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需买房:有多少爱可以重来?

来源 :CM华夏理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zhiqing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九银十。这是每年房产销售的黄金时段。但今年的楼市却异乎寻常,从初春开始一直到8月,几乎所有一二线城市的楼市都是人流如潮。买房就像2015年春天的炒股,已成为地地道道的全民话题。随着地王不断出现、房价不断上涨,不少观察房价波动的刚需族们,纷纷跑步入市,说是恐慌性购房一点也不夸张。
  房改近20年来,对于那些曾经错失买房机会的人们特别是刚需族而言,《大话西游》中的这段话可谓刻骨铭心:“曾经有一份真挚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好好珍惜,直到失去的时候我才后悔莫及,如果上天能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一定对她说:‘我爱你。’如果一定要给这份爱加上一个期限的话,我希望是,一万年……”而房子正是这些人心中永远的痛。《CM华夏理财》尝试以老北漂刘欢(化名)周边人的买房故事,反映近20年来中国楼市及其买房人的喜怒哀乐。
  2000年前后那些幸运入市的刚需族
  刘欢是一个老北漂,今年来京恰好20年整,见识了中国房改20年来的完整过程。作为资深媒体人,他不仅采访过顾云昌这样的房地产协会负责人,也与任志强这样的地产大腕对过话,更亲眼目睹了身边一茬茬同事买房卖房的悲欢离合。
  1998年下半年停止住房实物分配,逐步实行住房制度货币化。一开始,确实很少人主动掏自己的腰包,拿真金白银去买商品房,大部分人还期望能搭上福利房的末班车。而实际上,大多数体制内的家庭,包括那些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的员工确实享受到了房改福利,也为家庭经济打下有房子的基础,过上相对幸福的日子。刘欢当时还没到媒体,而是在一家台资电子公司上班,他的顶头上司,北京市一家电子研究所的所长,就在1996年前后退休,花了几万块钱,在团结湖附近买下单位原来分配给他的一套两居室。这位老所长当时说的话,刘欢记忆犹新,他害怕单位回头把自己住的房子转卖,老了没地方住,所以趁政策允许,抓紧筹钱把房子买下来。单位同事中,北京本地人大都与父母在一起住,只有一个全家从外地下放回京的小伙子,家里没房子,正在谈恋爱,整天着急赚钱买房。而像刘欢这样的北漂,几乎全都没有在京买房置业的意识。后来大家各奔东西,也不知那位老兄买房没有。
  1999年进入一家中央级媒体后,刘欢逐步接触到各类财经界人士,开始更多关注楼市。工作中,接触了京城的一些开发商。那时,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房产的真正价值。2000年,天鸿集团(首开公司前身)开发了一处楼盘,价格每平方不到2000元,公司业务人员满城推销,却还是无人问津。为此,刘欢曾经采访过时任中国房地产业协会秘书长的顾云昌,就商品房的市场前景进行讨教。作为房地产市场化的推动者之一,顾云昌还是挺看好商品房前景的,他认为,未来绝大多数人将通过市场买房来解决居住问题。可惜,顾先生的观点还是没有能让刘欢意识到房地产市场化的真正意义与财富价值。
  2001年春,刘欢所在的那家经济周刊编辑部同事中不少人开始酝酿买房。那家周刊的主编也是外地来京的,他在北京亚运村买了房,这位当时刚30出头的江苏小伙子,可能是当时外地来京最早的购房者之一。当时买房最积极的是两位女孩子,都是来自东北,一位是已婚的准备要孩子的记者,另一位是等待结婚的美编,两者可谓实实在在的刚需。后来,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十里堡附近的一个小区买到自己满意的房子。刘欢记得很清楚,首付是3成,房价是每平米3600元,相当于自己当时一个月的工资。除了这两位,同单位一些业务员也开始在十里堡附近买房。实际上,这家周刊能在北京坚持下来的老同事,几乎全都断断续续在京城买了房,有一位跳槽到市场化媒体工资比较高的湖北哥们,还一口气买了两套房。
  那会儿,刘欢手头也有一些积蓄,如果下决心买房,亲戚朋友借借也能凑够十几万元的首付。但他当时正痴迷炒股,觉得炒股来钱快,因此,没有跟随同事们一起在京置业。后来股市暴跌,连续走熊5年,刘欢炒股的本钱几乎赔个干净,而那些买房的同事们的房子却在不断升值。事后想起来,刘欢真是悔不当初。
  2005年前后那批置业意识觉醒者
  时光如流水。2001年后,刘欢所在的编辑部人员断断续续离开那家周刊,大家流散四处,只是偶尔保持联系。直到2005年末股市有所起色时,不少同事才又开始联系刘欢这个老股民,咨询一些炒股问题。
  这几年间,刘欢换了几家单位,后来到了一家财经媒体。那几年,报纸上经常见到楼盘销售广告,刘欢更是不时接到售楼小姐电话。那些电话,他一概挂断。这期间,京城房价虽然有所上涨,但还不算离谱。2001年- 2005年,朝阳区房价均价每平米从3800元涨到5800元。虽然涨幅也达到52%,但毕竟是4年间缓缓涨上来的,房子整体财富效应也不明显。那时,虽然大部分昔日同事都在京城安家了,刘欢也没有感到太大压力。但事后回顾,刘欢还是有些后悔。正如一个有名的段子,“想想工作的十几年,谁都骗过我,就TMD房产中介没骗过我,他们十几年来一直苦口婆心地骚扰我让我买房,说房价一定会涨,我没听,如果上天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不会挂你电话。”


  2005年,北京楼市也开始起涨。这时,由于基数较大,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开始显现。那时,刘欢所在单位一位女领导,因为孩子大了,开始琢磨买房。她看中的是雍和宫附近的一处新楼盘,单价每平米9800元;后来又发现青年路附近的罗马家园,每平米只有5800元。她希望能再跌一些;两个月后,她发现罗马家园的房价不跌反涨,11月份,已涨到7800元。眼看形势不对,她当机立断,在房展会现场刷卡,以3成首付买下一个90平米左右的二居室。与此同时,这家市场化媒体不少员工,开始四处看房:一位编辑在望京橄榄城买下一个60平米的一居室;一位业务人员在东六环附近,以每平米4800元左右买下一套两居;而一位年轻的编辑,资金不够,在燕郊以每平米3000元买下一个90平米左右的小三居……   因为炒股失败,刘欢这时已经基本丧失了在京城买房的能力,因为他已经凑不齐3成的首付。更悲剧的是,单位一位女同事,手头资金与那位女领导差不多。那位女领导买房时,多次劝她一起买房。但这位女孩子却没有听,而是把这十几万元钱投入其姐姐在京城开的服装生意。结果,那位大姐不是做生意的料,不到两年就把姐妹俩的本钱全部亏光。差不多8年后,这位女编辑以每平方近3.5万的价格在罗马家园附近,买了一个50平米左右的大开间,首付3成就要50多万。
  事实证明,过去这些年,什么投资都赶不上买房。尤其是刚需族,能凑够首付的情况下,当机立断买房应该是不二的选择。
  2008年后越涨越追的购房者
  2006年-2007年的大牛市,不仅让A股指数创下6124点的历史新高,股市带来的财富效应,也让不温不火的一线城市房价开始飙升。以北京朝阳区为例,平均房价从2005年末的每平米5800元,一气狂涨到2007年底的每平米13000元。每平米过万的房价,让许多平时不怎么起眼的普通白领,因为飙升的房价,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
  这样的财富效应,震慑了像刘欢这样以往不怎么在意房价上涨的一大批租房者;而伴随房价飙升水涨船高的首付金额,也一下子将京沪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的购房门槛大幅提高。不知不觉间,有没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一下子成为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们之间的一道分界线。
  2008年的次贷危机,只是让国内一线城市的房价闪了一下腰。2008年底,随着4万亿救市政策的出台,一度回落的房价仿佛坐上了火箭,一发而不可收。还以北京朝阳区为例,这里的平均房价,从每平米11000元狂飙到2010年底的28000元。最玄乎的是北京通州区,在北京市政府东移的传闻下,全区均价从2008年底的每平米6000元,一气涨到2010年底的24000元。这样的涨幅,已经不是地球人所能想象的了。
  2009年初,刘欢来到一家刚创刊的理财杂志。凑巧的是,编辑部里的小伙子小姑娘们,有房子的差不多都是在通州。因为燕郊太远,而通州房价之前较低,所以家中有点积蓄的编辑记者们,差不多都在通州买了房。一位来自广西的女记者,眼看人家都买房,就与男朋友商量,倾两家之力,以每平米8000元左右的价格,在通州北苑地铁口附近买了个90平米的两居,总价差不多80万。一个周末,这位女记者还特地邀请大家去她的新家玩,南北通透的房子,刘欢印象特别深。
  2010年底,一次聚会时,刘欢所在的编辑部的主编开玩笑说:“现在的北京只有两类人,有房的与没房的。”他说,房子就像是一张车票,有房的人持票登上了时代财富快车,没房的只能眼巴巴地在地上看着那些人乘车飞驰而去,从而被这个时代落下得越来越远。
  事实上,2010年后,由于房价均价高达2万以上,除非因缘际会赚到首付款,京城楼市已基本上与普通北漂们没有关系了。涨吧,反正涨多少都是买不起。不仅北漂,那些北京土著,一个不小心,可能也成为无房一族。比如,那些拆迁时贪图货币补偿而不愿要房子的北京老居民,后来不少人就因为错失买房机会而再也买不起房。


  “一个北京人,1984年为了圆出国梦,卖了鼓楼大街一个四合院的房子,凑了30万,背井离乡到意大利淘金……风餐雨宿,大雨送外卖,夜半学外语,在贫民区被抢7次被打3次……辛苦节俭,如今已两鬓苍苍,30年了,终于攒下100万欧元(人民币768万)打算回国养老享受荣华!一回北京,发现当年卖掉的四合院现中介挂牌8000万,刹那间崩溃了……”这样的段子,生活中其实也有不少原型。因为从2010年以后,北京的房价似乎就没有怎么跌过。
  2014年,熊了近7年的中国股市再度火爆。这一次,卧薪尝胆多年的刘欢,倾全力投入其中,并在2015年5月底成功逃顶。这一回,他再也没有犹豫,用股市中赚的钱立即在通州买下一套90平米的小三居。虽然这一回3成的首付,已远超2001年其当年同事买房的首付款,地段也远没有朝阳十里堡的位置那么好,但好歹算是在北京置业了。
  令刘欢想不到的是,7月完成网签后,北京市政府东迁的消息就正式发布,8月份通州就开始限购。这以后就不用说了,地球人都知道,中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再次发疯了。而更令人意外的是,苏州、南京、合肥、厦门这样的二线城市的房价也开始发疯。时至今日,似乎整个中国都陷入狂热的买房大潮中。有人说,眼下的楼市就像去年5000多点时的股市,真的如此吗?但刚需们,特别是二线城市的刚需们,可能再也不敢坐等下去了。20年来前辈们痛失买房机会的经历,已经让他们彻底坚信: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
其他文献
基金江湖新人辈出,传言不断。智能投顾,外号“智能配置理财”,初出江湖,不同凡响;公募FOF,外号“基金中的基金”,神秘莫测,犹抱琵琶半遮面。这对好基友同属基金组合门派,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相生相克,又相爱相杀。  刘先生是个传统的普通“养基专业户”,但是他现在不再咨询基金经理,而是在电脑上输入了他的投资偏好和收益预期,智能投顾机器人便根据刘先生的需求给他选好了一篮子基金投资组合,只要按下确认键,小
期刊
传统银行的颠覆性危险,这一回真的来了。  此次由四大银行所开发新的数字货币,目的是希望未来通过区块链技术来清算交易,并成为全球银行业通用的标准。按照计划可望在2018年初进行首次商业应用。  数字货币:节省时间与成本  与四大银行合作并负责向各国央行推销多功能结算币的英国券商毅联汇业(ICAP)总经理Michael McFadgen在接受CoinDesk网站访问时说,“多功能结算币以区块链技术作为
期刊
猴年已过去大半,私募业的生态也发生巨变,截至9月15日,有2537只私募基金清盘,其中大多数为股票型基金。由此可见,传统型炒股思维的私募生存日渐艰难,那些风险能力差者更是被市场淘汰。  01新三板基金独占鳌头  根据格上理财数据(不完全统计)显示,在收益最高的10只私募基金中有3只以定向增发为主要投资策略。其中两只为新三板基金,龙骧新三板1期收益高达207.49%,由于近年来国家大力强调发展多层次
期刊
今年8月德勤发布了一份超过100个机构、200位专家参与的关于区块链的报告,那么现在全球区块链技术的  发展情况如何?  高挺 今年是我们第二次发布这个报告,在这个报告中我们会看到现在有超过24个国家关注分布式账本的技术,有80%的银行预计于2017年起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在过去3年中,区块链有超过2500项专利申请,获得超过14亿美元的投资,世界范围内超过10家中央银行参与讨论分布式账本技术,这说
期刊
股市的波动有时神似地壳运动,每次大崩盘之前,总是会不时暴露出一些不良之兆。只是这时候往往都是众人热情高涨之时,很少人能发现而已。  2015年5月27日,上证综指收出一根吊颈线。这是典型的见顶图形。次日,沪深股市放量大跌。此时,上证指数的K线组合越来越像2007年10月A股见顶前的走势。从次新股中出来后,我一边密切观望市场走势,一边将自己的想法与周边人交流,提醒大家小心股市见顶。  当时的市场还是
期刊
假如说二十世纪的澳洲堪称“幸运国度”,那么迈入二十一世纪的澳大利亚日子就没这么好过了。无论是澳洲的经济和软实力都逃脱不开“世界双霸”美国和中国的压力。  澳洲GCG首席分析师David Dai表示,最近南中国海争端局势,澳洲显然是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勾结日本和菲律宾一起向中国当局施压,并呼吁中方尊重国际仲裁的裁决结果,这使得澳大利亚一时成为了中国民族主义的头号公敌。堪培拉政府很难在中美之间游刃有余,
期刊
一百个人心中,就有一百个捷克。一直以来,这个满是波西米亚风情的中欧小国都以其独特的美丽吸引着世界各国游客的目光。漫步在捷克的任何一条大街小巷之中,你总能欣赏到各种各样的建筑或古迹,无论是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还是文艺复兴式,那些顶部或尖或圆的塔式古老建筑,都完好无损地保存了下来。  Prague布拉格:千塔之城,童话之都  说起捷克,首都布拉格绝对绕不过去。漫步布拉格,徜徉伏尔塔瓦(Vltav
期刊
“香港的职责就是把世界带到香港,让中国可以在香港投资世界。”港交所总裁李小加曾经这样说。而已经开通的“沪港通”和即将开通的“深港通”便是联结国内外投资者最便利的通道。  前年“沪港通”开通后,得益于港股低估值高表现,公募基金公司发行的近40只沪港通产品,赚得盆满钵满。今年,随着“深港通”启动在即,内地进一步开放机构资金南下,有不少基金开始布局深港通产品。事实上,今年以来整个港股通净流入规模非常大,
期刊
在这样一个看脸的时代,人们对于自己的肌肤越来越重视,护肤已经成为现代女性不可或缺的需求,并深深融入了她们的生活和内心。随着女性对护肤问题的关注,美妆品牌也越来越多,这其中不乏一些科技创新企业,新兴美妆品牌宝妮尚丝就是其中之一。  初见宝妮尚丝的总裁刘静女士,她柔中带刚,一面是女性的温柔细腻,一面是东北女生特有的直爽与大气。正是这样一位女性创始人用自己的真诚感染身边的每个人,带领团队不断进步。  在
期刊
历久弥新,书写传奇  Aurora成立于1919年一战结束后的都灵,是意大利首席笔类制造商。公司取名Aurora,意在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也成为了意大利书写史上新的开始(Aurora在意大利语中有黎明之意)。Aurora最初的公司总部坐落于都灵市中心, 但在1943年的轰炸中毁于一旦。战后, Aurora将总部迁到了都灵北郊的Abbada di Stura, 正位于著名的修道院之后,这里从罗马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