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读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但是对学困生来说,不敢高声语,课堂上的看客已是他们的学习习惯,读得少,少思考,感受少,年长日久自然感觉学习语文困难。为改变学困生学习现状,在课题研究中,以《给教师的建议》、《语文课程标准》为理论指导,立足课堂,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句段作为落点,展开有层次性、指向性的朗读训练指导,使学困生能入情入境从文中深受感染,以此调动朗读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激发学困生的阅读兴趣。
关键词:阅读教学;朗读训练;学困生;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小学阶段,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就逐步加深。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一工具性、基础性学科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对于学困生只有通过多读,才能增强记忆,发展思维,思维活跃了,思考得越多,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才会越敏锐,学到的知识就会有所增多,自然就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抓实朗读训练,激发学困生的阅读兴趣呢?
在阅读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句段作为落点,展开训练指导,尤其对于学困生朗读的训练要有层次性、指向性,要针对学困生的心理和接受能力,安排一些他们易于把握,易于抒发情感的段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困生入情入境从文中深受感染,以此调动朗读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这对激发学困生的阅读兴趣,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①、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想象力,调动学困生朗读兴趣。
在文本的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不仅是激发学困生朗读兴趣的有效方法,而且也是学困生感受到阅读乐趣的有效途径。如:《童年的水墨画》一课,我這样启发学生:课文是由三首小诗组成,并不是图画,同学们,我相信大家精读、细读课文以后,一定能把美丽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的脑海,展示在我们的眼前。学生精神饱满,学习状态极佳,马上投入到阅读中去,用心地去思考,尽情地去想象。在相互交流时,有个同学动情地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读书的小孩,坐在喧闹的街头,全神贯注地读着名著《水浒传》,汽车鸣笛,喇叭声响,一点儿没有影响到他。”学生通过想象,在回课文中体会动静皆有的画面,有感情朗读就很容易把握了。有“前人”的引导,我点了2个学困生来分享他们从字里行间中想象到的画面,一生兴致勃勃地回答:“我看到溪水清澈,垂柳倒映在溪水里。溪边一个钓鱼的小孩钓上来一条大鱼,高兴得笑了起来。”一生微笑着告诉大家:“我好像看到了一群小孩在河里嬉戏,全身都湿透了,凉爽又快活。”两人的朗读中都充满了快乐,尤其袁小平把嬉戏孩子们的顽皮展现得活灵活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描述着自己想象的画面,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美妙的图画,他们把课文读活了!
这样的朗读教学,我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通过“前人”的示范让学困生深入到语言文字当中去,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放飞创造的思维。他们体验到了童年的快乐,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在想象的过程中,他们感受了朗读的趣味,有了收获,有了成功。
②、感情强烈的句子可以运用回声式和层叠式两种朗读方法,激发学困生的朗读兴趣。
回声式朗读相当与合唱时的二声或三声部唱法,可把课文读出余音袅袅的效果。就一段课文而言,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组,第一组开始后第二组紧接着读,第三组紧接着第二组读…都是从起句读起,但组与组之间相隔两个字,造成后一组的朗读是前一组的回音,一层一层传播开去。
层叠式朗读是把学生分组,把课文按分句一句一句地读出来,前面的句子读的人少,越到后面参与朗读的学生越多,造成一种气氛磅礴的氛围。如《威尼斯的小艇》中“戏院散场,人们乘着小艇散开,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段文字我请了一个朗读较好的学生和三个学困生配合读,指导学困生读后三句,越读声音越轻,越读速度越慢,轻柔的语调把学困生带入威尼斯的夜晚,当小艇一停,整个城市就沉寂,安静入睡了的情境之中。在朗读中真切感悟到艇动城闹,艇停城静的意境。
③运用引导式的朗读,激发学困生的朗读兴趣
要想使学生动情,教师自己首先得动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作为“引语”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使充满主观意识的课堂教学活动得到发挥。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中,在提炼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并进行朗读训练时,我巧妙地运用搭桥性的语言,在层层推进中强化感受,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
④巧抓文中的数字,也能激发学困生朗读的兴趣。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文中有这么几个数字7、8、12、24、36、38、14、50,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情节,把一串数字连起来,看看你了解到了什么?这样巧妙的设置学困生很感兴趣,立马进入课文的朗读中。开始学困生只能说到数字在文中所代表的含义,渐渐地,在我的引导下,他们的思路拓宽了,由数字既想到了文中的人物,又联想到数字背后的故事情节,有的思维较活跃的学生还展开想象,看到了一幕幕动人的情景,学生的想象力也得以培养。
以上是个人对阅读教学中,激发学困生朗读兴趣的几种方法做一个简单的归纳。在课题的研究中,我感受到学困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使朗读训练扎实有效,教师要用心创设情境,激发学困生朗读兴趣,使学生想读。因文而异,精心设计指导方法,使学困生会读。制定长期可行的计划进行训练,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困生朗读能力一定会有一个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熊梅,王显才.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2]课程教材研究所.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2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4
[4]吴朝霞.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OL].2010.4
[5]阳秀娟.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J/OL]
关键词:阅读教学;朗读训练;学困生;阅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在小学阶段,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就逐步加深。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因此,朗读训练不仅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一工具性、基础性学科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对于学困生只有通过多读,才能增强记忆,发展思维,思维活跃了,思考得越多,他们对知识的感受性才会越敏锐,学到的知识就会有所增多,自然就能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抓实朗读训练,激发学困生的阅读兴趣呢?
在阅读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选择一些具有典型性的句段作为落点,展开训练指导,尤其对于学困生朗读的训练要有层次性、指向性,要针对学困生的心理和接受能力,安排一些他们易于把握,易于抒发情感的段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使学困生入情入境从文中深受感染,以此调动朗读的积极性,并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这对激发学困生的阅读兴趣,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①、 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想象力,调动学困生朗读兴趣。
在文本的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不仅是激发学困生朗读兴趣的有效方法,而且也是学困生感受到阅读乐趣的有效途径。如:《童年的水墨画》一课,我這样启发学生:课文是由三首小诗组成,并不是图画,同学们,我相信大家精读、细读课文以后,一定能把美丽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的脑海,展示在我们的眼前。学生精神饱满,学习状态极佳,马上投入到阅读中去,用心地去思考,尽情地去想象。在相互交流时,有个同学动情地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读书的小孩,坐在喧闹的街头,全神贯注地读着名著《水浒传》,汽车鸣笛,喇叭声响,一点儿没有影响到他。”学生通过想象,在回课文中体会动静皆有的画面,有感情朗读就很容易把握了。有“前人”的引导,我点了2个学困生来分享他们从字里行间中想象到的画面,一生兴致勃勃地回答:“我看到溪水清澈,垂柳倒映在溪水里。溪边一个钓鱼的小孩钓上来一条大鱼,高兴得笑了起来。”一生微笑着告诉大家:“我好像看到了一群小孩在河里嬉戏,全身都湿透了,凉爽又快活。”两人的朗读中都充满了快乐,尤其袁小平把嬉戏孩子们的顽皮展现得活灵活现……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描述着自己想象的画面,我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美妙的图画,他们把课文读活了!
这样的朗读教学,我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通过“前人”的示范让学困生深入到语言文字当中去,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放飞创造的思维。他们体验到了童年的快乐,感受到了生活中的美。在想象的过程中,他们感受了朗读的趣味,有了收获,有了成功。
②、感情强烈的句子可以运用回声式和层叠式两种朗读方法,激发学困生的朗读兴趣。
回声式朗读相当与合唱时的二声或三声部唱法,可把课文读出余音袅袅的效果。就一段课文而言,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组,第一组开始后第二组紧接着读,第三组紧接着第二组读…都是从起句读起,但组与组之间相隔两个字,造成后一组的朗读是前一组的回音,一层一层传播开去。
层叠式朗读是把学生分组,把课文按分句一句一句地读出来,前面的句子读的人少,越到后面参与朗读的学生越多,造成一种气氛磅礴的氛围。如《威尼斯的小艇》中“戏院散场,人们乘着小艇散开,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段文字我请了一个朗读较好的学生和三个学困生配合读,指导学困生读后三句,越读声音越轻,越读速度越慢,轻柔的语调把学困生带入威尼斯的夜晚,当小艇一停,整个城市就沉寂,安静入睡了的情境之中。在朗读中真切感悟到艇动城闹,艇停城静的意境。
③运用引导式的朗读,激发学困生的朗读兴趣
要想使学生动情,教师自己首先得动情,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作为“引语”能点燃学生情感的火花,使充满主观意识的课堂教学活动得到发挥。如:《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中,在提炼中心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并进行朗读训练时,我巧妙地运用搭桥性的语言,在层层推进中强化感受,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
④巧抓文中的数字,也能激发学困生朗读的兴趣。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文中有这么几个数字7、8、12、24、36、38、14、50,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情节,把一串数字连起来,看看你了解到了什么?这样巧妙的设置学困生很感兴趣,立马进入课文的朗读中。开始学困生只能说到数字在文中所代表的含义,渐渐地,在我的引导下,他们的思路拓宽了,由数字既想到了文中的人物,又联想到数字背后的故事情节,有的思维较活跃的学生还展开想象,看到了一幕幕动人的情景,学生的想象力也得以培养。
以上是个人对阅读教学中,激发学困生朗读兴趣的几种方法做一个简单的归纳。在课题的研究中,我感受到学困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使朗读训练扎实有效,教师要用心创设情境,激发学困生朗读兴趣,使学生想读。因文而异,精心设计指导方法,使学困生会读。制定长期可行的计划进行训练,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困生朗读能力一定会有一个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熊梅,王显才.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2]课程教材研究所.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2
[3]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4
[4]吴朝霞.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J/OL].2010.4
[5]阳秀娟.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朗读指导[J/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