一次轻盈地飞了起来,一股甜腥的液体涌到喉咙。”“那根他费了很大力量才扳下来的白杨树杈也飞动起来了,柔韧如皮条的枝条狂风一样呼啸着,枝条一截截地飞溅着,一股清新的杨树浆汁的味道在他唇边漾开去,他起初还在地上翻滚着,后来就嘴啃着泥土,一动也不动了。”小珍子的父亲在村民的围观下对小虎掌掴、脚踢、用树枝抽打,几乎活活把一个孩子打死,“翻毛皮鞋”哪儿像书记标准一个凶神恶煞。“父亲跪着哀求:“书记,您大人不见小人的怪,这个狗崽子,我一定狠揍。他十条狗命也不值小珍子一条命,只要小珍子平安无事,要我身上的肉我也割……”父亲跪地为小虎求饶,许诺动用家法狠揍小虎,以十足的奴性暂且保住了小虎的性命。这样的好戏自然少不了看客,他们“急匆匆,乱哄哄,一窝蜂,如救火,如冲锋”,没有怜悯,只有莫名兴奋;没有正义,只有为虎作伥;没有担当,只有呐喊叫嚷。这样的群氓与鲁迅笔下争睹行刑场面的“大辫子”代代相传,丢魂落魄的群氓与小虎所说的“三条腿的狗”有何区别?


  再看小虎在家里受虐现场画面:“他躺在地上不肯动,哥哥很有力地连续踢着他的屁股,说:“滚起来!你作了孽还有了功啦是不?”在哥哥眼里,小虎就是个祸害,毁了自己前程,砸死省事。“母亲戴着铜顶针的手狠狠地抽到他的耳门子上。”从不打他的母亲恼羞成怒,对小虎又打又骂,觉得打死也不解恨。“父亲低沉地呜噜了一声,从房檐下摘下一根僵硬的麻绳子,放进咸菜缸里的盐水里泡了泡,小心翼翼地提出来,胳膊撑开去,绳子淅淅沥沥地滴着浊水。”“父亲挥起绳子。绳子在空中弯弯曲曲地飞舞着,接近他屁股时,则猛然绷直,同时发出清脆的响声。”父亲在小虎的光屁股上狠抽了四十鞭子,最终放下了变了色的鞭子 ,痛心、愧疚、无奈之情溢于言表,一个高大的父亲痛打儿子,心中悲苦与愤恨从何说起?
  小说为增强主人公挨打受刑画面的血腥感,运用了一系列通感、比喻、夸张等写法,让读者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彼此打通,拉近了读者与小虎的心理距离,收到了强化悲剧意象的效果。“翻毛皮鞋不断地使他翻斤斗。他恍然觉得自己的肠子也像那条小狗一样拖出来了,肠子上沾满了金黄色的泥土。”遭书记毒打,小虎想到的是小狗被车轧出肠子的感受,用肠子的腥臭表现场面的惨烈,用小狗的无声无息喻示小虎的悲苦无依。“哥哥拖着他往家走。他的脚后跟划着坚硬的地面。走了很久,还没有走出白杨树的影子。鸦鹊飞掠而过的阴影像绒毛一样扫着他的脸。”用鸦雀飞过眼前的意象,表达回家后小虎挨打的阴影更加浓重。“听了父亲的话,他更感到彻骨的寒冷,身体像吐丝的蚕一样,越缩越小,布满了皱纹。”在父亲的鞭子面前,小虎感觉自己的身体将要被蚕食,惊恐由内而外遍布全身。“在父母的哭声中,那条绳子像蛆虫一样扭着,一会儿扭成麻花,一会儿卷成螺旋圈……”借助行刑后扭曲的麻绳,映射出了父母的悲苦、无奈与愧疚,加深了悲剧的时代性。“沙土的热从脚心一寸寸地上行,先是很粗很盛,最后仅仅如一条蛛丝,好像沿着骨髓,一直钻到脑袋里。他搞不清自己的身体在哪儿,整个人变成了模模糊糊的一团,像个捉摸不定的暗影,到处都是热辣辣的感觉。”遭受轮番毒打后,用触觉之热,表现感觉之盛,用通感方法喻示小虎感受到了大地的温暖,魂归枯河的阴影袭上心头。“鲜红太阳即将升起那一刹那,他被一阵沉重野蛮的歌声吵醒了。这歌声如太古森林中呼啸的狂风,挟带着枯枝败叶污泥浊水从干涸的河道中滚滚而过。狂风过后,是一阵古怪的、紧张的沉默。在这沉默中,太阳冉冉出山,砉然奏起温暖的音乐,音乐抚摸着他伤痕斑斑的屁股,引燃他脑袋里的火苗,黄黄的,红红的,终于变绿变小,明明暗暗跳动几下,熄灭。”小虎在大自然的临终关怀下死去,“鲜红的太阳”、“呼啸的狂风”、“温暖的音乐”、“脑袋里的火苗”,这一组色彩鲜明的生命意象,为小虎的死去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也引发人们一死百了的宽慰。
  如见其人:演绎人性扭曲,在残酷现场揭示悲剧意蕴
  悲剧是一个时代最深的文学足迹,“悲剧将人生有价值东西毁灭给人看”。通过深入挖掘悲剧根源,才使悲剧的审美意蕴得到了透彻展示,并引起人们对悲剧根源的沉痛反思。《枯河》中,除了两个孩子以外,或显或隐出现的人物均面目可憎,但置身于严酷的时代,每个人既是施虐者也是受害者,都无法摆脱人性扭曲的致命残疾,小虎的悲剧也正是严酷时代的悲剧。


  就村支书而言,作为村子里权势代表,他高高在上,横行无忌,鱼肉乡里。他住着“五间全村唯一的瓦房”,“院子里砌着很宽的市道。”他“拧着(小虎)的耳朵,当着许多人的面问‘小虎,一条狗有几条腿?’”他“站在小媳妇尸身前,眼泪盈眶,小媳妇脸上突然绽开了明媚的微笑。眉毛如同燕尾一样剪动着。他一下子化在地上,浑身上下都流出了透明的液体。”从这个红脸膛汉子身上,看不公平、正义、仁爱的影子,看到的是封建专制的卑劣、无耻、蛮横,基层政权在他手里已经陷落。这样的情形,在中国广大乡村绝非偶然,极“左”政治对干部的毒害深入骨髓,对民众的肆虐由来已久,只是百姓“当稳了奴隶”,在权势者的表演中找到了“看客”的快感,也造就了外强中干的“奴隶主”。   就小虎的父亲而言,在出生成份定贵贱的年代,一个上中农家庭的顶梁柱注定要承载太多的艰辛与悲苦。当小虎被村支书拧着耳朵问“一条狗有几条腿?”时,他与大儿子挤在人群里围观,“尴尬地陪着众人笑”。大儿子为此揍小虎时,他拉着大儿子说“书记愿意逗他,说明跟咱们合得来,说明眼里有咱。”而实际情况恰恰相反,书记不把他们放在眼里,才敢在众人面前嘲弄小虎,让家长丢脸来增加书记的威严和亲民。当小虎从树上掉下来砸伤小珍子,被村支书踢打的要死时,他跪地哀求:“书记,您大人不见小人的怪,这个狗崽子,我一定狠揍。他十条命也不值小珍子一条命,只要小珍子平安无事,要我身上的肉我也割……”当他把小虎带回家,拎着小虎的脖子用力摔出老远,先是用老鞋抽打小虎脑袋,几乎把小虎的脖子钉进腔子里,随后在大儿子的配合下,剥下小虎的裤头,用沾湿的麻绳痛打了四十鞭子,他“愤怒得不可忍受,心脏像铁砣子一样僵硬。”从小虎的视角看,父亲身体高大,“跪在地上也很高”,这样的父亲干农活是把好手,在保护自己孩子方面却是十足的懦夫,甚至是虐杀儿子的凶手。小虎平白无辜被书记取笑时,他是不敢说话的看客,只能厚颜无耻地用“精神胜利法”解嘲。小虎因意外事故闯祸后,眼看着即将被书记打死,他跪地自作自贱,为小虎求饶,回家后痛打小虎以解心头积怨和怒火。最后,气喘吁吁地回到屋里,在小虎母亲的哭闹和哥哥的数落声里“嗐嗐嗐哈,嗐嗐嗐哈”地哭起来。小虎的父亲是一位纯朴憨厚的庄稼汉,除了高大的身躯和一膀子气力,他别有所长,隐忍求生。在书记只手遮天的年代,儿子惹祸,父亲百口莫辨,也不敢辩解,只有痛打自己的傻儿子才有可能躲过得罪书记的灾祸。或许,他就是张罗中立先生油画《父亲》的生活原型,饱经世事沧桑与人间炎凉,脸色干瘦枯黑,眼神凄楚迷茫,焦唇欲说无语。艰难时势下,父亲心底的焦灼与波澜向谁诉说?由此上溯三代,如今每一个城里人的祖辈不也是这样艰难走过来的?一代又一代人的悲剧岂可小视?
  就小虎的哥哥而言,作为一个上中农人家的子弟,除了抱怨出身,又能怎样?当弟弟小虎被村支书当众欺负时,他在人群里“脸憋得通红”,“为此揍他”。在村子里,哥哥觉得弟弟给他丢脸,既不保护弟弟,还要变本加厉得地痛打弟弟发泄哀怨与怒气。当父亲向书记告饶后,哥哥把小虎拖回了家,“把他扔在院子里,对准他的屁股用力踢了一脚,喊道:‘起来,你专门给家里闯祸!’”“愤怒地给母亲说:‘砸死算了,留着也是个祸害,本来我今年还有希望去当个兵,这下子全完了。’”在哥哥眼里,弟弟闯祸断送了他的前程和全家人改善命运的希望,砸死活该。当父亲在家里抽打小虎,让哥哥把小虎的裤子剥下来时,“哥浑身颤抖着”,“喃喃地说:‘爹,还是不剥吧……’”他分别知道家法的滋味,但也不敢再劝父亲放下鞭子或改变罚责方式。当母亲向父亲哭诉“都是你那个老糊涂的爹,明知道共产党要来了,还去买了二十亩兔子不拉屎的涝洼地。划上一个上中农,一辈两辈三辈子啦,都这么人不人鬼不鬼地活着”时,哥哥的反应是:“那你当初为什么要嫁给老中农?有多少贫下中农你不能嫁?”对家世、出身的绝望,使这颗“八九点钟的太阳”黯然无光,只能“窝里横”。严酷时代农村青年的出路在哪里?
  就小虎的母亲而言,她要承受的悲苦最为沉重,生养一个受人欺负的傻儿子,本已不幸。傻儿子爬树砸伤书记家的女孩,村里、家里遭受毒打,也断送了大儿子当兵的希望,祸从天降,愁惨揪心。小虎饱受委曲,“他悲哀地看着母亲,母亲从来没有打过他。母亲流着泪走过来,他委屈地叫了一声娘,眼泪鼻涕一齐流了出来。母亲却凶狠地骂:“鳖蛋!你还哭?还挺冤?打死你也不解恨!”他最依恋的母亲骂后还要暴打,“母亲戴着铜顶针的手狠狠地抽到他的耳门子上。他干嚎了一声。不像人能发出的声音使母亲愣了一下,她弯腰从草垛上抽出一根干棉花柴,对着他没鼻子没眼地抽着,棉花柴哗啷哗啷地响着,吓得墙头上的麻雀像子弹一样射进暮色里去。他把身体使劲倚在墙下,看着棉花柴在眼前划出的红色弧线……”母亲在气头上甩手就是一耳光,铜顶针可能挂伤了孩子,让小虎发出野兽一样的嚎叫,母亲接着用棉花柴抽打了小虎一顿。随后退到一边,把小虎交给父亲处罚。当父亲抽打完小虎,母亲追着父亲进屋吵闹,“你把我也打死算了,我也不想活了。你把俺娘们全打死算了,活着还赶不上死去利索。”当小虎连夜离家出走,第二天天亮前又一次醒来时,“河堤上响着母亲的惨叫声:虎——虎——虎——虎儿啦啦啦啦——我的苦命的孩呀呀呀呀——这叫声刺得他尚有知觉的地方发痛发痒,他心里充满了报仇雪恨后的欢娱。”母亲的温情与爱怜是小虎在人世间最后的惦念,在母亲凄惨的安魂曲中,小虎用死表达了对母亲最后的复仇,悲剧的幕布也就此拉上。有农村生活经验的读者或许明白,苦难中的母爱往往是子女最后的精神支柱,母亲的责骂或痛打,大多是装腔作势地为孩子逃过责罚找台阶,很少有痛下重手的时候。如果连母亲也不放过孩子,孩子的末日也就不远了。《枯河》中,母亲在孩子乞援的目光中迎头痛击,那一巴掌注定了小虎离家出走、独终枯河的结局。
  就主人公小虎而言,他的存在是村人的玩偶和笑料,是家庭的累赘和祸害。小虎因一场意外事件惨遭毒打,离家而死,引发了一场令人痛心的人间悲喜剧,让我们看到严酷时代人性的残缺和泯灭。如果小虎真有魂灵,或许正与小狗一起欢快地奔跑,或许会给读着一个鬼脸:在那样的时代,存活或死亡,不是问题;穿越人性枯萎的河流,才是人间正道!
其他文献
岱头被认为是离天很近的地方,血统里深深地烙有道风的叶氏在洪武年间,从官岭村迁徙于此,村中有溪名“道士坑”,不知与曾出过很多道士的叶氏或是道士祭天有何因缘。  岱头村坐北朝南,在每个重要方位布置了具有重要功能的公共建筑或公共活动场地。村落北面是海拔1225米的麻士尖,旧名望祀山,这是村落的“靠山”,其正北位有土名“舞龙头”,即古柴望处,有望祀台;村落南面一前一后两个小山包,分别叫“前屏山”“麒头墩”
期刊
震荡、洗牌、寒冬、转型……自2014年以来,在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国外反倾销围堵,以及盲目扩张引来的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的合力下,整个建筑陶瓷行业已经越来越需要转变生产方式、整合渠道体系、异地发展布局、厂商抱团取暖、冲向农村市场。为了避免被洗牌出局,瓷砖品牌厂家纷纷行动起来,以创新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一种融合美术创作、数字雕刻、粒子喷墨等多种工艺而成的瓷砖艺术背景墙产品,
期刊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对诗歌的社会作用有了清醒的认识并给与了高度概括,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论语·阳货》)。经过两汉《乐府》的铺垫,中国的诗词艺术在唐宋达到了最高峰。此后,虽然朝代叠换,战乱频仍,但中国的诗词艺术文脉一直未断,不时有佳作呈现。到了现当代,在白话文、战争和政乱的冲击下,新诗有所发展,但古体诗词的创作跌倒了低谷,专业的诗词创作者和专著
期刊
2014年10月30日,由湖北省群众艺术馆首次独立出品的动漫童话音乐剧《生命的呵护》作为第二届中国歌剧节期间的惠民剧目展演儿童专场在武汉中南剧场隆重首演。随后,2015年入选第二届湖北艺术节优秀剧目在武汉集中展演。同时,该剧目在六一儿童节期间在湖北剧院的演出以及赴小学的惠民演出都产生了强烈反响和受到了观众好评。《生命的呵护》所表达的是“生命历程危机重重,需要大家用爱去呵护”,全剧伴着多首走心好听的
期刊
“大力发展网络文艺”,这句话写进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通过的《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虽然只有简短八个字,却给予了网络文艺积极、正面的评价。“大力发展网络文艺”在报端、微博、微信等媒体及网络社交圈一时间引起了热议。网络文艺走进了社会主义文艺的百花园。  “网络文艺”,顾名思义,指的是以互联网为主要传播载体、体现互联网文化特征、符合互联网思维方式的文艺内容及形式。
期刊
瓷器绘画艺术是我国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是指绘制于瓷器表面的工笔技法装饰性纹样或者类似于传统文人写意绘画技法的画面。作为明代产量最大、影响最广的景德镇青花瓷器绘画艺术作品,在当时也形成了两种艺术风格:一是类似于工笔重彩绘画中精勾细描和机械式晕染的官窑瓷器画风,二是类似于文人写意绘画艺术中恣意挥洒、不拘形似的民窑瓷器画风,这两种恰似中国画艺术中工笔与写意两种艺术风格的青花瓷器绘画艺术作品凭借着瓷
期刊
这是一个群体,时不时地就会闯进你的视线。他们时常被人忽视,但是他们在做着“最甜蜜的事业”。他们是中国养蜂人的缩影,在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很多解读不完的故事。  龚汉城,浙江慈溪人,1966年养蜂,70岁  从1966年开始养蜂,至今已有50年,可谓是蜜蜂行业内的专家。“老爷子”挚爱着蜜蜂,并忠实于养蜂行业。在蜜蜂事业上,他一直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对于得失已看的很轻,像极了一只劳作的蜜蜂。  左
期刊
长江之水,赋予江南的是一种温婉而浑厚的美。镇江,这座滨江而居的江南小城,水不仅造就了她山水天成、古朴幽雅的三山风景,还留下了丰厚沉寂的文化底蕴,恰若大巧若拙、超然于世的隐士,方寸之间,全是故事。  江山如画 水做的笔墨  如果把镇江比作一幅山水画卷,那长江之水则为一池砚波,金山湖则是最具神韵、最为璀璨的一页。  看过《白蛇传》的人都知道,镇江有个金山寺,却从未听说过金山湖。在镇江有“三山”传说(即
期刊
当欧洲艺术家独一无二的作品与中国大师书写的作品及禅学装置碰撞交融,会产生怎么样化学反应?强烈的色彩将夺走你的注意力,无限镜面空间带你进入次元空间,万人万种梵字带你回到最纯粹的人性世界。这些看似交织的场景,都将出现在立梵国际文化创意平台打造的“梵的ME次方”之“Van of 梵”系列艺术展。  传统的公关商业市场开始走向低谷,面对行业的瓶颈现状,立梵国际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全球久负盛名的“巴塞尔”艺术
期刊
百花齐放在边疆,  十二兄弟聚一堂。  造地造天齐努力,  歌舞梅葛溢芬芳。  ——1961年 郭沫若  时光倒退回五十四年前,著名现代诗人郭沫若在彩云之南人类的发祥地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聆听了来自姚安县的梅葛之后,被这宛如来自天籁的声音所陶醉,于是挥墨泼毫,留下了传世诗篇。可那时的梅葛还鲜为人知,深藏于大山深处,它只是姚安县官屯乡马游坪的彝家人日常生活中的哼唱。直到1985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