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教师如何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涉及到教学方法时,往往是教师教的方法,教师如何使用教材,如何传授知识,而很少涉及学生学的方法;一些观摩教学,很多教师往往注意授课教师在教什么,引用了什么历史材料,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这个舞台上的主角,是课堂的中心。传统意义上的历史教学与新课程的理念相距甚远,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适应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
中学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古今中外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都有所体现。学习历史,不仅要学习这些历史知识,还要使学生从中掌握学会学习的本领。进行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现在,展望人类的未来,又能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客观的态度正确对待历史事件,以辩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因此,历史学科的意义重大,历史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以探究问题为目的
探究是以发现问题为起点的,发现问题是学习和研究的基础。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然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自己提出问题,而答案又是固定的,对于学生来说,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没有产生真正值得探究的问题。肤浅的问题,机械的记忆性的问题不能实现探究的目的。探究就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应以问题的探究为目的,教学的设计应为探究问题而设计。教师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从中发现问题,然后进一步去深入探讨,最终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以思维训练为中心
历史学习的内容很广泛,对史料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摆脱僵化的思维模式,开拓自己的视野,具有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对历史有正确的认识。对历史事件发生原因和结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思维水平的检验。要想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就应像学习数学一样,不断进行思维的训练和强化,引导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的性质都决定了历史教学和学生思维培养不能局限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尤其是对于史料的分析,教师要让学生谈认识,讲见解,多角度分析,多方位思考,如此下去思维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以学生参与为形式
历史课堂提供给学生的是具体的材料,如何让学生感到这些材料是活生生的、可感的材料,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的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只有让学生投身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对历史材料的浓厚兴趣。只有学生积极思考,才会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才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同时对学习中受到的挫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学生参与教学,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才能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成为亲密的合作伙伴。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活动,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使学生真正能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
四、以精心设计为前提
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是随意的,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设计要体现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设计思想,必须体现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有正确的态度,前瞻的意识,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各种教学方法的效用以及教师本人所具备的特点和能力等。现在提倡最优化教学,实际上就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通盘考虑。教学内容的先后安排,教学方法的有序实施,都与设计有关,因此教师在设计时应留有余地,以便能灵活变动。
五、以教师引导为助力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唱独角戏。偌大的一个教室好像是专为教师搭建的。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这就给了教师广阔的施展空间。作为教师,应该像导演一样,统筹谋划,注意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对教学的各种活动胸有成竹,并对课堂生成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随时调整教学方案。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上是朋友,要对学生倾注更多的感情,互相了解,互助交流。教师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真正引领每一个学生走进教材。
总之,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教师不仅要研究教的方法,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之法,引导学生在新的课程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每个学生通过历史教学成为历史学习真正的主人。
中学历史教学内容丰富,古今中外历史上的重要事件都有所体现。学习历史,不仅要学习这些历史知识,还要使学生从中掌握学会学习的本领。进行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现在,展望人类的未来,又能帮助学生提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客观的态度正确对待历史事件,以辩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因此,历史学科的意义重大,历史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方法必须符合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以探究问题为目的
探究是以发现问题为起点的,发现问题是学习和研究的基础。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然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自己提出问题,而答案又是固定的,对于学生来说,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没有产生真正值得探究的问题。肤浅的问题,机械的记忆性的问题不能实现探究的目的。探究就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最终解决问题。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应以问题的探究为目的,教学的设计应为探究问题而设计。教师要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从中发现问题,然后进一步去深入探讨,最终实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以思维训练为中心
历史学习的内容很广泛,对史料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作为历史教师,应该摆脱僵化的思维模式,开拓自己的视野,具有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只有这样,才能对历史有正确的认识。对历史事件发生原因和结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思维水平的检验。要想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就应像学习数学一样,不断进行思维的训练和强化,引导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的性质都决定了历史教学和学生思维培养不能局限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尤其是对于史料的分析,教师要让学生谈认识,讲见解,多角度分析,多方位思考,如此下去思维才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三、以学生参与为形式
历史课堂提供给学生的是具体的材料,如何让学生感到这些材料是活生生的、可感的材料,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学的实践使我们充分认识到,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只有让学生投身教学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发对历史材料的浓厚兴趣。只有学生积极思考,才会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的过程,才能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同时对学习中受到的挫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学生参与教学,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才能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成为亲密的合作伙伴。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活动,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使学生真正能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
四、以精心设计为前提
任何教学方法的运用,都不是随意的,都要经过精心的设计。设计要体现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有明确的设计思想,必须体现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教师有正确的态度,前瞻的意识,充分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材重难点、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各种教学方法的效用以及教师本人所具备的特点和能力等。现在提倡最优化教学,实际上就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通盘考虑。教学内容的先后安排,教学方法的有序实施,都与设计有关,因此教师在设计时应留有余地,以便能灵活变动。
五、以教师引导为助力
在传统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唱独角戏。偌大的一个教室好像是专为教师搭建的。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为中心,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这就给了教师广阔的施展空间。作为教师,应该像导演一样,统筹谋划,注意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对教学的各种活动胸有成竹,并对课堂生成的问题进行及时分析,随时调整教学方案。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上是朋友,要对学生倾注更多的感情,互相了解,互助交流。教师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真正引领每一个学生走进教材。
总之,在教学方法的问题上,教师不仅要研究教的方法,还要研究学生的学习之法,引导学生在新的课程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每个学生通过历史教学成为历史学习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