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42例疗效分析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chrSa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和评价分析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42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42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治疗,共治疗4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4mg静脉滴注,4周1次。对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分级和症状缓解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采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止痛的总有效率为97.62%(41/42),对照组为83.33%(35/42),单纯哩来腾酸组为7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活动能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的疗效明显,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放疗;唑来膦酸;骨转移癌
  骨转移癌是指原发于机体某器官的恶性肿瘤(包括癌和肉瘤)通过血液循环或者淋巴系统转移到骨骼所产生的继发性肿瘤。骨组织是癌症远处转移的第三好发器官,仅次于肝和肺。它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形式之一。每一种恶性肿瘤都可以转移到骨骼,其中以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和甲状腺癌发生率最常见[1]。尸检中约50%的患者发现骨转移。有人曾统计约1/3的乳腺癌、1/2的前列腺癌、1/3的肺癌和1/10的胃肠遭癌发生骨转移。全世界每天约400万癌痛患者中40%~50%由骨转移癌引起。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骨转移癌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84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42例男性28例、女性14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57.2岁。病程4-11月,平均6.5月。对照组42例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57.6岁。病程4-10月,平均6.7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单纯放疗治疗,共治疗4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唑来膦酸(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946),4mg静脉滴注,4周1次。对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分级和症状缓解率进行比较。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P<0.05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结果
  治疗组采用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止痛的总有效率为97.62%(41/42),对照组为83.33%(35/42),单纯哩来腾酸组为70.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活动能力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止痛效果比较
  3讨论
  骨转移瘤好发于中老年,40-60岁居多。骨转移多发生于躯干,以脊柱最常见依次是胸、颈、腰椎。髂骨、股骨、肱骨也是常见部位。骨转移常与原发病灶有关,如乳腺癌易转移到胸骨,甲状腺癌易转移到颈椎[2]。原发灶常在骨转移瘤被诊断以后查出,或有早年被手术切除的病史。有时原发肿瘤非常隐蔽,骨转移瘤是惟一的临床表现,大约有1/3患者用现代的仪器检查都查不到原发肿瘤,少数病例甚至经尸检也查不出原发肿瘤[3]。
  骨转移癌是原发于其他脏器的恶性肿瘤经过血运或其他途径转移至骨骼的肿瘤,临床上较常见。骨转移癌的首发症状是局部疼痛和压痛,疼痛有轻有重,以夜间较重。也有的以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位于浅表的骨转移癌,可同时出现疼痛和局部肿胀,表面皮温增高,有静脉曲张。有的患者以病理性骨折为首发症状,疼痛剧烈。位于脊柱的骨转移癌常可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起神经压迫症状。骨扫描对骨转移癌的诊断最敏感,在X线平片出现溶骨性改变之前的2—6个月就可发现骨转移灶的同位素浓集区,骨显像可以在一次检查中同时发现多处转移性骨肿瘤,因此,骨同位素扫描对骨转移癌有早期诊断价值。骨转移癌的治疗,原则上应同时治疗原发肿瘤和转移灶,以化疗为主,可选择对原发灶有效的药物。放射治疗对于缓解疼痛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有明显作用。外照射治疗(放疗)对缓解骨肿瘤疼痛的疗效是肯定的,有时能缩小病灶,但这是对于单病灶的骨肿瘤而言;骨转移瘤大多是多发病灶,亲骨肿瘤的放射性药物浓聚在多发病灶部位进行内照射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疗效[4]。近年来,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瘤的药物研制和临床应用已成为国内、外医学研究的热点,内照射治疗是一种效果明显,副作用小,不成瘾并且对肿瘤有直接杀灭作用的治疗方法[5]。骨转移癌放射治疗主要是通过放射线抑制或杀死骨组织内的肿瘤细胞,使肿瘤体积缩小,减轻骨膜压力,抑制肿瘤浸润压迫神经,抑制产生痛觉的化学物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疼痛。目的是止痛、防止病理性骨折、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及功能状态,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活质量。局部放疗是治疗骨转移非常有效的方法,文献报道放疗局部止痛疗效肯定,80%~90%的患者可以获得较持久的止痛效果,至少可以部分缓解。放疗可使疼痛缓解迅速,一般疼痛完全缓解率>50%,对治疗有反应者50%以上在1~2周内表现有效。70%以上的患者缓解期达3个月,而且保持满意的生存质量,生活基本上可以自理。生存期超过1年的患者中,50%~60%持续缓解或直至死亡。同时,它对减少病理性骨折的发生及减轻肿瘤对脊髓的压迫等亦有明显效果[6]。
  唑来膦酸是一种特异性地作用于骨的二磷酸化合物。二磷酸化合物对骨组织的选择性作用依赖于其对矿化骨的高亲和性。它能抑制因破骨活性增加而导致的骨吸收。可抑制骨吸收。临床用于恶性肿瘤引起的高钙血症与骨转移瘤,静脉滴注:治疗骨转移瘤成人4 mg/次,用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滴注时间应不少于15 min。每3~4周给药1次或遵医嘱;恶性肿瘤高钙血症:4 mg/次,时间不少于15 min,若初次治疗后血清钙浓度没有恢复到正常范围内,建议再给予4 mg,但再次治疗至少应间隔7 d,以便发挥第一次治疗的疗效。
  参考文献:
  [1]马保庆. 介入化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癌65例效果观察[J]. 慢性病学杂志,2014,03:203-204.
  [2]陈峰. 放疗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效果的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6:173.
  [3]解佳奇,董标,宋耕,王尚虎,陈振东. 唑来膦酸联合不同分割放射治疗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分析[J]. 安徽医药,2014,01:146-149.
  [4]赵春成,陈长春,康彦忠. 放射治疗联合唑来膦酸姑息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4,08:962-964.
  [5]赵林,张春林,杨文翠. 放射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J].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02:66-68.
  [6]Eun Kyung Kim,Eui-Ju Choi. Pathological roles of MAPK signaling pathways in human diseases[J]. BBA - Molecular Basis of Disease. 2012(4):86-8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室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存在的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总结血液透析室的存在肝炎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并落实到实处。结果:在对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分析,制定并落实严密的感控措施,有效的控制肝炎病毒感染的传播,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医务人员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关键词:血液透析 肝炎病毒 护理  
期刊
摘要:“Cocktail”鸡尾酒探针药物法是一种给予两种或多种的探针药物的方法。“Cocktail”探针药物法作为一种快速、有效的评价药物对CYP450酶活性影响的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运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评价其在人体和动物中CYP450酶应用,了解此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Cocktail;探针药物法;动物模型;  探针药物法即某些经细胞色素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2例肝硬化患者为实验组,另择取同期来我院体查的42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GE螺旋CT后处理软件与灌注成像技术,对比分析两组CT灌注成像信息。结果:在主动脉、门静脉、肝脏组织及脾脏组织TDC达峰时间上,实验组依次为(20.02±2.37)s、(37.91±3.10)s、(62.07±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彩超在各类急性腹痛患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7例急性腹痛患者采用腹部、浅表和腔内探头进行扫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类、分析及总结。结果:357例急性腹痛患者中经急诊彩超确诊的为322例,急诊彩超与临床的符合率为90%。结论:彩超诊断急性腹痛,具有无创性、简便快捷的特点及较高的符合率,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 急性腹痛;彩超;应用价值  急性腹痛是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其中48例采用硬脊膜外麻醉,2例因其他原因采用气管内麻醉,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其中膀胱痉挛占24%,切口感染占12%,尿道外口狭窄与应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术前整体护理干预对脑动脉瘤破裂后再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92例脑动脉瘤破裂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临床护理方式的不同为基础将其定义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术前再次出血发生率以及术后致残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
期刊
摘 要:血药浓度与药物的疗效密切相关,常规多点采血监测不能完全反应患者体内血药浓度变化,也使局限了个体化给药的发展。如何利用已有的条件获得病人的药动学参数并预测血药浓度是个体化用药的关键。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三种常见的血药浓度预测模型,生理药动学模型,群体药动学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特点及其应用。  关键词:血药浓度;预测;模型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个体化用药。所谓个体化用药,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煤工尘肺高千伏(HKV)胸片和DR胸片诊断、检出结果的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100例煤工尘肺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50例,HKV诊断与检查),B组(50例,DR诊断与检查),对两组患者诊断及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组患者胸片诊断结果确诊率、胸片总体密集度及肺区密集度、胸片质量优片率均显著高于A组患者胸片各项诊断及检查结果,
期刊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瑞芬太尼与芬尼应用于小儿麻醉中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影响情况。方法 :将在本院行麻醉手术的48例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麻醉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情况与应激反应情况。结果:麻醉诱导维持过程中瑞芬太尼组患儿血流动力学明显比芬太尼组稳定,P<0.05;麻醉后两组血糖、皮质醇均明显上升,但瑞芬太尼组上升值显著小于芬太尼组,P<0.01。结论: 瑞芬太尼应用于小儿麻醉中,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CT在宫颈癌初诊及随访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12月-2014年3月接诊的74例宫颈病变患者的CT扫描结果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40例疑似宫颈癌者归为初诊组,接受CT初诊。将34例接受过手术、放疗或(和)化疗的宫颈癌患者归为随访组,接受CT扫描。结果:初诊组CT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特异度分别为80.56%、77.5%、50.00%。随访组CT诊断的敏感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