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准则,它既是个人的内在品质,也是个人的行为规范。“言必行,行必果”、“民无信不立”等传统道德训示源远流长,《曾子杀猪》、《狼来了》等诚信主题故事家喻户晓。诚信是立人之本,是最基本的人格修养,它需要培养,更需要教育。
幼儿是父母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如何引导和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诚信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适合当今时代特征对幼儿实施德育的一个切实有效的突破口。
幼儿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养成的最佳时期,由于幼儿时期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使他们的思想品德具有极大的可塑性,通过正面教育、引导、训练,能较快地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在1996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时也都将诚信作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的任务之一。对未成年人的培养和教育,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诚信教育,从幼儿抓起,才能本固基实。而在当今我们的德育陷入困境,受市场经济思潮和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多元化价值取向冲击的背景下,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必须从幼儿时期抓起,注重幼儿诚信教育,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影响幼儿诚信的因素
(一)幼儿园原因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地方,幼儿园对幼儿诚信品质的形成的影响犹为关键。其导致孩子诚信品质缺失的表现,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幼儿园老师较注重教育教学的研究,而使幼儿园的诚信的教育认识不明确。对于幼儿的诚信的培养虽有时会引起一定的注意,但相关实践缺乏持续性。
2.老师忽略了培养、保护和激发孩子的诚信,对于幼儿无意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诚信所采取的方法缺乏有效性,针对性。
3.老师不能以身作则,经常失信于孩子。如有的老师不遵守自己的承诺,随意表态,不负责任,一面教育孩子吃饭不要挑食,一方面在孩子面前边吃边挑出自己不爱吃的蔬菜。又如:公开课上要求孩子配合作假,如事先把设计好的问题答案告知孩子,又不让孩子说出老师已经告诉了自己。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怎能不学会说谎。
(二)家庭原因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诚实守信的意识。另一方面,家长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而对幼儿人格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尤其是在家庭中过分的宠溺孩子,使幼儿诚信教育被忽视。而有的父母意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有意培养。但由于方法不当而导致孩子诚信品质难以养成,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父母无意识地说谎,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轻易许诺,而事后忘记,比如家长们时常会说"再不好好学习,狼外婆会把你叼走",这样的言语已经为孩子预示了一种现象:如果不诚信的话,狼外婆会给你叼走。做个设定,如果孩子没有做到诚信,当然也不会有什么狼外婆把孩子叼走,那样的话,就会给孩子留下一种印象:不诚信也没关系。
(三)社会原因
生产力标准绝对化、片面化。进入市场经济后,生产力成了最终标准,以至把道德领域的善恶尺度都归为生产尺度,凡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就是善的,反之就是惡的。而生产力尺度又片面地被理解为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短期行为标准。从而,这种倾向有可能使许多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此自己不诚实守信的品质和行为辩护,而且可能成为或者在一定范围内已经成为不能对之进行批评的借口。各种社会信息渠道发达的今天,幼儿难免会在社会这口大染缸里耳熏目染,沾染一些不讲诚信。认为讲诚信吃亏的坏品质,在让老实人和傻瓜尽义务,自己所要的是权利的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诚实守信的品质丧失殆尽,也就成了必然。
那作为日常生活中直接与孩子交流接触的父母和老师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塑造诚信的品质呢?
一.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孩子天生喜欢模仿,时时刻刻都在模仿成人的行为,要培养孩子诚信做人,家长和老师就必须为孩子做出正确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常犯的错误:答应孩子的事却不重视,要求孩子不说假话自己却哄骗孩子,许诺的事无法完成为了维护长辈尊严推卸责任等。这些有违诚信的事在家庭和学校中一定要杜绝,在想孩子许诺前一定要三思,不可言而无信;当因客观原因无法完成时,要及时的向孩子解释、道歉、自我批评,得到孩子内心的原谅,否则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家长和老师产生不信任,甚至错误模仿。
二.重视诚信习惯的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很大程度上源于家长早期的教育,家长不妨在家中制定一些简单的诚信守则,和孩子一起遵守和监督,当孩子说谎时要及时纠正,鼓励孩子说实话;孩子犯错和闯祸,要避免消极的惩罚责备,使孩子正确积极的看待所犯的错误,这些方式都有利于培养孩子诚信的品格。
三.鼓励孩子的诚信行为。对于孩子的诚信行为要给与及时的鼓励和肯定,不要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纯真的心灵。在教育中,诚信引导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再配合适当的反面教育,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保持警惕性。当出现一些不好的苗头时要及时的批评教育,利用生活中的小机会,巩固好习惯,改掉坏习惯。孩子良好品格的塑造还和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关,家长营造一个愉快、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和相互信赖的家庭成员关系,可以使孩子感受到爱和关心,从信赖家长到信守承诺,从严以律己到诚信待人。
此外,社会媒体也应发挥其应有的广泛影响,引领社会光明的主流方向,用孩子们易于理解的方式来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诚信的社会大环境,引导孩子们的心灵健康成长。
2015.4.27
幼儿是父母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如何引导和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诚信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适合当今时代特征对幼儿实施德育的一个切实有效的突破口。
幼儿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思想道德素质养成的最佳时期,由于幼儿时期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使他们的思想品德具有极大的可塑性,通过正面教育、引导、训练,能较快地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在1996年国家教委发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时也都将诚信作为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的任务之一。对未成年人的培养和教育,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诚信教育,从幼儿抓起,才能本固基实。而在当今我们的德育陷入困境,受市场经济思潮和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多元化价值取向冲击的背景下,诚信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必须从幼儿时期抓起,注重幼儿诚信教育,使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影响幼儿诚信的因素
(一)幼儿园原因
幼儿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地方,幼儿园对幼儿诚信品质的形成的影响犹为关键。其导致孩子诚信品质缺失的表现,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幼儿园老师较注重教育教学的研究,而使幼儿园的诚信的教育认识不明确。对于幼儿的诚信的培养虽有时会引起一定的注意,但相关实践缺乏持续性。
2.老师忽略了培养、保护和激发孩子的诚信,对于幼儿无意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诚信所采取的方法缺乏有效性,针对性。
3.老师不能以身作则,经常失信于孩子。如有的老师不遵守自己的承诺,随意表态,不负责任,一面教育孩子吃饭不要挑食,一方面在孩子面前边吃边挑出自己不爱吃的蔬菜。又如:公开课上要求孩子配合作假,如事先把设计好的问题答案告知孩子,又不让孩子说出老师已经告诉了自己。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怎能不学会说谎。
(二)家庭原因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诚实守信的意识。另一方面,家长注重幼儿智力的开发而对幼儿人格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尤其是在家庭中过分的宠溺孩子,使幼儿诚信教育被忽视。而有的父母意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有意培养。但由于方法不当而导致孩子诚信品质难以养成,最主要的表现就是父母无意识地说谎,或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轻易许诺,而事后忘记,比如家长们时常会说"再不好好学习,狼外婆会把你叼走",这样的言语已经为孩子预示了一种现象:如果不诚信的话,狼外婆会给你叼走。做个设定,如果孩子没有做到诚信,当然也不会有什么狼外婆把孩子叼走,那样的话,就会给孩子留下一种印象:不诚信也没关系。
(三)社会原因
生产力标准绝对化、片面化。进入市场经济后,生产力成了最终标准,以至把道德领域的善恶尺度都归为生产尺度,凡是有利于生产力发展,就是善的,反之就是惡的。而生产力尺度又片面地被理解为急功近利、唯利是图的短期行为标准。从而,这种倾向有可能使许多人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此自己不诚实守信的品质和行为辩护,而且可能成为或者在一定范围内已经成为不能对之进行批评的借口。各种社会信息渠道发达的今天,幼儿难免会在社会这口大染缸里耳熏目染,沾染一些不讲诚信。认为讲诚信吃亏的坏品质,在让老实人和傻瓜尽义务,自己所要的是权利的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诚实守信的品质丧失殆尽,也就成了必然。
那作为日常生活中直接与孩子交流接触的父母和老师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塑造诚信的品质呢?
一.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孩子天生喜欢模仿,时时刻刻都在模仿成人的行为,要培养孩子诚信做人,家长和老师就必须为孩子做出正确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常犯的错误:答应孩子的事却不重视,要求孩子不说假话自己却哄骗孩子,许诺的事无法完成为了维护长辈尊严推卸责任等。这些有违诚信的事在家庭和学校中一定要杜绝,在想孩子许诺前一定要三思,不可言而无信;当因客观原因无法完成时,要及时的向孩子解释、道歉、自我批评,得到孩子内心的原谅,否则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对家长和老师产生不信任,甚至错误模仿。
二.重视诚信习惯的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很大程度上源于家长早期的教育,家长不妨在家中制定一些简单的诚信守则,和孩子一起遵守和监督,当孩子说谎时要及时纠正,鼓励孩子说实话;孩子犯错和闯祸,要避免消极的惩罚责备,使孩子正确积极的看待所犯的错误,这些方式都有利于培养孩子诚信的品格。
三.鼓励孩子的诚信行为。对于孩子的诚信行为要给与及时的鼓励和肯定,不要用世俗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纯真的心灵。在教育中,诚信引导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再配合适当的反面教育,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保持警惕性。当出现一些不好的苗头时要及时的批评教育,利用生活中的小机会,巩固好习惯,改掉坏习惯。孩子良好品格的塑造还和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关,家长营造一个愉快、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和相互信赖的家庭成员关系,可以使孩子感受到爱和关心,从信赖家长到信守承诺,从严以律己到诚信待人。
此外,社会媒体也应发挥其应有的广泛影响,引领社会光明的主流方向,用孩子们易于理解的方式来为他们营造一个和谐诚信的社会大环境,引导孩子们的心灵健康成长。
2015.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