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 成就聋女双语奇迹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bird_z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奇迹,在母爱中产生。看见陈卉,很难将她与一个聋儿的母亲联系在一起,漂亮自信的她脸上丝毫看不出曾经萦绕在她心头的痛楚。“一定要帮女儿开口说话,为了她付出再多我无怨无悔。”陈卉重复最多的一句话让人感慨万千。
  晴天霹雳:女儿重度耳聋
  1992年5月28日,陈卉的女儿冰玉在南京市鼓楼医院降生了。四个月的时间内,小冰玉和正常的孩子一样咿咿呀呀地长大,陈卉也充分享受着初为人母的幸福。但很快,陈卉的丈夫发现有些不对劲,女儿对在她面前摇晃的拨浪鼓、小摇铃基本没有反应。“这孩子会不会有什么问题?”丈夫提出了质疑。“不可能!”陈卉断然否定了丈夫的猜想。
  孩子11个月大的一天,夫妻俩带着孩子在家附近的广场上玩,面对来来往往的车辆,其他孩子都手舞足蹈,而小冰玉静静地趴在爸爸的肩上一声不吭。“我们家孩子听力一定有问题。”丈夫再次提出了疑问。这天晚上,陈卉一夜未眠,一种不祥的预感在她心底升起。
  第二天,陈卉和丈夫抱着孩子到了南京市儿童医院,医生让陈卉抱着孩子背对医生,猛得拍了下桌子,小冰玉一动不动,丝毫没有反应。他们又抱着孩子到了南京儿童心理研究中心做全面的听力检查,刚走进检查室,医生就说了一句:“啊,这么小?”陈卉喉咙哽咽,强忍的泪水终于决堤般冲出眼眶。“我一辈子都会记住那个场景,任何绝望的字眼都不能表达我当时的心情,我觉得孩子的一生都完了,想到她以后必须和聋哑儿童在一起用手语交流,我的心像被刀绞一样痛。”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卉的泪水又在眼眶里打转。
  抱着女儿“摸”声音
  就在陈卉最无助的时候,一个做耳聋康复的朋友告诫她,如果不抓住一岁左右这个最好时机,孩子将永远不能开口说话。陈卉顿时醒悟过来,“女儿一定能像正常孩子那样开口说话”,陈卉告诉自己,必须坚信这一点。
  从此,陈卉将生活的全部时间都投入到对女儿的康复训练上。小冰玉根本听不到外界的丝毫声响,怎么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意思?陈卉陷入了极大的困惑中。在翻阅各种康复书籍后,她意识到,对于一个听力几乎为零的孩子来说,既然听力没有了,那就只有利用视觉、触觉。
  “家里的每一样东西都贴上了汉字,桌子、床,甚至连痰盂上都贴了标签,为了让孩子理解我的意思,我就把东西拿到嘴边,用夸张的嘴型让她模仿;电视机发出声响,我就抱着她去触摸让她感受到震动,明白这就是声音。”就这样一百遍一千遍地重复,普通孩子天生就会的“听”,天生就知道的声音,陈卉却用尽各种办法,教给女儿。
  可是小冰玉毕竟是个婴儿,就算是正常的孩子都很难长时间集中精神去配合训练,小冰玉多少次将助听器扯下扔在地上,使劲地摇头。每当这个时候,陈卉的心都撕开般地疼。看到别人家的孩子都能说话唱歌,她觉得对不起孩子。“但是现在如果放弃,孩子以后就真的完了,我才是真正地对不起她。”
  孩子喊出第一声“妈妈”
  整整两年半的时间,陈卉的努力基本没有得到回报。小冰玉对声音还是没有什么反应,陈卉常常忙得汗流浃背,说得口干舌燥,女儿还是一脸木讷地看着她。
  “我那时候也支持不下去了,觉得孩子是我一生的累赘,但是那只是一刹那的想法,如果连我都放弃了她,那就没有人能够救她了。”陈卉告诉自己,只有咬牙坚持下去,女儿的未来才有希望。
  终于,孩子三岁半的一天晚上,陈卉照例教女儿说话,正当她再一次失望地转身时,忽然,身后响起了一声模糊不清、奶声奶气的“妈——妈——”陈卉呆住了,她猛地转过身来,不敢相信地抱住女儿,小冰玉甜甜地笑着,伸手来抓她的头发,小嘴一张一合,清清楚楚地喊着:“妈——妈——,妈妈——”
  陈卉紧紧抱住了女儿,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她的眼泪一下流了出来,就那样抱着女儿,又是笑又是哭,泪水和亲吻洒满了冰玉粉嫩的小脸。“我等的就是这一天。那一刻的幸福让我永生难忘。”
  妈妈做你一辈子的耳朵
  孩子渐渐长大了,陈卉一直用她的那套方法教孩子听、说,小冰玉很聪明,虽然她听不见声音,但是却可以通过看陈卉的嘴型,模仿她说话的顺序来说话。渐渐地,小冰玉和其他孩子一样,越来越活泼,只是,她还是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毫无障碍地说话。
  同龄的孩子都上幼儿园了,小冰玉却只能留在家里。但是,陈卉意识到,不能一直把小冰玉关在家里,要让她接触外面的世界,而且必须回到正常孩子的环境中去。通过努力,五岁的小冰玉终于被南京军区总院幼儿园接收了。
  小冰玉入园后,陈卉丝毫不敢放松对女儿的训练,几乎每天都和老师联系,把当天幼儿园教的东西记下来,回来再给小冰玉反复训练。尽管如此,小冰玉在幼儿园与别的小朋友交流的时候,还是很有问题。平时陈卉和她说话,嘴型都比较夸张,句子也是按一个顺序去说,比如“今天你吃过饭了吗?”可是到了幼儿园,别的小朋友换了个说法:“你饭吃过没?”只是将字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小冰玉就听不懂了。
  陈卉说,有一次,幼儿园里开公开课,小冰玉和小朋友们一起表演舞蹈,每次要做一个动作的时候,小冰玉都要歪着头看旁边小朋友的动作,自己再跟着模仿,不时对坐在后排的陈卉投来求助的目光。“当时我坐在后面难过极了,我在心里对女儿说,不管你能不能跟正常孩子一样,妈妈要做你一辈子的耳朵。”
  植人工耳蜗后反而不会说话
  转机来了。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卉的哥哥在新闻里看到一则有关聋哑儿童植入人工耳蜗可以听到声音的新闻,这个消息让陈卉和丈夫惊喜万分,他们一个星期内就赶到广州市南方医院了解情况,陈卉慎重地了解了人工耳蜗的情况后,决定给小冰玉做手术。1999年1月8日,6岁零8个月的小冰玉成为江苏省第一例人工耳蜗植入者,而陈卉帮助女儿回到有声世界的艰辛之路才刚刚开始……女儿有了听力,本该是件大喜事,可是陈卉很快发现,有了听力的小冰玉,竟然反而不知道怎么说话了!
  正常人会开口说话,主要是借助听力来模仿,将听到的词语、短语和句子通过口腔复述出来,以前的小冰玉基本没有听力,只能靠视觉触觉来模拟发声。从无声世界跨入有声世界,给小冰玉的语言表达带来了困难。“女儿一直靠我的嘴型模仿发声,植入人工耳蜗之后以前会讲的话她现在反而表达不好了,有时候一句话说得颠三倒四的。”
  陈卉意识到,光靠人工耳蜗不行,必须培养孩子对听力的感受。这也意味着,她以前教女儿的、女儿从小接受并且习惯了的那一套,现在得全部推翻,从头来过。
  “我也想过,如果从头来,前面几年下的工夫不就白费了?但是我后来想,为了女儿的未来,即使从头来过,我也一定要把她培养成能独立学习生活的正常孩子。”
  她教女儿听各种声音
  刚开始,陈卉用尽一切办法让小冰玉听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教她认识这些声音都是什么,敲门声、关门声、下雨声,甚至是抽水马桶的声音。“开始的时候,我把几个玩具放在女儿面前,让她去判断挑选;再后来我就随便叫她去干事情,看她判断能力怎么样。女儿进步很快,后来,每天听到她爸爸下班从楼梯走上来的脚步声,她都会跑去开门,她在我眼里已经和正常的孩子没有区别了,这么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说到这里,陈卉的脸上才展现会心的笑容。
  而女儿的进步背后,是陈卉付出的非同一般的代价。由于帮女儿康复,她经常要大声说话,长期下来声带受不了,她的声带曾做过两次息肉割除手术。尽管冰玉会模仿口型发声,但是对于g、k、h这些舌根附近的发音却不能理解,陈卉就一个音一个音地纠正。
  “冰玉的口腔技能没有正常孩子灵活,为了锻炼她,我把小木板压住女儿的舌头,一次一次一遍一遍纠正,她四声音调发音不准,我就把她看的每本书上的字标上音调。”手术六个月之后,7岁多的小冰玉和妈妈到上海参加了“耳蜗植入者沙龙会”,给小冰玉做手术的医生惊叹于她的恢复情况竟然如此之好,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曾经聋儿成双语人才
  冰玉上小学后,刚开始因为班级里人数多,教室里的一些嘈杂声都会成为她倾听的障碍,有很多次,陈卉看到女儿默写本上的红叉叉就很心疼,她知道不是女儿不会,而是她听不到。“但是我不能给她特别的照顾,我要让她和正常人一样,就必须严格要求她,让她自己去克服困难。”
  小冰玉渐渐长大了,也越来越懂事。她对陈卉说:“妈妈,我现在已经不是聋子了,我会说话了,我还要学讲南京话,学英语呢!”上小学不到两个月,小冰玉就适应了学校的学习节奏和环境,一年级就获得全年级的“识字冠军”,“校十佳少年”,并成为学校发展的第一批少先队员。
  冰玉说话越来越好了,已经和正常的孩子没有区别,而陈卉没有满足,她还要教冰玉说英语,让冰玉拥有更多的技能,成为有用人才。好在,有了听力,又学会了正确说话方法的冰玉,学起英语来和其他孩子没什么差别,天生聪明的她知道妈妈的苦心,因此学习起来特别用功,经常一回家就跟陈卉报喜:“妈妈,我今天又学会了几个新单词!”“妈妈,我知道‘我叫张冰玉’用英语怎么说了!”而陈卉最大的乐趣就是坐在床前,听女儿朗读英文课本给她听,看小冰玉清楚流利、字正腔圆地读出一句又一句漂亮的英语,陈卉深深地陶醉在一个母亲的幸福之中。
   当有人问冰玉最想对妈妈说些什么时,冰玉放大了声音,一字一句,响亮地大声说:“妈妈,感谢您!”
   而陈卉,已是泪流满面。
其他文献
她是全世界拥有头衔最多的贵族,她在教皇面前不用屈膝,她拥有的城堡有一打。她喜欢艳丽的服装,她是6个孩子的母亲,她是一个要和比自己小24岁的男人结婚的85岁的女人。这是一场没有受到祝福的爱情,面对来自子女的阻挠,她做出反击,她使出的杀手锏是,放弃数亿财产。她是西班牙阿尔贝女公爵。  提到阿尔贝女公爵卡雅塔纳,在西班牙和欧洲的上流社会可谓无人不知。单从她那由28个单词、170多个字母组成的全名中,就能
期刊
致癌物总藏在你想不到的地方,就连我们一向认为安全、温暖的家也不可避免。很多人更想不到的是,家中最小的空间——厕所,却有可能是最大的安全死角。这里的空气流通性最差,有毒气体和致癌物隐藏在马桶和各种各样的洗涤用品、化妆品中。如何避免厕所成为家中致癌的“死角”?  “臭一点”反而更健康  下水道反味、马桶反味……各种臭味聚集在卫生间中,有洁癖的家庭主妇会忍不住时常喷点空气清新剂或香水,掩盖难闻的气味,殊
期刊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对外公布了关于公开征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的通知。  为了进一步维护参保人员权益,征求意见稿还规定了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不足15年人员的待遇。而其主要体现了“可续可转可退”。  征求意见稿第三条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15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15年。同时, 《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参保、延长缴费五年后仍不足
期刊
去欧洲采访过三次羽毛球世锦赛,有关赛事的记忆已非常模糊,倒是对赛场外发生的几起意外至今印象深刻。  1999年,我到丹麦的哥本哈根采访苏迪曼杯和世锦赛。对这个童话国度我一直心存向往,从小就对丹麦有着种种不着边际的想象,但仅仅从机场到酒店的路上所看到的美景,就已经让我自叹想象力的匮乏。  也许是跟我一样过于沉醉在沿途的美景中,同行一位女记者到了酒店才不幸地发现她的笔记本电脑忘在火车上了!这在当时实在
期刊
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报告显示,美国90岁以上的人口过去30年来增加了近三倍,总人数已达190万,而且到2050年这一数字还可能增加到四倍。  随着人口寿命的延长,90岁以上的美国人在所有65岁以上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如今达到了4.7%,而这一数字在1980年为2.8%,到本世纪中叶,这一比例可能达到10%。90岁以上的人普遍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大部分为女性,男女比例大约为1:3。在90岁至94岁的年龄段
期刊
“候鸟经济”是由候鸟的迁徙习性衍生出来的经济类型,由“候鸟”老人异地养老引发的候鸟经济现象是其中的一种。“候鸟经济”给当地房地产、养老、保健等行业带来诸多商机。  仅以房地产业为例,据海南省住建厅的统计,近年来岛外人士成为在三亚购房的主要群体。仅2010年上半年,岛外人士就购买三亚商品住房60.52万平方米,占销售总套数和总面积的85.4%。此外,三亚的养老机构、家庭旅馆近年来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
期刊
太仓市出台政策,宣布实行城乡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当地政策,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退休时还可再参加当地的居民补充养老保险,每月至少领取540元的养老金。  太仓市在国内率先为参保居民设立了可以自由转接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办法。该市出台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在设立个人账户的同时,专门为每位参保人员成立个人模拟账户,个人6%缴费比例部分记入模拟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账户,以方便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向
期刊
年初三,大多数知青回家探亲还没回来,这个屋就剩下我和天津知青连连两个人。尽管食堂距宿舍只有200米,可我们两个懒蛋早上谁也不愿意去食堂打饭,躺在被窝里就分了工,连连负责把昨晚剩的馒头切成片,放在炉盖子上烤,当两面都烤得黄黄的脆脆的时候,由我负责抹上点猪大油。还没等我再咪一觉,馒头就已经烤好了,连连催我起来,我说:“香喷喷的,就这样吃吧!”一听这话,刚钻进被窝的连连一掀被子又窜了出来,用一口纯正的天
期刊
济南老年大学有一位特殊的“老大学生”,她在老年大学已经上了26年,光毕业证就攒了一箱子,但至今仍没有离校打算。这在学制一般在2~3年的老年大学创下了纪录。她就是今年90周岁的周琪老人。   系豹纹围巾  见拍照先摆造型  伴随着轻轻的敲门声,济南老年大学同学会办公室门被推开,进来一位头戴贝雷帽、身穿暗红色毛大衣、围着豹纹围巾、戴着茶色眼镜的老人。老人笑容可掬地和办公室每个人打招呼。如果不是同学会主
期刊
提起掐丝工艺,或许没有太多的人熟知它,而在掐丝收藏家何青眼里,用极细的金银丝编制而成的掐丝艺术品,代表了中国传统手工艺的最高水准。掐丝工艺,盛于清朝,传承至今,曾贵为皇室专用,却面临后继无人、工艺失传等险境,虽被外国收藏家热捧,但国人知之甚少。掐丝工艺,正在成为一种被遗忘的美丽。  歪打正着  期待与掐丝“亲密接触”  在位于北京工人体育场旁边红街大厦的大方元珠宝行,已经拥有长达20余年掐丝艺术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