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调控宜基于“土地新政”

来源 :中国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an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政”措施是欠缺的。对此,我们提供的治理方案是,将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全部或大部分上缴中央财政,然后中央再根据各地情况统一调配这笔资金
  
  中央近期对房地产市场展开了密集调控,几乎在一个月之内连续五次出手调控房地产市场。从12月9日的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规定,到2009年12月14日的“国四条”,从12月17日五部委发布的土地出让收支管理通知,到财政部、国税总局12月23日的营业税实施细则,无一不透视出中央对当前房价虚高问题的关注和治理决心。2010年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又发出了《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调控楼市的五大方面共11条具体措施(所谓“国十一条”),首次提出了省级政府“问责制”,并再次强调二套房贷首付必须超过40%等,重点落在支持刚性购房者,打击投资和投机性需求。
  2009年中后期中国的房价确实经历了一轮爆发性增长,各地房价涨幅屡创新高,泡沫已非常严重,而且出现向二、三线城市迅速蔓延的趋势。一路飙升的房价已超过普通民众的承受底线,民怨日深,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安全隐患也迅速增长着。发轫于牛年岁末的上述房地产“新政”即在此背景下产生。
  在已出台的这些房地产调控政策中,信贷、财政、税收、土地等主要政策类型都已浮出水面。总体而言,这一轮调控属于对投机性购房购地需求进行打压的结构性干预,目的是稳定市场预期,抑制房价过快上涨,但又不能伤及尚未完全复苏的经济全局,所以特征是以稳为主、相对温和,不可能起到在长期遏制房价过快增长的作用。例如住房转让营业税政策也许会对非普通住房(如高档别墅)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对普通住房的需求则影响很小,因为该细则除了将2年改为5年外,仍然是按买卖的差额征税,而且税率之低,对交易者的转让收益影响甚微。在房产投资收益远比其他投资收益高的情况下,该政策不会在根本上起到抑制住房需求和价格的作用。相反,如市场普遍预期房价将一路攀升,倒有可能出现卖方将税负转移给买方,从而对房价的提高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新政”中其他政策手段的力度和效果,都可提出类似的疑问,如“国十一条’’中涉及信贷政策的二套房贷首付不得低于40%的规定。也是不大可能使房价下降的,因为它没有触及房价高涨背后的推手。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一些报刊杂志的文章中。2009年11月12日,《环球时报》刊载了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易宪容研究员的文章《中国房价为何只涨不跌》,其基本观点是税收、信贷政策才是治理我国高房价和房价泡沫的最重要手段,理由是我国目前的房地产信贷、税收政策为投机者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并由此诱发了房地产投机和高房价。
  但是,流动性充足了就一定会诱发高房价吗?投机的形成依赖于一组条件。虽然金融和税收等政策优惠所导致的充足流动性助长了市场投机,但它们不是问题的本质。在这组条件中,最重要的是房价上涨的预期形成机制,因为它才是导致易文所说的“房地产市场赚钱效应”,并进而引发投机的直接推动力。房价上涨预期是怎么形成的呢?笔者认为它是地方政府为了土地财政利益而干预房市的结果,而且该预期是系统性的,因为地方政府的介入向房地产市场发出了一种诱导信号,使开发商、投机客等利益相关者紧随地方政府之后,对地价和房价推波助澜。同时,由于所有的人都相信在地方政府利益的庇护下投机不会有风险,因此会吸引更多的投机者进场炒作,于是房地产泡沫被迅速吹大。
  由此看出,易文只看到了中国高房价问题的一面,却忽略了其背后的微观推动机制,如此推出的治理对策也只能治标,却难以治本。相反,如前所述,在强劲的微观机制一路拉升房价预期以及房价时,税收政策倒有加速房价上涨的可能,因为此时开发商完全可以通过提高房价将税负转移给买方,即购房者。另外,税收政策中的税率是政府根据其目标而制定的。只要土地财政收入还是政府的目标之一,要求我国政府对房产交易征收像美国那样高的税率也是不现实的。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中央从宏观经济和促民生的全局来安排“新政”内容及出手力度是对的,但从长期彻底治理高房价及其泡沫的角度考虑,这些“新政”措施是欠缺的。对此,我们提供的治理方案是,逐步改革当前的土地财政制度,推行“土地新政”。具体方法是,将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全部或大部分(按比例或超过一定单位面积收入的部分)上缴中央财政,然后中央再根据各地发展情况在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这笔资金,通过预算内渠道全数拨到地方,用于发展地方经济和社会、公共事业。返还的资金数额不必和属地上缴的数额一致,既体现激励和效率的原则,又有公平上的考虑。
  之所以将“土地新政”作为解决高房价问题的治本之道,就在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利益是我国高地价和高房价的背后推手,也是诱发我国高房价的微观基础。为获取尽可能多的土地批租收入,地方政府一方面通过“招拍挂”制度积极寻求高地价,另—方面为了将土地以高价卖出,还进入房产市场干预房价(托市、救市)。由于地方政府的“攫取之手”插足房地产市场,大大强化了市场的房价上涨预期,于是在地价和房价之间就形成了一种价格上涨螺旋,并在二者互相追涨的过程中迅速吹起房地产泡沫。同时,地方政府以“运动员”兼“裁判员”的身份进场后,市场价格机制就失去自动回转功能,价格泡沫也失去释放通道。因此,要想彻底解决高房价问题,就必须根除其背后的微观利益基础,切断地方政府推涨地价和房价的利益链条和微观机制。
  比较而言,此轮“房地产新政”中的五部委《通知》形式上虽也正式规定了“地方土地出让金收入全额缴入地方国库,支出则通过地方基金预算从土地出让金收入中予以安排”的“收支两条线”制度,但其内容却完全是2006年《通知》的翻版和沿袭,也就是说土地出让金收入仍和以前一样,完全由本地地方政府全额支配和使用。而我们所主张的“土地新政”方案却可以割断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激励与房价上涨之间的利益联系,若得以择机付诸实施,必将获得非常良好的政策效应。
其他文献
国家形象是一国国内和国外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地理等方面情况的总体判断和社会评价,实际上反映的是该国的综合国力。但是,国家形象具有主观和客观两重性,而且主观认知常常滞后于客观现实,这使得各国努力打造自身形象十分必要,也有着可能的空间。世博会素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的奥林匹克”之称,给世界各国展示自身实力提供了宝贵的平台,也为塑造和提升国家形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博览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
期刊
中国目前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正确的,但也存在货币供应过度宽松,信贷过度膨胀,资产价格上涨等问题。今后还需要控制货币供应量过度增长并加强对银行的审慎监管。  2008年9B,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货币政策转为适度宽松。2009年年初,国务院提出全年M2增长17%左右,新增贷款5万亿元以上,相对于预期8%的GDP增长率和4%的CPI指标,仍是一个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货币政策这一转向是
期刊
地产泡沫的陷阱    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持续引发着社会的关注。美国杂志《福布斯》日前评出了七大近在眼前的金融泡沫,其中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位居第二,其理由是中国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房地产价格、股票价格的虚高。  刚刚过去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打击地产泡沫只做出了温吞的表态,这显然不足以与现实的调控需求对接。随后,政府宣布营业税优惠即将中止。紧接着,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
期刊
度过难关的中国经济,让人在新的一年里充满期待。后经济危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变数,低碳经济的挑战,房价的居高不下,股指期货的“初来乍到”,这一切在新一年都成为搭建中国经济图景的基本要素,但最终如何却充满了未知的变数。  2010年2月2日,我刊携手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电视台财经频道、北京电视台《财经五连发》栏目共同举办“万科·2010中国经济新春论坛”。  我们期待着,来自政
期刊
对中非关系的分析既不能简单地用“双赢”来概括,也不是西方媒体所描述的噩梦。中国的行为应放在世界体系的大环境下来看,应使用比较的方法来进行分析讨论    近几年来国际上有了许多关于“中国在非洲”的讨论,特别是在那些与非洲联系密切的西方国家,如美国、英国和法国。中国在非洲的作为当然应该接受监察,然而西方精英把中国看作是与西方争夺非洲资源和影响的对手,从而扭曲了关于“中国在非洲”的看法。他们关于“中国在
期刊
美国政府主导研发的ARPANET,早在1968年已经建成。中国建设互联网的努力则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中国面临着诸多封锁和技术进口限制,发展互联网并非一件易事。所幸的是,在国际科研机构和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促使中国成功地接人世界互联网。本文主要对中国进入互联网的那段历史做一简要回顾。    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美国对中国禁售计算机与中德科学家的共同努力    80年代
期刊
“我不是第一个想要推进这项事业的总统,但我一定要成为最后一个。”  2009年9月9日,巴拉克·奥巴马总统就医疗改革问题向国会进行演说,曾说过这么一句话。这些话泄露了隐藏在他的呼吁背后的秘密,以及他执政初年便遭受挫败的原因。  奥巴马推进医改的呼吁,从一开始就超越了日常政治。在通常意义上,政治就是党派政治,而要超越它便意味着要成为“无党派人士”或者,按智者们的说法,“后党派人士”。与已故的爱德华·
期刊
当今世界经济增长需要发展中国家的现代经济活动的激励。如果我们想要对汇率政策进行更大的国际监督,我认为我们应该如此,那么我们将需要大幅放宽对工业补贴的严格限制。    刚刚走出危机的世界经济,现在又面临两个显然相互冲突的需求。一方面,实现全球宏观经济稳定的同时防止贸易保护主义的反弹,这要求我们避免经常账户大规模失衡,而这也正是世界经济在危机的前夕往往遭遇的典型现象。另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重返高速增长,
期刊
中国正致力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三轮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以期推进更深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社会变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轮以启动对外开放为核心。1980年中央将深圳开辟为经济特区,进而推动沿海开放、沿江开放、沿边开放,再到以加入WTO为标志的全方位开放,实施的是梯度推进式的区域开放战略。差别性政策待遇、地缘优势及改革与开放的良性互动,使得东部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区域成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先行地带
期刊
如果美联储选择接受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而继续保持宽松的货币供应,应该说有相当机会市场在经历调整之后会重新将资产泡沫吹起来    新年伊始,对2010年整体经济走势的判断,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对潜在通胀的担心和对于政府退市的忧虑之间的拉锯,这两者之间角力也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市场的短期起伏走势。  经过2009年的先熊后牛,不少市场投资者一方面颇有劫后余生的沾沾自喜,另一方面也对后市走势多少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