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在扩大职业教育发展规模的同时进行的。国家高度重视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转变和教育教学改革。作者在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深切感到专业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及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做了行动导向教学实践尝试,取得了一些经验。本文以作者本人在电子专业课程的实际教学设计为例对行动导向教学做了分析及总结。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实践;教学改革;电子专业;模块式任务先导
在2004年9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等指导方针。此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日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的重视。
行动导向教学教学法是近几年来推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含了多种教学形式,主要有: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先导(项目)教学法等等。行动导向是一种教学模式或者教学方法,它强调学习者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能力的提高。独立自主地进行包括计划、实施和检查在内的职业工作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种适用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教学方法它更能适应当前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采用行动导向教学,能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因此,它的推行是提高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条件。积极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是时代的需求,顺应了形势的发展,也完全符合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将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国家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而,这么一种适合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要广泛地推行,却仍然面临着多方面的障碍。主要体现在教材方面。当前中职教育使用的教材几乎全是以学科体系为主的传统教材。将其与大学教材相比,除了在内容知识难度上有较大差别外,教材的结构几乎完全一致。它的显著特点是理论性强、系统性强,但实践性差,只体现"教什么"(教学的内容、体系),不体现"怎么教"(教学方法),同时忽视了相关学科间的联系。因此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学完后也不知道有什么用处。加上当前中职学生本身的素质问题,这种传统教材及教法对学生的学习无法产生长久的兴趣,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本人在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深刻地感受到职业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在平时的专业教学中也做了一些教学方法实践,特别是根据电子电工类专业课程的特点,采取了"模块式任务先导教学法"进行教学,取得了一些经验。下面以本人设计的PLC课程《简易电梯(两层)控制电路设计》为例谈一下本人的心得体会。
所谓的"模块式"是指将某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既有该专业课的基础模块,又有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应用模块,还有介绍最新知识的新技术模块。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前景、技术发展,灵活地选择组合、修正和补充模块及其内容。在本教学设计中《简易电梯(两层)控制电路设计》就是PLC课程中的一个模块,在整门课程中,它位于本人规划设计的第二个模块。因此在学习本模块时学生已初步理解了梯形图的含义及用西门子S7-200 CPU专用编程软件STEP7-Micro/WIN 32初步使用方法。同时由于本课程开设在机电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时也具备了电工基础、电机控制等相关基础学科知识。
"任务"则指的是针对教学模块设计的一组由浅入深的任务,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各任务既独立又相关:前一任务是后一任务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完成前一任务并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才能进行后一任务。特别强调的是,构成任务二:讨论电梯控制功能,制订两层电梯模型项目书,确定I/O表
为使任务统一,在讨论后总结出一个共同的任务方向,以方便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时的指导。
讨论统一后的设计要求(任务)为:
按钮按下时,指示灯亮;按钮释放后,若电梯已在本楼层,则指示灯熄灭,否则指示灯常亮直到电梯到达本楼层
后才熄灭。
二楼按钮按下时,若电梯在二楼,则电梯下降;若电梯在一楼,则先上升到二楼,然后下降到一楼后停止。
一楼按钮按下时,若电梯在一楼,则电梯上升;若电梯在二楼,则先下降到一楼,然后上升到二楼后停止。
任务三:根据项目任务书进行任务分解进行设计并用仿真软件模拟
任务四:将各部份电路完整地连接起来并仿真模拟、实践,完成总项目调试及总结
任务设计的目的就是将要所学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旧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任务一中,可以认为是一个复习课,但又包含了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学生在本任务中要复习巩固上一模块的知识、回忆以前学过的三相电机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学生在此任务中要完成知识的迁移即将三相电机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转化为梯形图,有机地将两个已学过的知识结合在一起,为以后的几个任务的完成打下基础。在任务一完成后,教师可对本任务进行一下总结,特别是自锁(自保持)、互锁电路的形式、特点。为以下的任务特别是任务三做铺垫。
在任务二中,电梯是一种常见的机电设备,在本学校内就有一部7层电梯。对于本校大多数学生来说电梯的使用并不陌生。因此本任务的设计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积极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把相关知识巧妙地融合到任务实施过程中。这在实际的教学中很明显的体现出来,特别是在讨论电梯有哪些按钮、这些按钮有什么作用时学生讨论相当踊跃。但同时由于实际电梯的控制较为复杂,要求学生一开始就对完整的多层电梯控制进行思考明显难度过高。因此在任务二中学生讨论后教师应注意引导,对任务统一做了简化,将电梯的模型设定为二层。同时按钮也做了最大程度的简化。这样的处理,目的在于控制本任务的难度,使其不超过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
任务三实际上是本模块的核心部分,新知识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是揉合在其中的。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本任务又可分为几个子任务,然后逐个解决。这样又可进一步降低难度。
任务四是综合能力要求最高的任务,它能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体协作能力。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为后面的模块学习打下伏笔。
在本模块四个任务设计时注意考虑了以下几个问题:(1)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任务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2)任务设计要有可操作性,有层次性。(3)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要有趣味性。(4)任务设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5)任务设计要科学、合理,带有真实的任务情境,把相关知识巧妙地融合到任务实施过程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要把握两个维度:一是学科知识内在的规律和系统的知识结构,不是为了任务而任务,要有画龙点睛之笔;二是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结合点,即例子或任务情境,尽可能与学习主题贴近,尽可能真实。(6)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有联系,组成一个任务链,形成两条线,一是明线即任务链,一是暗线即知识链(7)任务设计要注意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互相照应。(8)任务主题要来源于生活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生产实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所谓的"模块式任务先导教学法"中的先导其实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先导"意味着,改变常规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顺序,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就要完成任务,或者说,通过完成任务学习新知识。学习的过程是先动手再动脑,先感性认识再理性认识,尝试"先实践后理论"的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模式,将实践活动和后续的理论知识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划、获取信息并完成任务,使学习成为独立探索、充满乐趣的过程,随着实际问题的解决,知识变得"活生生"了。
总之,"模块式任务先导"教学法的目的是,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一系列由易而难的任务,通过实践学会蕴含其中的抽象理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初步构建新的学习内容。在此,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相互交流与讨论,其理想状况是:每个学生的意见都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个人可按自己的方式选择方案。每个人的责任明确,又充分合作。在交流和讨论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使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同时,建构正确的科学知识。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习者的热情和自我决定,认为不能通过重复的、机械式的学习所谓"正确"答案来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想要聪明地解决问题,必须视其为自己的问题,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目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并最终找到通往目标的途径比简单地告知正确答案更令人愉快和满意。这里个人的经历和学习风格得到尊重。学生能体验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积极情绪。由此,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被唤醒,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得到调动。更为重要的是,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当然,在本次实际的任务先导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将是今后教学设计时要着重考虑解决的问题:
1、课程的课时设计问题,在完成任务时,由于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同,同一个任务不同的学生(小组)完成的时间、质量是不同的。在实际教学中,势必发生个别学生(小组)任务很快完成,而且质量较高,而有些别学生(小组)则恰好相反,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或者质量较差的现象。那么如何分别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学生(小组)进行辅导将是一个问题。在本次教学实践中,任务四其实是一个开放性的任务,对于素质较高的学生(小组)可另提出一些要求,如安全防护、意外情况发生时怎么完善控制电路等。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但相对而言课程的各任务的具体课时设计仍是一个较难把握的难题。
2、设备问题。在不同的模块教学中,由于缺乏统一适合模块式教学的教材。模块往往是任课教师自行设计并编写。而在编写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要求使用的一些设备学校不一定具有。如在本次的教学实践中,本校并无电梯模型设备。在学生实践编程中只能使用计算机模拟仿真。不够直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3、学习评价较为困难。由于学生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一定相同。加上完成任务时并无统一的标准,造成了课后学习评价的主观性较强,有时存在较大的误差。
但不管怎样,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不失为一种更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它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04]12号.2004
[2]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责任编辑:王利强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实践;教学改革;电子专业;模块式任务先导
在2004年9月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深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等指导方针。此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日益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社会的重视。
行动导向教学教学法是近几年来推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包含了多种教学形式,主要有:大脑风暴法、卡片展示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任务先导(项目)教学法等等。行动导向是一种教学模式或者教学方法,它强调学习者实际工作能力和解决能力的提高。独立自主地进行包括计划、实施和检查在内的职业工作或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它是一种适用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相比于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教学方法它更能适应当前提出的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采用行动导向教学,能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因此,它的推行是提高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条件。积极推行行动导向教学是时代的需求,顺应了形势的发展,也完全符合全国职业教育会议精神,将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和造就国家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产生深远的影响。
然而,这么一种适合于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要广泛地推行,却仍然面临着多方面的障碍。主要体现在教材方面。当前中职教育使用的教材几乎全是以学科体系为主的传统教材。将其与大学教材相比,除了在内容知识难度上有较大差别外,教材的结构几乎完全一致。它的显著特点是理论性强、系统性强,但实践性差,只体现"教什么"(教学的内容、体系),不体现"怎么教"(教学方法),同时忽视了相关学科间的联系。因此学生学起来感到枯燥无味,学完后也不知道有什么用处。加上当前中职学生本身的素质问题,这种传统教材及教法对学生的学习无法产生长久的兴趣,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本人在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深刻地感受到职业教学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在平时的专业教学中也做了一些教学方法实践,特别是根据电子电工类专业课程的特点,采取了"模块式任务先导教学法"进行教学,取得了一些经验。下面以本人设计的PLC课程《简易电梯(两层)控制电路设计》为例谈一下本人的心得体会。
所谓的"模块式"是指将某门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模块,既有该专业课的基础模块,又有与实践密切相关的应用模块,还有介绍最新知识的新技术模块。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职业前景、技术发展,灵活地选择组合、修正和补充模块及其内容。在本教学设计中《简易电梯(两层)控制电路设计》就是PLC课程中的一个模块,在整门课程中,它位于本人规划设计的第二个模块。因此在学习本模块时学生已初步理解了梯形图的含义及用西门子S7-200 CPU专用编程软件STEP7-Micro/WIN 32初步使用方法。同时由于本课程开设在机电专业二年级,学生学习时也具备了电工基础、电机控制等相关基础学科知识。
"任务"则指的是针对教学模块设计的一组由浅入深的任务,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各任务既独立又相关:前一任务是后一任务的基础,只有当学生完成前一任务并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才能进行后一任务。特别强调的是,构成任务二:讨论电梯控制功能,制订两层电梯模型项目书,确定I/O表
为使任务统一,在讨论后总结出一个共同的任务方向,以方便教师在学生完成任务时的指导。
讨论统一后的设计要求(任务)为:
按钮按下时,指示灯亮;按钮释放后,若电梯已在本楼层,则指示灯熄灭,否则指示灯常亮直到电梯到达本楼层
后才熄灭。
二楼按钮按下时,若电梯在二楼,则电梯下降;若电梯在一楼,则先上升到二楼,然后下降到一楼后停止。
一楼按钮按下时,若电梯在一楼,则电梯上升;若电梯在二楼,则先下降到一楼,然后上升到二楼后停止。
任务三:根据项目任务书进行任务分解进行设计并用仿真软件模拟
任务四:将各部份电路完整地连接起来并仿真模拟、实践,完成总项目调试及总结
任务设计的目的就是将要所学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旧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任务一中,可以认为是一个复习课,但又包含了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学生在本任务中要复习巩固上一模块的知识、回忆以前学过的三相电机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学生在此任务中要完成知识的迁移即将三相电机接触器联锁的正反转控制电路转化为梯形图,有机地将两个已学过的知识结合在一起,为以后的几个任务的完成打下基础。在任务一完成后,教师可对本任务进行一下总结,特别是自锁(自保持)、互锁电路的形式、特点。为以下的任务特别是任务三做铺垫。
在任务二中,电梯是一种常见的机电设备,在本学校内就有一部7层电梯。对于本校大多数学生来说电梯的使用并不陌生。因此本任务的设计能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积极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积极性,把相关知识巧妙地融合到任务实施过程中。这在实际的教学中很明显的体现出来,特别是在讨论电梯有哪些按钮、这些按钮有什么作用时学生讨论相当踊跃。但同时由于实际电梯的控制较为复杂,要求学生一开始就对完整的多层电梯控制进行思考明显难度过高。因此在任务二中学生讨论后教师应注意引导,对任务统一做了简化,将电梯的模型设定为二层。同时按钮也做了最大程度的简化。这样的处理,目的在于控制本任务的难度,使其不超过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
任务三实际上是本模块的核心部分,新知识及实际问题的解决思路是揉合在其中的。因此,在老师的指导下,本任务又可分为几个子任务,然后逐个解决。这样又可进一步降低难度。
任务四是综合能力要求最高的任务,它能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团体协作能力。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为后面的模块学习打下伏笔。
在本模块四个任务设计时注意考虑了以下几个问题:(1)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求,任务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2)任务设计要有可操作性,有层次性。(3)任务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特点,要有趣味性。(4)任务设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5)任务设计要科学、合理,带有真实的任务情境,把相关知识巧妙地融合到任务实施过程中。创设适当的教学情境,要把握两个维度:一是学科知识内在的规律和系统的知识结构,不是为了任务而任务,要有画龙点睛之笔;二是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学生经验的结合点,即例子或任务情境,尽可能与学习主题贴近,尽可能真实。(6)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有联系,组成一个任务链,形成两条线,一是明线即任务链,一是暗线即知识链(7)任务设计要注意与其他课程的整合,互相照应。(8)任务主题要来源于生活特别是与专业相关的生产实践。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原则。所谓的"模块式任务先导教学法"中的先导其实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先导"意味着,改变常规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顺序,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就要完成任务,或者说,通过完成任务学习新知识。学习的过程是先动手再动脑,先感性认识再理性认识,尝试"先实践后理论"的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模式,将实践活动和后续的理论知识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计划、获取信息并完成任务,使学习成为独立探索、充满乐趣的过程,随着实际问题的解决,知识变得"活生生"了。
总之,"模块式任务先导"教学法的目的是,学生通过独立完成一系列由易而难的任务,通过实践学会蕴含其中的抽象理论,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初步构建新的学习内容。在此,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相互交流与讨论,其理想状况是:每个学生的意见都得到充分的重视,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个人可按自己的方式选择方案。每个人的责任明确,又充分合作。在交流和讨论中不断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使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同时,建构正确的科学知识。建构主义理论重视学习者的热情和自我决定,认为不能通过重复的、机械式的学习所谓"正确"答案来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想要聪明地解决问题,必须视其为自己的问题,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目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并最终找到通往目标的途径比简单地告知正确答案更令人愉快和满意。这里个人的经历和学习风格得到尊重。学生能体验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积极情绪。由此,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被唤醒,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得到调动。更为重要的是,在理论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当然,在本次实际的任务先导教学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将是今后教学设计时要着重考虑解决的问题:
1、课程的课时设计问题,在完成任务时,由于学生个人能力的不同,同一个任务不同的学生(小组)完成的时间、质量是不同的。在实际教学中,势必发生个别学生(小组)任务很快完成,而且质量较高,而有些别学生(小组)则恰好相反,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或者质量较差的现象。那么如何分别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学生(小组)进行辅导将是一个问题。在本次教学实践中,任务四其实是一个开放性的任务,对于素质较高的学生(小组)可另提出一些要求,如安全防护、意外情况发生时怎么完善控制电路等。同时也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但相对而言课程的各任务的具体课时设计仍是一个较难把握的难题。
2、设备问题。在不同的模块教学中,由于缺乏统一适合模块式教学的教材。模块往往是任课教师自行设计并编写。而在编写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要求使用的一些设备学校不一定具有。如在本次的教学实践中,本校并无电梯模型设备。在学生实践编程中只能使用计算机模拟仿真。不够直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3、学习评价较为困难。由于学生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一定相同。加上完成任务时并无统一的标准,造成了课后学习评价的主观性较强,有时存在较大的误差。
但不管怎样,相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不失为一种更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它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04]12号.2004
[2]陈永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责任编辑:王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