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语文教学之管见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ling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它最有灵性和审美价值。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于漪老师说,她看到“马”,好像马在奋蹄疾弛;看到“鸟”,仿佛鸟在引吭高歌——你看到‘山’和‘川’会有什么感受呢?
   汉字是表意文字,由形、音、义构成,其中,形是关键。象形、会意、指事、形声是基本的造字方法。只要看到汉字的“形”,就能受到强烈的直观刺激,知其意。看到“山”会想到起伏连绵的群峰,看到“川”应想到流动的水。
   然而,很多的学生往往随意回答,有看到“川”就想到四川的,想到三根木棒或铁棒的;看到“山”有想到喜马拉雅山、泰山的,有想到愚公移山的,有的甚至不知从何下手。这种对母语文字知识的无知和汉字知识教学的漫不经心实在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新课标强调,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有一部分教师受各种媒体的误导,过分强调语文的人文性而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以至于在教学中不注意知识的教学和整理,尽管教材中有知识的要求,在附录中有介绍语文知识的短文,但由于是附录,老师们就觉得可教可不教,以至学生知识遗漏严重,知识缺陷较多。学生对必要的语言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体知识、文化知识等等都很陌生,不仅直接影响他们现在的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而且影响他们在高一级学段的学习。为此,必要的语文知识的教学应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足够重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标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而积累、感悟和熏陶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学习一种语言,必然接受其文化的浸润。与语文相伴、交往、对话,从中可以享受自然,体验人生,经历苦难曲折,步入思想高地,领略无限风光。例如,白居易《赋得古原上草》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则提示我们要锤炼顽强拼搏、百折不回的意志;曹操《观沧海》中“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天地宇宙,尽在胸中那种浩大的气魄,那种纵横开阖的思维方式和豪迈的英雄气概给人感染;李白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则教给我们思维的角度和方式。就是教材中的现代课文《背影》《斑羚飞渡》等,哪一篇不给我们以震撼,哪一篇不在我们心灵中撞击出火花?可相当一部分学生就是找不到感觉,要么是什么也不答,要么是漫无天际随便发议论,空谈学了语文有收获。可以说,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教材、文本感悟不够,对必须的文化经典体验不到位。
   我们对于学生的阅读指导存在的典型问题就是讲得多,读得少。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主要靠积累、感悟和熏陶。课标中的第二条提到:“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课标中多次提到情感的培养、情感的体验问题。情感问题不能简单理解,须提到一个新的层面。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热情,更指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课堂里有感情的浪花,师生就会精神振奋,独特的感悟、别有情味的语言就会如泉水叮咚,汩汩流淌。实际生活中,任何能力的培养都是学习的主体“悟”后练出来的。
   阅读,实际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它不仅仅是为了弄懂语词的含义和文法的规律,而更重要的是青少年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获得一种少男少女对美与善的把握和领悟。这是靠心灵与心灵的呼唤,靠感情与感情的激发,靠智慧与智慧的启迪,决不是靠课文分析所能替代的。 怎样感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求我们用心去读书,用心去体会,首先感动我们自己。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情真意切的文章,流传千古仍能熠熠生辉,就在于一个“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不屈性格的反映,“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是孟子对人生感悟的思索,诸葛亮的《出师表》就是语重心长、真挚感人的典范,字里行间都是情。前人说,读《出师表》而不流泪的不是忠臣。流泪是情动于中而涌之于外。情从那里来?关键是要沉到文章中去倾听作者的诉说,倾听作品中一个个人物的诉说,触摸与体会他们的所言所思所行所想,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生活经验,开展联想和想象,自己和作品中的你、我、他一样,在特定的场景中去体会、感受那有血有肉有生命的文字。
其他文献
在辨析病句时,即使学生生对六种病句类型比较熟悉,也未必能准确迅速地做好病句辨析题,这就需要我们抓住命题规律,找到诊断病句的切入点。下面,结合实例介绍比较实用的方法。    一、句中出现并列短语时,句中出现并列短语,有时会存在以下几种语病: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大小概念并列不当。    例: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
期刊
成功教育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和发展的教育,追求全体学生自我教育,追求全体学生多方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成功教育寓于语文教学当中,意义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实施成功教育呢?笔者认为把握下面几点很重要:   一:提出积极、合理的要求   作为教育者,都知道著名的特级教师魏书生先生,他就是寓成功教育于语文教学改革的典范。他始终信奉这样的信条:“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我参照魏老的信条,每每新
期刊
多年的语文教学,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了赏识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以为要真正让赏识走进语文课堂,首先要改变几个观念。   一是要认识到师生平等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平等的师生关系是赏识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师生平等既是学生渴望的,也是好多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但实际教学中真正做到师生平等的又有几个?关健还是老师没有真正从观念上去做根本的转变。思想是行动的指挥所,只有老师在
期刊
导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故事导入、诗词导入、问题导入、图片导入、影视导入、情境导入等等。选准导入语的突破口,充分利用文章的背景资料,社会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人和事,古典名著、优美诗文、格言警句、经典歌曲等前人的思想和智慧结晶,增加教学的趣味,增强学生对具体知识的记忆,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激发学生自我尝试的冲动。只有学生倾心于此,才会积极主动的乐于受教,也才能达成高效率的教学。   在教学中,对
期刊
如何实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功能、完成语文课程的人文教育任务、指导初中学生适应社会、养成积极健康的人文价值观念呢?笔者结合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人文内涵,并以之作为人文教育的知识资源    语文学科除了交流思想外,还承担着传承文明的重任,是人文精神的主要载体。如今的中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不仅有许多描绘祖国河山、歌颂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明的优秀篇
期刊
“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中,我校全体师生看了场电影,片名是《撼天雷》。看过电影后,我发现从古平县某中学举行教学大楼落成仪式到杨县长被捕押进囚车这一幕,学生谈论得最为津津有味,兴趣很浓。这无意中得来的课程之源,当然得好好开发和利用。于是,一个念头在我脑海中闪过,布置学生写一篇习作《难忘的一幕》不是很好吗?怎样让学生将感兴趣的话题写成精彩的文章,首先得激发学生写作的浓厚兴趣。我把上作文指导课看成了烹饪,
期刊
作文讲评课是学生作文水平逐步达到较为理想境地的“桥梁”,教师通过它引导学生不断提高写作能力,以到达成功的彼岸。怎样让作文讲评更有效呢?本人浅谈作文有效讲评课优化的策略,供大家来探讨。   一、鼓励性批改    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和欣赏是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有效方法,作文批改的过程中,与其过多的指责学生作文的缺点,求全责备,还不如多欣赏学生作文的“亮点”。落实以上策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
期刊
从古至今,人们都崇尚读书,“开卷有益”已成共识,那么怎样读书才大有所益呢?怎样才能学好语文呢?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看,陶渊明老先生就深得读书之法,深得读书之妙啊!陶先生的读书之法是“会意”,亦即“悟”,悟出真谛,便欣然忘食,这也便是陶老先生的真性情了吧!死读书,读死书,不去悟,不会悟,何以“欣然”,何得其乐!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悟”,让学生在学中悟,在
期刊
俗话说:“双桥好走,独木难行。”课文是写作教学最好的范例,课文教学应该成为作文训练的主阵地,成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主渠道;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应该以课文为本源,充分利用课文的综合示范作用及其不尽的艺术魅力,去打开作文殿堂的神圣大门。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为课文教学和作文训练搭建起一个能相互沟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平台,让课文教学与作文训练比翼齐飞。   一、心有
期刊
在多年的农村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积累了以下几种提高作文写作水平的方法。   一、找准契机,培养语言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农村学生所处的环境,相对来讲,文化较落后,很多学生从小一直和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平时语言交流较少,更谈不上文化的熏陶了,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善讲话,缺乏语言能力,写一件事常常是硬梆梆的几句话,无血无肉。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创造机会让学生说起话来。比如,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