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下,倡导学行进行有意义的数学学习。要树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的全新观念。在教学中必须最大限度地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去经历、体验和探索,建构自己的主观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发现的成功喜悦,才能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提高参与数学活动的主动性。本文笔者浅谈了基于农村生活资源,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与大家共勉。
一、利用农村生活资源,以奇激趣
有些事物容易使人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可将学生未知的数学法则、关系、规律、事实等前置应用,巧设新奇的悬念情境,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
如在“求代数式的值”教学时,我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设计这样的情境: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猜年龄的游戏,将你们父亲或母亲的年龄乘以2,再减去10,然后除以2,将所得的商再加上105,你们将最后的结果告诉我,我会在1秒钟内猜到你们父亲或母亲的年龄。学生觉得很惊奇:老师你怎么能猜对呢?你又不知道我们父亲或母亲的年龄。在学生迫切希望知道老师是怎么做到的,这时我才引入新课,这样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本节课数学内容的兴趣。
二、基于农村生活资源,以需激趣
教育家鲁宾期基说:“对于形成任何一种能力,都必须首先引起对某种类型活动的十分强烈的需要。”因此需要产生动力的源泉。
如在教《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时,我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提出问题:我们学校正在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建造一个长30米,宽20米的矩形花圃。为方便广大师生茶余饭后散步欣赏,将在花圃内修筑两条等宽的小道,如图1,为使余下实际种花部分面积为504平方米。建筑老板不知小道的宽应修多少米?准备请我们班的学生帮助他。你们愿意吗?
通过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为探索与挑战性活动设置有价值的问题,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该问题的探索与解决上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乐趣,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品质。
三、利用农村生活资源,以用激趣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应用的广泛性,数学源于生活,又反过来为生活实际服务,利用一个数学模型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一类问题。
如我在讲完轴对称这一节课后,提出了一个就在学生身边又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求自来水进村入户。在河岸L的同侧有A、B两村,现要在河岸L旁修建一自来水塔,使得水塔到A、B两村的水管最短,费用最低。不知水塔建在何处?请同学们帮助该村村长解决这一难题。
这是一道理论联系生活实际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应用问题。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探索、交流、合作的过程中。经推理得出:作点A关于L的对称点A1,连接A1B交L于点P,P点即为建塔位置(如图2)。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道理。这样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动力,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
四、利用农村生活资源,以形激趣
数学的又一特点高度抽象,不仅数学内容抽象,它的方法也是抽象的。因此要想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感兴趣,教师必须利用直观因素、形象因素进行教学。如直观教具、直观图形、实际事物、图表等。
如我在教《长方体对角线》概念时,先从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游戏谈起:同学们,每年春节,你们最喜欢的一项活动是放花炮。当你们父母刚把花炮买回家时,你们兄弟姊妹抢起花炮有的往床下放,有的往衣柜里放,还有的……,是吗?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大家相互交流了起来。有的同学说:“可是衣柜里我怎么放也放不下。”我说:“放不下,没关系,等会我们一同来探索。”
接着,我出示了自先准备好的一个长、宽、高分别为40cm、30cm、120cm的透明有盖的长方体盒子和三根编好号的木棒(其中①号木棒长125cm,②号木棒长135cm,③号木棒长130cm)。
随后,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了如下的探究活动并请了一位自愿上台的同学分别按①、②、③木棒顺序各演示了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同学们可直观清楚地看到:①号木棒顺利地摆放了下来;②号木棒无论怎么放也放不下来;③号木棒共有4个位置可以放下,如图3。于是,我适时地引入了课题—— 长方体的对角线。接着同学们顿悟后说:“原来长方体的对角线比任何一条棱都长,只有当花炮的长小于或等于对角线长时才能放下。”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教具和大量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归纳概括,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获取数学知识,完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整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新课程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学习。基于农村中学教师要根据所教的内容善于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或已有的生活经验相关的教学情境,能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利用农村生活资源,以奇激趣
有些事物容易使人产生强烈的好奇心。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可将学生未知的数学法则、关系、规律、事实等前置应用,巧设新奇的悬念情境,展示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热情。
如在“求代数式的值”教学时,我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设计这样的情境:同学们,我们来做一个猜年龄的游戏,将你们父亲或母亲的年龄乘以2,再减去10,然后除以2,将所得的商再加上105,你们将最后的结果告诉我,我会在1秒钟内猜到你们父亲或母亲的年龄。学生觉得很惊奇:老师你怎么能猜对呢?你又不知道我们父亲或母亲的年龄。在学生迫切希望知道老师是怎么做到的,这时我才引入新课,这样就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本节课数学内容的兴趣。
二、基于农村生活资源,以需激趣
教育家鲁宾期基说:“对于形成任何一种能力,都必须首先引起对某种类型活动的十分强烈的需要。”因此需要产生动力的源泉。
如在教《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时,我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资源提出问题:我们学校正在增添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建造一个长30米,宽20米的矩形花圃。为方便广大师生茶余饭后散步欣赏,将在花圃内修筑两条等宽的小道,如图1,为使余下实际种花部分面积为504平方米。建筑老板不知小道的宽应修多少米?准备请我们班的学生帮助他。你们愿意吗?
通过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为探索与挑战性活动设置有价值的问题,极大地诱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以跃跃欲试的姿态投入到该问题的探索与解决上来,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让学生体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乐趣,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思想品质。
三、利用农村生活资源,以用激趣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应用的广泛性,数学源于生活,又反过来为生活实际服务,利用一个数学模型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一类问题。
如我在讲完轴对称这一节课后,提出了一个就在学生身边又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求自来水进村入户。在河岸L的同侧有A、B两村,现要在河岸L旁修建一自来水塔,使得水塔到A、B两村的水管最短,费用最低。不知水塔建在何处?请同学们帮助该村村长解决这一难题。
这是一道理论联系生活实际而又富有挑战性的应用问题。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探索、交流、合作的过程中。经推理得出:作点A关于L的对称点A1,连接A1B交L于点P,P点即为建塔位置(如图2)。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道理。这样能有效地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动力,让学生体验到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
四、利用农村生活资源,以形激趣
数学的又一特点高度抽象,不仅数学内容抽象,它的方法也是抽象的。因此要想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感兴趣,教师必须利用直观因素、形象因素进行教学。如直观教具、直观图形、实际事物、图表等。
如我在教《长方体对角线》概念时,先从学生亲身经历过的游戏谈起:同学们,每年春节,你们最喜欢的一项活动是放花炮。当你们父母刚把花炮买回家时,你们兄弟姊妹抢起花炮有的往床下放,有的往衣柜里放,还有的……,是吗?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大家相互交流了起来。有的同学说:“可是衣柜里我怎么放也放不下。”我说:“放不下,没关系,等会我们一同来探索。”
接着,我出示了自先准备好的一个长、宽、高分别为40cm、30cm、120cm的透明有盖的长方体盒子和三根编好号的木棒(其中①号木棒长125cm,②号木棒长135cm,③号木棒长130cm)。
随后,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了如下的探究活动并请了一位自愿上台的同学分别按①、②、③木棒顺序各演示了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同学们可直观清楚地看到:①号木棒顺利地摆放了下来;②号木棒无论怎么放也放不下来;③号木棒共有4个位置可以放下,如图3。于是,我适时地引入了课题—— 长方体的对角线。接着同学们顿悟后说:“原来长方体的对角线比任何一条棱都长,只有当花炮的长小于或等于对角线长时才能放下。”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活动经验,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教具和大量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进行归纳概括,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来获取数学知识,完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整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数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新课程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背景中学习。基于农村中学教师要根据所教的内容善于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或已有的生活经验相关的教学情境,能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