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型转变为互动交流型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所以,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高效课堂,是目前实践新课程最值得研究的一个教育话题。我校课堂教学变革课题组通过学习、借鉴当前国内外教学改革的一些经验,结合高中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实施以导学案为载体的6~8人小组合作制的课堂教学形式,经历了不断的尝试、研讨与改进,初步形成了可推进的,以导学案的编写和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础的的课堂教学结构。
  关键词:导学案;备课;交流;互动;高效课堂
  1前言
  当前教学改革的核心就是要变革学与教的关系,凸现学的地位和作用,赋予学生权力和责任,激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学与教的方式。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课堂转型是“学与教方式变革的核心”。通过学习、借鉴当前国内外教学改革的一些经验,结合高中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并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实施以导学案为载体的6~8人小组合作制的课堂教學形式,我们开始了课堂转型的探索,经历了不断的尝试、研讨与改进,初步形成了可推进的“课前导学存疑——课内互动答疑”课堂教学结构。这种课堂教学结构的实施,一是离不开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导学案编写;二是离不开小组的合作学习。
  2什么是“课前导学存疑——课内互动答疑”教学结构
  所谓“课前导学存疑——课内互动答疑”是指:学生事先完成导学案的预习部分,通过小组交流后将本节内容的一些疑问写在“疑难问题表”上并上交给任课教师,任课教师根据“预习情况表”和“小组问题反馈表”进行二次备课,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进行互动答疑并融入新知识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具体流程为:
  3具体实施过程
  3.1第一阶段:导学案的编写
  导学案对学生来说既是课前预习,又是课堂记录,既是课堂练习,又是课后复习资料。所以我个人觉得,它的编写必须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3.1.1匹配性原则
  教师所选所编题目和问题设置应符合本年段学生特点,应和课堂教学内容一致,并确保教学重难点的落实。同时,对于重点班和普通班,优生与后进生要有相应的区别。
  3.1.2规范性原则
  对于预案、学案、练案的编写要围绕《教学大纲》和《学科指导意见》的要求去设计,要形成一定的导学案编写模式。设计的问题要新颖,具备探究合作的价值;题目要典型,突出重难点。谁出的、什么时间出的、什么时间使用的、效果如何,以及预习所产生的一些疑问等,都要进行记录汇总并及时进行组内反思和改进。
  3.1.3层次性原则
  先预习、后合作探究、最后小结强化。预习设计要有层次性,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进行初步的了解;接着根据学生预习反馈的问题设置有效的合作探究题,并融入新知识的传授,充分调动集体的智慧,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最后通训练题强化对本节内容的掌握。对于训练题,由基础题、中档题、附加题构成,体现了学考和高考的要求。其中基础题70%,要求人人过关;中档题占20%,主要面向成绩中等以上的学生;附加题占10%,主要面向成绩拔尖的学生。
  优点:首先,可以有效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生之所以不预习,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根本就不会预习或不知道预习什么。有了导学案,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过程中就不会像以前那么茫然。其次,有效指导教师的课堂授课。教师可通过课前对导学案的设置与反馈,进行二次备课,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这不仅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也能极大限度的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高效课堂打下了基础。
  3.2第二阶段:导学案检查和问题反馈
  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6个组,每个组大约6~8个学生。每组设置一名负责人,共六名负责人。教师要事先对6人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和辅导,然后让第一组的负责人检查第二组的预习情况,第二组的负责人检查第三组的预习情况,以此类推,并如实填写“预习情况表”交给课代表上交给任课教师。每个小组在自己组长的组织下将组内的预习情况进行交流,组内能够解决的问题组内解决,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问填写在“小组问题反馈表”上,由课代表转交给任课教师。
  优点:首先,被选为负责人的6名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为学科领头人,从而无形当中培养了学科尖子生。半学期换一次负责人,一年可以发展24名。其次,一个教师的时间和能力是有限的,他不可能一个个的去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所以通过培养6个负责人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起到了良好的监督作用。最后,每位同学的预习情况均能得到及时反馈,且都参与了组内交流。既提高了学生的倾听、表达能力;同时,组员之间相互合作、互补、纠错,可以保证学习质量,学生非常积极,每个人都真正地参与其中,无一遗漏。
  3.3第三阶段:教师根据两张反馈表进行二次备课
  传统的教学认为,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是上好课的前提;同时,备课过程也是教师对自己组织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内容、时间和空间结构的规范和优化过程,是一个不断加深理解、深化并逐步发展提高的过程。因此,每位教师都会在备课上下足功夫,但由于每人的知识阅历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难免会有偏颇,从而造成个人备课的局限性。再者,不同学校、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他们的知识储备和各项技能都是有所偏差的,教师不是神,第一次备课总是容易按自己的主观意愿去设计这一节课,这样就容易忽视学生不足的地方,也就不能做到高效课堂,这与我们的课改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根据“预习情况反馈表”和“小组问题反馈表”进行二次备课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当然,教师对于学生所提的问题要进行必要的筛选和汇总,尤其是一些典型问题要细心分析,寻找更有效、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去为学生解惑。
  优点:首先,根据预习情况进行二次备课,教师有可能会看出原有教案中的不足之处并根据具体实际进行调整,作必要的修改,这对课堂结构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得益匪浅。其次,备学生的困惑,可以促进教师寻找和探求更好的方式、方法,为高效课堂打下伏笔。最后,设计一节在解决学生疑难问题的同时融入新知识的课,既能起到知识传授和答疑的效果,还能提高课堂的关注度和活跃度,反过来又能引起学生对课前预习和交流的重视度。   3.4第四阶段:课内“互动答疑”
  一节课40分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典型问题展示,小组讨论并发言或者板演;第二部分为教师对每个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并融入新知识的传授;第三部分为课堂知识掌握情况的检测。说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会交叉进行,没有时间先后限制;第三部分的检测题为导学案的课堂练习部分,当然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二次备课)在课件当中补充一些题型。
  优点:其中第一部分,改“个人讲解”为“组内展示”。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其他组所提的内容进行组内讨论并派代表展示,其他组的学生主要任务是作好质疑、点评,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在学生讲解不够清晰到位之处、重难点处、学生容易忽视之处进行追问、拓展,落实教师课堂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合作者的地位。
  其中第二部分,改“知识的简单传授”为“通过问题铺垫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严重忽视了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无视青少年学生心理发展的正常需求,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这种知识的简单传授“重结果轻过程”导致舍本逐末、“重灌输轻探究”导致浅尝辄止、“重教材轻学生”导致兴趣丧失、“重知识轻能力”导致眼高手低。而“通过问题铺垫——小组的讨论——不同组的质疑——在教师的追问、拓展中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首先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参与”走向“主动参与”,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状态是课堂教学活动是否走向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观察标志,也是学生是否是学习主体的一个观察标志。道理很简单,如果学生是被动参与的,老师说一就做一,老师说二才做二,毋须动脑筋,也无所谓思维参与,那样的课堂是传统课堂,学生接受新知识和个人能力的锻炼都是有限的,与新课改要求的高效课堂搭不上边。其次,课中师生互动,紧凑有序,学习氛围浓厚,学习效率提升,时常有学生“智慧闪烁”,意外的生成。可以说,这种方式既关注了学困生,又为学优生提供了认知新突破的机会,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教师教学的主导性。第三部分,课堂检测。课堂检测是教师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地一个重要手段,它是教学效果的反馈,在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讲练结合,精讲精练的传统观念,还是新课程所倡导师生互动,学生有效参与的新理念,都离不开当堂的反馈与矫正。当然一节课只有40分钟,我个人觉得课堂检测包含教师分析在内的时间应该控制在10分钟左右。所以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内让教师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是我们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当然,练习题地设计要少而精,紧扣当堂知识的重难点、易错点,这样既能反馈学生学的怎么样,又能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重难点,这些是毋庸置疑的。
  4配套机制完善化
  4.1学校制定小组实施细则,印发小组工作手册,组织组员进行职能培训。班主任对组长、记录员、学科负责人、其他组员分别进行培训,让学生明白作为小组中的一员的行为规则,从而悦纳这种育人模式。
  4.2指导师通过调查、访谈等形式了解学生在小组创建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问题,收集整理出成功的经验与存在的不足。定期、定时、定内容组织小组组长进行经验交流。
  4.3指导师每个星期汇总小组组员发言次数、预习情况、作业得分情况,根据情况有针对性的找学生进行谈话,给以督促、批评或鼓励。将数据与各任课教师共享,以便任课教师也能及时跟进。
  4.4定期要求小组组长组织有关促进小组情感交流和学习能力提高的实践活动,要上交具体的操作流程和方案供指导师审批和监督。
  4.5指导师向学校申请或者从家委会中筹集一部分资金作为小组合作学习运作的资本,并建立一套完善的奖惩机制。
  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想小组制在教学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必须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机制。通过制度要求学生去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约束学生不能去损坏小组的荣誉、影响小组的合作学习环境,通过奖惩制度去督促和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小组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来。这些为中学课堂的转型提供了政策性支持和后勤保障,是合作学习的长久性和有效性实施必不可少的环节。
  5结语
  实践证明,在高中物理学科中开展“课前导学存疑——课内互动答疑”教学,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能激发学习兴趣,提升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思维不断闪烁碰撞的火花。
  以上是我們一线教师在参考前辈们的一些感悟的基础上,并结合课题组这两年来的实践经验所得出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下一阶段,我们将继续努力,进一步完善导学案的编写,并进一步修正“课前导学存疑——课内互动答疑”教学结构的具体实施细节,争取更大化的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姚席钧.关于“学案教学法”[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9(12).
  [2]徐振国.对构建“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思考与实践[J].中学物理,2011(2).
  [3]王勤.“学为中心”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浙江教学研究,2016(5).
  [4]阮翔.从“指令性活动”走向“自主探究活动”.浙江省小学科学分会2013年学术年会会务手册.
  作者简介:
  陈芝和(1985.02—),男,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人,河南大学,物理学专业,本科生。
其他文献
“浇花浇根,教人教心”。世界上万事万物尽管其复杂多变,但只要做具体工作的人以诚挚的爱心执著地去做,事物总会朝着人们的愿望来发展和转变。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也一样需要诚挚的爱心和执著的努力。  一、找准“闪光点”,扬长避短  一个工作细心的老师对“后进生”心中细微的变化和生活中的异常举动都能及时发现。特别是能够找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能,对他们每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能及时而恰当地给予
期刊
摘 要:在体育运动中,田径运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基础,也是体育教学的重点。但由于田径运动项目枯燥,乏味等特点,使学生虽然爱上体育课,但不爱上田径课,这也是当前小学体育教师面临的难题。本文针对这一现象,从田径的教学方式,多种渠道,激发学生的兴趣,重视田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等方面谈一下自己的教学体验。  关键词:小学生;田径;兴趣  田径运动是由人们进行竞技和锻炼,身体的走、跑、跳跃、投掷等身体练习所
期刊
一、背景及界定  传统的地理学科考试中,考查地理机械性记忆的试题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地理课也给人们造成了只要划一划、背一背就能得高分的错误认识。在2003年及今后的考试中,将逐渐减少死记硬背的试题,转而注重考查对于知识的理解水平。从考试的题型看,常见的题型主要有选择题、填空题、读图题、综合题和简答题五种。开放性试题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题型,由于它顺应了考试改革发展的潮流,因此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类
期刊
摘 要:智力障碍学生是一个弱势又特殊的群体,他们存在智力上的缺陷,而这一缺陷又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记忆力等。笔者根据智力障碍学生身心发展的这一特点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教学,第一是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第二是把教学内容生活化。通过这些方法能够让这些智力障碍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更多的语文知识,并在学习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关键词:智力障碍;生活;语文;教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外界对小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小学生对于课堂的兴趣正在日渐减弱。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由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幽默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在课堂中巧妙地运用幽默,是鼓励、批评的艺术化表现,更能调节课堂气氛,化解偶发事件。  关键词:幽默;课堂幽默  从教约二十年来,亲身经历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现在这个纷繁的世界,越来越多、越来越紧地抓住了
期刊
摘 要: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目前物理复习存在的问题是:课堂上往往表现为教师津津乐道,学生却感到枯燥无味,漫不经心,甚至无精打采,课堂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而部分学生可能出现“上课听得懂,课后题不会”,遇到问题便束手无策、无从下手的现象,这些是物理复习课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而教师面
期刊
摘 要:智力障碍学生属于比较特殊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主要有:①情绪容易失控;②容易产生抑郁情绪;③有部分学生患有多动症;④经常出现一些异常的行为。通过对智力障碍学生的心理现状进行分析,可以让教师能够更好了解他们,更好地对他们进行教育,让他们获得更多的进步,让他们出到社会之后,能最大限度地融入社会,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关键词:特殊学生;智力障碍;心理  一、问题的提出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1世纪将是人类运用高新科技,激烈竟争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纪。教育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还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的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也把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十大核心观念之一,可见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性。笔者就此谈谈这方面的几点尝试。  一、在“愉快”中
期刊
摘 要: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背景下,“以学定教”显得非常有意义,其最大意义在于使思政课教学更具实效性、趣味性和针对性,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学科价值,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体现思政想政治课的学科美。笔者尝试通过多种途径,走近学生,从找准学生起点开始,在课堂中一步一步实现“以学定教”。  关键词:思想政治;“以学定教”;学生  “以学定教”就是在
期刊
课堂是教师生命中最難以舍弃的一个职业活动领地,上课是教师专业活动的重要形式,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课堂也是学生生命发展的“黄金通道”和滋养他们成长的一方沃土。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作为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