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卢浮宫里上课,是一种什么体验?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wbo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朋好友来巴黎,要去参观卢浮宫时,会说:“我不懂,你就随便给我讲讲。”但每次陪对方去卢浮宫,我都不会直接站在作品前进行解说,而是问对方:“你看到了什么?”
   这缘于我在维也纳的一次经历。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会将一些不同时期的作品放置在一起展示,其中有一幅为彼得·保罗·鲁本斯所绘《裹在大衣里的海伦娜》,画中他的妻子海伦娜的身体,在半围半挂的大衣中尽显曼妙;在这幅画旁边的,则是奥地利当代艺术家玛丽亚·拉斯尼格的一幅作品,是画家的邻居艾里斯·沃恩的画像,她双手叉腰正面站在蓝色的背景前。在这两幅作品前,地上围坐一群孩子和一位讲解员,正巧他用法语问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两幅画有什么不同?”我也跟着观察并思考这个问题。有个小男孩跪坐在地上,挺直腰,使劲伸长着手臂回答道:“现在的女人比以前的女人更生气!”一时间哭笑不得的我,却也不得不感叹一下孩子的感受力,这幅画像刚好是在艾里斯离婚两周后创作的。
   在法国学习艺术史的过程中,我有所感悟的是,通过我们的眼睛凝视作品,继而召唤出自身的想象力和经验去尽可能地感受作品,在感知到这幅作品的“奇特”之处时,自然也就找到了需要去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也許很多人都觉得卢浮宫太大了,逛不完。确实,参观博物馆不应该是个体力活,不论是否读过艺术史书籍,不妨去找一个能突然抓住眼睛的作品,站在其面前凝视,用力去感受。先把自己当作一个孩子,从最显而易见的部分开始,跟随着自己的视线去描述,再去想象。不论视线最后停留在哪里,都不要因为觉得自己不懂而放弃了,再去看看这个作品周围的其他作品,通常在布展上都有逻辑和关联性。
   本科就读历史系时,我选择了艺术史作为第二专业。艺术史的教授大部分毕业于卢浮宫学院,我心里也就埋下了一颗去那里读书的小种子。当时,文院的学生大多数会选修一门“艺术课程”的课,全年由四位教授分别从“历史”“艺术史”“文学史”和“音乐史”来讲述这四门学科之间的联系。比如,音乐史教授在给我们播放巴洛克时期的音乐时,会选取巴洛克时期的绘画,通过画中演奏的场景,还原当时人们弹奏的乐器和氛围,如卡拉瓦乔的《鲁特琴奏者》。
   艺术有不同类型,却不是孤立存在的,将不同形式的艺术结合,也许能够更好地体会和理解。现在很多博物馆都加入声音和影像配合参观,比如2012年卢浮宫伊斯兰艺术史部门重新规划建立的新馆,添加了多媒体为参观者营造出立体的氛围去了解创作背景和艺术风格。
   一走进伊斯兰馆就能看见一个巨型屏幕,播放着伊斯兰艺术中非常重要的建筑,在某些文物前面,也有小小屏幕演示着与之相关的其他作品的联系;下楼后,会听见一种对我们来说十分陌生的语言,十分平静地朗诵着波斯诗人菲尔多西所著《列王传》,显现了诗歌、文字、图像之间立体的关系。
   在卢浮宫学院第一阶段的学习,侧重于通识教育,从古埃及艺术到当代艺术,除了西方传统的古希腊罗马、拜占庭艺术等,还有印度艺术史、伊斯兰艺术史、中国艺术史、日本艺术史,以及非洲和美洲土著艺术史和历史。除了史学类,还需要学习涉及文物修复的技法类知识,比如在绘画雕塑作品的修复之外,还有挂毯的编织技术,毛线染色方法,如何通过长时间光照后造成的颜色的改变来推断曾经的颜色,又或者不同类型古书的制作与插图绘制,等等。
   第二阶段的学习会更加侧重于博物馆学的内容,涉及到法律、修复、博物馆的发展等等。当然,除了这些必修课程外,每个学生还必须从20多个细分的专业中选修至少一个方向,比如我就选择了伊特鲁里亚文明考古。不仅有各个古代文明考古,和各个时期的艺术史、建筑史、版画研究,还有军事艺术史、服饰研究或者电影艺术研究也都可以选为专业方向。卢浮宫学院还鼓励大家根据自己所选专业,补充学习拉丁语、希腊语、象形文字,或者是古希腊图像学、宗教图像学、家族纹饰徽章学和考古制图等。这些学习内容虽然很多,但并不会使人觉得焦虑,因为大家会根据自己真正所需要的知识进行补充,为的是将来能在学术上走得更远。
   卢浮宫和巴黎其他博物馆雄厚的资源,可以让卢浮宫学院有条件把一部分课程搬入博物馆中。在卢浮宫里上课,是一种很神奇的体验,因为身边有很多游客,有时也会觉得好吵,都听不清老师说的话,有时还会被游客拍下来。但大多数时间会觉得自己在一个真空泡泡里,跟着老师的描述去认真观察,用已有的知识去判断艺术特征。有时为了上课一周就会去卢浮宫两三次,为了复习还会再去一次。当然,学习其他艺术史也会去相关的博物馆,这大概就是在巴黎学习人文学科的优势吧。比如学习印度、中国、日本的艺术史,会去吉美国立亚洲美术馆,要了解哥伦布到达美洲前的土著文明则会去布朗利河岸博物馆。
   除了在博物馆里上课以外,学院每年5月份还会组织游学。有时是一天的旅行,有时是四五天的旅行,古埃及和印度艺术史专业还会组织十几天的旅行,令人好生羡慕。
   上一次,我们的教授,同时也是卢浮宫伊特鲁尼亚文明部门馆长,组织了前往意大利托斯卡纳地区的五天四夜伊特鲁里亚考古之旅。初夏的托斯卡纳风景绝美,但最令人激动的是,教授带我们去参观位于丘西的伊特鲁尼亚文明的墓穴,两个公元前5世纪的,一个公元前3世纪的。有些墓道门就在今天的公路旁,被装上铁门锁住,稍不注意就会错过。其中一个墓穴里,有难得一见的还保留在原处的墓葬壁画——大多数壁画在19世纪初次考古挖掘时就被取走了——这处墓葬因为壁画中绘有被当成家庭宠物的猴子,而被命名为“猴子墓穴”,不出意料地我们开始了猜猜猴子在哪里的游戏。
   在阿雷佐的考古博物馆,教授惊喜地发现了一枚非常珍贵的、之前只在书里读到过的公元3世纪古罗马玻璃肖像。因为去洗手间而脱队的另一个同学与我,错过了这枚肖像。当教授发现我们两人没有看到时,立刻转身领着我们重新穿过长长的走廊,来到博物馆尽头那个房间,再一次给我们讲解。那时我在他的眼睛里看到了光芒,是真正对艺术和学术的热爱。
   我觉得感受艺术和体会生活并不一定需要一双被训练过的眼睛,生活总是通过心灵的窗户照亮艺术,学习艺术史是在不断的训练中一点一点地扩大着这扇窗。我希望自己的这扇窗,有那么一天可以变成一座玻璃花房,让光透过玻璃变成彩虹,让孩子们可以在里面欢快地追逐蝴蝶。
其他文献
看了《十三邀》许知远和陈传兴对话的那集,陈传兴说许知远虚伪以及假装疯狂。也就罢了。马上有人兴高采烈拿这个大做文章,似乎许知远的虚伪,终于得到了印证,终于被人戳穿了。这是和许知远(也包括罗永浩、高晓松)有关的讨论里,让我最不舒服的一种东西:求全和厚古薄今。   求全太常见了,豆瓣上特别多求全的人。读一本小说,既要求结构好,人物塑造得好,语言极其精妙,又要求理念适合每一个时代,还要求作者的私生活经得
期刊
“再加兩片降压药”等十六则
期刊
很久没到这个小公园了。就像沙漠很久没有下雨,或者树林很久没有鸟鸣,有种难以名状的枯槁。公园平日里其实一直充溢着广场舞的喧嚣和宠物狗们的欢愉,但枯槁竟然就在这红尘的喧嚣与欢愉之中滋长,一直长成茂盛的城市之森。弗洛伊德说人的心中有片荒芜的夜地,留给那个幽暗又寂寞的自我。或许,这种枯槁神似那片夜地。   没有风。阳光斜斜地投射到花木和草地上,世界的一半涂着橙红的暖色,一半保留幽寂的冷色。突如其来的寒意
期刊
“尊敬的妻子”。   多年后,我仍然对这样的称谓不能释怀。它来自东北女作家皮皮的长篇小说《渴望激情》,男主人公尹初石本有一位打“满分”的大学教授妻子王一,却出轨了电视台美女制片人小乔,三人战争白热化之际,小乔车祸身亡,尹初石决意离开妻女,他给妻子的诀别信开头,以“尊敬的妻子”相称:“……当我写下‘尊敬’两个字时,心里充满了羞愧。……请求你们允许我离开,让我恢复一点点尊严。”   彼时我尚且不谙
期刊
蝉蛰伏大地三年,奋力破土后不顾一切往高处攀爬,忍着剧痛破壳而出。它的翅膀在疾风的强劲摧残下迅速变硬,于高温的蒸烤中瞬间获得能量,它把所有磨难和挫折巧妙地转化为蓄势待发一飞冲天的动力,借着黑夜的掩映,张开看似薄弱却异常有力的翅膀,向着早就应该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冲去。它在最长的等待后又以最短的时间演绎了完美蜕变。这幕剧精彩绝伦,让人啧啧称奇。   细想人的一生,与蝉何等相似。除去娘胎十月,漫長的求学
期刊
傍晚散步,路经一人家柴堆前,无意间捡起一截竹根,抹去竹根上的尘土,现出橘黄的竹皮,竹乃“虚其心、坚其节”,其根也是节节环连,一身硬朗。   回到家,拿这根竹根于手上,静观其态势,竹根修长酷似人的身姿,竹节犹裙裾,于是一番揣摩,细雕慢琢成一“淑女”,颇显几分婀娜,当做摆件置于案头,家人都说:像,很像呢!   我不谙雕刻艺术,这截竹根之所以能活现出一个摆件,关键是顺著它的态势,因势利“雕”,最终让
期刊
“至德”,单从字面解,应为德化之“最”。庄子“至德”之世,陆云“至德”之蝉,皆此之谓也。由是,杨知至口中“不食稼,皆抱荆棘而死”之蝗,堪为“至德”之蝗。   杨知至“至德”之蝗,诞生于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资治通鉴》载,是年“秋,七月,蝗自东而西,蔽日,所过赤地”。止十四字,便将一幅世所罕见,飞蝗蔽日画面呈现眼前。尤其,“蝗自东而西,蔽日,所过赤地”,三组镜头叠加,让人窒息。  
期刊
曾有一段时间,心中的千千结都写在脸上,满脸痘痘实在让人不敢照镜子,却不巧家中每个房屋内都有一面镜子。   当习惯了这满脸“红灯笼”后,我竟发觉家中的镜子没有一面是“讲真话”的。荧光灯下的镜子告诉我小痘痘亮晶晶,多得好像菠萝丁;而同一屋的另一面镜子却告诉我,我的面容依然白皙滑腻;但洗手池上的镜子又告诉我,痘痘不是很多,皮肤也不是很白很细腻……我不知道该相信哪一面镜子。   镜子不告诉我真实的容貌
期刊
冯骥才:低调为了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高调为了生活在别人的生活里。低调不是为了被边缘被遗忘,更不是无能,只有自信才能做到低调和安于低调。   匪我思存:很多时候我们放弃,以为不过是一段感情,到了最后,才知道,原来那是一生。   安妮宝贝:最好的爱情是两个人彼此做个伴。不要束缚,不要缠绕,不要占有,不要渴望从对方身上挖掘到意义,那是注定要落空的事情。而应该是,我们两个人,并排站在一起,看看这个落寞
期刊
我们一起打疫苗,一起苗苗苗苗苗。   ——3月29日,深圳市盐田区沙头角街道东和社区桥东社康的一条标语,成为“最洗脑的接种疫苗宣传标语”刷爆了朋友圈,并冲上热搜榜   我不是网红,只是滞留武汉人群中的一名幸运者。   ——误入武汉做志愿者的大连小伙蒋文强被公益组织授予正能量人物称号   真没想到(中国)足球还能有鞭策别人的一天。   ——近日,综艺节目《吐槽大会》里,前国脚、亚洲足球先生范志毅在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