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南溟:透过雾霾看艺术不需要艺术家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76917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雾霾一起,艺术家又开始用视觉来抗议了。这也是近年来艺术家和批评家开始从本体论叫嚣到介入社会话题的一种转变,但我看来看去,有关雾霾话题的好作品都不是艺术家在做,我很早就说过了,艺术向艺术家挑战,网络向美术馆挑战,其实是公共生活中的任何行为和视觉呈现都在挑战美术馆里的艺术作品,它们提供了我们拆除美术馆的封闭白盒子的理念的实际证明。


  据网上《北京一男子用100天收集雾霾,灰尘制成板砖》的专题报道:2015年11月29日,北京,一位来自深圳、自称“坚果兄弟”的小伙,完成了他使用工业吸尘器为北京吸雾霾100天的《尘埃计划》第一部分。次日,他将携带这些灰尘赶赴唐山一家制砖厂,用这100天内收集到的灰尘做一块板砖;北京吸霾第84天,坚果兄弟在当日的最后一站,西直门天桥附近吸霾。由于对北京道路并不熟悉,他通过搜索手机地图,查询返程的路线;北京吸霾第86天,坚果兄弟在央视“大裤衩”作业;北京吸霾第84天,坚果兄弟在天安门广场作业——当日,中国环境保护部监测显示,京津冀、东北地区出现大范围重霾,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长达半个月的空气污染让东北三省蒙上了一层灰色面纱。他在此过程中使用的吸尘器是一台功率1000瓦,流量每小时234立方米,过滤精度0.2微米的工业吸尘器。该电瓶充电一次后可使用4天时间,粗略相当于62个人一天的呼吸量。
  在《尘埃计划》的说明里,“坚果兄弟”这样写道:“我们的城市,成了汽车堵城,成了化工围城,成了大地工。我们追求得越多,对资源索求得越多,我们制造的尘埃也就越多。等地球所有资源有一天耗尽时,我们也都会成为真正的尘埃。”
  坚果兄弟从7月24日至11月29日,100天坚持为北京吸霾。坚果兄弟告诉记者,《尘埃计划》的想法始于2013年。当年关于北京雾霾天气恶化、PM2.5严重超标的报道一度甚嚣尘上,就连远在深圳的他也深感震动。
  上面的报道等于记载了《尘埃计划》的构想和实施过程。如果说美术馆是与公众对话,那这个新闻发布出来以后,网友留言各种态度都有,但这些留言很有助于从一个行为变成艺术评论对象可能,比如有网友说:“这个板砖具有收藏价值。建议北京博物馆收藏并展示!”“应该拍卖。总比文艺界写的字画有价值。”“新的长城就是这么垒起来的。” 当然也有反面意见的,比如“炒作”“闲得发慌”“想法不错,精神可嘉,但有点没脑子。100天你吸尘器用多少电?发那些个电又用多少资源,这些资源又造成多少污染?”以前有谷文达用头发做成砖砌长城的作品,而现在是一位坚果兄弟的人将雾霾尘埃做成大的“压缩饼干”。真的像是回答了网友的提问:“1个人两年就吸进去一块砖,是这个意思吧。”
  在两年前的雾霾中,也有类似的非艺术家的作品很好地成为了公共行为。据新华网2014年2月25日的报道《北京持续雾霾,北大校园人物雕塑被戴口罩》:24日,北京连续4天遭遇雾霾围城,行人甚至宠物犬佩戴口罩已不再是新闻。北京大学校内蔡元培、李大钊、塞万提斯等先贤的雕像,也被戴上了口罩。
  当时我和李山在纽约讨论了这件北大校园的雕塑戴上了口罩,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作品,我们都没有一定要艺术家做的才是艺术作品,艺术无处不在,就像李山不停地在竭力宣传的“原生艺术”那样,人人拥有艺术表达权和不排除可以生长出来佳作,所需要改变的是那样艺术家的职业特权。当然我从实践方法——“物质痕迹与语境焦点”也是针对这类图像与视觉的原理性阐释,它是一个艺术无限开放的过程,也是人人都是艺术家可能性的结果,当我们看了这么多艺术家戴口罩抗议雾霾时,这件北大雕塑被戴口罩的行为很值得我们回顾。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那些参与者是谁,但他们很好地在瞬间创造出了“瞬间艺术”或者“即时艺术”。
其他文献
2015年12月6日,山根彰正大师个展的开幕式在翡丽甲第售楼处优雅开幕。三十余件山根彰正大师的备前烧作品从日本备前市运到上海,在翡丽甲第售楼处展出九天。跨山越海,来赴一场精心准备的艺术之约。  初邂逅:金风玉露一相逢  在《FA财富堂》的引荐下,山根彰正大师的备前烧与翡丽甲第项目邂逅。它们有很多相似点,最大的相似便是:它们都因美好的人文精神而诞生。  山根彰正大师从中学时期开始学习备前烧,师从日本
期刊
与贾廷峰相遇纯属偶然。若干年前的一天,我在北京798艺术区瞎逛,一贯只关注当代油画的我,那天居然走进了一个专门经营当代水墨的画廊,且被那里展示的老衲、田黎明、郭泰来等人的作品深深吸引。坐在画廊里的一位中年男人满头灰发,儒雅如教授,两眼锐利且不乏友好,于是自然攀谈,方知他就是画廊老板,姓贾。第一次相聊甚欢,他热情地邀我到里屋的办公室小坐,那里堆满的书籍和画作无声地叙说了他的才情和趣味。  自此以后,
期刊
作为跨两岸的首个EMBA项目,复旦台大班的诞生不仅是时代应运而生的产物,更体现着两岸最优秀学校的社会责任感。在学术研究的领域,复旦和台大都有不断开拓进取的专业精神,它们以一己之力谋求合作,用学术研究影响、推动两岸的发展。这个时代,何其庆幸有众多学者站在学术之巅躬身于教育传播,当大众还在为世界好坏唏嘘时,他们正在用自身的行动撰写答案。  陆雄文:学术研究是我们的本分  现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教授
期刊
2015年12月7日至12月18日,来自中国苏州的 “物派”当代艺术展,受维也纳丝绸之路文化中心的邀请,在Mahlerstrasse14,Top2,1010Wien,Austria进行为期12日的展览。同时受邀加入“一带一路”的“艺术100+”青年艺术家扶持项目,开启苏州与欧洲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  2000多年前一条“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往来。从此之后中西方的各种交流频繁影响了整个世
期刊
1955年生于伊朗,Houshiary在70年代早期就前往伦敦切尔西艺术学院学习,并在毕业后与Anish Kapoor和Richard Deacon等一众艺术家被视为“新英国雕塑”运动的代表。从雕塑发展至绘画乃至动画作品,Houshiary从未改变的是其对生命、无穷性和流动感的追求,以及对人类存在的本质的探索。即便Houshiary一贯保持着低调的生活方式,但她在艺术界的地位却毋庸置疑——1994
期刊
1992年,台湾山艺术基金会董事长林明哲先生设立了“罗中立奖学金”,其后,历时七届,共有35位获奖者,他们中的大部分艺术家已成为今天当代艺术领域的中坚力量。2006年,得到海外华人仇浩然先生的大力支持,“罗中立奖学金”重新启动,今年正好是第十年。“罗中立奖学金”旨在奖掖新人,鼓励那些勇于探索且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学子,为他们搭建平台,致力中国艺术后备新人的推出与培养。在过去的十年中,有4000多名学
期刊
2004年9月3日晚,在德国向来有“古典主义摇篮”之誉,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德国魏玛“安娜·阿玛丽亚图书馆”发生火灾,三万册珍贵图书焚毁。德国文化部长魏斯称,这是“德国的文化灾难,也是世界历史的重大损失”。2009年中央美院学生宿舍的一场大火,烧掉很多学生作品。2011年7月3日,成都的暴雨洗劫了成都老蓝顶艺术区的四十多间艺术家工作室,全部损失在500万元以上。2012年7月21日,北京的
期刊
每当拍卖场上出现“天价艺术品”,总有两样东西如影随形:现场即时爆发的掌声和随后而至的大众的嘲笑声。前不久中国藏家花10亿买下的莫迪里阿尼的《裸女》、苏富比拍卖会上拍出了4.5亿的汤伯利的“黑板涂鸦”,也照例引来大众与媒体的一片质疑与嘲笑——一个变形的女人、几根乱涂的线条,价值怎么能数以亿计?当然,对于已经丰收的卖家、藏家和拍卖行来说,这些杂音无非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一件天价艺术
期刊
近几年来,因为政体的失灵,在世界各地发生越来越多对当权者不满而发起的抗争,如阿拉伯之春、占领华尔街运动等,无论立场对错与否,艺术家们都以自己的方式介入其中,并创造了许多代表性的对象,作为活动的精神标志。  英国的街头艺术组合Brandalism也在去年年末发动了世界各地的设计师与艺术团体,共占领了英国城市中近600处广告牌,他们征集到了各式各样的作品,有的拿大品牌开涮,有的调侃世界各地领导人,有的
期刊
最近几年,我参加了雕塑界一些重要的学术活动,收获很多。今天早上看到本届双年展,觉得是2015年中国雕塑界的一次盛会,参展作品也基本能呈现近年来雕塑界的创作面貌。2013年“大同雕塑双年展”引进了策展人制度,在今年的双年展中能得以延续,说明了雕塑双年展在不断进步,在制度、范式等方面不断在向前推进。今年几个展览板块的设计也很用心,在吕品昌先生策划的当代陶艺,唐尧先生负责的展览单元中,我们能看到一些非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