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大王”今年七十五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on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休后迷上演讲
  1999年4月,60岁的王文栋从重庆南岸区电影公司业务经理的岗位上退休了。恢复了“自由身”的王文栋并没有失落和无所适从的感觉,反而觉得退休后要干的事情很多。
  王文栋口才好,又酷爱学习,在单位搞宣传、公关样样拿得起放得下,他还是公司里的“知心大哥”,同事们有了心事总喜欢向他倾诉。退休后,王文栋想好好地充充电,争取为社会做更多的事情。
  2001年,花甲之年的王文栋走进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进修,系统学起了心理学知识。一年后,王文栋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
  有了足够的心理学知识做基础,王文栋一直在想以哪种方式来服务老年朋友。有一次,他受邀参加了一场有关国学孝悌文化的演讲,参加者与演讲人现场互动,气氛很是热烈。这深深启发了王文栋:演讲对于扩大受众面是个很好的形式,我也可以利用这样的形式服务老年朋友!
  经过再三思考,王文栋把自己的演讲方向定位为“道德、慈善、精神赡养”,主要服務对象为广大老年朋友。2002年春节后,王文栋在街道居委会的协助下,举办了一场题为《退休后如何调整心理落差》的演讲报告,当时来了70多名老人,有10多个刚刚退休,在演讲中,王文栋还精心设置了互动环节,回答老人们的提问,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一场演讲获得成功,让王文栋信心倍增。此后,他主动出击,到社区、办事处举办了几场专题演讲。演讲之后,王文栋把演讲录像拿回家播放,琢磨演讲中自己的形态和语态有哪些不足之处,然后加以改进。他还让家人给他提意见,从服装到手势,再到表情,都细细雕琢。
  脱口秀善用顺口溜
  王文栋进行了多场演讲后,发现了一个问题,来听演讲的老年朋友不少已年逾古逾,人到老年瞌睡多,如果演讲选题及内容严肃些,一些人不知不觉便打起盹儿来。如何让沉重的演讲活泼起来,提高老年朋友的注意力,成了王文栋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位朋友建议他创作一些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这样能让演讲气氛更轻松活泼。王文栋觉得这个建议不错,开始创作起顺口溜来。他读了很多语言类书籍,还听了其他人的多场演讲,在编写顺口溜方面找到了自己的路子。
  “生在滨江街,住在涂山旁,饮的长江水,地地道道南岸人,如假包换老重庆崽儿!”这是王文栋为自己演讲创作的开场白,老年朋友都被他诙谐幽默的顺口溜逗乐了。
  王文栋觉得,要写好顺口溜,首先要留意生活中的大事。创作顺口溜全靠灵感,快的几分钟,慢的要一年,灵感来了,他半夜爬起来也要把它写出来。他写的一个题目为《幸福之人12子》的顺口溜,整整花费了一年时间。为了写好它,王文栋四处采风,收集各种人的生活感悟,创作出的顺口溜得到了听众的认可。
  王文栋还善于把国家有关养老方面的新政策编成顺口溜向大家推广宣传。2012年,国家颁布了《新24孝》,王文栋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把它改编成了朗朗上口、浅显易懂的新24孝歌:
  关心电话要不断,
  经常回家看一看。
  带老参观工作地,
  节假生日多陪伴。
  为老建立关爱卡,
  亲自为老做顿饭。
  重要活动带老行,
  慰劳举办生日宴。
  定期为老做体检,
  陪同父母去锻炼。
  父母活动多参与,
  合适保险为老办。
  打开心结多沟通,
  做个新孝好后代。
  《新24孝》颁布后,王文栋趁势做了多场演讲,他编写的顺口溜很受欢迎,很多老人还把它抄下来拿回家读给孩子们听,儿女们也深受教育。
  王文栋说出的顺口溜既有哲理,又有文采,在演讲中大发异彩,他也被誉为“山城脱口秀大王”。
  粉丝遍山城
  截至2014年12月,王文栋已在各种场所演讲近1200次,受众达十多万人,很多老年朋友成了他的粉丝。
  董玉珠今年81岁,5年前感情笃深的老伴去世后,她活在对丈夫的思念之中,每天都郁郁寡欢,终日不见笑容,孩子们用尽办法也无法使她快乐起来。在朋友的鼓动下,董玉珠参加了重阳节“让千名老人笑起来”的活动。受当时的情景感染,她终于开心地笑了出来。她站在王文栋的对面举起双手开怀大笑的情景,还上了报纸的头版。
  那次活动后,董玉珠成了王文栋的粉丝,她有了烦恼就向王文栋倾诉,王文栋对她进行心理疏导,经常邀请她参加自己的演讲以及举办的各项活动。渐渐地,董玉珠走出了失偶的阴影,生活态度变得积极健康。
  在王文栋众多的粉丝中,63岁的谢昌美对他更是钦佩有加。谢昌美和家人居住在重庆的都市村庄,由于城市建设的需要,家里的房子在拆迁之列。就在拆迁补偿款的问题上,谢昌美和老伴发生了冲突,谢昌美是党员,在村里担任着领导职务。因此,在拆迁补偿款问题上,她给村民做出了好的表率,没有过多地纠缠在利益得失上。老伴却不愿意了,指责她不为子女们考虑,一味地摆高姿态,让家里损失了很多。
  谢昌美受不了老伴的抱怨,离家出走躲清静。后来,儿女们给她打电话,说爸爸在她走后,也外出几天未归。谢昌美这下紧张了,她到处寻找老伴,最后在丈夫的乡下朋友那里找到了他。
  老伴虽然回来了,可心里的疙瘩仍未解开,谢昌美也很郁闷。一次,朋友拉着她去听王文栋的演讲,那天的演讲内容是老年夫妇该如何对待亲情与金钱,当亲情与金钱发生冲突的时候,如何调适自己的心态。王文栋风趣幽默的顺口溜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让谢昌美获益匪浅。随后,她拽着老伴过来听了场王文栋的演讲,老伴也很受触动。过后,谢昌美和老伴还找到王文栋咨询。
  王文栋针对老夫妇的心理现状,进行了细致的辅导,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此后,谢昌美把王文栋当做自己的良师益友,还多次请他到自己的社区演讲。
  如今,年逾古稀的王文栋身体依然硬朗,他计划着在80岁之前进行2000场演讲。在耄耋之年还能贡献余热,给他人带来快乐,体现自己的价值,是他人生最大的快乐。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用时髦的话说,我老伴长得有点“萌”,圆滚滚的身材配着一张娃娃脸。我俩过日子就像说相声,我是捧哏,她是逗哏的。我是直言快语,她是冷幽默。  “十刀头”剃须刀  这些年,老伴也学会玩浪漫,偶尔也会为我买礼物。我过生日,她花了300多元,为我买了一把三刀头的电动剃须刀。虽然我很喜欢这件礼物,但觉得老伴这些年除了送我剃须刀外,就不会送些其他礼物,未免缺少创意。  老伴看出我的心思,问:“咋了,你不喜欢这玩
期刊
深秋时节,落叶纷飞,又一个立冬节气到来。父母二老分别在1967年和1985年的寒冬去了天堂,从此与我们天人永隔。时光流逝,淡去我们许多回忆,却始终不改我们对二老的无尽思念。  父亲的情,就像他雕琢的一块碧玉,纯洁无瑕,清澈透亮;母亲的爱,就像她身边的那盏油灯,在父亲走后,照亮前方的路继续引导我们前行。  山海谆谆,逝者静静。祝愿天堂里的父母,安宁,吉祥,太平。  “别让手艺荒废了,  要为国家做点
期刊
2012年9月,95岁的国学大师南怀瑾因为感冒引发肺炎不幸逝世。这位心态超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于一身的大师,却因小小的感冒失去了生命……  据报道,老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为36%;也有调查显示,65岁以上老人肺死亡率高达30%~61%,是65岁以上老人的第四位致死病因,是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首位死因,而90岁以上老人有半数以上死于肺炎或肺部感染。  感冒可以说是最普通不过的疾病,不分性别、年
期刊
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突破2亿,占总人口近15%,被养老业内称为“养老产业元年”。这一年,我们既品尝了年初养老金“十连增”的惊喜,又吞下了一些空巢老人惨死家中的苦涩;既领略了“中国大妈”广场舞的风采,又为“城乡养老走向并轨”后农村老人有望过上城里人的生活而欣慰。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密集出台养老新政,在养老保障、居家养老规划、养老机构监管、购买养老服务方面,为老年人带来更多的福祉……  各
期刊
当下最重要的交通信息就是车票,船票和飞机票。伴随着2月春节的日益临近,回家成了客居在外的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  每一张票都代表着一条通向家乡的路,在春运即将开始的日子里,我们带您回眸往昔,在历史的碎片中寻找那时的“春运”样貌。  古代:“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严格来说,中国古代的“春运”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春节期间大批人员返乡。不过古代确实有春节新年的放假制度,比如唐宋两代春节是7天假期,清代
期刊
在中国科学院,有一位老教授与妻子同台授课,他们被学生称为“神仙眷侣”;两人均研究生物学,已结婚近50年。从1994年第一次一同走上讲台开始,他们已经坚持了整整20年。  近日,一组中国科学院老教授讲课的图片在网上走红。一位老教授手持教鞭站在讲台上,另一位头发花白的女士坐在讲桌旁,帮他操作电脑、播放课件,静静陪伴。  这个老教授就是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吴乃虎教授,一旁的女士是北京大学生命科
期刊
您一生认真做人,认真做事,连当群众演员,也认真到可爱的程度。这大概首先与您愿意是分不开的。一个退了休的老建筑工人,忽然在摄影机前走来走去,肯定的是您的一份愉悦。人对自己极反感之事,想要认真也是认真不起来的。这样解释,是完全解释得通的。但是我——您的儿子,如果仅仅得出这样的解释,则证明我对自己的父亲太缺乏了解了。  我想——“认真”二字,之所以成为您性格的主要特点,也许更因为您是一位建筑工人,几乎一
期刊
私人诊室  近期,我们陆续推出了高血压、失眠、抑郁症、骨关节病等专题,读者反馈热烈,纷纷把在生活中遇到的疾病困扰,通过各种形式传递给编辑部寻求帮助。  本期我们刊登了冬季支气管扩张问题,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在忍受老年常见病的折磨,欢迎您与我们联系,我们的专家将为您提供有针对性的一对一的解答与指导。  陕西读者章斌:我今年68岁了,反复咳嗽、咳痰、胸闷、憋气已经40多年了,还曾
期刊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在中国水利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教师出身的田文运也成了当地的名人。面对媒体采访,他激动地说:“我是一个小人物,能用自己的行动点滴记录国家工程,是我晚年所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  乡村教师用镜头记录“大历史”  2001年春节后的一天,不惑之年的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二郎庙中学教师田文运从报上读到了一则让他兴奋的消息:全国政协在河南考察南水北调工程筹备工作
期刊
1.到哪儿去,表明自己的态度  一场好的旅行从选择一个正确目的地开始。在安排行程前,老人不能大撒把,一定要表明自己态度,不能含糊其辞。因为年轻人感兴趣的目的地可能很刺激很好玩,但有的行程太远,有的项目危险系数比较高,不一定适合老人。  老人外出多多少少带有一些情结,有的是自己曾经当过兵、插过队的地方,尽管场景已经变化,但总希望到现场去看看,以了却多年的思念。有的是因为当年阅读过一篇文章或看过一幅风
期刊